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枫论坛 > ◆ 工作学习◆ > 工作求职



发表新主题 回复
 
查看全部 主题工具
旧 Mar 19th, 2004, 11:57     #1
C-C
Member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83
C-C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可能有人看了这个题目要拿砖头打我。他们会想,来到了加拿大,语言关是我们的一大关,天天说,时时说尚且不够熟练,居然还问出“我们什么时候该说英语”这样SB的问题。这样想的哥儿几位,您受累把砖头在手上多掂一会儿,等再多看几行再决定这砖头是否要扔出去。

诚然,人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人,而适应加拿大环境的重要就是要过语言关,而过语言关的关键是时时练,刻刻说。但是,人做为环境中的一份子,尤其是已经形成团体的人们,不光能适应环境,更应该能创造环境。哥几个累了吗?要累了先把砖头放地上,一会儿要砸的话一弯腰就拣起来了,也不费事儿。

我想说的是,我们除了让自己适应加拿大的环境练好英语以外,作为一个巨大的少数民族团体,我们为什么不想想办法创造个需要中文的环境,即使不能创造出一个需要中文的大环境,起码应该能创造出一些需要中文的机会吧。大家是不是越听越糊涂,糊涂也别拣砖头啊,再听会儿吧。

先请英语已经有相当基础,日常交流毫无障碍的XDJM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如果你有问题需要给银行打电话或去银行,虽然你的英语没问题,你会不会坚决要求给你找会中文的业务代表?
2。如果你去大的商店买东西,特别是你决定买一个大件时,你有没有每次都和他们的销售人员或经理说明你要找中文的服务?
3。你打电话去各种政府部门咨询各种问题时,有没有专门问问他们有没有中文服务?

在说我自己对上面三个问题的答案时,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英语水平。我的英语不是很好,但已经可以仅用甜言蜜语就骗的白MM团团转;(仅用甜言蜜语在这的意思是不花一分钱。要是有大把钱的话,你就是说苗族话也能哄得她们团团转)我的虽然还做不到用英语骂人两个小时不重样,但能做到上午骂了NATIVE小帅哥一句话,让他下午才想起要找砖头。(用北京话说是骂人不吐脏字儿)而我对上面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会,有,有。

简单地给大家解释一下大家就清楚了。大家在给银行打电话或是打电话寻求技术支持时,你的问题,对话都会被记录。不要紧张,你不是被加拿大FBI盯上了。这些数据资料会被用作他们的服务分析。那么,大家想想,如果某个月,要求中文服务的电话量激增20%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后果就是,下个月这家银行或公司要招聘会说中文的业务代表或技术支持。

在举个简单例子,去年我在FUTURE SHOP买东西,一对同胞夫妇要买电脑,因为英语不好请我帮忙。我很不情愿。那位哥儿们别着急拣砖头,听我把话说完。我不是不情愿帮他们,我是很不情愿地用英语和FUTURE SHOP的销售咨询他们要买的电脑的各种问题。我是想,偶们是来花钱的,你们从偶们的口袋里掏了钱还要偶们很不爽地用鸟语,太没有公理了。所以在和他们咨询的过程中我一再反复地强调:“你讲的好复杂啊,你们到底有没有能讲中文的销售啊?说广东话也行啊”在我两个月以后再去FUTURE SHOP,嘿嘿,他们已经有了一个能讲中文的销售了。当然这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一定有无穷多象我这样,你不讲中文我就折腾你够戗的同胞消费者吧。

上面提到广东话,说粤语的同胞在创造环境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在CHINA TOWN的范围内,他们创造了一个不会粤语你就别想在这里找工作的环境。五年前我去CHINATOWN打工,我虽然英语流利但因为不会粤语,餐馆老板娘只好很惋惜地把我拒了。(她很惋惜的原因还是因为偶玉树临风而不是因为我会英语)。这几年大陆同胞在CHINA TOWN创造环境也小有成就,五年以前,CHINA TOWN还很少说国语的超市,现在大概没有一家不说国语了吧。

所以我希望我们创造的环境不仅仅局限在CHINA TOWN,不要被动地创造环境,而要主动地创造环境。在一切你花钱的场所,本着这样的信念:想挣我钱吗?可以,但请说我的语言。这样的环境不仅仅为英语不好的同胞创造了机会,也更稳固了英语好的同胞位置。你想,你英语再好能好过本地人吗?你技术强他本地人也不全都是傻子,只有一点他在短期内甚至永远都超越不了你,那就是说你的母语。所以只有在一个对你的母语有需求的工作环境中,你的位置才能比他更稳。

