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2nd, 2009, 23:35 | 只看该作者 #24 |
Senior Member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4,001
积分:2
精华:1
声望: 32392437
|
|
|
Dec 2nd, 2009, 23:52 | 只看该作者 #25 |
Senior Member
注册日期: Nov 2008
帖子: 251
积分:50
精华:20
声望: 20737
|
....续前 大二结束的放暑假的时候,我和同班同学计划了一个较长的外出旅行,从上海到青岛,再到大连,坐火车去沈阳最后到北京。出发前,同学带了一个海鸥205相机。这是我国较早(1966年上市)投放市场的135测距联动平视取景相机,以后国产各平视取景相机一般都是以海鸥205相机为蓝本制造的凤凰205,303等,有点像徕卡M系列,但是它们都是镜间快门。 让我们再来谈谈旁轴取景式相机吧。不同于单反,由于取景光轴位于摄影镜头光轴旁边,而且彼此平行,因而取名 “旁轴”相机。由于机身内没有反光镜装置,因此有单反机只能望其项背的优点:机身小巧,尤其是较薄,因为法兰距(对机身而言,法兰焦距是指卡口到焦平面之间的距离)短了。还有因为没有反光板,后组镜头可以非常的后凸,有利于广角镜头结构对广角畸变的矫正,其特长是广角可以在旁轴机身上获得令单反望尘莫及的顶级质素,大家觉得哈苏很好了吧?但是单反结构的哈苏广角镜头是40mm、50mm的Distagon, 我在这个坛子上发过用Distagon镜头的照片,好像牛得很哩。但是要知道哈苏还有一个没有反光镜结构的905SWC,用了一代神镜carl zeiss T*38mm,号称几乎没有畸变,实在说,是因为没有了反光板,缩短了法兰距,因此可以用Biogon 38/3.5而神了(看看图片,就知道有无反光板的哈苏机身厚薄差不少)。再者,没了反光镜,快门声音就轻了许多,不少音乐会是不允许带单反机的,但是可以让带徕卡M系列。当然,没有了反光镜结构,对长镜头的对焦是不利的,旁轴联动测距系统缺点是实际成像取景范围随镜头焦距的增长而缩小,从21mm镜头占据全部的取景窗到135mm镜头只占全部取景窗的20%不到,严重影响精确对焦,以至于徕卡M系列最长的镜头也就是135mm了。但是单反相机的测距基线长度随镜头焦距增加而增长,所以在长焦镜头上有旁轴相机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数码机的“电子实时对焦”,可以同时利用相位差和反差自动对焦系统(phase-detect AF & contrast-detect AF),如无敌兔可以在反光镜预升的情况下用反差自动对焦系统实时对焦,更可以利CMOS把实时图像显示在对焦屏/显示屏上,通过软件让实时图像放大5倍甚至10倍以实现更精微的对焦。而且松下的最新的GH-1、GF-1等没有反光镜结构的微型4/3系统的反差对焦已经基本赶上单反机了。所以结论就是单反机结构迟早要淘汰!别看今天,所谓大虾都背了个大秤砣,将来,说不定会成土鳖了?! 好了,再说说这个旅游的事吧。从小因为一天到晚病歪歪的,所以,基本不出远门,我现在还有印象,小时候要去上街,哪怕是上医院,只要我还清醒,就特别兴奋,不会忘了戴上军帽,背上玩具冲锋枪,还不忘了腰里扎上武装带,但是妈妈一定要给我带上口罩!虽然我很不情愿,心想,解放军有戴口罩上战场的吗?直到有一天爸爸说防化连(当时隶属20军,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标兵。林彪爆炸后,就销声匿迹了)的战士还戴防毒面具呢,我心理才得到了一个安慰!这次,我头一次去旅游,还计划了怎么远,特别兴奋,同学带的那个205更增添了我的兴趣。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同学只好让我负责背相机,这是我们行李中最值钱的了。我们上的是海船,也是我第一次坐海船呢,但是上海码头也忒挤了,我背着包,前胸挂着相机,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挤到了船舱口,意想不到的事来了,突然又有一股更大的人流涌了进来,把我结结实实地贴到了舱门边上,我都快透不过气来了,糟了,那照相机被挤到了舱门的钢门框上了,这下完了,等我们好不容易挤到船上,发现205的镜头和机身竟然松开了,成了可以摇头的相机了!