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枫论坛

华枫论坛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index.php)
-   乐海拾贝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forumdisplay.php?f=79)
-   -   怀旧贴*****那些电影,那些歌曲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showthread.php?t=380956)

ForeverYoung Nov 27th, 2008 21:46

引用:

作者: watson383 (帖子 2679835)
有些老片名气不大甚至许多人都未必看过,但里面的插曲也是很好听滴:
《挺进中原》:歌唱大别山(朱逢博唱的哦!)
《七月流火》:栀子花开
《欢乐的节日》:赠缅甸友人(李谷一)
《蓝天防线》: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西哈努克在中国》:怀念中国
..........
某夜加班到深夜,在静悄悄的...

这个是骨灰级的!

传说中的鸟人 Nov 28th, 2008 15:23

引用:

作者: 多伦多党委 (帖子 2674575)
记不得是CCTV还是中央广播电台的”星期日英语“里,故事有关早起美国矿工生活~~

头一句好像是”Claimenten...“


jixi Nov 30th, 2008 19:04

引用:

作者: watson383 (帖子 2681468)
呵呵,没时间就不用贴了,这些插曲俺都有,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的。

真该到你那里听个够,不用在网上找来找去:06:。

jixi Nov 30th, 2008 19:31

引用:

作者: zoobunny (帖子 2673630)
再贴一首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蒋大为的吧好象~电影讲什么的还真是一点不记得了,不过歌至今还会唱。



红牡丹 (1980)

导演 张圆 薛彦东
编剧 阎丰乐


演员表

姜黎黎 ......红牡丹
刘静 ......红牡丹童年
孙树林 ......皇甫义
高保成 ......赵立冬
郭碧川 ......五龄童
赵凤霞 ......九月菊
张丽 ......九月菊童年
王岩 ......腊月梅 等

姜黎黎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mrhs0042_3.jpg


剧情:

精明伶俐的皇甫义不安于贫苦困厄。年轻时撇下一妻一女外出闯荡,投身在一个马戏班里卖艺糊口。在江湖生涯中,他学会了钻营拍马,颇得班主赏识。班主临终时,把马戏班和女儿千里香一同托付于他。数年后,成为班主的皇甫义早把家中妻儿丢在职脑后,此时,他的妻子王氏与女儿王莲已沦为乞丐,王氏在临死前,把小王莲托给好心的老赵头。小王莲为了给母亲换口棺材,瞒过赵大爷在人市上标卖自身,被路过的皇甫义看中买下。赵大爷不忍失去孩子,也随王莲进戏班当马夫。10年过去了,王莲出落成一位色艺双全的马戏红角,艺名红牡丹。她同伙伴五龄童、九月菊等一起以血汗填满了皇甫义的钱囊。皇甫义为了赚钱将马戏班带到香港,他一头拜在财阀张德仁门下,以为*山。马戏班在香港演出轰动,撑开了场面,也引起了进步人士的关注,建议演员们为抗战义演募捐。张德仁看上了红牡丹,红牡丹执意不从,皇甫义以同意义演为条件,逼红牡丹赴张德仁的舞宴,红牡丹忍无可忍,将兽性发作的张德仁痛打了一顿。张德仁在一次演出中打死九月菊,红牡丹气愤已极,纵马踏翻了张德仁的看台。最后,马戏班在进步力量的帮助下逃回了内地。人财两空的皇甫义,为了将红牡丹这棵摇钱树永远握在手里,好再重整旧业,竟施出霸占红牡丹为妾的毒计。红牡丹在赵大爷帮助下驰马奔逃,皇甫义从她失落的银簪上得知,自己企图强娶的竟是亲生女儿,飞马追去。在王氏坟前,皇甫义企图以父女关系留下红牡丹,红牡丹愤然折断银簪,离开了这人面兽民的家伙,去找寻自己的新生路……

资料来源: http://www.podlook.com/item/7904901

蒋大为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5193724854.jpg


 八十年代他演唱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曲‘牡丹之歌’一曲成名,以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歌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骏马奔驰保边疆’‘敢问路在何方’‘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等,经他演唱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歌在八十年代真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家喻户晓。蒋大为现移民加拿大。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1325.html?tp=8_01

jixi Nov 30th, 2008 23:21

美术片《半夜鸡叫》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388_455695.jpg

  导演: 尤磊
  编 剧 : 张松林、虞和静
  色 彩: 彩色
  出品年代: 1964
  制作公司: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内容简介:

  根据高玉宝的同名小说改编。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日子一长,长工们对鸡叫得这样早产生了怀疑。小长工小宝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里,他独自躲在大车后边观察院内动静,不一会儿,只见周扒皮悄悄来到鸡窝跟前,伸长脖子学鸡叫,随后又用棍子捅鸡窝,直到公鸡都叫了起来,他才离开。

  小宝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长工们,大家非常气愤,都到地里睡觉去了。天亮后,周扒皮到地里一看,长工们都在睡觉,他举起棍子又骂又打。长工们不甘心受压迫,他们想了个对付周扒皮的办法:当天夜里,正当周扒皮在鸡窝跟前学鸡叫的时候,躲在暗处的小宝喊了声:“捉贼!”早已准备好的长工们纷纷跑来,对着周扒皮一阵乱打。地主婆闻声赶来,说明被打的是老东家,大家这才住手,并故意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地主婆无可奈何地扶着狼狈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里去,长工们见状都高兴得笑起来。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70271.htm

---------
忘了有没有歌曲在里面。

jixi Dec 4th, 2008 22:49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铁道游击队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74999/ddd.jpg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6,黑白)

演职员表
编剧 刘知侠
导演  赵明  
演员
  曹会渠....刘洪
  秦怡....芳林嫂
  冯喆....李正
  冯奇....王强
  冯笑....小坡
  邓楠....鲁汉
  仲星火....彭亮
  陈述....冈村
  郑敏....小林
  石灵....匪营长 等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他们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当地百姓称之为“飞虎队”。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虎队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刘洪在战斗中负伤,得到寡妇芳林嫂精心照料,两人产生爱情。
  不久,日军前来偷袭,刘洪、李正指挥有方,大败冈村特务队。日军恼羞成怒,四处烧杀,肆意报复。被激怒的刘洪欲在微山湖上与日军正面对阵,幸亏李正赶来及时劝阻,飞虎队实力得以保存,但李正却因此负伤。飞虎队休整后,力量壮大,在与冈村特务队的激战中,全歼敌人。可是芳林嫂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却遭敌兵逮捕。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国民党军队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专门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牵制敌人兵力。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组织游击队先在陈庄开设一个炭场作掩护,袭击了几次火车,武装自己,并供应军区一批武器,被老百姓称为飞虎队。敌小林部队调来特务队,妄想消灭飞虎队。英雄们先下手为强,袭击洋行,又袭击了客车。迫使敌人将进山“扫荡”的兵力撤回一部分来对付飞虎队。但飞虎队的英雄们行动神速,又有群众的大力支持,敌人根本找不到飞虎队的踪迹,连狡猾的特务队长冈村,也狼狈不堪。日本侵略者勾结国民党反动派,围攻游击队。刘洪负伤,住在芳林嫂家中养伤,这里便成了游击队领导集会的地方。芳林嫂的丈夫前些时候牺牲,芳林嫂对刘洪细心照料,因此,二人渐渐相爱了。冈村侦察到游击队活动的地点,突然袭击。刘洪、李正迅速打了个反包围,消灭了敌人,冈村逃脱。敌人恼羞成怒,便到处放火烧村庄,进行报复。敌人的暴行激怒了刘洪,在微山湖摆开阵势,要与敌人决战。李正赶来阻止,不幸负伤。队伍听从命令,才免遭损失。飞虎队经过休整,队伍扩大了。这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军运更加繁忙。刘洪带着队伍,经常在铁道上出击,搞得敌人寸步难行。小林不得不调集鲁南地区全部兵力,进攻微山湖,企图全歼铁道游击队。飞虎队的英雄们在杀伤敌人主力部队后,巧妙地化装成日军突围出来,遇上冈村,一场激战,全歼冈村特务队,冈村也葬身鱼腹。芳林嫂奉命到湖西侦察,不幸被俘。1945年,抗战胜利,李正伤好回到飞虎队,并带来新任务:要插到临城去阻止蒋匪军往北窜,同时,要迫使小林部队投降。飞虎队打击企图北窜的蒋匪军,救出芳林嫂,逮住了逃跑的小林和他的残兵败将。铁道游击队更加壮大了。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95.htm

那时的小人书: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rmal_post-.jpg

jixi Dec 5th, 2008 01:05

英雄赞歌

电影版:



鞠敬伟 (1989 春晚)