现在大家明白我的观点了吧,那就是:尽量在一切你花钱的时候不要说英语。当然如果人家实在没有中文服务,东西该买的还是要买。但是要让他知道,虽然我买了你的东西,但是我很不爽,很不爽。资本家都是惟利是图,为了下回能让你很爽地掏钱给他,下回他能问你老家是哪的,他能给你叫来说你家乡方言的销售。那位哥儿们,跟脚下寻么什么呢?还找砖头啊?别找了,我早给拣干净了。

说完了什么时候应该说英语的问题,再扯几句关于给同胞创造机会的题外话。以前我在接到长途电话公司让我转长话服务或者银行让我申请办信用卡的电话时,我都是三言两语给打发掉。因为我打电话一般只用电话卡,心想,转来转去反正也不用瞎转什么呀?现在想,发正我也不用,转来转去也没有什么损失,何不为同胞增加一个COMMISION呢。而且每次当她/他的SUPERVISIOR来确认信息时,我一定要大夸一下她/他的解释详尽,服务优秀。只动动嘴皮子就能帮人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原来还以为除了自己心里高兴了一下也没什么好处,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往往几个星期以后原来的长话公司会给你电话,说他们的费用又降了,希望你能用回他们的服务。嘿嘿,如果你一直用的一家公司,等他主动告诉你他们现在给你降低费用,那么你不是在做梦就一定是烧得不轻。

再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在定CABLE时,找了一个同胞的业务代表帮我去定。一个朋友对我说:难道你不知道自己去网上或者给ROGERS打电话定是一样的吗?我说我知道啊,正是因为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让同胞挣一份COMMISION呢?不知道这里有多少和我这为朋友一样的想法:我找你又便宜不了一分半分的,凭什么让你轻松地挣好几十大圆啊?

至于有的更“精明”的人能做到,要我找你服务也可以,但你挣的COMMISION要分我一半。否则,我宁愿不省,你也别挣。这种“高人”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

总结以上观点:
1。不要只是客观适应环境,更要利用群体的力量去改变环境。
2。在自己得不到什么利益时,就帮帮别人获得一些利益。等到过段时间你会发现,只有别人获利以后,你才会从意想得到或者意想不到的地方获利。

又有人去找砖头去了! 风紧,扯乎!
C-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Mar 19th, 2004, 15:45     #2
C-C
Member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83
声望: 20
C-C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To john_xu:为什么不可以呢?如果你不想听他罗嗦,也许这是最好的让他闭嘴的方法。如果你想听听他推销什么,你告诉他你想听普通话的解释也没什么不好。如果他一个月内遇到几十个要求他说普通话的推销对象,也许他就要到TORONTO STAR上找找有没有新西方汉语学校的普通话培训了。有需求,有利益驱使,他们就会学习。如果你在CHINA TOWN遇到过摩门教的传教的小帅哥们,你会不会惊讶他们的那嘴流利的汉语哪学的。普通话比我的还标准。我问过他们中的三个人,没有一个去过中国。他们学习汉语绝对不是因为是他们的爱好兴趣,是因为利益的驱使(宗教的利益也是利益)。

To Jame:完全同意你关于语言是工具的观点。在这里讨论的也不是应不应该掌握一个社会中的COMMON TOOL的问题。而是说如何给那些COMMON TOOL掌握的不是很熟练,但是掌握了一些SPECIAL TOOL的人创造一些机会,也就是说创造一些需要这些SPECIAL TOOL的环境。我并没有在期望在我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SPECIAL TOOL能够变成一种COMMON TOOL,我只是希望这个社会还是承认这种SPECIAL TOOL的价值,这个社会多少还有对这种SPECIAL TOOL的需求。

去过魁北克的人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果你在大街上用英语找人问路,别人多半会摇头做不懂英语状。但你在住旅馆或是在商店买东西时,不管是旅馆的服务人员还是商店的销售人员,他们的英语就突然好得很了,是他们的英语确实比路人的好得多吗?所以该使用什么样的TOOL是根据使用者和目标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定的,而不是根据是不是COMMON而定的。

