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Dec 7th, 2009, 23:52     #38
Abo
Senior Member
级别:12 | 在线时长:216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级别:12 | 在线时长:216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级别:12 | 在线时长:216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级别:12 | 在线时长:216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Abo 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8
帖子: 251
积分:50
精华:20
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Abo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续前
《第五章》
就这样,我的大学头三年期间基本上是靠着做照相机梦过干瘾来着,当然也偶尔去我复旦老乡那里去借个来用用。他那里的相机品牌子杂的很,除了我第一次借到的Cosina(确善能) 之外,还有fujica(富士卡),Konica(柯尼卡),Yashica(雅西卡)和Chinon(企诺)等二三线的品牌,只有一个Nikon FM2是给老师用的。注意没?为什么当时日本相机品牌的名称多有带“卡──Ca”后缀的?对了,因为徕卡(Leica)是135相机的老大,叫个XXX卡,自然让人想起了徕卡了。 日本对德国工业产品质量的仰慕可见一斑。
我对Nikon相机开始的认识起于看沙占祥《中外照相机博览》,而当我只把玩了一下那老乡手上的Nikon FM2后,对其丝滑的卷片过程,清脆的快门声音,就有强烈的印象了,特别对1/4000s的快门速度和1/250s(第一代是1/200s)的闪光同步速度感到震惊。当时的相机最高快门速度达到1/2000s和闪光同步达到1/125s的相机都很少,这个在1982年上市的相机就达到了如此之高的技术指标,不可思议!当时尼康为了提高快门速度,用了蚀刻成蜂窝状的钛合金材料制造快门帘,使得快门的强度和重量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图示)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bums/userpics/86007/FM2.jpg
但就从1986年开始,黑色机身(序号N77)开始配置铝合金快门帘,到了1989年,全部机身快门帘都采用铝合金了。虽然尼康对外坚称在高速连拍时,蜂窝钛合金叶片较易产生故障,但是许多人都认为钛合金质坚而轻,在高速连拍时,因产生摩擦而升温或磨损,铝合金应该是更容易出故障才对。主要原因我看是光材料本身钛合金就比铝合金贵多了去,而且在还要多一道复杂的蚀刻工艺,与时俱进的结果是尼康开了巧,利润率上去了,而二手市场上,铝合金快门帘的尼康机身(同样开始用钛合金快门帘的还有Nikon FE2 和Nikon FA)就买不出好价钱了。好笑的是尼康在1993年出了钛合金版本的FM2/T,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bums/userpics/86007/Nikon_FM2T_A.jpg
就是机身包了层钛合金而已,而快门帘──对不起,还是铝合金的!现在还有些相机出什么钛合金版本呢,要我说,都是金玉其外而已,没啥意思。
可见工业化的进程其实不是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而演进的,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追逐。产品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一方面对能否吸引用户眼球没有什么把握,另一方面对产品工艺的偷工减料的想法、技术等还不成熟,所以产品在最初的阶段质量往往较好(这里并不排除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还不成熟而导致消费者投诉的状况)。而到了后来,产品成熟了,客户群也在了,就开始想怎样让边际利润再上一层楼了,减低成本当然是不二之选。到了现代化大生产线上,这一切都做到了极致。2001年上市的FM3A,它是以FM2为蓝本,配备了全机械和电子混合式快门系统,我当时心痒痒了一下的,但是去照材市场试用过后,总觉得其卷片、控制转盘、快门、卡口等等,把玩的感觉根本不如以前的老尼康好,就作了罢。现在好么,愈来愈少的色友对把玩相机有什么特别心得了,光是吵吵什么分辨率像素等电子指标了。所以嘛,再引申出去,和大家去饭馆吃饭心得有类似,过去是讲究吃什么老字号的,长长的历史的传统积淀决定了他们不屑忽悠人。现在时兴去吃新开张的,短短的打招牌阶段他们还不敢忽悠人。
