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枫论坛

华枫论坛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index.php)
-   网友随笔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forumdisplay.php?f=18)
-   -   爱绵绵 恨绵绵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showthread.php?t=429907)

梦醒十分 Oct 13th, 2009 08:32

爱绵绵 恨绵绵
 
(小说)


一 . 严老师


当她走进这所高校的时候,步子迈的急速而又稳当,彩带一舞一动地在胸前跳来跳去。
身上的连衣裙在胸前有朵碎花蝴蝶结,蝴蝶结上飘出的两条软软的花色彩条,在微风里都舞的欢,真似欢快的雀跃。

和她一起在这个秋天进入这所学校的各类人太多太多了,教师,研究生,博士生,大一生,大二生,大三生,大四生,秘书,处长,会计,厨师,园艺工人,维修工,清洁工,等等,等等,怎么能不多呢,这么大的一所学校,人员每年进出不多那才叫怪呢。

她是新来的老师,姓严。

分配到学校,刚来报到。伴随着又一个新学年的开始。赶不上新学期的授课计划。领导安排让她多费一下心负责把本校将要参加今秋大学生艺术节的话剧演出好好安排指导一下。并且这一学期,她至少要给学生开三个专业讲座。初来乍到,看上去任务不轻也不重,严老师还没有时间细想这些任务轻在哪里重在哪里。

严老师,视觉文化博士毕业,在外人看来领这样的任务,应该不算重任的。

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顺利地分配进这所著名的国家重点高校,响当然地与博士加个女字这一级别分不开。她从读大学开始就不断有作品问世。到了博士阶段,文章的集子在网络里一搜唰唰地整理的很全面。这是面子上大家知道的她。

她有更雄厚的资本,既然是学视觉文化的,光写,那叫君子动口不动手。她把自己做的CD盘以及自己参加电影节的时候在海边的一张留影——特别妩媚的眼睛与波光粼粼地大海之间进行的无声地对话,一起都让校方过目过的。

她就这样成了老师。

一进学生处,第一个喊出严老师的学生是外语系的李蕴竹。学校话剧社的第二负责人。今年升大二了。严老师眼尖一眼便肯定,这女孩绝对是江南水乡孕育出的姑娘,水乡姑娘的特点是浑身的轻巧灵气与娟秀。李蕴竹肤色白皙地有些透明瓷样地泛出红光,实在是水灵灵,严老师在心里直感叹。

钱凯一,学校学生会宣传委兼话剧社的社长。他特别有礼貌地一边喊严老师一边主动伸出手来与严老师的手相握。

钱凯一的个头比严老师要高出一头半。鹅黄色的T恤衫插在裤腰里。小伙子青春洋溢的样子,好似从鲜嫩的鹅黄色散开的。鹅黄色的服饰不是能配每一个人的面容与体形的,但是能与鲜艳的鹅黄色配起来的人肯定不难看,在严老师眼里就是这么以为鹅黄色的。

-GoGoGo- Oct 13th, 2009 09:46

XXX

红枫叶 Oct 13th, 2009 09:48

沙。:lol:

卡城小狼 Oct 13th, 2009 11:37

发:lol:

GOOODGUY Oct 13th, 2009 16:43

楼主准备学三毛写言情了?

梦醒十分 Oct 14th, 2009 12:36

二 . 话剧



严老师对李蕴竹和钱凯一说,话剧主要是你们自己搞,我给你们一些参谋而已。等你们大致排演好了,我还可以请专业内朋友先来观摩一下提些建议。当然要做就要充满决心和信心地将它做好。

严老师的这一番话给两位小将带去无限的信心。李蕴竹的眼睛,清澈的眸子里流淌出了掩饰不住的青春精神,欲动的火焰,按捺不住的热情。

她说我们话剧社想演《伤逝》。钱凯一立马反驳她,谁想演《伤逝》?严老师,演《伤逝》不是话剧社的意见。我们这么个档次的话剧社能演的了那么大的戏吗?这戏怎么就大了?人物少,场面又非常简单最适合咱们话剧社了。我讲的大是指伤势的伤和势的动宾结合,你以为伤势和你的ABCD一个样吗。

李蕴竹有点不理解他在说什么,心中有些黯然,对钱凯一说了句,你太倔了。伤逝和ABCD我说一个样了?