你文中提到“Speaking English is a FUNDAMENTAL treatment TO other people in a kind and polite way.”是分具体情况的。我和我的同胞同事聊天时,如果有老外同事在旁边,我们一定是用英文,因为此时我和我的同胞都掌握英文,而老外同事不懂中文。这是 treate other people in a kind and polite way,虽然我们聊天的内容可能和这位老外同事没有关系。而我在上问里说到的情况并不属于这种。
这也是我的帖子的题目是“我们什么时候该说英文”而不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说英文”。

而且,对于弱势的群体或文化给予同情,关怀和帮助才真正算的上 treate them in a kind and polite way.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曾经是个哑巴,我没法说话,我只会打哑语。我出门很不方便,因为我去买东西时,大部分商店没有人能够明白我要买什么。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能象正常人一样讲话,但他们也学了哑语,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去申请了去商店工作,但商店的经理问他们,会象正常人一样讲话是这个社会的基本要求,哑语有什么用啊?所以他们都没有被雇佣。他们的经历让我想,我也许真的不应该去那些正常人的社会买东西,我以后只去去我们的哑巴TOWN就好了。后来我遇到一个名医,把我的病治好了。我现在能象正常人一样讲话了,虽然还有些不清晰。现在我有时也去正常人的商店买东西了。但我每次买东西前,我都要问问他们有没有会说哑语的销售人员。我没有别的意思,我也不是为了为难店家,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哑语是有用的,这个社会有很多象我一样需要哑语服务的人,回哑语的人也是有用的。我绝不是想在我这一代或者下一代,满街都是说哑语的人,也不是鼓励能够治好的人不去治疗。我只是想,以后再有象我这样的哑巴去正常人的社会买东西时,不会被认为是对正常人的不KIND和不POLITE,我希望我今后不用被迫只能活动在我们的哑巴TOWN。

大家一定有这样的感觉,在加拿大在街上见到的DISABLED PERSON比在中国似乎要多得多,是真的加拿大的DISABLED PERSON要比中国多得多吗?说是的同学请举手,拉出去赏金砖一块。我想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社会给了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吧,也更多地重视了他们的需要。我去楼下的INDIGO看了一下,教SIGN LANGUAGE的书比教中文的书多,不知道这里谁同意在加拿大哑巴比中国人多,同意的请举手,拉出去再赏金砖一块。

我上面的比喻并不是很恰当,但道理是相通的。我的观点是,虽然我们要努力掌握这个社会的COMMON TOOL,但不要以为我们所会的SPECIAL TOOL是没有价值。而我们的SPECIAL TOOL的价值是要我们在适当的场合和机会时去体现的对这种SPECIAL TOOL的需求的。漠视与浪费这种价值,以至威胁及恶化自己的生存环境才是对自己最严重的NOT KIND 和 NOT POLITE。
C-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Mar 20th, 2004, 14:31     #3
C-C
Member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83
声望: 20
C-C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先谢谢大家的支持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infopop/emoticons/icon_smile.gif

To ZSean:
对于您的三次想我也有三次想
1。对应您的第一次想,首先,我并不是在提倡“拒说英语”,我只是在想“什么时候应该说英语”,这也正是我帖子的题目。您没有具体列出那位美国政客的POINTS,所以我也没法“THINK IT CAREFULLLY AND FAIRLY”。从您的文中好象是说他反对移民政策的理由之一是墨西哥人甚至不想说英文。且不说我的观点不是在任何场合都不想说英文;也且不说墨西哥人是不是真的不想说英文;我想说的是,大家知道在美国最POPULAR的SECOND LANGUAGE是什么吗?如果没人知道,我可以公布答案:不是法语,不是德语,不是日语,而是西班牙语。如果在美国您看到招BILINGUAL的职位,80%是指的英语和西班牙语。能想一想原因是什么吗?因为墨西哥人,哥伦比亚人,以及其他南美移民们理直气壮地表现出对西班牙语的需求。关于"immigration, in some sense, is all about imitation."这句话我最后论述。