《英雄儿女》

http://edisontoday.com/images/000495240.jpg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摄制:1964年
类型:故事片(黑白)

演职员表
  导演:武兆堤
  编剧:毛烽、武兆堤
  摄影:舒笑言
  作曲:刘炽
  美术:徐渭、王崇
主演:刘世龙 ----王成
  郭振清---张团长
  刘尚娴---王芳
  田方--- 王文清
  周文彬 ---王复标
  浦克---金正泰
  赵文瑜---朴贞子
  任颐---吴军长

剧情介绍(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

  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团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勇敢作战。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并拿出父亲鼓励他杀敌立功的来信给张团长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战友王复标的儿子。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在全军开展向王成学习的运动中,王文清认出该军文工团员、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原来十八年前,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妻子被敌人杀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复标收养了他的女儿王芳,此后双方失去了联系。王文清没有立即与王芳相认,而是帮助她完成歌颂王成的创作任务,并鼓励她以实际行动向哥哥学习。后来,当王芳在阵地上为炊事员演出时,敌机突然来袭,她为掩护炊事员而负伤,被送回祖国医治。一个月后,王复标参加慰问团赴朝慰问,王芳也伤愈归队,三人在前线团圆。王复标将真情告诉王芳,两位父亲都勉励王芳向哥哥学习,当好革命接班人。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37010.htm

jixi Dec 5th, 2008 01:24

让我们荡起双桨




  作词:乔羽 作曲:刘炽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电影版:



电影名:祖国的花朵
导 演:严恭
编 剧:林兰
主 演:赵维勤 李锡祥 张筠英 张园 郭允泰
上 映:1955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黑白
类 型:剧情片

长春电影制片厂

http://image2.sina.com.cn/ent/v/m/20...0530144055.JPG
导演严恭副导演苏里

剧情介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美丽的首都北京,有一所“北京小学”,很多小朋友都在这里努力学习,愉快盹生活。“北京小学”五年级甲班,一共有四十几个同学,他们都是天真、活泼、聪明的孩子;四十几个人里面只有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江林和骄傲、不合群、不关心别人的杨永丽还没有戴上红领巾。6月1日,“北京小学”五年级甲班的同学们,在中山公园与工人叔叔联欢,杨志平叔叔注意到还有两个孩子没有戴上红领巾。临分别的时候,他意味深长地嘱咐孩子们:“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互相帮助,争取做一个模范班。”杨志平叔叔真诚的愿望,深深地打动了五甲班的梁惠明,她决心要照杨志平叔叔的希望去做。江林的功课不好,梁惠明就开始帮助他温习功课。杨永丽不合群,在班会上和大家吵架,惠明就跑去劝她。但是,她满腔热诚地帮助江林温习功课,江林却假装肚子疼,跑出去捉麻雀;她耐心地劝说杨永丽不要和大家闹、不要撒谎,杨永丽却冲着她大喊大叫,说她领头欺负人。她伤心地哭了,同学们都同情梁惠明,都觉得对江林、杨永丽这两个人没有办法。五甲班的班主任冯老师,了解了孩子们的困难和心情,就把孩子们找到办公室,告诉他们不要性急,冯老师说,一个人的坏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去掉的,一个人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能够养成的。告诉他们,不能光看一个人的缺点,要同时看到别人的长处,要真诚地对待同学。经冯老师这一说,孩子们的心亮堂了。他们找江林来做氧气试验,先引起他学习的兴趣,再慢慢帮助他培养学习习惯。当杨永丽烫伤了脚不能来上课的时候,他们帮助她补功课,使她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考试。同学们真诚的帮助,感动了杨永丽和江林,杨永丽和江林开始转变了,暑假里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暑假很快过去了,五甲班全体同学升入了六年级。江林和杨永丽有了很大进步,被接受入队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决心更加团结,好好学习,做新中国的好学生。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909591.htm

