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枫论坛

华枫论坛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index.php)
-   太极奥妙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forumdisplay.php?f=80)
-   -   以推手图例试析现行比赛规则弊端和改进之法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showthread.php?t=561422)

witty Nov 16th, 2012 17:12

以推手图例试析现行比赛规则弊端和改进之法
 
3 个附件
一向对一些比较流行的推手比赛规则,抱有一定看法。这次参加加拿大第23届全国功夫大会推手比赛,获得了更为直接的经验和认识,在此按“活步推手”和“定步推手”两个部分,与读者分享。

相比而言,“活步推手”存在的问题较为简单(因此我先行阐述),主要是“出圈不分先后”的规则,导致参赛者在自己出圈失重之际,更倾向于使用死拽硬拉的方法,通过把对手一齐拖拉出圈的方式,保持“双方均不得分”的“不败地位”。

从以下拉扯图例看和本人的感觉去判断,“赛场面孔”相当熟悉的对方,在自己失重出圈后所作的“技术应对”,显然是针对现行推手比赛规则,经过专门训练。相比较陈中华老师学生的参赛表现,就从头到尾没有这种违背太极拳原理的“非专业化”(却又很管用的)做法。要鼓励参赛学校在训练中和参赛者自动放弃这种做法,就有必要确定“出圈要分先后”的比赛规则。比赛一方在单脚或双脚已经出圈之情况下,应该不考虑另一方是否随后出圈,而一律判后者得分。

更为理想而精细的规则,似可考虑进一步区分“随后出圈者”纯属自己失重、还是被对方拖拉而出。前一种情况可少给一分,后一种情况则得两分或更高分。

需要引起专门注意和讨论的问题是,本人在被拽拉时的状态,均较好保持了太极拳论所强调的“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之要求。但按现行比赛规则,当对方体重超过自己很多时,这种对拉性的“后撑”之力,显然并不足以确保自己能够留在圈线之内。按照杨式太极拳“人家要多少、就给多少”的原则和理念(我不知道陈拳、吴拳是否有此相似理念),合理的做法,应该是顺势“送对方一把”,这样对方就会“出”得更远,如倒地则摔得更重。如果追求传统武术比赛所注重的技击效果,在对方失重拽拉你时,采用形意“崩拳”或“虎形”朝前上步猛扑之势,当两个人的使劲方向形成一个双倍合力时,其发放效果就会非常可观!

在规则没有修改之前,参赛者在碰到类似情况时,不妨采用我所介绍的后两种对策。这样做即使不得分,但在力求使对方感到“震慑”甚至“受创”(比如摔痛屁股啥的,而不是顺势用膝盖顶压对方小腹之类)的效果下,你而后的取胜,可能就会变得比较轻松容易。同时也可以使对方明白:在出圈失重时死拽住对方,其实是要承担风险和付出代价的。

而在比赛规则上,为求阻劝先行出圈失重者拉扯对方,或可考虑对善于顺势发放对手出圈五米之遥者,给以更高得分。这样一来,拉扯者就会选择不硬拉对方一起出圈以减少失分的对策。

现行“定步推手”规则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容下一步讨论。(待续)

witty Nov 17th, 2012 14:13

“见贤思齐”,坏东西一学就会……
 
6 个附件
流行“定步推手”规则存在的第一个问题,类似“出圈不分先后”之“活步推手”规则,动步不分先后,导致参赛者在动步失重时,通过死拽硬扯方法,拉对手一齐动步或摔倒,以保持自己“虽败犹平”的“不失分”结果。

以下我被失重对手倒地前拉扯动步的前两个图例,本人都不得不从倒地者身上大步跨越而过,不动步是不可能的。在“定步推手”中,采用这种揪拉对方一起动步以求“同归于尽”效果的做法,相比情势复杂、双方身步灵活多变的“活步推手”,要容易很多。个人体验,几乎不需要任何专门训练,单凭个人本能,就可一学就会。