2。您第二次的想列出的是一个STORY,我不知道您对这个故事的想法是什么。您既然没说那我就来猜测一下:您是想说您朋友的老外同事在一个全是中国人的店里找不到英文服务的抱怨不应该呢还是应该呢?你是想以此说明中国人在一个全是外国人的店里找不到中文服务的抱怨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不管你是认为应该和不应该,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认为要么都应该或者都不应该,至少我这么认为。具体到他抱怨的内容:now, we have to learn Chinese or what?!您是认为让一个LOCAL PEOPLE产生这样UNCOMFORTABLE的感觉,那家中国商店SHOULD TAKE PART OF THE BLAME是吗?如果您说是,我完全同意。
正因为你的故事中这位老外是位消费者。如果我给你讲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个老外朋友,他开了一家商店,有一天,来这家商店买东西的全是中国人,而且全都要求中文服务。于是,我这位老外朋友抱怨到:妈的,老子明天门口要挂个牌子写上中国人不许入内,老子豁出去不挣他们那份钱了,难道还要老子学中文不成?!您觉的这个故事合理可信吗?还是您认为他的反应可能会是:恩,这么多中国人都到我店里买东西啊,我明天要雇个会说中文的伙计了。

3。您的第三点想,应该是和我的观点一致的。我在前面的帖子就提到过,如果有其他老外同事在场,我和我中国同事之间的对话一定是英文。这是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而且,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产生UNCOMFORTABLE感的往往是占少数的群体。也就是说,在你的办公室中,印度人已经多到了使得LOCAL GUY变为相对少数,这时他们的不舒适感才会加重。如果在你的办公室中有一大群LOCAL GUY,而只有两个印度兄弟,即使他们两个用印度话交谈,也不会让那些LOCAL GUY产生很大的不舒适感。

关于您的总结:同意we can't change people or society without being inside.但我不知道您同不同意我们自打落地的那一天起,就已经BEING INSIDE THIS SOCIETY了,我们自己本身不是这个SOCIETY的一部分吗?您一直没说我的建议是不是HAS GONE TOO FAR,但我想说的是,我的建议并不是为了DISTINGUISH OURSELVES。您贴中提到的MORE AND MORE HATE AGAINST CHINESE IMMIGRANTS,您不会真的认为原因是因为一部分中国人说不好英语的缘故吧?即使那些人告诉您是,您最好也不要相信。做个简单的类比:在北京,现在在倡导全民学英语的活动,出租车司机要学,交警要学,胡同老大妈也要学;而在另一方面,北京出现一种反河南人的的趋势,报纸杂志论坛都在讨论是不是河南人坏,素质差的问题。如果有人告诉你讨厌河南人是因为河南话比英语难懂,更让他们UNCOMFORTABLE,你信吗?

最后说说我理解中的IMMIGRATION。先统计一下,这个坛子上有多少人移民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又有多少人是为了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的归化?您提到的IMMIGRATION IS SOMETHING ABOUT IMITATION是个美国政客说的。这里有必要比较一下美国和加拿大移民文化的异同。
我在ESL上的第一节课的材料上就有这样两句话:美国的移民文化是个大熔炉,加拿大的移民文化是大马赛克。作为拼成马塞克图案中的一块瓷砖,要考虑怎样去拼成一副美丽的图案,而不是应该想怎样把黄色的瓷砖先涂成白色然后就能和那些原来就白色的瓷砖和谐统一了。参加过入籍考试的人大概都知道,在那本加拿大简介上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WE ARE ALL THE GUESTS OF THIS LAND。是啊,真正能说是LOCAL PEOPLE的是因钮特人,爱斯基摩人。当年欧洲人移民到美洲大陆时,不知道是做的什么样的IMITATION。即使在美国的大熔炉中,产生的也是一种合金,而不是简单地某种金属被质变成另一种吧?
当然,在现在的显示环境中,IMITATION是必要的,这也是我所说的客观上要适应环境,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不但要客观适应环境,我们也要主观创造环境

Immigration is not only somethin about imitation, but also something about creation!

很高兴的是,我已经看到了一些我们创造出来的成果
1。当年来加拿大时,入关处没有国语向导,现在有了
2。2000年底回国探亲时,多伦多机场没有国语登机向导,现在有了。
3。5年以前的中文报纸上,不管是房地产,保险,驾校,律师,少有国语服务,现在少有没有的。
4。5年以前银行,电话公司,电脑技术支持没有国语服务,现在有了。
5。5年以前在CHINATOWN买不到老干妈,山西老陈醋,六必居酱菜,现在有了。
6。去年朋友春节前回国时,加航的机长在飞机上用他很不流利的汉语向大家年新年祝词。
7。 。。。大家接着列

不知道有多少人认为这些改变是退步,是反中国移民的诱因?

