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枫论坛 > ◆生活板块◆ > 生活百事 > 社会文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查看全部 主题工具
旧 Oct 5th, 2009, 18:58     #1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jsl630226 查看帖子
。。。甚至我们一生的受用数量,都是前生造作所已经决定好的了。。。。。
赞一个! 但是上面这句说对了一半。 这生受用明显也受这生造作的影响,而且是较为直接的影响。
某些定业, 看似改变不了, 那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因缘来影响已经强大的业力让结果近期显现明显的变化, 但总要积累福慧资粮才能渐增力用。 易上也说: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此帖于 Oct 5th, 2009 20:47 被 hututu 编辑。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共 2 位会员
感谢 hututu 发表的文章:
jsl630226 (Oct 9th, 2009), shanghaixu (Nov 29th, 2009)
旧 Nov 16th, 2009, 22:54     #2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jsl630226 查看帖子
谢谢补充!

这是能这样对自己当生能起这样影响作用的,少之又少。
没有哪条线索(这样说,好理解点儿)上的前因不经由前年去年、前天昨天延续到今天乃至当下, 即使任何“线索”均可以上溯至前世前前世。。。。但它们都经由今生的前段对当下作用。 这样思维的话, 前半生乃至今生似乎比前世重要多了。

我不是想否定前世业力, 而是想说要积极地修行。 同时提醒吉祥兄上面的说法可是不小心代宿命论说话了,呵呵! 而宿命论正是佛法坚决反对的。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感谢 hututu
此篇文章之用户:
jsl630226 (Nov 18th, 2009)
旧 Nov 21st, 2009, 22:37     #3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jsl630226 查看帖子
问题很尖锐、很实在。但我觉得,只靠有度还不完全,因为我理解的“有度”就和“惜福”差不多。因此,除了惜福之外,(1)还应该及时行善,积累福德因;(2)对治烦恼,弥补福德漏、慎防造苦因。

如果能在进一步,了解无漏的善业,就不会有上面的那些过失了。普通的福德,被菩提心摄持之后,就会转变成无漏的快乐,...
相对佛家来说, 道家不论明家人数和论述著作等方面都相对薄弱不少。但那不代表道家没明白人没明白的说法。 比如“道”这种抽象的指代, 就可以理解成深浅不同层次, 类比佛家的说法, 也不是不可以在“真如”,“缘起”等等方面来理解。 还有“自然”这个方法论的原则, 也不是指“自己”的那种“自”然, 而是指无边畔的“道”的属性, 是指更大更广范畴所谓的道的协调性(自然不造作)。这点上于佛家的“无我”“无执”“空性”等等也不是不能会通, 如“恒顺众生”之大愿, 是建立在无我无私基础上的, 在道家里用“自然”亦可表。 只是说得简洁隐晦了些。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感谢 hututu
此篇文章之用户:
jsl630226 (Nov 24th, 2009)
旧 Nov 22nd, 2009, 21:47     #4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普通的福德,被菩提心摄持之后,就会转变成无漏的快乐...
请楼主讲讲何为“福德”,“无漏”; 何为“菩提心”, 如何“摄持”。 尽量简洁通俗点儿。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6th, 2009, 22:01     #5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好吧,改铁砂掌行了吧,从常人到佛陀的境界转变过程往往也是看不到或者学不来,如果象学物理一样,拿本书就有希望了,心境不是靠书本堆起来的。

学不来的,不要勉强才好~
那些个佛弟子不都在努力学呢么, 他们叫“努力”,不叫“勉强”。 呵呵! 如果像你说的是“学不来”的东东, 不如直接告诉他们他们是在浪费时间喽。 相信佛弟子们是不会同意的了。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7th, 2009, 08:06     #6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个人意见,不争对错,大家都在修行。

没争对错,我只是质疑你说的”看不见学不来“的话!

佛教留下那么多经典论典, 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地, 凡夫转变成“佛”的过程咋就看不见学不来呢!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7th, 2009, 21:27     #7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您的提问已经回答了您的问题. 佛教留下那么多经典论典,但大成者百不出一,成佛者千不出一,不能说大家都不努力吧? 读千卷经不一定成佛,你能背超人的日记,不一定你就能成超人,就算按日记的步骤去练习也不一定能成,因你和超人当初的思路是不同的.