第三第四个图例,就是本人“适应规则、如法炮制”的杰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我打定主意要揪对方一起动步,哪怕对方技术很好、体重大我很多,只要在对方推搡发放自己的瞬间,拼命抓住对方顺势后退或捎带,或者主动倒地用整个体重追加“拖人下水”的分量,几乎会取得“无往而不败”的比赛效果。按照这种比赛规则,各个太极拳学校和教拳师傅们,或许完全不必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和“粘连沾随”……等太极拳推手技法,煞费苦心地教授培养学生去发挥太极拳精妙独到的制人之术,而只需强化训练怎么有效揪拉对方的简单技术,就可事半功倍获得“小力战大力,技低平技高”的效果,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此不妨补充一笔,本人中途退出“定步推手”的时机,并不发生在对方接连拽我一齐动步之后,而是我把对方拉扯出圈之余。我当时明告裁判的退出理由是:刚才两招就是我利用不合理的规则,使对方得胜却拿不到分的典型示例。如果我继续这样玩下去,就不仅是一种“自我降低”,也是对整个太极拳推手理念的一种糟蹋。

而一不小心失去幽默感的三班长,却嘲笑我在描述“弃权”时,使用了“毅然决然”一词。且问三班长,彼情彼境,还有更为贴切的字眼可供引用,请老弟推荐一个?

最末两个视图,或许是本人技术发挥较好,或许是对手身重不占明显优势,又没经过“拉扯”技术专项训练,倒地前没能抓住拉我“同归于尽”的机会。但为完美体现“动步不分先后”之规则,鉴于本人因受发劲反弹力影响,没能稳如泰山地站定自己脚步,裁判仍然使我哑口无言地判我无分。如此无功而返,纵对规则心中不爽,事后可发文讨论,当时则必须服从;或可选择弃权。敢问元芳(此处元芳就是三班长):我有错么?我容易么?

怎样才能鼓励“定步推手”比赛中更多出现此类干脆利落的发放,乃拙文下一步重点探讨的问题。(待续)

水哥 Nov 18th, 2012 12:41

老哥的精神和功力很让人佩服, 明眼人从图上都看得出您的功底比那个年轻的对手深厚得多。不过感觉应该在比赛前把规则吃透比较好,这样能更有效地利用规则,而且不会赛后有这么多的遗憾和抱怨。既然参加人家举办的比赛,就要按人家的规则来。

按理说推手比赛是能锁扣,但不能抓拿,否则有些动作很危险, 如果对方通过扣拉您的胳膊和身体把您出圈应该是合理的,象您图片上的这种对衣服的拉扯在柔道摔交比赛里是合理的,就看你们的比赛规则是如何定的。

如果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抓衣服,那么人家对手是充分利用了规则。 换了我,下次我就光膀上阵,再抹些桐油, 看他抓啥?-----开个玩笑, 反正规定也没有不许打赤膊,抹桐油吧,都是利用规则贝。

witty Nov 18th, 2012 12:59

引用:

作者: 水哥 (帖子 4763744)
老哥的精神和功力很让人佩服, 从图上看得出您的功底比年轻的对手深厚得多。不过感觉应该在比赛前把规则吃透比较好,这样能更有效地利用规则,而且不会赛后有这么多的遗憾和抱怨。既然参加人家举办的比赛,就要按人家的规则来。

按理说推手比赛是能锁扣,但不能抓拿,否则有些动作很危险。象您图片上的这种对衣服的...