严老师现在清楚了,话剧现在是八字还没一丿。

对李蕴竹提出的演《伤逝》,严老师心里也是惊诧的。为什么要演伤势呢,其实她倾向钱凯一的意见。严老师问钱凯一,如果不演伤势,你决定演什么好呢?我们可以请中文系的同学为我们专门写一出独幕剧。严老师这才想起来,钱凯一自己就是中文系的学子啊。这学期是他的最后一个学年。自编自演的纪念意义非同一般也很符合现实。

这样自创自演的意义也确实比演《伤逝》要强,伤逝的时代背景政治性在这群学生面前要表现出来第一太困难,第二让他们演伤势绝对是瞎整。严老师同意了钱凯一的意见,请他赶快负责把剧本整出来。

李蕴竹闷气生到了最后哭了,我不想参加这次汇演了。转身欲走,严老师慌了,李蕴竹,李蕴竹地喊住她。喊住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停了足足有十秒钟的功夫,严老师说你可以把你的全部想法告诉我,现在不是还没最后决定演什么吗,有一线的机会,你都该争取而不是退缩和放弃。

严老师没有再继续留住她,任她走了。

钱凯一嘟囔了一句,不参加就不参加了呗。严老师问他有没有女朋友,说我看李蕴竹蛮好的一个女孩。钱凯一回了严老师,她不演正好,让我女朋友来演,比她靓!就她那水平见锅底。


严老师在林荫道里,她的眼睛从来来往往的每一张面孔游弋,特别盼望能突然遇见李蕴竹。李蕴竹的泪痕在她心里划了道道,她有些擦拭不去。

看过《伤逝》小说的人,没有不喜欢的,也没有不陷入其沉闷压抑的感情中。严老师想李蕴竹是不是被伤势的梦的框架给笼罩了。

梦醒十分 Oct 15th, 2009 14:29

三. 严老师的公开课


晚上学生们来上课,往往心情都是特别放松的,肯定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按部就班的,管你爱学不爱学的必学不可的东西。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长带来的一支教师听课队伍,来到教室目不斜视地直往后往高走,坐在学生后面。

今晚是严老师的舞台,灯光明亮。可这灯光并不像舞台那样把它的光芒只送给舞台上的主角。虽然严老师是今晚的主角。灯光却洒满教室,洒的公平公正很是均匀。严老师能看清沐浴光芒的每一张面庞。

学生一排排就座,一排高于一排,站在前方讲台上的严老师看每一张脸构成的一个大大的扇面,仿佛真的能起风的一把扇子,顷刻把严老师额头上微微沁出的汗珠吹进了空气里。

严老师走下台来,往学生跟前走近走近。开始微笑,同学们好!我的名字虽然叫严厉(谐音),不过我觉得严厉低下的自己特别仁慈,就像我这张脸一样,生就一幅仁慈的模样。座位上零星传出了笑声。

严老师回身匆匆上讲台,在黑板上挥就两字“严丽”。字体遒劲,结构漂亮。字特别是中国字可以与一幅画一样存在布局结构的,漂亮的基础还不是结构的搭建吗,而且“严丽”两字写的还很奔放。“严丽”两字落座在黑板上已经写好的“伤势的视觉反映”主题下面的右下角。

公开课的内容伤势的视觉反映。可严老师一开始的话题根本没讲伤势也不提鲁迅。

她说,我刚才来教室的路上,经过咱们教学楼前的那条绿叶遮盖的小径时,听见两个同学说话,一个女孩问,谁知道你是不是真爱我。全教室立刻爆发出哈哈笑声。严老师才不管学生笑不笑,她继续说这两人会不会现在都坐在这儿呢, 我可希望他们现在就在我们中间。学生不光笑了,有的同学还左顾右盼地猜是谁呀,挨坐着的一对对相识的男女同学绝对是瞬间被目光扫射的对象。

我到羡慕你们这么纯洁的爱情,不过有些盲目,一句话我就知道你们的爱盲目呢,我看也像鲁迅笔下的涓生与子君的爱情。严老师把每一个人的心开始抓进课堂主题。

梦醒十分 Oct 15th, 2009 14:43

《伤势》里涓生生活在真实里面,子君生活在爱里,当真实来临的时候,生活在爱里的子君不得不势去了,子君的这个追求自由的爱如是经过了一场梦里的虚无从中走了出来,进到现实后的真里,虚无的东西总是要鸡飞蛋打的吧?!