jixi Dec 7th, 2008 00:29

洗衣歌


舞蹈《洗衣歌》


洗衣歌/才旦卓玛




最早看舞蹈《洗衣歌》是在电影院或戏剧院吧,忘了,那时还没有电视。

洗衣歌

李俊琛词,罗念一曲。作于1964年。是舞蹈《洗衣歌》的主题歌。它的创作酝酿过程达十多年之久。在解放西藏“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战斗中,在砸碎封建枷锁,实现民主改革的日子里,在边疆自卫反击的战场上……解放军和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些难忘的岁月,感受深切,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形式表现它。一次藏历新年拉萨人民拥军活动,为部队拆洗衣被,作者从这动人的场面中得到了创作的启示。编舞者李俊琛在提纲里写下了“是谁帮咱翻了身?是谁帮咱得解放?是谁帮咱修公路?……加桥梁、收青稞、盖新房……”这些平易通俗但却深含情谊的话语,拨动了曲作者的心弦,他就以此为歌词,谱成了这首深受军民喜爱的《洗衣歌》。这首歌汲取了昌都民歌、巴塘民歌《江作林令》等藏族民间音乐朴实健康的音调为素材,既保留了风格,又有所创造。曲调起伏跌宕,充满欢乐与激情。
  浓郁清新,藏族的特点更为鲜明突出。这首分节歌只用了八个音,然而丝毫不觉单调。“出打出打”,“阿拉黑司”等藏语劳动呼号嵌在歌舞中,使它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54064.htm

ldwlx Dec 7th, 2008 00:39

还是对样板戏最熟悉!

jixi Dec 13th, 2008 00:03

韩国MM整容历史悠久,记得七十年代看的朝鲜电影有一女特务就整了容。多年过去了,记忆淡忘,google了一下还找到了些资料:

 电影《原形毕露》

http://www.lp.gov.cn/manage/news/image/200752111144.jpg

电影导演:金英浩
出品:朝鲜“二八”电影制片厂 1970年

译制: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3年

剧情介绍:

  一个经美军特种训练并做了整容手术的女特务,潜伏在我朝鲜某医院,当上了研究员。是群众雪亮的眼睛和特工机智的侦察,终于使女特务原形毕露。

jixi Dec 13th, 2008 00:25

渔家姑娘在海边




电影《海霞》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s/74999/hx.jpg

导 演:钱江 陈怀皑 王好为 周同攀
编 剧:谢铁骊
主 演:吴海燕 蔡明 赵联 田冲 陈强
上 映:1975年

http://disk2.maidee.com/P-7777-M/fil...7/352004.2.jpg

演员表
  吴海燕 .... 海霞
  蔡明 .... 海霞童年
  赵联 .... 方指导员
  田冲 .... 德顺
  陈强 .... 旺发
  阎增和 .... 双和
  王苏娅 .... 阿洪嫂
  冯恩鹤 .... 阿洪
  洪学敏 .... 玉秀
  张力维 .... 彩珠
  孙玉珍 .... 大成婶
  王炳或 .... 刘大伯
  孙才华 .... 海霞妈
  于文仲 .... 李八十四
  于绍康 .... 刘阿太
  李林 .... 陈占鳌
  陈志坚 .... 尤二狗

电影梗概

  根据黎汝清小说《海岛女民兵》改编。
  解放前,同心岛的渔民李八十四为生活所迫,将刚出生的女儿扔到海里,当渔民刘大伯奋不顾身将婴儿救出时,天边露出红霞,便给孩子取名海霞。
  李八十四和刘大伯对渔霸陈占鳌的巧取豪夺忍无可忍,在渔行领导自发斗争,被陈占鳌勾结的海匪打死。陈占鳌又下毒手烧死了刘家母子,逼死李大妈,强占海霞家的破船屋。海霞渴望着报仇。
  同心岛解放了,解放军的方指导员来到了这里,他用毛主席的教导和革命战士舍己救人的行动教育了海霞,使海霞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在党的关怀、教育、培养下,海霞和同志们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障碍,组织并发展了同心岛的女民兵队伍。
  解放时逃到台湾的陈占鳌又派遣特务黑风潜入同心岛,与过去渔行的账房先生尤二狗狼狈为奸,骗取了乡长双和的信任,妄图里应外合,进犯海岛。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民兵建设,抽空山路上的石板,摔伤民兵,制造混乱。事故发生后,本来就轻视民兵工作的双和一怒之下,撤了海霞民兵排长的职。
  面对这些复杂情况,海霞毫不畏惧,她坚守岗位,分析事故,发动群众,查勘敌情。在领导和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民兵和解放军的密切配合下,终于揪出了暗藏的特务,打垮了来犯的敌人,击毙了匪首陈占鳌,彻底粉碎了敌人侵扰海岛的罪恶阴谋。同心岛的民兵组织在大风大浪中成长壮大。海霞和她的战友们时刻提高警惕,保卫着祖国的海岛。
  影片以60年代初东南沿海的渔民生活为背景,写出了一群女民兵的成长道路,以及她们亦渔亦武、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活,也写出了女民兵们各具色彩的性格特征,尤其对主人公爱憎分明、意志坚强、头脑清醒的鲜明特点,编导作了突出的刻画。
  该片融故事、人物、与大海风情为一体,摄影风格清新、质朴、细腻、抒情。片中插曲优美动听,起到了推进情感、渲染气氛的作用,为影片增色不少。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92118.htm

