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May 20th, 2009, 14:49     #7
sage
wicked witch of the north
级别:57 | 在线时长:3509小时 | 升级还需:87小时级别:57 | 在线时长:3509小时 | 升级还需:87小时级别:57 | 在线时长:3509小时 | 升级还需:87小时级别:57 | 在线时长:3509小时 | 升级还需:87小时级别:57 | 在线时长:3509小时 | 升级还需:87小时
 
sage 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5
帖子: 24,222
积分:208
精华:58
sag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g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g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g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g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g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g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g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g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g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g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引用:
作者: 水仙花 查看帖子
最近一个“攻读到博士学位却十年不与父母联系”的帖子在网上迅速传播,“躲妈妈”迅速成为网络热词。网友们在谴责的同时,还展开了大规模的人肉搜索,这名抛弃母亲10余年的博士身份很快被弄清,被网友戏称为“最牛博士”的竹学叶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自从2000年出国后,就再也没有了音讯,没有给家里打过一次电话,没有邮过一封家书。其实“躲妈妈”事件并不是个案,最近几年时不时曝出“怕父母丢人或拖累自己,不承认父母”的新闻。为什么今天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孝,已大打折扣或被遗忘了呢?

先来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吧。星期天,一对夫妇带来3岁多的小女孩来我家玩,我拿出了巧克力糖。她拿起一块,就要吃。当时,我们正在谈小孩教育问题,她母亲谈不好教育的理由。我就对小孩说,“小朋友,你拿了糖,应该先给爸爸妈妈吃,然后再自己吃。这样就是好孩子。”小女孩,拿了两块,给了爸妈,又拿了两块,跑来给我们“伯伯、阿姨吃!”我们高兴的大笑,这孩子真受教,懂得举一反三。“子不教,父之过”,小孩的错,就在大人不教。

现在家长重视孩子的分数、技能的教育。为了成绩好,为了学才艺,请家教、搞补习、送海外,很舍得化钱。但是很少重视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其实,怎么做人、怎么处事,直接关系孩子一辈子的幸福。如果孩子有德行,懂得孝,知道疼爱父母,一定学习也会刻苦用功。而没有德行,没有孝心,学习不会好,好了也会傲慢无礼,顶你、气你。

孝道的衰退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官方不倡导,强调阶级教育、政治教育,而把孝道归于封建教育。二是年轻人不崇尚,受西方的思想影响,把孝看作过时。我们在反对封建礼教时,把人最宝贵的情感对父母的爱也反掉了。这就造成中国人道德根基的缺失。西方人视父母为朋友,崇尚人格平等,固然有进步、合理的一面。但忘记了父母可与一般的朋友不同,给了你生命、给了你爱护、给了你情感、给了你物质。对这样恩情如山的人,不感恩、不孝敬,只是作为朋友?西方人吃饭时,会感恩上帝赐于我丰饶的食品,却不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这说得过去吗,合符人情吗,讲良心吗?西方人长大后离开父母,可以来看望,也可不看望,没有道德约束。许多西方老人孤独、寂寞而死,在他们最需要关怀、爱抚的时候,他们的子女朋友不来床前。所以作为报复,西方人不愿生育,要这个忘恩负义的朋友干什么!这种文明能持续吗?

孝道是中国文明对人类文明最宝贵的贡献。可是,我们中国人却不看重孝道,是多么没智慧、没情义啊!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孝道,国家要提倡、社会要提倡、学校要提倡、家庭更要提倡。 要教孩子孝,就得给孩子做榜样。你不孝父母,孩子怎么会孝你?
你这开篇就有点以偏盖全的意思,如果大多数中国人都象这个竹博士一样,这个帖子也火不起来了。

人格平等不等于不孝,你这么说是不了解西方文化的缘故。我周围很多老外都照顾年迈父母的,比如,我一个同事,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停薪留职一年;以前的老板,在丈母娘去世后,主动把自己的豪华公寓卖掉,换了个townhome,而且特意在一楼造了间卧室,接老丈人过来同住;我们前些天想买的房子的主人因为母亲得癌症,要搬回母亲身边住,尽管这是他们的dream house,但男主人说:亲情不是钱能买来的。

还看过一个调查,说百分之70以上的孩子并不希望跟父母做朋友,因为朋友可以有许多,而父母只有一对。

这种给把好吃的先给父母的做法我非常不赞成,完全是样子货!我小时候就经常被要求这么做,无非是把好的给长辈们展示一下,邀个好,然后再独自享用。要三岁的小孩就做这种表面文章实在过分。我绝对不会要求女儿这么做的。我真要想吃会管女儿要,她给了我说谢谢,就这样,大家都高兴。

The only question with wealth is, what do you do with it? - John D. Rockefeller
sage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共 2 位会员
感谢 sage 发表的文章:
UVWXYZ (May 22nd, 2009), 不良牛 (May 24th,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