华枫论坛

华枫论坛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index.php)
-   太极奥妙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forumdisplay.php?f=80)
-   -   抛砖引玉贴-太极拳的松究竟是为了什么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showthread.php?t=556265)

taichicat Sep 18th, 2012 11:41

引用:

作者: smilejohn (帖子 4695896)
这个因人而异。对我来说都难,松肩松胯最难。

我感觉肘膝更难松开。

taichicat Sep 18th, 2012 12:15

引用:

作者: smilejohn (帖子 4695564)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大家都在说松,说松了能出功夫,越松越能出功夫,但却没有一个能把松和功夫之间的必然联系说的清楚。我就先说说,望Gary和其他高手们斧正。

松应该有身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功效。心理属于比较高的境界,留给高手们说吧。我就说身理上的作用。松一般跟松沉和松活一起说的,松了才会沉,沉到地下...

我目前松的程度还很不够,但是“松”的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以至于最近这几年我基本上都花在了这个上面。按我目前的体会,就像你说的“松有身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功效”,我自己总结的是“心静、体松”。从健康角度来说,人的健康分为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一般的人都比较注意生理的健康,而比较忽视心里的健康。但这两方面对人对社会来讲其实同样重要。举个例子,那些制造枪击案乱杀无辜的人生理上可能很健康,但心理出了问题。而练习心静能养神,能增进人的心理健康。但要想心静就要象另外一个朋友说的“要有inner peace”。这个“inner peace”对我们这种为了生活奔波、每天都要面对各种问题的人来讲太困难了。另一方面就是”体松“,局部的体松比较容易,但全面地松就很困难了。有人认为心静了就能体松,我以前也这么认为。但现在看来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它把心静当成了体松的充分条件。其实在我看来,心静和体松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为虽然心静能帮助身体的放松,但心不静的情况下也能放松身体。举个喝醉酒的人来做例子,醉酒的人心是不静的,但神经受酒精麻醉,身体却是松的。还有就像很多人提到太极的”松“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太极拳放松身体的目的就要打开关节,关节打开后,身体各个部分在运动中才能各司其职,协调运动,而不是相互牵制。关节打开和没有打开的人相比就好像一部润滑很好的机器和一部生锈的机器。同样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关节开了,气血才能很容易的通过关节,身体也就更健康。回到”驼背“的话题,背驮的直接问题就是胸腹受压,我认为是应该避免的。

witty Sep 18th, 2012 12:35

引用:

作者: taichicat (帖子 4698996)
其实在我看来,心静和体松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为虽然心静能帮助身体的放松,但心不静的情况下也能放松身体。

...回到”驼背“的话题,背驮的直接问题就是胸腹受压,我认为是应该避免的。

同意第一个观点;其实也可反过来说,没练过太极拳的人即使心松,也不见得就能做到身松,尤其在给其一点外部压力的状况下。

驼背话题则最好上两张照片,先精确定义“驼与不驼”之区别。

比如杨守中那样的拳架算不算“驼”?陈鑫拳论所强调的“背如龟盖”算不算驼?

标准与定义不统一,就不好讨论。

taichicat Sep 18th, 2012 12:47

引用:

作者: witty (帖子 4699016)
先精确定义“驼与不驼”之区别。

背弯而无法挺直或者伸直很困难,那就是驼了。其实对背的姿势有两个很经典的极端描述:说陈长兴是“牌位先生”和你提到的“背如龟盖”。我认为这两个极端如果是permenant的那都不好,也就是说背直但不能弯(我见过有人得什么叫脊椎强直症的人就弯不了),或者背驮但不能直。我认为练得好的人应该能在“牌位先生”和“背如龟盖”之间随意变换。

sunday Sep 18th, 2012 13:20

引用:

作者: smilejohn (帖子 4695896)
这个因人而异。对我来说都难,松肩松胯最难。

松肩必须先松胯, 松胯就要求腿上有力量能受得住力。一旦懂得松胯,膝盖就开始疼了。如果掌握的对,的确能够避开膝盖的痛点, 但是很难, 要求太精确。

并且在打拳过程中, 一热开了, 膝盖就不痛了, 就又开始承载复合。等到练完了, 又开始痛了。

sunday Sep 18th, 2012 13:26

引用:

作者: taichicat (帖子 4699030)
背弯而无法挺直或者伸直很困难,那就是驼了。其实对背的姿势有两个很经典的极端描述:说陈长兴是“牌位先生”和你提到的“背如龟盖”。我认为这两个极端如果是permenant的那都不好,也就是说背直但不能弯(我见过有人得什么叫脊椎强直症的人就弯不了),或者背驮但不能直。我认为练得好的人应该能在“牌位先生”和...