严老师以她的目光与细腻的思维分析人物。把文学放进立体里面去审视的时候,它将多出许多个角许多个面许多个线条来。每个面的光影还有不同的深浅呢。

有些文学评论家门把悲剧部分推给社会,推给封建专制下对人性的残害。还有鲁迅研究的专家讲,伤逝字里行间看见鲁迅把人的价值等同于真。鲁迅对人性的剖析很深刻,既然人的价值等同于真,那么人生还是不要做戏的好。无论你的思想是左是右,是革命还是非革命,是爱国者还是非爱国者,是爱是恨,都不要做戏。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是每一个文学老师都要求学生强记住伤势里这句话的。

严老师只讲伤势的视觉反映,她不给学生说鲁迅。她却说娜拉,娜拉的出走给子君了做一个独立的人的启示,可是写娜拉的作家却说只写诗并不想给人启示。

子君做一个独立人的自由之理想最后却不彻底的失败了。败在她不知道“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今天我们课堂上在座的好多人也未必知道啊。严老师说,前面我讲的在小路上听见的那声谁知道你是不是真爱我的那个女同学肯定不懂呢。

GOOODGUY Oct 15th, 2009 15:26

写的真好,一开幕就有个人物小冲突。 ,初步感觉小李小钱性格率真,但思维好像不够严密,说话都爱用WE。

喜欢严老师的深刻自然。

引用:

作者: 梦醒十分 (帖子 3220284)
《伤势》里涓生生活在真实里面,子君生活在爱里,当真实来临的时候,生活在爱里的子君不得不势去了,子君的这个追求自由的爱如是经过了一场梦里的虚无从中走了出来,进到现实后的真里,虚无的东西总是要鸡飞蛋打的吧?!

伤逝字里行间看见鲁迅把人的价值等同于真。鲁迅对人性的剖析很深刻,既然人的价值等同于真,那么人生还是不要做戏的好。无论你的思想是左是右,是革命还是非革命,是爱国者还是非爱国者,是爱是恨,都不要做戏。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是每一个文学老师都要求学生强记住伤势里这句话的。
...


梦醒十分 Oct 20th, 2009 02:50

四.李蕴竹


李蕴竹一直观察着严老师。同学们都走的差不多了,副校长一行才快步从后面走过来,严老师也好像专门等着他们一样,没有离开教室的意思。

李蕴竹慢慢地收拾好学习用具,慢腾腾地挪着步子。这一刻显得她是世界上拥有时间最多的人,有太富足的时间,没地花似的,花也花不完,而又不知道该怎么花才好。时间太多了和钱太多了一样都那么折磨人,只是折磨人的形势和方式不一样,恰到好处的把握,又在自己的指掌里很难的。

副校长他们和严老师正谈笑风生,你们该说完了吧,李蕴竹在心里默念。

今晚,李蕴竹的内心有些骄傲,觉得严老师的公开课在和自己做一个心照不宣的交流。课堂上不能很好的彻底的得到真正的交流,李蕴竹想继续和严老师单另在一起说些事。

李蕴竹是个热爱文艺的学生,除了参加学校话剧社活动,同时还是校舞蹈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在舞蹈上李蕴竹好像更有天分一些。身体给人的视觉柔软轻飘。舞姿也确实好看。好看的原因部分是自身有优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舞蹈队里的一些队员太将她衬托出来了。宽大的骨骼包在厚实的肌肉里,背再不挺直点绝对不适合上台舞蹈的。