顺便说说,海鸥205的镜头是固定在机身上的,这一松动,一定得修了。我同学那个气呀,得!只有到青岛修修看吧,现在只能用手把镜头托住,照照试试看吧,不见得这倘长途旅游没有相可照吧!这样,本来第一次“出海”,应该很exciting的,结果只能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望着茫茫大海,装模作样地照了几张! 终于到了青岛,第二天我们便去了国营照相馆,把摇头205送修了,过了一天就让去拿,但是修理费8块!很便宜了吧?不过当时物价是什么行情呢?我上海到青岛的4等舱船票只要12块!8块呢!不得了,当然都是我出了,令我又回想起第一次用相机白花了30多块的痛苦了。还好,修好了,大家玩得也比较快乐了,不过我还是坚持那相机我来背!干嘛不呢?我已经为它花了8块钱了! 一路无话,到大连,还是坐了海船,不过没有买到4等舱,只有散席票,票价居然还要8块?!所谓散席,就是给你一个席子一个毯子自己在船舱底找个空地铺上就是,因为是舱底通风很差,没有什么窗外的视线,大舱里挤漫了人,心理就担心行李安全呢,所以连照相机都收藏到行李包里去了,竟然一路没敢拿出来用。 到了沈阳,有一天我们去了一个大商场,我就自然地去了摄影柜台,看到那里除了买胶卷和相册以外,居然摆了几台尼康相机,分别是FM2和FA,标价高达4千多!我看的眼馋哪,但是让服务员拿出来看看的勇气都没有,我知道因为多半会被拒绝的。那个时候,国营商店的营业员可牛了,什么东西让看不让看,由他们说了算,更不用说他们会有些紧俏物资的供应券了,比如手表票拉,自行车票拉。我但是就纳闷了,上海当时的几家大商店我也去解过眼馋了,怎么没有看到过nikon相机呢?进口品牌都是美能达占主流,间或有亚西卡、理光之类的,就在冠龙有一个佳能。这个问题我到不久前才想通,原来上海照相机产和日本的美能达合作,也就是说美能达在上海是花了钱,有地盘的了,那么让风头名气比它更强的尼康来同台就坐不是很不爽的事吗?而且我也见过海鸥与美能达合资的DF-300,那取景器根本没有用美能达自己的X-300上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什么地方山寨版来着。海鸥曾经是轰轰烈烈,主流中国市场几十年,但是和美能达一合资,开始好像风风光光,自动化生产线上了,产品也升级了,但是没有几年,彻底地被淘汰出市场了。当时据说为启动美能达合资项目,中国自己居然投入了上百亿,怎么样,打了水漂了。这令我又想起了柯达和上海合资的事了,不是一样的结果吗?中国的感光工业因为合资引进,结果是感光工业基本被摧毁了。再说说,国产航空工业的事儿,大飞机不是在60年代起步,70年代成型,80年代出了运10吗?结果呢?大家都知道,麦道来到上海,合资生产翅膀;波音去了西安飞机制造厂,让生产尾巴。说了好听的是生产,其实是组装罢了,但是这些个合资项目把原来最优势的人材、资金都吸引过去了,本身自有的产业不得不日趋式微。2007年,中国国务院又提出重启国产大飞机项目,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外资是白花花的银子,但是它们是资本!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工具!不要看资本主义好像是私有制,各自为政,其实看看他们在布局产业战略上,比我们所谓的计划体制不知道要多有计划,多有眼光了。我们老家浙江,那外贸产品生产出口量是惊人的,一个小村子,竟然生产了全球90%以上的圣诞用品,但是又怎么样呢?乡里乡亲自己竞争,一串圣诞灯赚不到几美分,人家一压价,就知道怎么样减低生产成本,当然是在原材料上或人工上动不该动的脑筋,结果人家拿了便宜货,反而频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评中国的质量、中国的人工权益等等。想想冷战期间,有个巴黎统筹委员会,要没有它作梗对中国禁运加封锁,恐怕中国也没有两弹一星了。后来,我为政府采购做过工作,发现一些大的国际品牌,你想都用进口品牌的东家的价来压西家的基本没门!那网络设备cisco牛吧?当年据说政府采购抠门到5%折扣都难给,但国产华为来了,他们居然主动降价30%! 待续.... |
|
Dec 3rd, 2009, 21:40 | 只看该作者 #29 |
Senior Member