到了大四,又有一个事儿,刺激了我。我们朋友几个同去黄山旅游,其中一个竟然有两个海鸥DF,我就说服他都带上,于是我就也有份背一个了。第一次去黄山,那个高兴劲儿,就算天气总是烟雨濛濛的。我还带了一个Walkman(小录放机),里面不断放着《Modern Talking》专辑,“You can win if you want”的歌声伴随着雨中爬山的艰辛,“Good girls go to heaven, bad girls go everywhere”的曲调,至今还回响在耳边。看到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的风光,举起相机拍个够!糟糕,怎么了?我发现从一个DF的取景器里看东西怎么看怎么别扭,叫来那朋友一起研究研究,得了,单反机不是有一个反光镜吗?它复位时应该是成45度角的,怎么阁在半途下不来了,也就呈20多度,那取景还管用吗?就这么的,好不容易有个相机背背,还没有照一卷呢,就当机了!气得大家都跺脚!我要拥有一个自己的相机!我心里又发起狠来!(当时在黄山上,耳机里放的就一盘Modern Talking磁带;而脖子上挂的就是那反光镜无法复位的海鸥DF──什么叫聋子的耳朵──摆设;是之谓也!虽然装模作样,但心里郁闷着呢!)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bums/userpics/86007/%E9%BB%84%E5%B1%B1s.jpg
机会来了不是,我老娘要去加拿大看我姐姐和舅舅,我就把带一个相机的心愿说了,等我从虹桥机场(那时根本没有浦东机场)接回妈妈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行李箱,看看我的相机。妈妈也是费心了,把相机套在了好几双袜子里,即保护了相机,也可以避免检查。脱下层层袜子后发现是一台二手Nikon EM+50mm/1.8 Nikon E镜头,好,我试着几下卷片扳手,快门和镜头等,发现那个手感可以用丝滑、圆润、轻巧等来形容。Nikon EM是尼康业余相机,1979年推出,有光圈优先和B/M90两档机械快门,最高速度为1/1000秒,闪光同步1/90秒。它是尼康单反机中体积最小的相机,设计简洁而不失高雅。(如图)
http://www.chinasmile.net/gallery/albums/userpics/86007/EM.jpg
高兴了吧?当然,正好,遇上事儿了,就那89年风波,上海也没有少闹腾,我用这个相机到大街上拍了好几卷,还鬼鬼祟祟地去了一家小店冲洗,效果是很不错了,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新闻摄影的经历吧。但是东西一拿回家,被我老爸看到了,背着我统统地付之一炬,我当时那个气呀,现在想想也难怪,老爸是老运动员了,文革是走资派,批林批孔是孔老二,评《水浒》是宋江,那大字报一茬一茬的,好不容易落实了些政策,不能让我这个不孝子给搅和了。我想想,这东西也没有什么呀,就是孩子们在街上游来游去的镜头,根本没有什么具备冲突性的新闻场景在里面。
这个相机我一直用了近5年,还配了一个70-210的杂牌镜头。用着用着,发现那个50mm/1.8 Nikon E镜头里面麻麻点点的灰尘越来越多,就去浙江新闻图片社去拆洗了一下镜头,这回上当了,原来的镜头虽然麻麻点点,但是拍出来的照片的确对得起尼康镜头成像的特色──锐利,但是现在镜头玻璃干净了,拍出来的照片是反而似蒙了一层灰!显然是拆洗后,镀膜受损了。教训那!

此帖于 Dec 8th, 2009 23:21 被 Abo 编辑。
Abo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共 11 位会员
感谢 Abo 发表的文章:
2in3 (Dec 8th, 2009), bugu (Dec 8th, 2009), 红枫叶 (Jan 10th, 2010), 老眼昏花 (Dec 8th, 2009), Happy365 (Dec 9th, 2009), laobei (Jan 21st, 2010), sage (Apr 8th, 2010), SDVL (Dec 31st, 2009), vanilla (Dec 9th, 2009), zayne (Jan 11th, 2010), 六成新 (Dec 8th,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