可那些女孩子也爱舞蹈,舞蹈本来就是一项挺美的活动,一个手臂伸伸,怎么伸都能有无数种风情的表达和收获美感的。风情与美感传递给别人完全可以不与身体的形状挂钩的。可以说那些女孩子很质朴,追求美。追求美的时候,自己却成了一面映照李蕴竹的镜子,镜子里面的李蕴竹很好看的,而她们自己却被削低了,怪不得遭同学们拿水桶水杯作比喻议论谁好看谁不好看的。其实谁好看谁不好看还不是在于一个词吗“不自量力”而已。

如果都是一拨儿一样的人去舞蹈,没了衬托,没了垫底,说谁也一样,烂也烂的是一个舞蹈队,美也美的是一个舞蹈队。

这样蹴就了一个骄傲得意地李蕴竹,越发注意肢体语言的每一个动作的表达,接近全能的到位。颈椎和脊柱几乎保持在一个平面上,面部表情丰富又特别深情,臂膀就是伸展的比别人开阔。

李蕴竹上舞台后便是外语系的新星。校内的丘比特之箭,嚓,嚓地射向靶心,可是没有一箭射中李蕴竹心脏的。

使人觉得李蕴竹是个没有什么激情和能量的人。她跳的那些舞都不需要激情,甚至让人怀疑舞蹈根本就是没有激情的东西,是慢火慢炖出来的。

李蕴竹跳的那些舞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这个时候劝李蕴竹不要跳舞的只有一个人。李蕴竹父亲的老友的儿子-----小山。

多伦多党委 Oct 24th, 2009 13:45

听下文~~

volcano Oct 24th, 2009 22:50

今天才有时间读完梦醒的大作,期待下文.

梦醒十分 Oct 28th, 2009 11:00

五. 红地毯

一九四八年的某天。

阳光灿烂,鲜花正欲吐它们的芬芳,玄武湖畔的柳叶也正在一点一点蓬勃舒展开来。南京长江路上的法国梧桐也一样是蓬勃吐绿,是压不住的春姑娘们摇曳的舞裙在风中翩跹。

小山的父亲第一次随他的表姐到位于长江路上的国立美术馆游玩看展览。他才十二岁。
表姐却已经从金陵女子大学毕业了。

表姐在这所教会学校受到的教育,有些如同她的学校建筑特色一样,“着西式便装戴瓜皮帽”,洋不洋,中不中的。

金陵女大的建筑,猛然一眼望开,亭台,长廊,楼阁,掩映在树丛中。典型的中式建筑,它们可是由洋人设计的。建筑学家们说,西方人在16世纪就开始在中国建造西方古典风格的建筑,一直到民国,在中国好些大城市,出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西洋式建筑,这些西洋风格也让人们大开眼界。国门慢慢开启,西方有好些东西让国人惊讶的。表姐自己就很惊讶于西式的泡泡袖束腰长裙,她是从好莱坞的电影里看见的。但她不喜欢黑色。其实好莱坞电影里这样的裙子用黑色的也不多。

那个时候,女孩子,家境好的女孩子,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的,都习惯穿旗袍。表姐的旗袍与别人的没有两样。清一色的穿旗袍的女孩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在校园里面凸现出来。表姐着装唯一与其他女孩子稍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她脚上有一双黑色皮鞋。知道穿皮鞋的时候,正是她进入了恋爱时节。起初她还念念希望自己能有一条好莱坞电影里面看见的那样的裙子。穿上这样的裙子去玄武湖边压湖而走再抽两条柳枝捶打湖面,这一度是表姐的神往。

这样的裙子应该很配巴洛克风格的。巴洛克风格式建筑音乐等在中国虽说不鲜见,可在女大却难觅的。

女大的建筑风格是洋人们把西式建筑带进中国后,渐渐思想突然转了向,竟对中国古典样式建筑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以中国古典建筑的精神加上西洋式的修饰建出了女大。表姐是从这样的建筑里走出来的女学生。

国立图书馆如果有西洋画展的话,她一般都是要去的。从住的地方青石街过去,不那么近。
带着表弟去,觉得路上不孤单,也不觉得时间上有压迫感。

长江路上人不是很多,街道不是繁华的商业和住宅地段,它是总统府的地盘,国民大会堂也在这条街上,表姐对这路段相当熟悉的。

表弟眼尖,看见了红地毯,从总统府一直铺向国民大会堂。人们分站在两侧,很庄严的,但不隆重,很凝重的,但不使人窒息。在一片灰色朦胧的长江路上,即使上空着抹着明快的绿色,也不如一条鲜红的地毯足以使这个世界顿时有些生辉,促显辉煌的样子,很吸引人。表姐表弟同时看见了蒋介石,他从总统府里走出来,踩在红地毯上。