注册日期: Nov 2008
帖子: 251
积分:50
精华:20
声望: 20737
|
...续前 由沈阳到北京是坐了火车的,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到首都北京。北京真大,那长安街是真宽,比上海当时最宽的外滩马路宽了去了。那人民大会堂,天安门、故宫,是那么的雄伟,我这时就想起了老爸老妈,他们曾经在这个伟大的首都工作了10年,虽然下放到遥远的浙江,但是他们一定常常想念这个曾经生活战斗的地方吧?我们住在北师大里,那时候放暑假,学生寝室里空着呢。我马上想起来要去找一个在经贸部工作的老乡来,是我们家的邻居,我和她老爸关系好得很,那老爷子是我们县城里德高望重的秀才,听我爸说他单位里许多事要仰仗他,也是,我爸毕竟是枪杆子出生的老粗,虽说是解放后念了革大夜校,在老干部里也算是有文化的了,但人民银行几乎是当时业务知识要求最强的行业了。我那邻居还真不含糊,论旧学,精诗书画;讲新知,通金融财务,而且人品好人缘好。我呢,是因为小的时候在家没事干,出去怕伤风感冒,所以整天呆在家画画写写的,常常到他家去请他指导我写的毛笔字和画的画,他也有一些碑帖之类的,我常常借来看。部分受他的影响,我在小学就开始去买一些名人的碑帖字画,当然是去新华书店买印刷品了。那个时候,经济是困难,虽然物价很便宜了,但是买东西还是要斤斤计较的。瞧瞧,这还真有和我那老爷子有关系的事: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了新出的画册,分别是《徐悲鸿画选》、《任伯年画选》和《吴昌硕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8开,每册用硬质厚铜版纸封套,内有11活页,加上封套上的一个,计收入了这三个大画家的各12张较有代表性的画,那个时候我根本就没有见到过这么印刷装帧精美的画册,标价1.1元,我和爸爸软磨硬泡才拿到了钱买去了一本《吴昌硕画选》。我非常高兴地去他家向他显摆,没有想到他居然也买了一本《任伯年画选》,我们老少两个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他竟然提议这画册让我们各挑对方的5-6张交换,“这样,我们等于都有了这两个人的画册了”他说,我想这主意不赖。可见当时我们的腰包都是那么紧。经他介绍,我了解到任伯年是著名的海派(是当时对上海艺术家流派的简称,千万不要误会是海外的什么东东了)画家,精于人物写像,兼涉花鸟、山水,法溯宋人,墨焦骨劲,色厚质淳。 <苏武牧羊图,任伯年> 而吴昌硕则是中国花鸟画的开创性大师,擅长写意花卉,其书法、篆刻功底深厚,并将书法的行笔和篆刻的运刀及章法、体势入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当年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齐白石甚至说:“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 (寿桃图,吴昌硕) 我入迷般听着金老爷子娓娓道来,这是对一个成长在一个文化枯井里少年的一次重要的艺术灌输,醍醐灌顶般的甘露滋润的不止是我的好奇而且是空白的心灵,更擦亮了我的眼睛,(悬崖猛虎图,1979年少年阿波与玩伴合作,撰写并手书打油诗对联一副:雷鸣剧吼震千山;脚踏悬崖势凌云) 以后玩照相机也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机械和光学等技术指标了,对艺术有了追求的兴趣。唉,现在想起来,人的成长可真是需要良师益友啊!老爷子有三个千金,当然都是我姐姐年龄段的,几乎个个写得一笔好字。最小的就在北京经贸部工作,我就去找她,她热情地请我在经贸部的食堂里用了小灶,然后告诉我说我还可以去看看我的表哥,他现在也在北京。“是吗?他不是和我舅舅在国外吗?”“现在他在代表美国公司住京呢。”好,虽说我舅舅和我们家常来往,但是表哥我是只见到过照片。这次我可以在北京遇到亲戚,真是不敢想。 到了我表哥住的北京饭店,看到表哥,我们都很高兴,想不到舅舅背井离乡,76年去了国外,他儿子现在又杀回来了。表哥真是够意思,一定知道我们学生穷,除了马上给我一些钱以外又请我和同学去人人大酒店吃了一顿。那顿饭是我吃到的最豪华的了,表哥说了,你就看菜单,喜欢什么就点,我当然不能客气,机会多好呀,是自己的哥,又不是外人要装客气不是?