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Sep 9th, 2012, 13:05     #1
witty
Senior Member
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3,127
积分:1
精华:1
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发送 QQ 消息给 witty
默认 转篇我比较认同的网文

要训练高强度对抗下的“玩意”

太极拳能不能打讨论数十年了,其实事实明摆着,太极拳就是打出来的,肯定能打。但是从民国以来,太极拳又在所有真实与公开、公平的场合,往往是没有战绩,广被诟病的拳。

小卓问我是练什么的,我真正练的只是一个养生桩(我有养生桩体认,可以网上查),我当年是因病练拳,恨病练拳,练得很苦,也很专,大半年只学和练这个养生桩,或曰浑圆桩,毕业前要离开老师了,老师看我桩功扎实,主动讲解了大成拳试力、单操、交流的自我防护、技击桩的梗概。毕业到鞍山,练了半年多,也还主要是这个桩,后来一个人枯燥孤单,想找伙伴,才寻师访友。但没想到的是,见得多了各类练家,包括大部分练太极的,玩劲的,大部分都不成形,只有到了鞍山武协主席单长文和苗雨时师傅场子,才是真练得,也是参加正式散打、推手比赛的训练场地,也不保守,来者不拒,真打实操,他们喜欢我桩功扎实,正好作为陪练应付比赛的需要,我也正好跟他们学习推手与搏击技艺,大家无拘无束,实实在在。小卓还问苗师傅是练的那一派,苗师傅练得本家功夫是通备,兼练太极,但太极功夫很好,远超一些太极的所谓高手。苗师傅对我是亦师亦友,但我是执弟子礼请教,学到很多。

这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了,按理说练太极的很多了,玩劲的放人也很漂亮,但只要一上场比赛,大部分玩劲很漂亮的都不行了。当年,全国比赛,有练举重或其他项目运动员转行参加太极推手比赛,针对性训练3个月,用一个双插技法,就横扫那么多太极大师培养出的高手,取得冠军。这让太极拳界情何以堪?这可是专门按太极规则的比赛,规则也是太极大师定的,这种情况不值得太极拳反思吗。(双插技法参见我原来帖子:另类推手。此外我的观点推手也是练习手段,不是求胜负手段,也不应该比赛,但那是后话)。

在说个现象:不知道众多练太极拳的知道不知道:什么是太极?知道不知道:能技击太极大师是怎么练出来的?根据现象看,估计大部分是不知道的。

武术的训练过程一般是:基础训练--实战训练--升华训练。过去有成就的太极大师,往往是先练外家拳或其他刚猛拳术,后的转学太极的居多,也都经历过这个过程。杨露禅是如此,先练各类拳术,走入江湖搏杀,后入太极门深化,孙禄堂先生也是如此,先练形意、八卦,经过江湖历练与搏杀,在探究太极拳技艺,归于太极;就是陈长兴及陈氏太极,也有很多炮锤等刚猛的基础训练,很多陈氏太极大家,也要经过保镖及走江湖的过程。后来的太极拳,有成就的往往是一些先练外家或其他拳术的练家子,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一个人吃包子,吃了两个包子没饱,吃到第三个,饱了,于是就想,早知道早吃这第三个包子就好了。这是我原来讲过的吃三个包子的故事。太极拳现在的大部分练法是拳术升华阶段需要的手段(也不一定是必须的),被当成了根本,就像只吃第三个包子的。使得训练的成果像一个空中楼阁,如梦亦如幻,理论很漂亮,,圈内很好玩,现实很残酷。

其实,太极拳应该追求的是高强度对抗下的玩意,而不是没有对抗下的玩意,应该是先有千斤力,再求四两拨千斤,应该是能够在高强度下,在对手随便用各种手段,各类力量与劲力,冒死一搏的状况下,求自己的用意不用力和胜似闲庭信步,而不是要求对手也用意不用力。离开了高强度对抗的玩意,只能是空中楼阁。况且又有多少太极拳修炼者知道:什么是用意不用力?是否了解意中力,意即力,意力不分?

有颠球、玩足球像杂技的,获得吉尼斯记录的,上场一对抗就玩完,中国足球队,与一些业余的球队比,技艺也漂亮着呢,但一遇到高强度对抗就玩完,走形。离开高强度对抗,玩玩可以,不要当真,如果幻想和当真,就哈哈哈哈了。

其实谈到拳术松紧,松当然是追求的,也应该是高强度下的松,是在紧张的擂台上、生死搏斗中、拼死抵抗下、玩命顶牛中求松,因此要点紧身松,对手感觉如锦里裹铁,自身感觉如毫不用力;还要意紧神松,精神放大。

如果仅仅玩玩玩意,只求没有强度的对抗下的玩意,寻理趣,也不是不可以,但千万别当真,把虚幻当现实。

再了解一下:过去在地坛蜡像馆的角落,有一个太极推手自由交流的场所,各派都有,不问师承,也常不问姓名,比较实际的互相交流推手技艺,是偏于传统技艺的一个点,此外当时在地坛祭坛地方,好像是高小光他们训练场所,偏于比赛式推手训练,不知现在还有否?20年前常去这两个地玩。

王继祥

“多伦多太极拳推手角”
每周六下午3时-6时,Goldhawk Library, 西南侧(有遮顶风雨无阻)295 Alton Towers Circle, Toronto, M1V 4P1, ON,
witty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