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Mar 2nd, 2009, 04:01     #1
nuomandike
Banned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Feb 2009
帖子: 1
积分:1
精华:1
nuomandike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我的两年多海归工作经历

我是7年前来去的加拿大。出国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国,反正大家都说加拿大好,那我就看看到底好不好呗。

然后就和大多数人一样,上课,做研究,写论文,找工作,毕业,工作,买车.... 公司在本专业范围内是全球排名前三名的公司,管理非常规范,每一颗象我这样的螺丝钉的分工都十分明确。公司里面随处可见在公司里面踏实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员工,大家都生活稳定,一团和气。。。但是少了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激情..对事业的激情。。。 后来和几个海归的朋友联系多了,收到蛊惑,一冲动,和老婆归了。

现在很庆幸,回国的时候没有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把自己在加国的工资乘以5作为在国内收入的期待值。

回国的头一站是上海,头一份工作是业内的一家外资企业,起薪是一个月不到2万,房
子买不起,租了一套一个月3千。

刚回国前半年,感觉非常糟糕,曾经后悔自己为什么回来。加国生活的多轻松啊,我干嘛受这份罪。当时我的心态绝对就是怨天尤人,愤怒不堪。这里要严重感谢我老婆。她在加国的工资比我高,但是还是义无反顾的和我归了。回国之后,她的工资一和我一样,但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不方便,她也没有抱怨过。脏乱差,她也没有抱怨过。小偷,社会治安不好,她也从不抱怨。在我最失落的时候,她还给我很大的安慰。

在大概回国7个月的那段时间,我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后来的出来的结论就是我的心态没有放正。我和大多数国内的竞争对手的区别就是我手里有一个名校的文凭,仅此而已。论到真正的业务水平,我真的不比国内的技术人员高。谈到待人接物,察言观色,我就是木瓜一个。甚至,我在加国混了好多年,我的英语也比不上很多公司在国内招的本土毕业生(该条适用于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名校的优秀毕业生)。

后来我就放下身段,踏实工作,扩大交际圈子。。。然后就渐入佳境了!
工作了12个月的时候,公司勇敢的提拔了我,工资一下就翻了一倍(也是因为我的基本工资比较低了。)。然后每天的工作范围和责任范围瞬间扩大,手下给了几个人归我管。头两个月忙的要死要活,但是反而非常兴奋,每天都在学习新东西,积累管理经验,和公司一些高一层的管理人员打交道,真的是受益非浅啊。。那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逼着自己学习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而且在简历上成功的加上了管理经验,为我6个月后的跳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闲话少说,六个月后我跳了槽,进入另外一家竞争对手公司。做的东西倒是没有太大区别,但是责任范围又大了一些,管得人又多了一些,然后又是老套了,努力工作,努力学东西。。暂时没有跳槽的打算。至于工资上升幅度嘛,基本达到了当时在加国的收入转换成人民币的水平了。

回过头看我这两年的经历,觉得这对我的人生是一个大的转折点。我非常感谢我老婆,因为是她鼓励我坚持下去,没有苦哪有甜啊。因为她的支持,我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技术人员在短短的两年内转化成一个出色的中层(或者底层)管理人员了。相同的职业途径对我来讲可能在加国要经过4到5年。更不要谈文化差异和玻璃屋顶了。

我奉劝各位想海归的朋友,一定要摆正心态,关键是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当然如果你的确是个牛人的话,那另当别论。而且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路,不要放弃,可以怀疑,但是千万不要放弃。我认识一些海归,精英类型每年年薪百万的有,拿到风投开公司的充满信心的有,当然混得不好每天骂骂咧咧贬低中国的也不再少数。其实就是一句话,路是你自己走的,中国这条路不好走,没有一条轻轻松松就能让人车房俱备的路。

还有,一般情况下,千万千万不要把自己在加国的工资转换成人民币来当作自己的期待值。。我想,如果让一个公司付一个员工7,8万加元一年,一个公司对员工的能力的期待在加国和在中国是截然不同的。7万加元可能在某些专业在加国只是一个平均水平,代表了你的业务水平只是一个平均水平。可是在中国这意味着你的收入比行业平均收入高出去3倍,那你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呢?如果答案是NO的话,那还是留在加国吧。

在中国,熟悉的文化氛围,熟悉的人文环境,在公司里做到高层或者自己创业的难度会小很多。中国的绝对生活环境是要比加国差很多,但是职业上上升的空间非常的大。而且爸爸妈妈就在不远的地方,想见面的话,几个小时就看到了,家里有什么事情,应一下非常的方便。

好了不说了,祝大家有志海归的人心想事成,一定要坚持啊!另,本文首发在mitbbs.ca的海龟版面,大家可以去研究一下,大部海龟都没想象中的好呀~
nuomandike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感谢 nuomandike
此篇文章之用户:
AB0 (Mar 2nd,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