还有也想在我同学那里显摆显摆,就点了我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鱼翅、烤乳猪,可惜是当时燕窝没有了,那个好吃呀,哼!想想我们在大学食堂里吃的简直是猪食不如,现在吃它一个乳猪,算是补偿吧。后来,我为财政部做过事,也点过这些,怎么觉得根本不如当时好吃呢?尤其那鱼翅,什么玩意儿,比乡下的薯粉丝还不如呢?在Calgary也吃过什么烤金猪,又硬又干,味同嚼蜡是之谓也!,饭后,表哥又拿出了一个黑色的包递给我,什么呀?我不知道葫芦里装得什么药,但是那包上绣着“Minolta”我认得!美能达!打开一看,美能达7000!外加闪光灯和28-85;70-210两个变焦镜头!!!“这个借你们在北京旅游时用把,回家可以让姑姑(就是我妈)看看北京现在的样子”表哥说。哇 !产于1985年,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机身一体化、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AF单反机,机内采用了两只8位CPU,是照相机制造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135照相机制造技术 进化到第四代, 之前,佳能在也自动对焦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我后来看到过一个Canon T80,第一款佳能自动对焦相机。 它的专用镜头叫AC系列,镜头边上厚出一块来,象个大脖子,是镜头的马达和对焦组件,对焦速度又慢又不准,是其设计思路不对头,体积庞大,工艺复杂,多半是因为这个大脖子的累赘,广角只能做到35mm,因此寿命很短:1985年4月上市,1986年6月就停产了。但这个美能达7000的诞生给摄影界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它简洁明快的设计,直到今天,我们使用的自动聚焦单反机还遵循着这个基本的设计思路。据信,到1989年底,美能达7000已经销售了250万架,成就是很辉煌。当时我拿的几乎是最先进的相机了,在北京一口气拍了4个卷。要知道80年代那会儿,家里拍照一个卷要拍上一年的也有呢!美能达7000太好用了,半按快门,滴滴一声,对焦完成,再按,咔嚓,曝光完成,紧接着,是滋的一声犹如丝滑般的声音一响,卷片完成!简直是一气呵成,我觉得根本不用担心对焦模糊,曝光不准和照片重叠(当年有些相机就是不卷片也会让你继续按快门的)的问题,到现在,我用自动对焦相机的感觉和20多年前的第一次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于是,美能达7000成了我玩具梦的一笔重彩。但是我也想到了上海才刚刚和美能达达成X-300制造的项目协议呢,当时我就知道美能达已经有了更好的X-700,心里老大不乐意人家没有把好东西给我们呢,现在用了7000,才知道美能达进入AF时代后,把原来的镜头卡口系列MD也放弃了,并计划不准备再生产机械手动相机了,我才心头窝火!原来,上海人的精明还是给算计了,X系列是淘汰产品了,而且,人家还不把淘汰中的高档产品给我们,X系列但是有300、500、600和700,看看我们得到的是enter-level的。是否可以这么说,人家宁可把中高档的产品线扔了也不给我们呢?还是我们没有看上好东西抑或好东西价格太贵了?这个相机的使用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我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对照相机的先进技术非常关心,并且也对开始买一个海鸥先凑合着用的想法也彻底打消了! 后来一个插曲是当我把去北京见到表哥的故事讲给妈妈听后,妈妈差点打了我一顿“吃了这么好,你知道你表哥要花多少钱吗?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糟了,看来,吃顿好的还不能随便显摆,事后我也了解到那顿饭花了4百多外汇券呢!我心理那个guilty就甭提了。 待续.... 此帖于 Dec 9th, 2009 15:28 被 Abo 编辑。 |
|
Dec 6th, 2009, 01:03 | 只看该作者 #35 |