jixi Dec 19th, 2008 23:33

电影《小兵张嘎》

http://www.bobouni.com/admin/uppic/20086229434564.jpg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
  编剧:徐光耀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演员 Actor:
  安吉斯 Anjisi .....张嘎
  李健吾 Jianwu Li .....奶奶
  于中义 Zhongyi Yu .....快板刘
  周森冠 Senguan Zhou .....杨大爸
  侯冠群 Guanqun Hou .....通讯员
  葛存壮 Cunzhuang Ge .....龟田
  管宗祥 Zongxiang Guan .....伪队长
  陈志坚 Zhijian Chen .....伪军甲
  李孟尧 Mengyao Li .....纯刚
  王炳彧 Bingyu Wang .....老满
  黄素影 Suying Huang .....杨大妈
  程学钦 Xueqin Cheng .....卫生员
  封顺 Shun Feng .....伪军乙
  影片类型:剧情 / 战争
  国家/地区:中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故事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惟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枝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儿童军事题材影片。它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主人公一身“嘎气”,倔头犟脑却又聪慧勇敢。编导紧紧把握住分寸,不让他超出时代及儿童的特点,使之令人信服。具有含蓄和抒情意味的白洋淀风光,烘托出小主人公成长的环境与氛围。张嘎及片中其他几个纯朴儿童的形象,整整影响了一代小观众。本片导演手法纯熟,画面流畅而富有韵味,在同类题材的电影创作中具有典范意义。

影片赏析
  影片一开头是一片黑黑的,并带着枪声开始的,钟连长偷袭敌人的炮楼受伤在嘎子家养伤。我想让现在看惯了彩色电影人们再次去看这部影片时,你会发现那时候摄影机真的很厉害。摄影机在处理影片光线的时候总是根据人物的思想感情,一切光影的安排首先是以人物为主,突出环境气氛也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感情,做到了情景交融,环境与人物相呼应。影片的构图精致、简炼,尽量防止和隐蔽一些繁琐的线条,力求人物和主要线条的突出。画面里的基本线条是雄伟有力的斜线,人物近景尽可能拍摄侧面或半侧面的角度,增加了嘎子敢于斗争的动势,构图的支点也是偏向一方的动势支点,给人感到前进的动态,唤起奋勇前进的力量。
  当然影片最吸引人的还是嘎子形象,机智勇敢,又有些倔强,“嘎”得令人觉得嘎子这个人人物可爱。为了想要胖墩的那串鞭炮和胖墩比赛摔跤,最后这位倔强的嘎小子还咬了胖墩一口,为了出气还去堵人家的烟囱。在一次行动中缴了获敌人的手枪不上缴藏进一鸟窝里,最后炸了敌人的炮楼之后胜利归来,众人欢喜的场面,我想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回想起来。 当然一部片子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影片后一部分从张嘎被俘、审问到囚禁、烧炮楼一段,太经不起推敲了,看守他的伪军被表现成一个十足的大草包,嘎子倒油放火时,伪军竟毫无觉察,火势蔓延后,岗楼上的众多敌人拿一个孩子没半点办法,这样的敌人未免太愚蠢了,这既不真实,又削弱了嘎子的感人的力量,使影片留下了许多遗憾。不过人们还是把更多的目光转到了嘎子身上,这位可爱的,又机智的嘎小子,给像我这样一代的年轻人留下了很深的童年印象 。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93396.htm


中国广播合唱团 - 参加八路军 (电影《小兵张嘎》插曲)在线欣赏:http://www.51t.com/ting/EA94823D/D915FFEC/

银幕经典童星安吉斯

http://image2.sina.com.cn/ent/m/2007...0601114923.jpg

小人书封面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4-0..._a1[1].jpg


在线观看连环画:《小兵张嘎》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4-0...nt_1392169.htm