关于背, 太极拳讲究含胸拔背。
这个拔背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垂直方向要直, 如牌位。一个方面是水平方向要弓, 如龟盖。

taichicat Sep 18th, 2012 13:50

引用:

作者: sunday (帖子 4699074)
关于背, 太极拳讲究含胸拔背。
这个拔背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垂直方向要直, 如牌位。一个方面是水平方向要弓, 如龟盖。

多谢解释,我还真不知道这个“龟盖”指的只是水平方向。另外,这个“拔背”真的很容易让人误解,可不可以说“拔背”在上下方向有“挺直背”的意思?

还有能不能再解释一下那个什么“胸腰折叠”指的是什么?

taichicat Sep 18th, 2012 13:55

引用:

作者: sunday (帖子 4699064)
松肩必须先松胯, 松胯就要求腿上有力量能受得住力。一旦懂得松胯,膝盖就开始疼了。如果掌握的对,的确能够避开膝盖的痛点, 但是很难, 要求太精确。

并且在打拳过程中, 一热开了, 膝盖就不痛了, 就又开始承载复合。等到练完了, 又开始痛了。

补充一点,如果感觉到膝盖痛,那其实还是胯松开得还不够。胯真正松开后,劲就到小腿了,膝盖不会痛。

小慧 Sep 18th, 2012 13:56

我怎么觉着含胸拔背是同时的,拔背不是挺背,而是脊柱骨-到颈椎节节开/脊柱舒展的结果,由后腰脊到颈椎节节传递的。跟呼吸一起,一吸即起。

taichicat Sep 18th, 2012 14:09

引用:

作者: 小慧 (帖子 4699119)
我怎么觉着含胸拔背是同时的,拔背不是挺背,而是脊柱骨-到颈椎节节开/脊柱舒展的结果,由后腰脊到颈椎节节传递的。跟呼吸一起,一吸即起。

我想那是因为你的背没问题,象我这种背有问题的就要用力挺一下背才直得了,否则就是弯的。

小慧 Sep 18th, 2012 14:39

引用:

作者: taichicat (帖子 4699141)
我想那是因为你的背没问题,象我这种背有问题的就要用力挺一下背才直得了,否则就是弯的。

有的,我觉得原来是背挺直了气短、呼吸不畅。

taichicat Sep 18th, 2012 14:51

引用:

作者: 小慧 (帖子 4699160)
有的,我觉得原来是背挺直了气短、呼吸不畅。

觉得气短、呼吸不畅是因为挺直背的同时造成了挺胸而使膈肌上升。象Sunday说的背直但水平方向龟背就不会。Sunday不愧是“沟里出来的”,我用了这么久才明白这个道理,他一句话就搞定了。我要是早点明白估计脖子的问题早好了。

sunday Sep 18th, 2012 19:51

引用:

作者: taichicat (帖子 4699171)
觉得气短、呼吸不畅是因为挺直背的同时造成了挺胸而使膈肌上升。象Sunday说的背直但水平方向龟背就不会。Sunday不愧是“沟里出来的”,我用了这么久才明白这个道理,他一句话就搞定了。我要是早点明白估计脖子的问题早好了。

难得被你夸两句。

如果没有横向的龟背,就很难做到含胸。在陈式太极拳两个标准定式里 单鞭和揽扎衣 都要求含胸。每次练到这一点,老师都会要求停一下,给捏一下架子。在这种大开的架子中要做到含胸, 真的很难。


http://i47.tinypic.com/2888evr.jpg

http://i49.tinypic.com/34t1wds.jpg


http://i46.tinypic.com/vrgb5g.jpg


http://i45.tinypic.com/wkfwhl.jpg


这种看起来是大开的动作,实际上是开中寓合。 一般人的双手都开到一百二十度, 但是四大金刚级别的大师都能开到一百七八十度, 而陈发科的拳照就开到了一百八十度。 开到一百八十度依旧能合得住, 那就真的是:
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

http://pic.taiji.net.cn/up_files/200...381718FrnL.jpg

smilejohn Sep 18th, 2012 19:55

引用:

作者: taichicat (帖子 4699111)
还有能不能再解释一下那个什么“胸腰折叠”指的是什么?

