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Oct 11th, 2004, 20:15     #1
rainrainrr
Junior Member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4
帖子: 9
rainrainrr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蒙城往事》(1-7 未完待续)

(1)

偶尔,我还会梦见他。

***
我象曾经无数次经历过的那样,在蒙特利尔的地铁站台里候车。

地铁里散落着慵懒的乘客。有同伴的人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以一种短暂的超脱感存在着。想心事、盯着大理石地板上的方块发呆并且试图拼凑些什么出来;大多时候只是个漠然的个体,竖起耳朵听远处是否有地铁轰隆的声音传来,在失望之后漫无边际地看着不知道何处……

我四处环顾,看看四周的人们。结论和从前一样,我对这个城市的一切都无法产生丝毫兴趣。直到我看见他。

他是个亚裔,正在和女伴用法语交谈着。看起来是本地长大的CBC。他说的话不多,大部分时候是她在说。这些并无特别之处,即便他的女伴是个金发碧眼的漂亮姑娘,本来也不会吸引我太多的注意力。我注意到他们,是因为看到他手臂上的刺青。这个刺青是用隶书体刺成的,力道均匀,不张扬,似乎还有些秀美。显然绝不像大多数中国字刺青那样敷衍了事,我甚至看到过外国人在自己身上刺“强盗”或者一些不知所云疑似来自日文的汉字。然而这些对我来说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个刺青刺的是“之洲”,而“之洲”,是我的名字。

“之洲”二字,当然来自于诗经第一篇《关雎》,并无出奇之处。只是这样平淡寻常的一个傍晚,在一个我平凡的地铁站,出现在一个并不特殊的人手臂上……所有的不奇特加在一起,难免让我在这个无聊的时刻几度沉吟……

在梦里,这些情景都是不连贯的,就象一片一片被切割的碎片。

有时,我试图让他先发现我,然后愤然转头,抑制着心里的悲楚,假装不认识,在心里揣测着他的态度。我的梦当然不堪这样的揣测,于是醒来。

有时,我会终于下定决心走过去,叫他的名字,对他的女伴礼貌地点头,说说天气,然后在地铁来了以后礼貌地告别,各自走入不同的车厢。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任满腹疑问排山倒海地翻滚。然后突然清醒。

还有的时候,我愤然走过去,无视他的女伴诧异的目光,急切地问出那个埋藏在心底的问题“为什么你没有来?”这句话我仿佛已经埋藏了一百年。所以即使是在梦里,话一出口,我仍旧清晰地感觉到一阵庞大的心悸和犯人等待判刑时一般忽好忽坏闪烁的期待。他们却诧然地看着我,显然根本不认识我,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如何是好地醒来,发现眼泪已经滑到枕边,这更不是我想要的。

……

只有偶尔的时候,我似乎并不知道后来的事情。看完了“之洲”二字,我失神片刻,就木然转开视线。从容地过渡到另外的梦里去,没有一点点留恋和徘徊。这最后一个情形,完全和发生过的事实完全一样。因为,那时我们还不认识;因为,那时我并不知道有后来。

***
在所有的梦里,我都忽略了一个事实 --- 当时他的女伴被脚下显然漂亮却也显然不舒服的高跟鞋磨伤了脚,她撒着娇,而他看了看,一笔带过说了句什么。

(2)

那时我独自穿梭在陌生的城市里。

虽然我早已经厌倦了颠簸流离的生活,却早已经习惯了用一只大大的皮箱带走我所有在某个城市的痕迹。也许记忆还有,可是非常稀薄地存在与精神之中,在物质上,我已脱离那些成为记忆的过去而存在。因此我的适应能力被迫变得越来越强。

然而,我始终需要时间了喜欢上一个陌生的城市。站在城市的角落,有时会问自己是否会喜欢这样的生活和这样的自己 ------ 没有朋友,了无牵挂,只有一个很明确自己却不知道喜欢不喜欢的目标。当然,它们是无解的问题。

我到蒙特利尔多少有些不得已的因素。我的身份尴尬,不是移民,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小留学生。大学毕业之后,父母供我在安省完成了硕士课程。出国之前,我想他们只是期待我学成之后能回去找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可是临到毕业,我懵懵懂懂,却渐渐发现同学们大多各有打算,有的继续读博士,有的申请了美国的学校,有的选择蒙特利尔学习法语以争取移民魁省……我并不是个很好强的人,但是从来也不肯被洪流隔离出去。因为不想当极好或极差的异类,从小到大,我的人生都在按着既定的方向有序地前进。所以既然没有人回国,那么我也要留下来。