是啊,我是比赛前一天决定参赛;比赛过后才上网把比赛规则打印出来研究。特别是定步,事前没有进行任何针对性训练。一是自以为在160磅这个量级摘冠很容易,没想到因参赛者太少原定量级被打乱。二是对(其实并无明文规定的)“动步出圈不分先后”之(潜)规则,很不适应。

李仲安师傅说得对,比赛规则不公平,但就双方都能利用规则而言,比赛又是公平的。在比赛过程中,我其实一直处在“继续自行其是还是立即自我调整按规则办”的激烈思想斗争中,这种犹豫不定静不下来的纠结心态,也影响了临场发挥。

我在这里啰嗦,着眼点并非计较个人得失胜负,而是试图从技术层面探讨怎样改进完善规则,使今后的比赛能引导加拿大太极拳推手的发展方向,更符合众所公认的太极拳理念和要求。期待水哥和大家在这个层次深入讨论,经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后,我或许会修改后给《武魂》投稿。

水哥 Nov 18th, 2012 13:09

引用:

作者: witty (帖子 4763759)
是啊,我是比赛前一天决定参赛;比赛过后才上网把比赛规则打印出来研究。特别是定步,事前没有进行任何针对性训练。一是太自负,二是对其实并无明文规定“动步出圈不分先后”的(潜)规则,很不适应。

李仲安师傅说得对,比赛规则不公平,但就双方都能利用规则而言,比赛又是公平的。在比赛过程中,我其实一直处在“是自...

有一点就是他能抓扯您的衣服,说明他在出去的时候是有时间抓的,换句话说,就是您发的速度慢了些,或者您在慢慢送他,他才能有时间扯着。下次试试弄快点? 我想形意的虎扑是不会让对手在出去前还有时间能抓住自己的衣服吧。

witty Nov 18th, 2012 13:36

引用:

作者: 水哥 (帖子 4763760)
有一点就是他能抓扯您的衣服,说明他在出去的时候是有时间抓的,换句话说,就是您发的速度慢了些,或者您在慢慢送他,他才能有时间扯着。下次试试弄快点? 我想形意的虎扑是不会让对手在出去前还有时间能抓住自己的衣服吧。

你看得很准。对付那个大个子,我用的是比较容易撼动重心的连续性“短促突击”,相互一直处于较为紧密的接触状态。

如对方跟我类似体重,在我采用“投掷”式发放时,就很难揪得住我。

对手体重一大,就拖泥带水,深感还是自己功力没到家啊!

水哥 Nov 18th, 2012 13:49

引用:

作者: witty (帖子 4763772)
你看得很准。对付那个大个子,我用的是比较容易撼动重心的连续性“短促突击”,相互一直处于较为紧密的接触状态。

如对方跟我类似体重,在我采用“投掷”式发放时,就很难揪得住我。

对手体重一大,就拖泥带水,深感还是自己功力没到家啊!

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种推来推去比赛是很消耗体力的,在严重消耗体力的情况下还能把年轻的对手推出圈,还要做“投掷” “短促突击”的发放动作很不容易。

您的功力令人敬佩。

引用:

作者: witty (帖子 4763772)
你看得很准。对付那个大个子,我用的是比较容易撼动重心的连续性“短促突击”,相互一直处于较为紧密的接触状态。

这种“短促突击”的发放如果没有腾出来空,是发不出去的。所以"相互一直处于较为紧密的接触状态"应该是做不利索“短促突击”的。

witty Nov 21st, 2012 16:26

请看王兆羽这个代表台湾一流推手水平的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iJqE00dr0&NR=1

这跟我随后探讨问题有直接关系;Sunday眼尖,请告大家注意6:20分总裁判作了怎样的干涉?为什么?

sunday Nov 21st, 2012 17:00

引用:

作者: witty (帖子 4767626)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iJqE00dr0&NR=1

这跟我随后探讨问题有直接关系;Sunday眼尖,请告大家注意6:20分总裁判作了怎样的干涉?为什么?

我不喜欢定步推手

我都不知道这是不是太极拳的内容。

witty Nov 22nd, 2012 09:52

引用:

作者: sunday (帖子 4767663)
我不喜欢定步推手

我都不知道这是不是太极拳的内容。

这个回答没技术含量;你对几乎一窍不通的拳击视频,不是都能头头是道评论吗?

