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Sep 12th, 2004, 03:07     #69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如以了知妄念起住为足者,是与下劣狂惑无别。”

  有些人做功夫,知道了妄念的起住之处,就满足了。他说:“噢,我晓得了。妄念起处、住处我都知道了。妄念从什么地方起呢?妄念从境界起,妄念是境界的反映。妄念住在什么地方?就住在境界上。”妄念确是从境界起来的,没有境界,就没有妄念。“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毗舍浮佛讲的。可是,境界从何而有呢?假若只知道妄念起住就满足了,“是与下劣狂惑无别”,那就和下劣狂惑没有差别。佛法是上妙之法,定而不狂,慧而不惑,下劣狂惑不是佛法。“以了知妄念起住为足者”是最下乘根器。你只知道妄念起住,有什么用?一定要认取真如法体,在法体上用功,时时处处观照保护,才能成道。只知道妄念起住而幻想成道,就象是以沙煮饭,千万劫也不能成饭的。

  “或偏于空性求法身印契等等思量,然遇恶缘时,则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缚,而反自现过失。”

  以了知妄念起住为足者,当然是下等根性的人,因为他着境,以为境是实有。但是“偏于空性”也不行啊!著有当然不对,落空也不对。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法身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是空也不是有,说有不对,说空也不对。“求法身印契”,印是印证,契是契合。求法身印契,就是要求与法身印证契合。你偏空了,与法身不相应,怎么能印证契合法身呢?所以,只能说这是“思量”。法身不落思量,一落思量,便违法身。着空、著有的种种思量,都与法身不相应。
  “然遇恶缘时,则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缚,而反自现过失”。这些偏空的人,遇到恶缘、逆缘的时候,他所做的功夫,不能解除这些境界的束缚,就被这些境界捆住了。他的“空”只是思量,遇到事情就空不了啦!他的“空”是有个空在,这岂不成“有”了吗?从前,上海浦东有一位大老,他说:“你们说空、空,怎么还有山河大地、男女老少?”他把“空”理解为“什么都没有”了,这和我们理解的空不相同。我们讲空,是空其相,不要住在相上,以不可得为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是不要着相,相还是有的,没有相怎么起妙用啊?这房子没有,我们怎么避风雨?这凳子没有,我们怎么安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无自体、无自性为空,并不是没有相。
  思量“空”不顶用,遇到境界就空不了了。我们的自性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有”之当体就不可得,这才是真空。执着偏空,而不认自性,就没有力量,就透不过境界。若认识自性,种种境界不过是自性的妙用。就象镜中之影、水上之波。认得镜子识得水,就不会被影子和波浪所迷惑,一切境界自然很容易空掉。若不识自性,那就空不掉了。我们第一要认识真如法体,这是最最重要的。所以,明心见性是根本,不论你修什么宗,都以明心见性为本,不明心见性是不行的。
  只是理解妄念起住,或者偏空,而不认识自性,遇到恶缘时,则所修持的功力解除不了境界的束缚,“而反自现过失”。凡夫不认识什么是真空,在恶逆境界显现而受阻碍时,就疑虑重重,因而毁谤佛法。他说:“这个应该是空的嘛!怎么空不了?还是有啊!那么,佛法说空是说错了。”四空天的天人就是这样,他修到了空定,空定的劫数一到,他就出定了,见到外面的境界就起了怀疑:“咦,说是空的,怎么还是有啊!佛说法骗人,是骗子、骗子。”他还是着相,着相就造业,造业就受报。反过来毁谤佛法,就下地狱了。这就是“而反自现过失”。所以,我们要认识佛法的真谛,晓得佛性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最重要的。佛性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亦空亦有。你要是着空落空,不认识本性去修,是修不成功的。其结果是造恶业,反而自己出现过失。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