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May 7th, 2010, 19:25     #39
六成新
Senior Member
级别:50 | 在线时长:2788小时 | 升级还需:17小时级别:50 | 在线时长:2788小时 | 升级还需:17小时
 
六成新 的头像
 
注册日期: Mar 2006
帖子: 3,209
积分:41
精华:13
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六成新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转:王立山的悲剧:贫穷到没有家具和床垫

笔者前两篇的文章发表后,很多读者怀疑文章的真实性,对王立山家庭贫穷到没有家具和床垫的窘境感到不可思议,我在网络上找到一段视频,里面有亚特兰大 CBS电视台采访王立山妻子的镜头,镜头背后,是王立山的家,里面有一个纸箱全代饭桌,上面放置了茶杯等用品,视线所至,未见家具,试想,一个公寓住户,五口之家,客厅如果有家具,一定是拥挤不堪的。

该网络视频,见视频1分33秒处。

王立山大学一个关系较近的同学以及另一个同门师兄弟告诉笔者一些王立山的故事,让我逐渐理解了他在2008年7月被医院开除后,一个濒于崩溃的人的无奈挣扎。

王立山出生于福建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庭极度贫穷,他的大学同学回忆了他家的贫穷程度,在王立山的记忆中,他父亲从来没有穿过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贫困家庭中,王立山以其特有的聪颖,年仅15岁的他于1981年,就考入了同济医学院(当时的武汉医学院,后改为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校期间,由于年龄较小,加上性格内向,同学们对他没有太多的印象,只是感觉到,他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是个性情中人,是一个对正负和对错极为敏感的人。

1986年,王立山考上了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研究生期间,当许多研究生整日玩乐混文凭的时候,他却一个人在图书馆、教室和电脑室等地方钻研业务,当时,电脑正盛行,王立山是电脑室的常客,自学了电脑程序和统计软件,以至于哈佛一个教授访问同济医学院的时候,学生中只有王立山可以与其进行统计等方面的业务探讨。但王立山的性格,让他的导师不由地担心起来,导师曾经对王立山的师兄弟们说:我不担心他的业务,我只是担心,他这样的性格,以后如何出去面对社会。

没成想,导师的担心,在20多年后的今天,以这样的结局成为现实。

2008年7月,王立山被纽约医院开除后,他执着的性格又一次爆发,在美国医师协会投诉未果的情况下,他用一纸诉状,把曾经工作过的医院送上了法庭。由于和律师之间沟通的问题,前两任律师与王立山分道扬镳了,其中的一个律师在合同签署前,明明说好了胜诉后付钱,但因为对案件一直不闻不问,等王立山欲解除其雇佣关系时,把王立山告上了法庭,但在开庭前,以该律师撤诉结束。目前承办王立山投诉案子的律师,已经是第三任了。

从王立山被开除到在亚特兰大找到一份实验室技术员工作,期间长达9个多月的时间,王立山一直在官司和找工作之间奔波。纽约的生活花费,是全美最贵的城市之一,王立山一家五口,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他的大学同学了解到他的境遇后,发起了第一次捐款,共募集到近6000美元,王立山正是用这笔雪中之炭,才短暂地度过了难关。

一次次把寻找再次进入临床住院医生培训计划的简历投出以后,心存希望的王立山没有想到,美国的信用制度,已经彻底把他关在了医院大门以外,无奈之下,他只好又一次选择到实验室寻找工作的出路。

王立山从1995年进入美国开始,一直在实验室工作,他的认真执着的个性,让他有着较好的生物科研背景,工作以来,发表了20多篇文章和摘要,他在德州大学健康研究中心(UT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San Antonio)工作期间,同学曾经去看望过他,那时的他正是科研成果丰硕的时光,他信心百倍地憧憬着成为一个科学家的梦。或许是父亲和妻子是癌症患者这样的家庭窘境,或许是医生职业的高地位和高回报,我们不得而知的是:他最终选择了临床医生这条极其艰难的道路。

这条路失败以后,在亚特兰大的朋友帮助下,2009年初,王立山退掉了纽约的住房,带着全家前往亚特兰大接受工作面试,当时仅得到一个口头接受的表态,王立山又开车携全家赶到了曾经工作过的休斯顿,只是因为,这里的一个教会朋友答应他们,暂时可以免费住在他没人住的房子里。

当同学们知道他在没有接到正式工作通知就离开亚特兰大,极力要求他和接受单位联系交涉,并建议他立即返回亚特兰大,直到确保工作到手。于是,王立山把妻子和孩子丢在了休斯顿,再次单人返回亚特兰大,在那里,他总算拿到了实验室技术员的职位,而休斯顿这边,朋友的太太不同意王立山家人免费居住,不得已,王立山在2009年春假后,又一次把全家迁到了亚特兰大。

经过几次折腾,一家人的家什大多消失殆尽,而此时的王立山无疑挣扎在崩溃的边缘,我们不难想象,在等待官司判决和忙于适应新生活的挣扎中,王立山是否有心情和精力,去忙这个凌乱无序的家。有几个小故事,可以反映王立山当时的精神状态。

据这位大学同学介绍,每次给王立山打电话,他基本不回电,也不接他的电话,虽然他们在大学期间是非常好的朋友,偶尔,他会回一个Email表示对同学关心的感谢。而一旦真正和同学电话接上了头,他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放下电话,在电话中,他象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地诉说着同学早已听腻了的故事,重复着他所遭遇的不公。

亚特兰大的同学和朋友听说他们迁居到此,不止一次地邀请他们全家参加派对,但都被他拒绝了,他把自己关进了孤独,也让全家远离了朋友们的视线,以至于近1 年的时间,很少有同学和朋友了解到他们全家的现状,更不知道他的家现在已经是一个没有家具的家。

这位王立山的大学同学在电话里不由地后悔:我不知道他现在的生活竟然是这样,现在想想,他当时的精神一定到了抑郁状态(Depression),他多年的努力在即将出现梦想成真的关头,烟消云散,一家人重新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成为泡影,而这一切,是那一纸开除通知书引发,最后,触动他开枪的动机,一定是现在帮他打官司的律师认为胜诉无算,选择了撤案,这样的结果,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立山被稻草压倒是无疑的,但是由什么样的稻草,多沉重的稻草所引发,我们只有期待着王立山的回答了。
六成新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共 2 位会员
感谢 六成新 发表的文章:
Be_Happy (May 7th, 2010), 喜欢公平 (May 12th,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