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Dec 11th, 2007, 19:12     #1
观世音
Banned
级别:5 | 在线时长:47小时 | 升级还需:13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5
帖子: 536
积分:1
精华:1
观世音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观世音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观世音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观世音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观世音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观世音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观世音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观世音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观世音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观世音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观世音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所谓中药有副作用之说完全是因为西医的无知和无耻

西医习惯用单味药来做研究对象,并且用酒精粹取的方法来提纯化验,这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事。中医几千年来都是沿用汤药的方式,并且绝少用单味药来治疗,全部都是几种甚至十几种不同的草药熬成汤药来治疗,这样的用法何来副作用?西医偏偏对中医传统的用药方法視而不见,径自采用自己西医的方法来套在中医身上,然后栽赃中医有副作用,真是很无耻和无知。

以下转载一篇文章,详细揭露西医的无知和无耻行径。

有些中国人认为,中成药必须通过美国FDA的批准,才能在美国上市。这种思想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美国FDA只负责鉴定单方西药。这是因为单方西药的化学结构很简单,所以有一个明确的鉴定标准。

  但是草药的化学成分太复杂了,经过近百年来的研究,其成分现在大体了解如下: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物质,大多数是无色或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或细小结晶。味苦,少数是液体(如槟榔碱)或有颜色(如小檗碱)。在水内多数难溶,比较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醚、氯仿、醇等。但与酸化合成盐后,就易溶于水,能溶或稍溶于醇,而难溶于醚、氯仿等。这类成分一般都具有相当强烈的生理作用。重要的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含于阿片)、奎宁(含于金鸡纳皮)、咖啡因(含于茶叶、咖啡豆)、阿托品(含于颠茄等)、东莨菪碱(含于洋金花)、士的宁(含于番木鳖)、吐根碱(含于吐根)、麻黄碱(含于麻黄)、可卡因(含于古柯叶)、毒扁豆碱(含于毒扁豆)、毛果芸香碱(含于毛果芸香叶)、麦角新碱、麦角胺(含于麦角)、小檗碱(含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延胡索乙素(含于元胡)、汉防己甲素(含于粉防己)等。

  ▲多聚糖:(简称多糖)是由十个以上的单糖基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一般多聚糖常由几百甚至几千个单糖组成。许多中草药中含有的多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如黄芪多糖。从香菇分离出的香菇多糖具有明显的抑制实验动物肿瘤生长的作用。鹿茸多糖则可抗溃疡。

  ▲苷(配糖体、糖杂体、甙):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称为苷元(甙元或配基)的非糖物质,通过糖端的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苷的共性在糖的部分,而苷元部分几乎包罗各种类型的天然成分,故其性质各异。苷大多数是无色无臭的结晶或粉末,味苦或无味;多能溶于水与稀醇,亦能溶于其他溶剂;遇湿气及酶或酸、碱时即能被分解,生成苷元和糖。苷类可根据苷键原子不同而分为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其中氧苷为最常见。

  氧苷以苷元不同又可分为醇苷、酚苷、氰苷、酯苷、吲哚苷等,现简述如下。

  ①醇苷:如具有适应原样作用的红景天苷和具有解痉止痛作用的獐牙菜苦苷均属醇苷。醇着苷元中不少属于萜类和甾醇类化合物,其中强心苷和皂苷是重要的类型。含有强心苷的药物有洋地黄、羊角拗、夹竹桃、铃兰等。皂苷是一类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它大多可以溶于水,振摇后可生成胶体溶液,并具有持久性、似肥皂溶液的泡沫。皂苷是由皂苷元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机酸所组成。按照皂苷被水解后所生成的苷元的结构,皂苷可分为两大类: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薯预科薯预属许多植物所含的薯预皂苷元属于甾体皂苷;三萜皂苷在自然界的分布也很广泛,种类很多,如桔梗、人参、三七、甘草、远志、柴胡等均含有三萜皂苷。但是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收载的品种仍称为甙,如洋地黄毒甙、去乙酰毛花甙。

  ②酚苷:黄酮、蒽醌类化合物通过酚羟基而形成黄酮苷、蒽醌苷。如芦丁、橙皮苷均属黄酮苷,分解后可产生具有药理活性的黄酮;大黄、芦荟、白番泻叶等含有蒽醌苷,分解后产生的蒽醌具有导泻作用。