红地毯上的主人一身军服腰板笔直,特别是身上的披风,走起路的时候一甩一甩的,实在是威风,这形象在小山父亲的脑海里是一辈子也没有淹没的。

儿童画 Oct 29th, 2009 12:42

引用:

作者: 梦醒十分 (帖子 3239615)
五. 红地毯

一九四八年的某天。

阳光灿烂,鲜花正欲吐它们的芬芳,玄武湖畔的柳叶也正在一点一点蓬勃舒展开来。南京长江路上的法国梧桐也一样是蓬勃吐绿,是压不住的春姑娘们摇曳的舞裙在风中翩跹。

小山的父亲第一次随他的表姐到位于长江路上的国立美术馆游玩看展览。他才十二岁。
表姐却已经从...

沙发!

梦醒十分 Oct 29th, 2009 13:53

六.遭遇

小山的父亲大学毕业后在车间里做工程师。赵工,上上下下都这样称呼他。

1966年的夏天刚来,李蕴竹的父亲,同车间里的一名年轻的普通车床工人,人称小李,亲眼目睹一伙人冲进车间,押走赵工。他惊呆了!

血气方刚的小李在所有惊呆了的工人中间,第一个站出来大声地问为什么抓他,得到的回答,他是国民党特务,蒋介石安插的特工。小李瞬间如五雷轰顶几乎坍塌下来。他甚至没有记性当时的赵工样子,当时车间的状态。

随后的几天车间里变得异常宁静,宁静的使人窒息。机器的噪声更使宁静的气氛变得及其强烈,像个隐形杀手慢慢逼近。小李的烟瘾剧烈,他一天几乎能抽完一整包香烟。

工厂里的大喇叭每天又在激活令人窒息的空气,小李在喇叭里听见了赵工的名字与罪状。赵工是老蒋退到台湾前被国民党中统安插在大陆的特务。全厂的人都听见了。

车床一天又一天的开始没有了生息。小李摸了又摸自己的车床,虽然当时刚进车间的时候,不可能由赵工做他的师傅,但是赵工也教会了他不少车床上的学问。丝毫没有感觉赵工是情报特务啊,隐藏的这么深,小李还在自我反省地想自己平日是不是不留心地给赵工提供过什么情报,烟雾缭绕中他独坐一处苦思冥想,努力回忆和赵工的每一次接触讲过的每一句话。

有一年过节,车间里的几个单身青年被赵工邀请去他家喝酒,赵工家唯一的孩子还没学会走路在床上爬来爬去的。

酒兴中,小李抱怨了一下乡下家里生产队长曾经把自己家的一个母亲用来上香用的鼎给拿走了,他想让他生产队长归还。交涉了可是没有归还。那是小李母亲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娘家陪嫁给她的嫁妆。小李母亲的娘家人是佛信人家。赵工问了原由替小李措词并代笔给生产队写了一个字条并加盖了车间及厂办的二级公章。鼎拿回来了。小李的母亲甚是高兴,为赵家小女亲手缝制了几件衣服以表感谢。

造反派抄了赵工的家,翻箱倒柜的,由小李母亲缝制的那些衣服也撒落到地上。突然一声尖叫,像在野外的森林里突然遇见了一条大蟒蛇的尖叫,众位抄家者全部围过来,尖叫者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就一个意思------这是小李送给特务的东西。帮凶,他是特务的帮凶。他是赵工发展起来的特务......七嘴八舌的。

厂革委会出面找小李谈话。桌子上摆着那些从赵工家抄来的经过母亲之手一针针一线线摆弄出来的小衣服。小李如实交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的如实交代里面没有特工的东西全是自己理解的人和人之间的常情感情友情。革委会让他回去继续深思挖思想写一份详细的汇报交上来。