还有我说的是"学不来的,不要勉强才好&quot...
就因为读经没有导致成“超人”, 难道就不该读经了? 读经(乃至千卷)哪怕导致一定进步不是也有作用和价值的麻。 再说佛家也没说学佛要学成“超人”呀。 当然如果你说超人是指超越凡夫的迷幻无明, 那我也没办法再质疑你了。 但如果你是指超越常人的能力等等的, 哈哈, 你倒算说得太对了: 读经越多越成不了那样的“超人”; 因为越学越明白, 越明白就越破“超人”。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7th, 2009, 22:36     #8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您把寓言都当新闻看么?在这我只是拿超人作个比喻.
好,不解释了,我只想说,经上的许多境界很令人神往,层次不到的人看了容易急功近利,反而跑偏,还有一些禁戒,许多人只是一味去学,觉得很苦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不争不争, 呵呵, 你在做什么? 我不过质问你几句,我怎么就寓言当新闻了! 难道你说的写的就完全没有漏洞么? 即便你说得都对,那方式角度技巧上有不足,别人给你指出来,也不是不可的吧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7th, 2009, 23:15     #9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您看,我写的东西,您看了,得到了不同的意思.我们看佛经何尝不是这样呢?佛祖想告诉我们A,我们看了就变成B了,其实这个B不是从佛经里读出的,而是从我们脑子里读出的.这叫看着佛经读自己.
读不懂您,是我的问题。
体悟不好经典, 更是自己的问题, 应该努力深入细致反复地学习,不该放弃或因噎废食。 但我从您上面几贴里觉得您似乎在说“经典读多少也不管用,我们没有能力没有因缘能够因读经典而有进益”。 如果您是这个意思,我还得和您争。 如果是我没读懂您的意思, 您承认(并非否定)读诵经典的正面作用,那确实是我的迟钝,曲解了您。

您说出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佛经所言不容易准确学通。 但这该是让我们小心谨慎努力不懈的动因, 而不该成为气馁认输退缩的借口。 因为另外一半话您没说出来, 那就是读诵经典哪怕其中的一句一字都是有作用的并且永远不会丢失。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7th, 2009, 23:37     #10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潜水艇 查看帖子
佛祖教导我们说: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说如来有所说法, 是谤如来。 如来实无法可说,可还是宣说了这部金刚经。 经典留下来给众生读的,不是给无法可说可得的如来读的。 如来不用读,我们可得好好地反复读啊。
“无法可说”, 不能延伸出来“不需读诵”的意思。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7th, 2009, 23:51     #11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潜水艇 查看帖子
佛在楞严经上说,一个人问月亮在那里?有人用手指向月亮,说月亮在这里。但是你不要看指头,只看月亮,你光去看指头,不看月亮,是没有用的,指头不是月亮。
  佛说的法,不是这个指头;我们大家学佛学了半天,都抓到指头当月亮,都错了。不过这个故事,说明众生都是同样的心理。

你是说应该不执于法(指头); 我在说要依赖法(指头)来进步(看月亮)。 说得都对。

不过不论在哪个修学阶段上, 留好指月的指头都是有必要的。 即使您见到了月亮, 通常来说就更该护持赞叹那帮你指月的指头了, 因为更多人要用到它。 当然对特定的迷惑于指与月的人来说, 暂时遮遣指头是有作用的。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8th, 2009, 07:31     #12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当你觉得我写的东西很怪,是因为你觉得你读懂我了。我告诉你我不是那意思,咱们和解了。
但你看佛经时,你以为读懂的那部分可能多数是不对的,但佛祖不会告诉你他不是那意思,而你就坚定地走在歧途上了,因为你觉得你读懂了经,你有信心了。
我不敢说我读懂佛经了, 但我仍然坚定! 这种坚定不论你说什么, 我都不会动摇。 呵呵!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感谢 hututu
此篇文章之用户:
jsl630226 (Dec 1st, 2009)
旧 Nov 28th, 2009, 07:54     #13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我说过“个人觉得可拿佛经印证,不可刻意模仿,觉得苦可能就出偏差了.”这句话,不是“经典读多少也不管用,我们没有能力没有因缘能够因读经典而有进益”的意思。
我对你所说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符合你的意思, 不过你的不全面的说法至少在我看来对学佛人是有副作用的。 我也说了, 如果你不是那个意思,上面也就不是针对你说话。 这里只是因此贴引起的我自己的想法。

佛经不仅仅是印证, 更重要的是建立正见,指导修行实践用的。 对于已悟和未悟者来说, 未悟者更需要经典的帮助。对于佛经上的佛的功德和品质, 应该提倡量力的情况下尽力去模仿, 这也正是努力学佛的同义语。 而用佛眼观察凡夫的时候,凡夫不管觉得苦还是乐,都是“偏差”的,所以佛才说出那么多经典来。 凡夫在趋向自在解脱的学佛过程中,尤其在纠正习气战胜我执窜习对治贪嗔痴的过程里, 通常都体会到一定程度的所谓的“苦”, 这样的所谓“苦”受,根据个人的发心、正见和定力而感受轻重不同, 但不论如何也不会是偏差! 而且发大心者更要勇猛地迎上去。

