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Jun 7th, 2011, 17:29     #9
Sahara To
Member
级别:1 | 在线时长:9小时 | 升级还需:3小时
 
注册日期: Apr 2010
帖子: 48
积分:10
精华:3
Sahara T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hara T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hara T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hara T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hara T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hara T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hara T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hara T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hara T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hara T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Sahara T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因无法修改原文,只好将更新版贴在这里,于原文相比略有更改。

1,经纪的各种头衔都是真的吗?
随便翻开多伦多哪种华人报纸,往往是铺天盖地的地产经纪广告,照片看上去一个个西装革履,一付成功人士范儿,每个人都获得过各类奖项,“总统大奖”、“白金大奖”、“钻石大奖”、“超白金大奖”、“Top 5%”、“最高大奖”、“年度总冠军”......应有尽有。相比之下,称自己为“金牌经纪”、“地产专家”的简直就像谦虚得骂自己是垃圾。有些头衔甚至不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也就是说,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相信很多人会对这些头衔有疑问。大家知道,报纸只管赚钱,没人对广告内容进行核实,只要给钱,你自封个“全宇宙永垂不朽大奖”也没人管。

多伦多有两位打广告最多的华人地产经纪(关XX和萧XX,都是香港人),除了常见的报纸广告方式外,还有电视、公共汽车、候车亭等。两人都把人类能想到的各种顶级头衔强加到自己头上。有趣的是,两人同属于一个地产中介公司,不可能有两个“第一”吧?至少有一个人肯定在说谎。

笔者的一位经纪朋友,在一家中型公司做。实际上牌子是大公司,但下面的分支机构都是独立的小公司。据她讲,一年做15--20单生意,也就是平均每月1.5单左右,就可以获得公司顶级的“总统大奖”。所以,姑且不论经纪的这些头衔是不是自封的,即使是真的,含金量也不一定高。

2,经纪真的代表客户利益吗?
先拿买方经纪来说吧,客户以尽快的速度买一个尽量贵的房子,才符合经纪的最大利益。显然这和客户的利益是高度不一致的。很多经纪带客户看房时,都是强调这些房子的优势在哪里,鲜有提及缺陷的,当客户是白痴。看了几次房就不耐烦了,言行上不断流露出催客户快点买的意思。相比之下,卖方经纪的利益倒是和卖主颇为一致,即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价格卖出。

3,“建筑师”,“验房师”,“装修师”、“博士”、甚至“飞机师”都出来了。
光标榜自己获得的各种大奖显然还不够说服力(因为这样做的人太多了),相比之下,各种“师”就显得自己的知识面比较广了。但这和房屋买卖有关系吗?我的感觉是好听多于实用。无论是什么“师”,他懂得再多,对做成这单生意有不利影响的真话他也不会说,何况他还不一定真懂。

4,“谈判专家”、“谈判高手”,都是忽悠不懂的人。
房产交易中的“谈判”,不如说是“讨价还价”更为准确。比如说,买卖双方讨价还价过程中,双方看重的只是对方的出价是多少,而不是你出这个价的理由。房屋的成交价反映的是当时房市的价格走势和供求关系,与经纪的“谈判能力”没多少关系,何况最后的成交价都是卖主和买主拍板的。如果出现“抢offer”状况,就更简单了,价高者得,与经纪的谈判水平就更没关系了。不信的话,你可以给任何“谈判精英”打电话,问问他们,凭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能不能帮你买到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房子?如果有,也是房子本身问题,如拍卖房等。

5,“团队运作”,一种宣传手法而已,没有实际意义。
90% 以上的所谓“团队”都是由夫妻或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组成。“团队”一般都号称每个成员各有专攻。但房屋买卖就那么几个步骤,谁做过一遍都会懂,没什么疑难课题需要“专攻”。

6,关于佣金回扣。
近年随着经纪越来越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夺客户,给客户返还一部分佣金似乎已成为华人经纪界的潜规则,有的是经纪主动给,有的是客户主动要。对此,有的经纪会愤愤不平,比较普遍的理由是,我以我的“丰富专业知识”给客户提供了周到的服务,佣金是我应得的,凭什么给客户一部分?如果给回扣,我的服务水准就会降低。对此笔者谈谈自己浅见。

我们先看一下经纪可以拿到多少佣金,现在的行情一般是,卖房1%,买房2.5%(前几年更高)。2011年4月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多伦多地区的平均房价(含所有房型,包括appartment)已接近50万。我们以一个50万的房子为例,卖方经纪佣金是5,000元,买方经纪佣金是12,500元。假设经纪平均带客户看房8--10次客人会买,那么平均每次看房(一般几个小时)经纪就能赚到1,200 --1,500块钱。在加拿大干什么活能赚这么多?客户不眼红才怪。经纪的佣金多,不是因为经纪提供的服务值这么多钱,而是标的物(即房子)的价值很高。经纪不必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不就是买卖房子吗?又不是让你设计和建造房子,有那么多高深莫测的“专业知识”吗?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是,“房产买卖交易流程及其它一些相关信息。”至少从我身边10几位买过房朋友的经验看,普遍反馈经纪的作用有限(比如不能指望他们帮你讲价)。尤其是对那些对市场有充分了解的老移民来讲,他们对地产的了解一点不比经纪差。

一般来讲,大部分地产经纪不怕客户谈回扣,而怕没生意做,给的回扣再多,自己也有钱赚,当然赚的会少,但总比不赚强。客户要警惕的是,有的经纪表面答应给回扣,但心里很不情愿,在买房过程中会给客户下套上当。

如果经纪站在客户的角度想一想,在浩如烟海的经纪中,客户选择了我,让我赚这个钱,我返还给客户部分佣金是不是从道理上也说得通呢?

最后简单说一下怎样拿地产经纪牌照,一共有三门课,其中两门自学看书就能过,有一门要上课(不是因为课程难,而是规定必须去听课),通过考试即可获得牌照。总地来说门槛很低,加拿大的华人经纪都是出国以后半路出家,考个牌照就上岗了。我的那位经纪朋友曾跟我讲,无论你以前是做哪一行的,如果做不下去了,就去做经纪吧。不管是地产经纪、保险经纪、还是贷款经纪等等,把自己经过PS的照片往报纸和网站上一登,剩下的就靠自己去忽悠了。作为客户,面对令你眼花缭乱的经纪无从选择,我们只能无奈地说“让忽悠来得更猛烈些吧!”

拙作【揭秘系列之一】多伦多华人培训机构欺骗宣传大揭秘!剖析金融证券、驾校、货车培训等!(8.2更新版); 【揭秘系列之二】多伦多华人职业中介欺诈操作揭秘!找工求职者必读!已先期发布,请有兴趣者搜索阅读。
揭秘系列之四即将推出。

【揭秘系列】由用户名含有“Sahara”或“撒哈拉”的网友原创,版权所有,转载不究。
Sahara To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感谢 Sahara To
此篇文章之用户:
白野猪 (Sep 10th,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