同问。哪位大侠给解答一下?

sunday Sep 18th, 2012 20:02

我一直以为我的单鞭架子摆得不错了。这一发帖,跟陈发科泰斗的一比,NND, 差的老鼻子了。不过这是06年的样子,现在应该有很大差别了。

sunday Sep 18th, 2012 20:15

引用:

作者: smilejohn (帖子 4699506)
同问。哪位大侠给解答一下?

胸腰折迭实际上是个立圆。 金刚捣碓和上步七星的翻手动作 都是很明显的胸腰折叠。 但是如果能在每一个动作中都体现出胸腰折迭, 就是高手了。

陈照奎父亲陈发科去世后,要求他回陈家沟取经学习器械。为完成父亲遗命, 陈照奎从北京回到家乡。
接风那天,按照村里的要求,他表演了新架套路。 当时村里的年轻人都说他晃动太厉害,拳架不好。 甚至有人不客气地说需要给他好好地正正架子。 当时有陈照丕等几位老人呵斥年轻人说:这才是太极拳的精髓,体现了真正的胸腰折叠。

我讲的都是有根有据的历史资料,有村里老人和陈照奎学生可以书面作证的。不像有些网上传闻, 净鸡巴瞎杜撰。 说什么”陈发科晚年回到故乡看到陈式小架,感叹自己功夫没学全“等。 陈发科一去北京,解放后就根本没回过河南!。

witty Sep 19th, 2012 09:45

引用:

作者: sunday (帖子 4699512)
胸腰折迭实际上是个立圆。 金刚捣碓和上步七星的翻手动作 都是很明显的胸腰折叠。 但是如果能在每一个动作中都体现出胸腰折迭, 就是高手了。

三代这个认识很到位。所谓“上下是功夫”的道理,就是它无法靠模仿求得,而必须依靠自己的磨炼积累。而且层次越高的立圆,外形所动越小。

sunday Sep 19th, 2012 10:17

引用:

作者: witty (帖子 4699841)
三代这个认识很到位。所谓“上下是功夫”的道理,就是它无法靠模仿求得,而必须依靠自己的磨炼积累。而且层次越高的立圆,外形所动越小。

这些概念都不是我自己的观点,都是老师们坼招式先分析讲解的

水哥 Sep 19th, 2012 14:51

引用:

作者: sunday (帖子 4699503)
难得被你夸两句。

如果没有横向的龟背,就很难做到含胸。在陈式太极拳两个标准定式里 单鞭和揽扎衣 都要求含胸。每次练到这一点,老师都会要求停一下,给捏一下架子。在这种大开的架子中要做到含胸, 真的很难。


http://i47.tinypic.com/2888evr.jpg

ht...

大师给捏架子啊,这个着实要顶了!

不能说不太象陈发科大师,人家打的是右单鞭, 人是扭的。但你的架子已经很象王大师了。

http://www.taijiquan.so/uploads/alli...22232254_1.jpg

http://i46.tinypic.com/vrgb5g.jpg

tjfan Sep 19th, 2012 23:42

陈老前辈的定架应该是“搂膝拗步”的定势,你的是“单鞭”。但是,焦点值得关注。
引用:

作者: sunday (帖子 4699503)
难得被你夸两句。

如果没有横向的龟背,就很难做到含胸。在陈式太极拳两个标准定式里 单鞭和揽扎衣 都要求含胸。每次练到这一点,老师都会要求停一下,给捏一下架子。在这种大开的架子中要做到含胸, 真的很难。


http://i47.tinypic.com/2888evr.jpg

ht...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20:54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