小李心情沉落,如同心间堆积了成百上千的石头,想搬又搬不动。胸有些闷,去看了厂医,医生讲他,是没休息好,年轻人心脏十足地健康。他回到乡下去了。腿上也如绑了沙袋,迈步子没有了年轻人的矫健。

到家,看见母亲的鼎还在,里面还有余烟袅袅的烟在自由自在地飞。他又生出一层烦恼,想佛并没有保佑人间。他倒掉烟灰,把鼎擦拭干净收藏了起来。

正龙拍虎 Oct 29th, 2009 16:26

席地而坐.:lol:

volcano Oct 30th, 2009 12:40

摊子铺得挺大,线索挺多,梦醒准备写长篇?:lol:

梦醒十分 Nov 2nd, 2009 00:16

七。批斗会


造反派从赵工家同时还抄出一些老照片,老照片与小衣服一起摆在小李的面前。小李清晰记得那张照片,少年赵工和一成年女性的合影。照片上有题字“中山陵”。小李知道中山陵,但是没到过南京更没去过中山陵。

照片虽然题有”中山陵”的字,但是在小李脑海里中山陵该不是这样的,脑海中的它是巍巍连绵的山和一个大坟冢。相片上赵工和他的表姐是在中山陵的一个小亭子形状的小塔边,一边站一个,小塔中间一排红字“精忠报国,蒋中正题”。

小李还记得一个声音,你知道吗,这个女人在美国,她是前国民党某将军的儿媳妇,这都是罪证。小李头脑有些闷闷的,没想到赵工来路这么不明,这些他都不知道,赵工并没对自己说过什么自己的家事。

小李使劲地深挖自己的思想,想向组织写的比说的更详细些,可是真的写不出来什么涉及情报的交流,但写的确认真,流水账一样的纪录了他进厂和赵工的相识到工作间的帮助到一般性的接触。

小李最后还写到实在是吃惊赵工是特工,也痛恨自己的眼睛为什么就没看出来他是特工,说明平时学习马列主义不够,对敌人缺乏足够的认识,要深刻检讨自己,云云。小李想,这份思想汇报应该对他来说这事就了解了。赵工是特务,何止我一个人不知道,厂长若知还敢让他进我们厂?公安局若知还不早把他抓了起来?说明他们都不知道,因为不知道就等于犯错误吗。因为不知道他们与我一样要写汇报吗?

对赵工的批斗会,上面是点名一定要求小李参加的。小李有些不快。不仅仅是请他参加,还有一项内容是希望小李把这次批斗会做为一次接受教育的机会。

小李被安排座在厂大院批斗会场的最前排,那是席地而坐。批斗会一次拉进来的本厂反坏分子,不只赵工一个人。双手反绑在背后,脖子上挂着拍子,赵工的拍子上写着国民党特务;里通外国的奸细。这个小李心里有准备。让小李有些受不住的是厂长也被挂牌反绑双手。很愕然,小李的嘴僵硬地半张。厂长头发半白,背微驼了,面无人色与表情。昔日的厂长站在全厂人面前讲话的神情没有了,那好像是昨日的梦,天翻地覆的突然变化使小李头晕目眩。他的头脑一片空白。回乡下这么几日,今昔就大不一样了。

扩音器的声音很震小李的耳朵,时不时传出一阵高频兹拉拉刺耳的声音,这声音刺的他也想跟着扬声器一起大叫。

让小李更无准备的是,会场进行中,突然请小李上去揭发赵工是怎么拉拢腐蚀他而欲使他发展成一个特务的过程。小李表情很难看没站起来,没有动的意思。一个穿草绿色制服腰间扎着皮带的小青年,过来推推他,他还是不站起来,没有动的意思。那人用脚踢踢他的大腿,他还是不动,又推他的肩膀,然后伸手到他掖下欲使劲拽他起来。小李站了起来,他没有向会场前方走也没有站在原地而是迈开步子想退出会场的样子。三四个身着草绿色军服的人跑过来,拉他,小李不知哪来的火气,甩膀子,扭肩的,劲使得还很大。两个革命小将看着不对头,也使大劲地拧小李的胳膊。小李猛然一出手打在一个小将的鼻梁上。
革命小将们呼啦一起过来很多人,拉拉扯扯的,后面席地而坐的参加批斗会的只能看见前面拳头在空中挥舞。一群穿着清一色草绿色的人,却看不见小李。