Senior Member
注册日期: Nov 2008
帖子: 251
积分:50
精华:20
声望: 20737
|
....续前 既然提到了新技术的发展,就再费些时间说说自动对焦,这个革新对照相的普及化至关重要,估计有了这个技术后,再也不会发生像我这样第一次用照相机时所有照片都对焦不准的惨剧了,我当时没有钱,但有时间,经常去搞些宣传册页和过期海外摄影杂志,还有常去光顾上海冠龙、星光、淮海路美能达专卖店等地,看看,研究研究,说好听的是准备购买一个像样的相机,难听的也就过过干瘾──就像看看杂志的漂亮封面女郎一般,品头论足一番后也就咽咽口水罢了。从美能达7000打响了第一枪开始,时间上是80年代中期,日本相机进入了一个单反机自动对焦时代。其实,说美能达是AF的第一枪,尼康可能要跳起来,他们可是在1983年就推出了一种F3的全新派生机型——尼康F3AF,之所以是“派生”而非“新生”,是因为它在F3的基础上换装了一个DX-1自动调焦取景器,加两款配套的自动调焦镜头AF 80mm F2.8和AF 200mm F3.5 IF-ED。 嘿嘿,这只是改良,不是革命,打了第一枪也许是没错,但是没打响嘛!那只有两个80和200配套镜头,不正是说明把把马达弄到镜头里,短不下去了── 没法广角了。当时,可以想象尼康和佳能被美能达7000搞的闹心的很。于是佳能急出了个T80,很不成熟,但是不甘心就这么认输了,于是搞出了个T90,仍然沿用老的FD卡口,但是机身的曝光、卷片等都是全电子控制的了。在设计上,借取了Luigi Colani圆头圆脑设计(见图), 发展成为一直沿用到现在的圆角溜肩的机身造型(见图) 看看这T90吧,我看可以称它为没有自动聚焦的EOS。我到想那个路易鬼(Luigi)东西要是真上市了有多好?太有创意了,只可惜看样子也是不能更换镜头的设计,所以佳能当然不能采用,当然因为路易鬼在设计界名气太大,就只好说现在的设计是采用了其思路和灵感的。我要是路易鬼一定说:“鬼才相信!” 尼康也许真脑筋弯不过来,1985年出了个F301,是尼康第一部内置卷片马达的自动曝光单反机。但是,没有人看好它,尼康自己也知道就是先出招挡一下,到了 1986年,终于推出了自动对焦的F501,从外观上看不出与F301有什么大不同, 但是尼康没有像美能达或佳能那样开发了全新卡口,而是在原来F卡口镜头上加了机械传动装置,将传动马达发在了机身里,尼康当时应该是在专业和高级用户里拥有了最庞大的客户群,所以显然是要沿用F卡口,AF和手动系列都能用。为了与美能达7000竞争,他们当时不断强调F501有连续对焦功能,也就是在对焦拨杆上有M(手动对焦)、C(连续对焦)和 S(单张对焦),称具有连续跟踪对焦的功能。当然,美能达马上就推出了个9000,也所有追踪对焦功能。 到了1987年3月,佳能终于推出了 EOS650, 它彻底抛弃了FD手动镜头系列,改用内置的环形马达或超音波马达的EF系列镜头,特别是超音波镜头的出现,使得佳能在对焦的速度上一直处于领跑级别。我到现在还很佩服佳能甩掉FD卡口的举措,那可不是甩包袱,意味着近三十年的传统的优良FD系列镜头群及F/A/T等系列机身和附件等统统成为过时产品。佳能也够损的,明明是开发了EOS系列就铁了心要另起炉灶,但是为了暂时安慰一下当时怨声载道的老用户,还在1990年推出了T-60,但却是借腹生子的──确善能OEM,不是亲生。那介绍我去小狐狸她家看美能达的室友,自己就有一台Canon AE-1progarm ,他当时有实力,打算去再添点镜头什么的,结果,我劝他甭费心了。EF卡口镜头的对焦快捷和宁静是周知的,但是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镜头的卡口直径大了── 达到了55mm(尼康是46mm),EF卡口内径是135相机中最大的,这使得佳能可以开发出口径更大的镜头,如常用人像镜头的85mm/1.2就是比其他品牌的85mm/1.4大了近一级,以及不常用但是可以拿来显摆的EF 200/1.8L和EF 50/1.0等等都证明了佳能的高明;卡口直径大也方便了接驳其他品牌的许多镜头 ── 只要加个山寨版接圈,就可以套在EOS机身上使用了,我就享受着套上菜丝头或尼康头在佳能数码单反机上的别样乐趣。 当然凡是变化或改革,就会有争论,当时开发AF系统分成了镜身驱动和机身驱动两派,前者的代表是佳能,后者的代表是尼康。如果从技术先进性的角度出发,当然是镜头驱动的要先进,但是尼康那个辩解呀,说机身驱动如何如何好,镜头驱动什么成本高,构造复杂,没有它精确等等。