  ③氰苷:氰苷易水解而产生羟腈,后者很不稳定,可迅速分解为醛和氢氰酸。如苦杏仁苷属于芳香族氰苷,分解所释出的少量氢氰酸具有镇咳作用。

  ④酯苷:如土槿皮中的抗真菌成分属酯苷。

  ⑤吲哚苷:如中药所含的靛苷是一种吲哚苷,其苷元吲哚醇氧化成靛蓝,具有抗热毒作用。

  ▲黄酮:为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的一类黄色素,大都与糖类结合为苷状结构存在。多具有降血脂、扩张冠脉、止血、镇咳、祛疾、减低血管脆性等作用。银杏、毛冬青、黄芩、陈皮、枳实、紫菀、满山红、紫花杜鹃、小叶枇杷、芫花、槐米、蒲黄等都含有此成分。

  ▲内酯和香豆素(精):内酯属含氧的杂环化合物。香豆素系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为内酯中的一大类,单独存在或与糖结合成苷,可有镇咳、祛痰、平喘、抑菌、扩张冠脉、抗辐射等作用,含存于秦皮、矮地茶、补骨脂、蛇床子、白芷、前胡等。其他内酯含存于穿心莲、白头翁、当归等,有的有抑菌作用,有的有解痉作用。

  ▲甾醇:常与油脂类共存于种子和花粉粒中,也可能与糖结合成苷。β-谷甾醇(黄柏、黄芩、人参、附子、天门冬、铁包金等含有)、豆甾醇(柴胡、汉防己、人参、款冬、黄柏等含有)、麦角甾醇(麦角、灵芝、猪芩等含有)及胆甾醇(即胆固醇,含于牛黄、蟾酥等)都属本类成分。

  ▲木脂素:多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名。多数为游离状态,也有一些结合成苷。五味子、细辛、红花、连翘、牛蒡子含此成分。

  ▲萜类、为具有(C5H8)n通式的化合物以及其含氧与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中草药的一些挥发油、树脂、苦味素、色素等成分,大多属于萜类或含有萜类成分。

  ▲挥发油(精油):挥发油是一类混合物,其中常含数种乃至十数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具有挥发性,大多是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香味,多比水轻,在水内稍溶或不溶,能溶于醇、醚等。其主要用途是调味、祛风、防腐、镇痛、通经、祛痰、镇咳、平喘等。含挥发油的生药很多,如:陈皮、丁香、薄荷、茴香、八角茴香、桂皮、豆蔻、姜、桉叶、细辛、白芷、当归、川穹、芸香草等。

▲树脂:均为混合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是二萜和三萜类衍生物,有的还包括木脂素类。多由挥发油经化学变化后生成,水内不溶,能溶于醇及醚。如松香就是一种树脂。树脂溶解于挥发油,即为“油树脂”。油树脂内如含有芳香酸(如苯甲酸、桂皮酸等),则称为“香胶”或“树香”,也称作“香树脂”。

  ▲树胶:是由树干渗出的一种固胶体,为糖类的衍生物。能溶于水,但不溶于醇,例如阿拉伯胶、西黄芪胶等是。

  ▲鞣质:从音译又名“单宁”。生药中含此成分较多的是五倍子、茶、大黄、石榴皮,其他树皮、叶、果实也常含有。鞣质多具收敛涩味,遇三氯化铁液变黑色,遇蛋白质、胶质、生物碱等能起沉淀,氧化后变为赤色或褐色。常见的五倍子鞣质亦称鞣酸,用酸水解时,分解出糖与五倍子酸,因此也可看作是苷。临床上用于止血和解毒。

  ▲有机酸:本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未熟的果实内尤多,往往和钙、钾等结合成盐,常见的有枸橼酸、苹果酸、蚁酸、乳酸、琥珀酸、酒石酸、草酸、罂粟酸等。

  ▲淀粉:本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纤维素:本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叶绿素:本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色素:本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矿物质:本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维生素:本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不明物质:在植物中,还有一些至今不明确的物质。

  你看一种草药就如此复杂,那么一个复方的草药又有多么复杂呢?再加上浓缩药物中,各种草药之间的化学反应,又生成了许多新的物质;还有因为植株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化学成分的不同,以及由于产地的不同,而造成的化学成分的不同。也就是说,因为目前人类尚不能制定一个如何鉴定草药的标准,因此美国FDA不搞草药鉴定。这就是美国FDA至今没有批准一种草药上市,也不准备批准的原因。
观世音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