两个画面: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4-0...176[1].jpg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4-0...192[1].jpg

jixi Dec 21st, 2008 00:45

电影《鸡毛信》



新中国儿童电影的经典之作!

http://www.xooob.com/ewebEditor/Uplo...0124725843.jpg




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编剧:张骏祥(根据华山同名小说改编)
导演:石挥
主演:蔡元元 马立 舒适 程之等
时长:66分钟

内容简介

剧情: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消息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忽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消息--炮楼里只剩下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

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快带队伍去攻打炮楼。海娃看到信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即上路。没想到在山沟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队伍。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紧紧绑在头羊的尾巴上。敌人看中了海娃的羊群,还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为了老羊头尾巴下的鸡毛信,一路上海娃忍受着日军伪军的打骂。太阳下山了,敌人的队伍开进了平西庄,到处开枪,翻缸倒罐搜粮食。晚上,伪军怕海娃逃走,把他推到屋子最里边一个墙角睡。过了半夜,海娃跨过睡的象死猪的敌人,逃出门来,取出鸡毛信,溜出了村子。可是在路上却发觉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又回头去找。在村口海娃找到了鸡毛信,但却被伪军给抓到了。伪军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把敌人带到一条山路上,敌人的骡马不能爬陡峭山坡,海娃越走越快,来到了山腰。敌人发觉走错了路,开枪打伤了海娃。海娃忍痛跑到山顶,倒在地上。危急时刻,张连长出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日军和伪军全部被消灭,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立即带领队伍攻下了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海娃回到了龙门村,他比以前更勇敢更警惕的站在山头放哨。

精彩视点:如果说20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的儿童电影,60年代的《小兵张嘎》走向了难以超越的高峰,那么其发端则是50年代中诞生的《鸡毛信》。一部电影,在看过许多年以后,依然留在你脑海中的那个镜头,肯定是最有艺术价值的。

《鸡毛信》于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资料来源:http://board.verycd.com/t314517.html

几张图片:

http://img.verycd.com/posts/0604/pos...1144197919.jpg

http://img.verycd.com/posts/0604/pos...1144197947.jpg

http://img.verycd.com/posts/0604/pos...1144197974.jpg

jixi Dec 25th, 2008 22:59

放假在家,看点好笑的: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CHARLIE CHAPLIN - modern times



欣赏全剧: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07394.html

七十年代末,电视开始迅速普及,好多人看了美国的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下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火星叔叔马丁》。更早一些,78年中美建交时国内电影院上映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还有一部科幻片《未来世界》。

《摩登时代》

http://www.filmforum.org/films/modern/moderncard2.jpg

  摩登时代 Modern Times (1936)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编剧: 查尔斯·卓别林 ....(as Charlie Chaplin)
  发行公司: Classic Entertainment
  上映日期: 1936年2月5日 美国
  片长:87 min

拍摄日期

  1934年10月11日 - 1935年8月30日
  这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因为这部影片超越了其他单纯以他个人特点为卖点的悲剧性主题作品,改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这是一部被当时美国政治家认为有红色共产倾向的危险性作品。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影片的结尾则是常见的“黎明曙光”,代表了好莱坞的一般模式,更被中国早期影片奉为经典。本片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影片,他有感于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决定用电影的形象语言来呐喊。1935年,电影已进入有声时代,可卓别林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于是他只在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就上映了。影片辛辣犀利的讽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卓别林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
  影片《摩登时代》(Charles Chaplin in Modern Times)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而主角夏尔洛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最后夏尔洛失业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所以为了进监狱,夏尔洛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
  现实生活虽然困苦,但要怀抱希望的去生活。是而,影片结尾之处夏尔洛示意女孩改变一脸严肃的神情,满怀期望与喜悦的和他去寻找新的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中国竟然与当年一个建立在追逐利润而忽视打工者权益的冷酷社会有许多相似之处,实应令某些人愧疚不堪才是。


  影片小评:

  本片是卓别林早期黑白电影作品之一。虽然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影片的配乐和特技都无法和当今的好莱坞影片媲美。但是,卓别林的喜剧表演天分使这部影片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在1978年巴西《标题》杂志刊登的世界有史以来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第七位。
  片中喜剧手法和视觉手段都有着卓别林独特匠心的痕迹。而其主题则更为突出,围绕美国当年工业起步时期美国劳苦人民的生活悲剧展开了诙谐的讽刺。查理这个普普通通的工厂工人在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疯狂工作。毫无间歇的劳作终于让他发了疯,一见到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上紧。查理发疯的一幕从形式上的确引人发笑,但实质上却暴露出是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在如今的中国,很多人无力承受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步走向了崩溃的边缘。这的确是一个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406961.htm

jixi Dec 25th, 2008 23:43

上多几个好笑的,顺祝大家新年快乐!