慢慢地,我也开始努力喜欢既成事实的环境。

每天,夏日早上微凉的风轻轻抚摸在脸上,每一次呼吸都夹带着风的轻柔。我甚至能闻到清晨的割草机修剪好草坪以后,草坪上残留的草汁清淡的甘甜味道。城市里充满了欧式的建筑,它们古老而且亲切,完全没有现代化都市的威严感和高大气势。在上学的路上,我会无聊地数着一定要爬上爬下的93级台阶,悠闲地穿过马路,在汽车里面看窗外的风景,艳羡那些洁白的彩色的绣球花装点的怀旧的窗下。

我开始有朋友,也因此得知可以用交换语言的方式增进法语。

那次的见面,这是我第3次面试了。如果不成功,我就打算放弃。

我的第一个面试者是个本地法裔男孩。我用蹩脚的法语和英语勉强可以和他交流。他说他并不想学中文,只不过想了解一些中国文化。这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理由,我拒绝了随后他提出的一起去喝咖啡的要求。

我的第二个面试者是位老人。他说他退休了,时间难以打发,所以愿意无偿帮助愿意学习法语的人。他态度和蔼。如果不是他后来说话的时候开始拍着我的手甚至摸我的脸的话,我会很感激。我几乎是仓皇夺路跑掉的。学习语言虽然重要,可显然还没有到要牺牲色相的地步。

我暗恨这些鬼子,也不知道他们是真天真,还是觉得中国人天真。

我下决心一定要找一个真正希望交换语言的人,所以我在广告上明确注明“只交换语言,不接受无偿帮助。”请e-mail联系云云。我的中国同学告诉我,交换语言是法语方市场,并没有太多人想学习中文的。可我还是决定坚持,否则,宁愿对这个“交换”游戏说抱歉。不出意料,没有人联系我,我竟有些窃喜和轻松。

当我坐在硬邦邦的铁架秋千上等待的时候,随着约定的时间远去,我对我的第三个面试者也彻底失去了兴趣,于是索性荡起了秋千。荡秋千是我最喜欢从小就拿手的游戏,悬空的感觉让幼时的我格外向往飞翔。所以我有的时候也想,迁徙虽然使人疲惫,但是如果有一天真地停下来,我是否就真的会喜欢?

玩够了,拍拍手,整好衣服,我去捡地上的书本准备离开。我看见了他,曾经在地铁见到过的男子站在我面前。凡是少许注意过的人,我是过目不忘的。看阵势,他显然就是我的第三个面试者。

“Hi…”他似乎在等我开口打招呼,“bonjour”,我艰难地说。

“你好,翟小姐。”他用纯正的普通话回答。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可是又似乎不能什么都不说。“德西纳先生?你迟到了15分钟。”我想起了自己刚才的决定,“所以还是算了吧。”

“我没有迟到。”他解释道,“我一直在对面的草坪上看书。因为看到你在荡秋千,似乎不希望有人打扰的样子,所以没有走过来。”他的语气却完全不是在解释,好像只是在通知我。

我不喜欢这样的谈话方式,也无暇思考这个理由的可信度,“你的中文这么好,完全不需要语言交换。”

“那要看你的中文有多好。”他回答,似乎有一丝笑意,声音却完全没有色彩。

“我通读四书五经,能颂诗词歌赋。”不知怎么,我有些负气。

“那说句关于秋千的诗好了。”

“黄蜂频朴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我皱紧眉头,随口回答。

“你被录取了。”他说。不等我回答,他说了一大串我听不懂的法语。

“那又怎么样?”我夹好书本,打算走了。“我讨厌你们所谓法式的交往,在我看来,无比虚假。”我径直把这些日子的怨言说了出来。说完之后,我突然诧异为什么在受到其他人我认为的“羞辱”之后只知道逃跑躲掉,在他面前却冲口而出。没有语言障碍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毕竟他是亚裔,有亲切感,而我也在潜意识里认定自己能大概猜到他心里想些什么。在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和人的相处之中,文化背景是桥梁,也是不可摆脱的枷锁。

想到这里,我有些气馁。不禁暗自觉得孤身在外,自己实在可怜。人在屋檐下,以目前的情况和我的条件看来,要移民,我必须要学法语。可是,我真的需要移民吗?

“我们可以选择的事物太少,所以一定要勇于尝试。”语气并不咄咄逼人,却透着冷漠和漠不关心。

我答应了。
rainrainrr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