会场有了骚动,一个女人的声音率先喊出要文斗不要武斗,带出一片呼声“要文斗不要武斗!”。另一方的声音也喊起来“打倒一切牛鬼蛇神!”。两方的声音此起彼伏地,有着逝比高低的架势,比着气势比着声音比着能量。甚至还能听见两种声音一起震撼着会场。

儿童画 Nov 2nd, 2009 10:58

引用:

作者: 梦醒十分 (帖子 3247158)
七。批斗会


造反派从赵工家同时还抄出一些老照片,老照片与小衣服一起摆在小李的面前。小李清晰记得那张照片,少年赵工和一成年女性的合影。照片上有题字“中山陵”。小李知道中山陵,但是没到过南京更没去过中山陵。

照片虽然题有”中山陵”的字,但是在小李脑海里中山陵该不是这样的,脑海中的它是巍巍...

梦MM文笔细腻、环环相扣,吸引人。:31:

梦醒十分 Nov 4th, 2009 01:07

八. 患难


面对所有参加批斗会的现场人员,小李被五花大绑着强行推上被批判的队列最前面。他脸上左眼下面一片青紫,右臂的衬衫袖子在腋下与衣衫脱离,能看见里面露裸的皮肉,衣袖就靠肩膀上的一点线与衣衫连接着。

小李被强行压上来的时候,他没有看一眼赵工,他的目光压根儿就不往赵工那儿送。他看了厂长,厂长却低头看着地,小李眼有些花了似的,由此才眨巴了几下眼睛,这么一瞬间,小李近处看厂长觉得厂长的头发比刚才在底下看的时候多白了一片。

小李被连推带搡地推过来的时候,赵工的眼睛倒是一刻一秒地没有从小李的脸上移开过。赵工的头随着自己在小李脸上投去的目光与小李的脸移动而转动。

这时候赵工的眼睛里有些泪的,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看见的,他只能保持不让泪水从眼睛里出来,他要努力让自己的眼睛能含住这些水。

大喇叭里的声音很洪亮,与人民对抗的的结果就是站在敌人的立场上,我们要很批揭发李X是怎么成为人民的敌人的,负隅顽抗绝没有好下场,我们一定要将无产阶级专政进行到底。这个时候,大会开始进行口号,一个人领头先振臂一呼“将无产阶级专政进行到底!”,然后所有出席大会的人再一起呼喊一遍,喊的非常有气势,一边一个在小李肩膀上压着的小将其中一个人的声音特别响亮,这声音把小李的耳朵鼓膜都要穿透了。

小李,赵工,厂长等接受群众批判的这几个人,在这声音之下显得那么无助与弱小,振臂者们的拳头各个都是伸向前方的,对着台上他们的,他们的头在声声口号声中几乎都是微微低下去的。小李没有底头,压他的小将使劲地把他的头往下摁,小李真那个倔,摇头想从那只手里争夺出自己的头,一个小将解下腰间的皮带,猛然朝小李的身上一抽二抽的,小李差点没站稳而跌倒。

赵工离的这么近看见了皮带落在小李的身上。赵工的眼睛越来越有些模糊,隐约中他眼前是那个牛氓来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批斗会上他的脑子里突然会出现“他”呢!

小说《牛氓》是赵工在大学三年级时候读的,别人喜欢不喜欢他不管,但他喜欢。“在人世间,灵魂和肉体一样,是需要衣裳的”。这是读完牛氓后的一种透视的见解。

如果当灵魂不需要衣裳的时候,需要下地狱吗?牛氓是经过地狱的人呵。

牛氓被押上刑场,枪响过后,牛氓挺立着,他擦去脸上的血,微笑对士兵们说,再打吧!又一排抢响过了,牛氓坚持从地下爬起来,微笑地讽刺说,你们的枪太烂了,兵士们吓得把枪都扔了。

赵工的头脑有些懵了,有些糊里糊涂的了,渐渐失去个人的控制力,眼前一黑,他一头栽倒在地上。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22:24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