连当时我这个初哥都不相信。缺点明摆着的,一则马达功率对对焦速度影响甚大。佳能各种AF单反相机在使用同种镜头时聚焦速度相差不大,而尼康高端和低端机身之间聚焦速度天差地别。知道齿轮传动原理吧,尼康机身用一个细细小小的马达转轴伸出机身和镜头内的传动结构相连,来带动直径比之大千百倍的镜头,那么镜头内部就一定需要有制动装置来确保对焦马达驱动力的合理运用,这使镜头结构比有马达的佳能简单不了,更会占用镜头卡口处的宝贵空间。对焦时的那种类似于机器人关节的齿轮声音和缓慢的合焦过程会让你试用过佳能超音波镜头后感觉难以忍受。我在拍摄移运动或舞台时,那个自动对焦时可全时手动调焦的功能十分赞赏,但是在只有在超声波马达的镜头上才能实现的,我以前用尼康小钢炮(nikkor AF80-200)拍摄舞台时,常常转动MF/AF环来调整对焦,结果,竟把它搞坏了! 随着运动场上的白炮越来越多,甚至最后差不多看不到黑炮后,尼康是顶不下去了,才设计改由镜身驱动,不过在90年代初,尼康只是在300毫米以上的镜头装上了直线马达,叫什么AF-I镜头,当然还是没有超音波镜头好。直到1996年,尼康不得不采用超音波马达技术,推出了AF-S 系列,但叫什么静音马达(Silent Wave Motor)其实就和佳能的超音波马达(Ultrasonic Motor)一样,后来美能达也推出了SSM镜头(Supersonic-wave Motor),我奇怪了,是佳能将Ulrasonic给注册了不成?还是尼康没有脸面再用一样的名字?由此看来,革命要彻底。另外,有许多东西过去甚至是现在看来是财富,可能将来可能就是包袱。 ....待续 此帖于 Dec 6th, 2009 12:05 被 Abo 编辑。 |
|
Dec 7th, 2009, 23:52 | 只看该作者 #38 |
Senior Member
注册日期: Nov 2008
帖子: 251
积分:50
精华:20
声望: 20737
|
....续前 《第五章》 就这样,我的大学头三年期间基本上是靠着做照相机梦过干瘾来着,当然也偶尔去我复旦老乡那里去借个来用用。他那里的相机品牌子杂的很,除了我第一次借到的Cosina(确善能) 之外,还有fujica(富士卡),Konica(柯尼卡),Yashica(雅西卡)和Chinon(企诺)等二三线的品牌,只有一个Nikon FM2是给老师用的。注意没?为什么当时日本相机品牌的名称多有带“卡──Ca”后缀的?对了,因为徕卡(Leica)是135相机的老大,叫个XXX卡,自然让人想起了徕卡了。 日本对德国工业产品质量的仰慕可见一斑。我对Nikon相机开始的认识起于看沙占祥《中外照相机博览》,而当我只把玩了一下那老乡手上的Nikon FM2后,对其丝滑的卷片过程,清脆的快门声音,就有强烈的印象了,特别对1/4000s的快门速度和1/250s(第一代是1/200s)的闪光同步速度感到震惊。当时的相机最高快门速度达到1/2000s和闪光同步达到1/125s的相机都很少,这个在1982年上市的相机就达到了如此之高的技术指标,不可思议!当时尼康为了提高快门速度,用了蚀刻成蜂窝状的钛合金材料制造快门帘,使得快门的强度和重量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图示) 但就从1986年开始,黑色机身(序号N77)开始配置铝合金快门帘,到了1989年,全部机身快门帘都采用铝合金了。虽然尼康对外坚称在高速连拍时,蜂窝钛合金叶片较易产生故障,但是许多人都认为钛合金质坚而轻,在高速连拍时,因产生摩擦而升温或磨损,铝合金应该是更容易出故障才对。主要原因我看是光材料本身钛合金就比铝合金贵多了去,而且在还要多一道复杂的蚀刻工艺,与时俱进的结果是尼康开了巧,利润率上去了,而二手市场上,铝合金快门帘的尼康机身(同样开始用钛合金快门帘的还有Nikon FE2 和Nikon FA)就买不出好价钱了。好笑的是尼康在1993年出了钛合金版本的FM2/T, 就是机身包了层钛合金而已,而快门帘──对不起,还是铝合金的!现在还有些相机出什么钛合金版本呢,要我说,都是金玉其外而已,没啥意思。 可见工业化的进程其实不是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而演进的,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追逐。