此帖于 Nov 28th, 2009 08:20 被 hututu 编辑。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8th, 2009, 17:48     #14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个人觉得可拿佛经印证,不可刻意模仿,觉得苦可能就出偏差了.”
起因就在这句话上,副作用是由你的心起的,由这句话你认为我反佛经,在您的心中我的嘴脸变得丑恶,并在攻击你了,但你如果把我的形象修正得和善些,你就读出句子中积极的意思。
这是我修行的一种方式。为了不让您有副作用,我只得再提一句,我是善意...
哈哈! 你口口声声说我心起了什么什么, 你有他心通? 若不是的话, 你对我心动作的说法,是哪里起来的呀?
还有,你的善意,最好不是你自己说出来, 如能让别人比较直观地感受出来,不是更好么?
我说你那话有副作用, 并非说你攻击了我。 至于副作用是什么, 上面我说得很清楚了。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8th, 2009, 18:29     #15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看来对你的确起了副作用,其实任何与你不同的观点都会有副作用,但作用呢?
“个人觉得可拿佛经印证,不可刻意模仿,觉得苦可能就出偏差了.”
拿这句话为例,这是我的心得,哪里不对?我不知道你如何从这句话得出下面这句话
“经典读多少也不管用,我们没有能力没有因缘能够因读经典而有进益”
咱们好好分析一...
我对你的那个话延伸得有点离谱,我错了! 我们就此打住吧!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感谢 hututu
此篇文章之用户:
jsl630226 (Dec 1st, 2009)
旧 Nov 28th, 2009, 18:39     #16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我无意影响您的修行,还是那句话,互相交流,不争对错.
与您交流比较难,对错您是一定要分。 呵呵! 不是么?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8th, 2009, 22:46     #17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我应不应该回答您的问题呢?我一回答,就被理解为要分对错了.

与我交流比较难,但您还是没有放弃交流,说明我们的交流是有兴趣点的,至少我说的是您以前没想过的,我要是在这骂街说混话,您肯定不理我.
我一说您的说法有毛病,您就说我心里理解错了,还说我受了副影响。 怎么我质疑您,我的心理就不正确了么? 整个过程您除了坚持您的说法不容置疑以外, 别的实质性辩论一点没见。

您这里说您说的是我过去没想过的,难道又是他心通功能? 我想过什么没想过什么您怎么知道呢? 您怎么敢肯定副作用是我心引起的呢? 您能保证您说的肯定就是对的? 。。。。这不,问题很多。 别总口口声声说着我理解错您的同时, 不断对我的心理状态进行臆测,好吗?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9th, 2009, 01:15     #18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怎么又出了个心理问题,我什么时候说你"心理不正确"了,您用您的方式解释我的发言,我当然知道您的解释是否符合我的想法,我没有坚持我的说法不容置疑,我一直说相互切磋,不争对错.
因为您对我的提法反应稍有些激动,我判断您过去没仔细想过我的这个提法,可能我错了,但凭良心说,您以前真想过么?

&quo...

您修心如何修啊? 我也在学,而且我就是照着经典在学,方式即是反复读诵思考请教明白人。而且我认为学经典和修心是一回事。您似乎把他们区别来看,甚至对立来看。这点我不赞同你。

至于您那句话(“个人觉得可拿佛经印证,不可刻意模仿,觉得苦可能就出偏差了.”)包括这贴里对“修经”与修心的说法, 我的观点转贴如下,完全针对你上面这话的,这次我分成段,希望能表达清楚。 也请您指教。

“ 佛经不仅仅是印证, 更重要的是建立正见,指导修行实践用的。 对于已悟和未悟者来说, 未悟者更需要经典的帮助。
对于佛经上的佛的功德和品质,应该提倡量力的情况下尽力去模仿, 这也正是努力学佛的同义语。
而用佛眼观察凡夫的时候,凡夫不管觉得苦还是乐,都是“偏差”的,所以佛才说出那么多经典来。凡夫在趋向自在解脱的学佛过程中,尤其在纠正习气战胜我执窜习对治贪嗔痴的过程里, 通常都体会到一定程度的所谓的“苦”,这样的所谓“苦”受,根据个人的发心、正见和定力而感受轻重不同, 但不论如何也不会是偏差! 而且发大心者更要勇猛地迎上去。”

另外所谓的注意力体会什么心境的说法, 也是相当含糊的。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9th, 2009, 18:05     #19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我无法给你任何意见和建议,我只能谈我自己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心境是不同的,任何别人意见和建议对自己都有可能是有害的.就好比我们同时做红烧鱼,前提是别人不能替你尝味道,你问我应该加具体几克盐,我要告诉你加三克,你也在自己鱼里加三克,可能就咸了,我要说咸了加点糖,淡了加点盐再尝尝,听着又象费话,我们只能...
何为“心”, “心境”, 及“注意力”? 怎么叫“心境是否对经的内容产生了贪嗔痴”? 是心知道的还是注意力知道的还是心境自己知道的? 您这里的概念似乎都是混用的! 麻烦您解释一下。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29th, 2009, 19:22     #20
hututu
Senior Member
级别:5 | 在线时长:53小时 | 升级还需:7小时
 
注册日期: Sep 2009
帖子: 170
声望: 0
hututu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引用:
作者: calgarytools 查看帖子
当我们没达到一个境界时,任何事物,包括看经,都会触发我们的心境产生我执和贪嗔痴.
呵您好象还是对问手指头和脚指头的区别的问题更感兴趣,咱们掰清楚了又有什么意思呢,不懂我的意思就当我没说,省得误了您的修行.
您这不就是胡说八道么!

照你这个逻辑, 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就不该做任何事情包括看经, 以防产生贪嗔痴? 到了那个境界了, 看经不会产生贪嗔痴了, 可是那时您看经又为了什么? 遮目?
hututu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09:30

请尊重文章原创者,转帖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凡是本站用户自行发布的任何信息,皆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华枫网站不确保各类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承担由此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