Charlie Chaplin



Charlie Chaplin - The Lion's Cage



charlie chaplin - the circus - [the mirror maze]

bugu Dec 30th, 2008 16:02

引用:

作者: jixi (帖子 2707071)
渔家姑娘在海边

Nm5XVhPrj2c


电影《海霞》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s/74999/hx.jpg

导 演:钱江 陈怀皑 王好为 周同攀
编 剧:谢铁骊
主 演:吴海燕 蔡明 赵联 田冲...

还有个叫‘南海长城’还是‘南海风云’什么的吧?特务装个瘸子,发报机藏假腿里,‘我是你哥哥阿泰啊。。。卖我也别卖妹妹呵。。。’ 应该是‘南海风云’,‘南海长城’是跟越南打海战的,
记不老大清楚了:tired:

bugu Dec 30th, 2008 16:03

《沙家浜》-智斗


watson383 Jan 1st, 2009 15:15

引用:

作者: bugu (帖子 2733539)
还有个叫‘南海长城’还是‘南海风云’什么的吧?特务装个瘸子,发报机藏假腿里,‘我是你哥哥阿泰啊。。。卖我也别卖妹妹呵。。。’ 应该是‘南海风云’,‘南海长城’是跟越南打海战的,
记不老大清楚了:tired:

瞧给弄混得一塌糊涂!
‘南海长城’是讲抓蒋特的,也是刘晓庆的处女演。
‘南海风云’是讲西沙海战的,也是唐国强的处女演。
“‘我是你哥哥阿泰啊....”正是《海霞》里的情节。那演特务的是于绍康(也是演《小兵张嘎》里的区队长)

就这样吧 Jan 12th, 2009 23:16

电影刘三姐
刘三姐:黄婉秋
阿 牛:刘世龙
珠 妹:张文君
老渔夫:张巨克
刘 二:梁音日
莫怀仁:夏宗学
莫管家(莫进才):贺尔瑜

作词:乔 羽
作曲:雷振邦
演奏、演唱:长春电影乐团
独唱:傅锦华、李敏玲

开篇部分。
包括:
山顶有花山脚香/渔船虽小能安身/正像苯鸟不开声/小小鲤鱼不吞钩。



(注:本片开始,三姐划竹藤沿江游唱)

刘三姐:
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
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

山歌好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
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洲。

虎死虎骨在深山,龙死龙鳞在深潭,
唱歌不怕头落地,阎王殿上唱三年。

如今世界实在难,好比滩头上水船,
唱起山歌胆气壮,过了一滩又一滩。

财主嚣, 半夜举起杀人刀,
害我不死偏要唱,唱得大河起浪滔,

浪滔滔, 河里鱼虾都来朝,
急水滩头唱一句,风平浪静姐逍遥。


(注:碰到一艘打鱼小船......)

独白李老汉:脚下葡萄藤,手握青竹杆,
请问小姑娘,你是那家的神仙?)


刘三姐:
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
只因生来爱唱歌,四方飘流难安身。

(独白李老汉:砍柴姑娘为什么会流落在江上?)


刘三姐:
上山不怕石崖高,手攀青藤好砍樵,
财主到来砍藤断,我落石崖顺水漂。

(注:李老汉请三姐上船......)

李老汉: 渔船虽小能安身,老汉不是陌路人,
猛虎再起伤人意,老汉敲他牙三根。

(注:认识李老汉之子,阿牛......)


刘三姐:
真像笨鸟不开声,忽然变成分水龙,
隔着船仓喊一句,五尺汉子脸也红。

(注:阿牛跳入江中抓鱼......)

阿牛: 小小鲤鱼不吞钩,摇头摆尾江中游,
知道我家客来了,漂出水面碰船头。
=======================

后来的采茶姐妹上茶山/只有山歌敬亲人(多谢了)/ 蜜蜂过岭为花开/山歌不唱忧愁多/不见画眉岭上飞,以及众人对歌、与三个秀才对歌等等,皆是脍炙人口的好歌。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00:26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