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Dec 6th, 2009, 01:03     #14
Abo
Senior Member
级别:12 | 在线时长:216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级别:12 | 在线时长:216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级别:12 | 在线时长:216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级别:12 | 在线时长:216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Ab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8
帖子: 251
积分:50
精华:20
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续前
既然提到了新技术的发展,就再费些时间说说自动对焦,这个革新对照相的普及化至关重要,估计有了这个技术后,再也不会发生像我这样第一次用照相机时所有照片都对焦不准的惨剧了,我当时没有钱,但有时间,经常去搞些宣传册页和过期海外摄影杂志,还有常去光顾上海冠龙、星光、淮海路美能达专卖店等地,看看,研究研究,说好听的是准备购买一个像样的相机,难听的也就过过干瘾──就像看看杂志的漂亮封面女郎一般,品头论足一番后也就咽咽口水罢了。从美能达7000打响了第一枪开始,时间上是80年代中期,日本相机进入了一个单反机自动对焦时代。其实,说美能达是AF的第一枪,尼康可能要跳起来,他们可是在1983年就推出了一种F3的全新派生机型——尼康F3AF,之所以是“派生”而非“新生”,是因为它在F3的基础上换装了一个DX-1自动调焦取景器,加两款配套的自动调焦镜头AF 80mm F2.8和AF 200mm F3.5 IF-ED。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bums/userpics/86007/f3af.jpg
嘿嘿,这只是改良,不是革命,打了第一枪也许是没错,但是没打响嘛!那只有两个80和200配套镜头,不正是说明把把马达弄到镜头里,短不下去了── 没法广角了。当时,可以想象尼康和佳能被美能达7000搞的闹心的很。于是佳能急出了个T80,很不成熟,但是不甘心就这么认输了,于是搞出了个T90,仍然沿用老的FD卡口,但是机身的曝光、卷片等都是全电子控制的了。在设计上,借取了Luigi Colani圆头圆脑设计(见图)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bums/userpics/86007/t90_fr.jpg
发展成为一直沿用到现在的圆角溜肩的机身造型(见图)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bums/userpics/86007/t90_jp.jpg
看看这T90吧,我看可以称它为没有自动聚焦的EOS。我到想那个路易鬼(Luigi)东西要是真上市了有多好?太有创意了,只可惜看样子也是不能更换镜头的设计,所以佳能当然不能采用,当然因为路易鬼在设计界名气太大,就只好说现在的设计是采用了其思路和灵感的。我要是路易鬼一定说:“鬼才相信!”
尼康也许真脑筋弯不过来,1985年出了个F301,是尼康第一部内置卷片马达的自动曝光单反机。但是,没有人看好它,尼康自己也知道就是先出招挡一下,到了 1986年,终于推出了自动对焦的F501,从外观上看不出与F301有什么大不同,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bums/userpics/86007/f501.jpg
但是尼康没有像美能达或佳能那样开发了全新卡口,而是在原来F卡口镜头上加了机械传动装置,将传动马达发在了机身里,尼康当时应该是在专业和高级用户里拥有了最庞大的客户群,所以显然是要沿用F卡口,AF和手动系列都能用。为了与美能达7000竞争,他们当时不断强调F501有连续对焦功能,也就是在对焦拨杆上有M(手动对焦)、C(连续对焦)和 S(单张对焦),称具有连续跟踪对焦的功能。当然,美能达马上就推出了个9000,也所有追踪对焦功能。
到了1987年3月,佳能终于推出了 EOS650,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bums/userpics/86007/650.jpg
它彻底抛弃了FD手动镜头系列,改用内置的环形马达或超音波马达的EF系列镜头,特别是超音波镜头的出现,使得佳能在对焦的速度上一直处于领跑级别。我到现在还很佩服佳能甩掉FD卡口的举措,那可不是甩包袱,意味着近三十年的传统的优良FD系列镜头群及F/A/T等系列机身和附件等统统成为过时产品。佳能也够损的,明明是开发了EOS系列就铁了心要另起炉灶,但是为了暂时安慰一下当时怨声载道的老用户,还在1990年推出了T-60,但却是借腹生子的──确善能OEM,不是亲生。那介绍我去小狐狸她家看美能达的室友,自己就有一台Canon AE-1progarm ,他当时有实力,打算去再添点镜头什么的,结果,我劝他甭费心了。EF卡口镜头的对焦快捷和宁静是周知的,但是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镜头的卡口直径大了── 达到了55mm(尼康是46mm),EF卡口内径是135相机中最大的,这使得佳能可以开发出口径更大的镜头,如常用人像镜头的85mm/1.2就是比其他品牌的85mm/1.4大了近一级,以及不常用但是可以拿来显摆的EF 200/1.8L和EF 50/1.0等等都证明了佳能的高明;卡口直径大也方便了接驳其他品牌的许多镜头 ── 只要加个山寨版接圈,就可以套在EOS机身上使用了,我就享受着套上菜丝头或尼康头在佳能数码单反机上的别样乐趣。
当然凡是变化或改革,就会有争论,当时开发AF系统分成了镜身驱动和机身驱动两派,前者的代表是佳能,后者的代表是尼康。如果从技术先进性的角度出发,当然是镜头驱动的要先进,但是尼康那个辩解呀,说机身驱动如何如何好,镜头驱动什么成本高,构造复杂,没有它精确等等。连当时我这个初哥都不相信。缺点明摆着的,一则马达功率对对焦速度影响甚大。佳能各种AF单反相机在使用同种镜头时聚焦速度相差不大,而尼康高端和低端机身之间聚焦速度天差地别。知道齿轮传动原理吧,尼康机身用一个细细小小的马达转轴伸出机身和镜头内的传动结构相连,来带动直径比之大千百倍的镜头,那么镜头内部就一定需要有制动装置来确保对焦马达驱动力的合理运用,这使镜头结构比有马达的佳能简单不了,更会占用镜头卡口处的宝贵空间。对焦时的那种类似于机器人关节的齿轮声音和缓慢的合焦过程会让你试用过佳能超音波镜头后感觉难以忍受。我在拍摄移运动或舞台时,那个自动对焦时可全时手动调焦的功能十分赞赏,但是在只有在超声波马达的镜头上才能实现的,我以前用尼康小钢炮(nikkor AF80-200)拍摄舞台时,常常转动MF/AF环来调整对焦,结果,竟把它搞坏了!
随着运动场上的白炮越来越多,甚至最后差不多看不到黑炮后,尼康是顶不下去了,才设计改由镜身驱动,不过在90年代初,尼康只是在300毫米以上的镜头装上了直线马达,叫什么AF-I镜头,当然还是没有超音波镜头好。直到1996年,尼康不得不采用超音波马达技术,推出了AF-S 系列,但叫什么静音马达(Silent Wave Motor)其实就和佳能的超音波马达(Ultrasonic Motor)一样,后来美能达也推出了SSM镜头(Supersonic-wave Motor),我奇怪了,是佳能将Ulrasonic给注册了不成?还是尼康没有脸面再用一样的名字?由此看来,革命要彻底。另外,有许多东西过去甚至是现在看来是财富,可能将来可能就是包袱。
....待续

此帖于 Dec 6th, 2009 12:05 被 Abo 编辑。
Abo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共 5 位会员
感谢 Abo 发表的文章:
bugu (Dec 8th, 2009), 红枫叶 (Jan 10th, 2010), Happy365 (Dec 6th, 2009), SDVL (Dec 31st, 2009), zayne (Jan 11th,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