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Mar 12th, 2012, 00:09     #52
四海内外
Senior Member
级别:13 | 在线时长:248小时 | 升级还需:4小时级别:13 | 在线时长:248小时 | 升级还需:4小时级别:13 | 在线时长:248小时 | 升级还需:4小时级别:13 | 在线时长:248小时 | 升级还需:4小时级别:13 | 在线时长:248小时 | 升级还需:4小时
 
四海内外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12
帖子: 786
积分:15
精华:5
四海内外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四海内外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四海内外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四海内外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四海内外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四海内外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四海内外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四海内外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四海内外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四海内外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四海内外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把《天使与魔鬼》当旅游小说看

我看《达芬奇密码》是在欧洲旅行之前,但是,并没有意识到把小说当游记和导游来看的角度,直到自己开始总结自己的游记时,前后交叉,才有了这个感想。下回去罗马,至少要重温一次《天使与魔鬼》,这样,去到那些教堂时,才有一些概念,不致于两眼一抹黑,光去看热闹了。

《天使与魔鬼》比《达芬奇密码》小说出的早,是兰登博士的出场书籍,不过,小说虽然很红火,却远远比不上几年后的《达芬奇密码》,结果电影是后拍的,之后也只能当做是续集看吧。可以说一句话,电影很一般,除非你看的时候,是抱着,哦我到过那个地方的感观去看,才会接受。最喜欢的,只有一句话,兰登在解释自己为什么是无神论者时的回答,和红衣主教的睿智答复。

无疑,丹·布朗做了很多研究,故事还算流畅,比较的故弄玄虚,但,也还能看下去。里面最吸引人的,是穿插在故事里的光照派所谓“大师”,拉斐尔和贝尔尼尼的作品,以及他们和罗马几座大教堂的联系,把历史和宗教和罗马紧紧地联在一起。

故事颇有紧迫性,四个红衣主教在选举教皇的晚上被送上四座教堂献祭,兰登必须在他们被杀之前发现他们被绑架的地点。书中的光明教堂,应该是天使堡。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f/Angyalvar036.jpg
这座城堡是罗马凯撒哈德良大帝建造的,通常称作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是教皇的城堡和堡垒,和梵蒂冈有密道相通。

在梵蒂冈,兰登找到密码,赶着奔向万神殿。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0/Pantheon_rome_2005may.jpg/250px-Pantheon_rome_2005may.jpg
Pantheon万神殿,最初是由屋大维的副将阿格里帕(Agrippa)建造的神殿,烧毁后被哈德良重建。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9/Pantheon-panini.jpg/220px-Pantheon-panini.jpg

看新拍的《超人》里面的反面角色说过这么一句话,非常有趣,罗马人修建了世界上最出色的道路,所以罗马兵团所向无敌;英国人建造了世界上最好的舰船,所以英帝国海军所向披靡。到了罗马,就知道这种见解是一种高见。斗兽场就不用提了,这座公元前27年建造的建筑,实在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没有一根柱子支撑,圆形穹顶,雄浑端庄,两千年后,在所有拥挤的建筑中,沉默地矗立着。

兰登在这里,发现这里并不是他需要发现的土冢,只是拉斐尔的最后安葬地。介绍完历史和发展后,就直奔下一个目标,波波洛圣母教堂, Santa Maria del Popolo。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f/Church_St_Maria_del_popolo_1.jpg/280px-Church_St_Maria_del_popolo_1.jpg

这是在人民广场上的一对教堂中的一个,里面的Chigi Chapel是拉斐尔设计,由贝尔尼尼完成的。故事在这里啰嗦一通光明派的“土”元素。下面就是“气”元素的圣彼得广场。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6/St_Peter%27s_Square%2C_Vatican_City_-_April_2007.jpg/800px-St_Peter%27s_Square%2C_Vatican_City_-_April_2007.jpg

可以看到正中的方尖碑,这根方尖碑是埃及崇拜太阳神的象征,教皇以及天主教为此经常受到新教派的批评。图中前方夫靠左的河边,可以看到天使堡。

下一个,是罗马第四大教堂,维多利亚圣母教堂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e/Santa_Maria_della_Vittoria_-_8.jpg/250px-Santa_Maria_della_Vittoria_-_8.jpg

教堂在斗兽场和火车站之间,我们在罗马的时候经常经过,但从来没有进去过,下次一定去看看里面贝尔尼尼的名作。这个,是书中称呼的光明派的“火”元素教堂。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Estasi_di_Santa_Teresa.jpg/220px-Estasi_di_Santa_Teresa.jpg


第四“水”元素,是在纳沃纳广场的四河喷泉。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5/Piazza_Navona_1.jpg/220px-Piazza_Navona_1.jpg

这个又是贝尔尼尼的杰作。中间又是一根方尖碑。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1/Rzym_Fontanna_Czterech_Rzek.jpg/404px-Rzym_Fontanna_Czterech_Rzek.jpg

故事最后在圣彼得大教堂里结束。间中,兰登介绍了许多花絮,比如庇护九世的“大阉割”故事。1857年,教皇庇护九世认为阳具展示会引诱人世人犯罪,于是将梵蒂冈内所有的裸体雕像的男性生殖器锤掉,用无花果叶子遮住。史称“大阉割”。现在到梵蒂冈,也能看到那些和原雕塑不合颜色的雕塑。

故事很没有逻辑,至少,反角的动机和行为,直到最后都是很混淆地推广丹·布朗的罗马宗教城市知识的推进器。所以,当它旅游介绍,顺便看看故事好了。

此帖于 Mar 12th, 2012 12:52 被 四海内外 编辑。
四海内外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