产品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一方面对能否吸引用户眼球没有什么把握,另一方面对产品工艺的偷工减料的想法、技术等还不成熟,所以产品在最初的阶段质量往往较好(这里并不排除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还不成熟而导致消费者投诉的状况)。而到了后来,产品成熟了,客户群也在了,就开始想怎样让边际利润再上一层楼了,减低成本当然是不二之选。到了现代化大生产线上,这一切都做到了极致。2001年上市的FM3A,它是以FM2为蓝本,配备了全机械和电子混合式快门系统,我当时心痒痒了一下的,但是去照材市场试用过后,总觉得其卷片、控制转盘、快门、卡口等等,把玩的感觉根本不如以前的老尼康好,就作了罢。现在好么,愈来愈少的色友对把玩相机有什么特别心得了,光是吵吵什么分辨率像素等电子指标了。所以嘛,再引申出去,和大家去饭馆吃饭心得有类似,过去是讲究吃什么老字号的,长长的历史的传统积淀决定了他们不屑忽悠人。现在时兴去吃新开张的,短短的打招牌阶段他们还不敢忽悠人。 到了大四,又有一个事儿,刺激了我。我们朋友几个同去黄山旅游,其中一个竟然有两个海鸥DF,我就说服他都带上,于是我就也有份背一个了。第一次去黄山,那个高兴劲儿,就算天气总是烟雨濛濛的。我还带了一个Walkman(小录放机),里面不断放着《Modern Talking》专辑,“You can win if you want”的歌声伴随着雨中爬山的艰辛,“Good girls go to heaven, bad girls go everywhere”的曲调,至今还回响在耳边。看到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的风光,举起相机拍个够!糟糕,怎么了?我发现从一个DF的取景器里看东西怎么看怎么别扭,叫来那朋友一起研究研究,得了,单反机不是有一个反光镜吗?它复位时应该是成45度角的,怎么阁在半途下不来了,也就呈20多度,那取景还管用吗?就这么的,好不容易有个相机背背,还没有照一卷呢,就当机了!气得大家都跺脚!我要拥有一个自己的相机!我心里又发起狠来!(当时在黄山上,耳机里放的就一盘Modern Talking磁带;而脖子上挂的就是那反光镜无法复位的海鸥DF──什么叫聋子的耳朵──摆设;是之谓也!虽然装模作样,但心里郁闷着呢!) 机会来了不是,我老娘要去加拿大看我姐姐和舅舅,我就把带一个相机的心愿说了,等我从虹桥机场(那时根本没有浦东机场)接回妈妈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行李箱,看看我的相机。妈妈也是费心了,把相机套在了好几双袜子里,即保护了相机,也可以避免检查。脱下层层袜子后发现是一台二手Nikon EM+50mm/1.8 Nikon E镜头,好,我试着几下卷片扳手,快门和镜头等,发现那个手感可以用丝滑、圆润、轻巧等来形容。Nikon EM是尼康业余相机,1979年推出,有光圈优先和B/M90两档机械快门,最高速度为1/1000秒,闪光同步1/90秒。它是尼康单反机中体积最小的相机,设计简洁而不失高雅。(如图) 高兴了吧?当然,正好,遇上事儿了,就那89年风波,上海也没有少闹腾,我用这个相机到大街上拍了好几卷,还鬼鬼祟祟地去了一家小店冲洗,效果是很不错了,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新闻摄影的经历吧。但是东西一拿回家,被我老爸看到了,背着我统统地付之一炬,我当时那个气呀,现在想想也难怪,老爸是老运动员了,文革是走资派,批林批孔是孔老二,评《水浒》是宋江,那大字报一茬一茬的,好不容易落实了些政策,不能让我这个不孝子给搅和了。我想想,这东西也没有什么呀,就是孩子们在街上游来游去的镜头,根本没有什么具备冲突性的新闻场景在里面。 这个相机我一直用了近5年,还配了一个70-210的杂牌镜头。用着用着,发现那个50mm/1.8 Nikon E镜头里面麻麻点点的灰尘越来越多,就去浙江新闻图片社去拆洗了一下镜头,这回上当了,原来的镜头虽然麻麻点点,但是拍出来的照片的确对得起尼康镜头成像的特色──锐利,但是现在镜头玻璃干净了,拍出来的照片是反而似蒙了一层灰!显然是拆洗后,镀膜受损了。教训那! 此帖于 Dec 8th, 2009 23:21 被 Abo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