标准的“世运会”太极推手决赛,不能个人不喜欢,就把人家“太极拳”的比赛性质都否定了。

王兆羽的太极拳老师王杰,在台湾是数一数二的。

Ji Hong Eric Nov 22nd, 2012 10:14

引用:

作者: sunday (帖子 4767663)
我不喜欢定步推手

我都不知道这是不是太极拳的内容。

為什麽不喜欢定步推手呢? Mr.Black Friday ?

sunday Nov 22nd, 2012 13:01

引用:

作者: Ji Hong Eric (帖子 4768172)
為什麽不喜欢定步推手呢? Mr.Black Friday ?

我不喜欢那种感觉,抓一下,挠一下。 跟猫打架似的。

刀马2012 Nov 22nd, 2012 17:42

我以前在河北县城见过定步推手比赛是站在木桩上进行的,木柱高10-20cm。
多伦多定步推手比赛也可借鉴,可以考虑:
1.两人都双脚下桩,都不得分
2.一人双脚下桩,一人单脚下桩,单脚下者得1分
3.一人双脚下桩,一人没有下桩,不下者得2分
4.一人单脚下桩,一人没有下桩,不下者得1分
5.双方都单脚下桩互不得分

sunday Nov 22nd, 2012 18:38

引用:

作者: 刀马2012 (帖子 4768710)
我以前在河北县城见过定步推手比赛是站在木桩上进行的,木柱高10-20cm。
多伦多定步推手比赛也可借鉴,可以考虑:
1.两人都双脚下桩,都不得分
2.一人双脚下桩,一人单脚下桩,单脚下者得1分
3.一人双脚下桩,一人没有下桩,不下者得2分
4.一人单脚下桩,一人没有下桩,不下者得1分
5...

这个比较合理。如果害怕被别人拽下去,就穿无袖体恤。 再增加上,下桩跌倒,得四分。

witty Nov 22nd, 2012 20:23

引用:

作者: 刀马2012 (帖子 4768710)
我以前在河北县城见过定步推手比赛是站在木桩上进行的,木柱高10-20cm。
多伦多定步推手比赛也可借鉴,可以考虑...

老彭给我发来这类视频了:http://www.youtube.com/watch?v=Nfo8iedRLHw

但我不懂:为何不能就(像台湾比赛视频中那样)桩高一两公分呢?这样对推手者的要求一模一样,但更安全。

王兆羽玩的定步,显然不是“抓一下,挠一下。 跟猫打架似的”。两人很多次地一起滚到地上去,够激烈的。但需要三班长和大家技术上分析一下,为何出现这种让比赛几乎进行不下去的情况?怎么解决这类推手比赛难题?

刀马2012 Nov 23rd, 2012 08:57

引用:

作者: sunday (帖子 4768773)
这个比较合理。如果害怕被别人拽下去,就穿无袖体恤。 再增加上,下桩跌倒,得四分。

跌倒得4分这个建议很好,对方跌倒我不下桩则我得4分,我单脚下桩则得3分,双脚下桩但我没倒得2分,我和对方都摔倒则互不得分。

刀马2012 Nov 23rd, 2012 09:17

引用:

作者: witty (帖子 4768863)
老彭给我发来这类视频了:http://www.youtube.com/watch?v=Nfo8iedRLHw

但我不懂:为何不能就(像台湾比赛视频中那样)桩高一两公分呢?这样对推手者的要求一模一样,但更安全。

王兆羽玩的定步,显然不是“抓一下,挠一下。 跟猫打架似的”。两人很多次地一起滚...

二人实力还是不错的,但可能平时练摔跤练的多,架子蹲的低,搭手不轻灵,很多时候还是顶,靠蛮力硬推硬拉硬拽。有时动作做的很好,让对方失去平衡摔倒,但却被对方顺势带倒,这个由于发力不脆而定步要求脚不能动导致的,要是活步,脚往后撤步自己是不会摔倒的。这说明定步难度更大,对功夫要求更高,桩要更稳,发力要更脆。
我认为木桩适当高一点,5-10cm左右更好,更体现传统武术风格和韵味,应该不会受伤,因为大陆许多比赛桩更高。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15:53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