本来还想再扯远点说说老移民怎样帮助新移民的话题,今天没时间了,下回再忽悠
C-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Mar 21st, 2004, 14:09     #4
C-C
Member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83
声望: 20
C-C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To ZSean:
谢谢您的观点与讨论,但您对我的观点有一些误解,但愿不是曲解。

1。<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I think there's nothing wrong for him to be upset, if he finally have to learn your language to be able to buy things. <HR></BLOCKQUOTE>
我完全同意您这句话。但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认为"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for a Chinese to be upset, if she/he finally HAS to learn other languages to be able to spend money." 所以我在上面的帖子里问您:不管你是认为应该或不应该,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认为要么都应该或者都不应该,至少我这么认为。(在这里,“我这么认为”指的是“要么都应该要么都不应该”)如果您认为一个应该另一个不应该的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虽然您即使这么想也有您的理由,您帖子里说:“And after all, these guys are the majority of the society。”关于MAJORITY和MINORITY的问题我最后讨论。

2。<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but I think it would be the same feeling of the locals have to Chinese, if we start to flood the land with all our own exclusive stuff, such as language. <HR></BLOCKQUOTE>
不知道我的哪句话让您觉得我提倡“we start to flood the land with all our own exclusive stuff”?我既没有倡导只说中文不说中文,我也没有希望什么经过N代努力使得中文成为加拿大的OFFICIAL LANGUAGE之一。我希望的是这个社会能意识到少数群体的需要,同时也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少数群体创造一点机会。我提议的不是商店不给我中文服务我就不买你的东西,我是想让越来越多的商店知道,有一种东西可以让他们的一部分消费者更舒服,从而也就更容易赚到他们的钱。我还没有狂妄到对我老板说:你明儿起给我用中文布置工作,否则我就不干活或者说干得很不爽。

3。<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Yes, Spanish is almost the second language of US, partly thanks to illegal immigrants. But do you know, who speaks them? Still Mexicans. Americans learn it for only a couple of reasons. Normal people learn a few words for fun. Politicians learn it for votes. An American will feel be honored if you talk to him in Franch, because it usually means educated. <HR></BLOCKQUOTE>
首先,您在这混淆了The most popular second language与The second most popular language,虽然它们可能是同一种语言,但这两者体现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是社会第一语言持有者由对第二语言的需求决定的,另一种只是说以某种语言为第一语言的比例。当然这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我说的是西班牙语在美国最普及的第二语言,而不是说它是第二普及的语言。这个统计数据是有依据的。而且我相信您不会认为这个统计关于第二语言的定义是LEARNED A FEW WORDS FOR FUN。因为这个坛子上大部分人是在加拿大,那么我就举点更直观的例子,您们在街头布告栏的广告中,在网上的语言学校里,你们看到过多少最多的第二语言的培训是什么?(除了法语,法语在加拿大情况特殊)。没人回答是汉语吧?
您最后这句话最让我迷惑。您是想说明虽然美国也没有多少人懂法语,但跟他们说法语让他们产生的UNCOMFORTABLE FEELING是一种HORNOURED UNCOMFORTABLE FEELING,而如果跟他们说SPAINISH或CHINESE就会让他们产生INSULTED UNCOMFORTABLE FEELING吗?法语这种少数民族语言是比西班牙语和汉语更EDUCATED的语言,是吗? I hope you are kidding, "let's just not go there."

4。<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If more and more locals have that complain more and more often, what do you think their feeling to Chinese? Did you heard old Chinese immigrants saying locals are far less friendly nowadays? It's really not about business <HR></BLOCKQUOTE>
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的群体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社会资源的总和是一定的,当一部分群体要求到了更多的利益时,另一部分群体必然要损失一部分利益。所以如果您能真正地将种族歧视也好,反移民浪潮也好,将他们的原因本质看清楚,无非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当年美国黑奴起来争取自己的平等权益和利益时,也是让more and more whites complained more and more often,你是不是觉得黑人们应该 take the blame呢?当然,放弃自己的利益有时是可以获得与别人较亲密及较友好的态度的。“飘”的电影大家大概都看过,郝思嘉全家对家里的哪个黑人女仆的态度也是很友好的,不知道这位黑人女仆有没有对她的黑人同胞说:你们别闹了,你们越闹,人家白人越恨你们,其实你们老老实实按人家规矩来,人家白人也是能很友好的。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希望得到这样的友好,反正,我不要。如果我是为了争取我应该得到的利益而让一些人HAVE MORE AND MORE COMPLAIN的话,我要说:I AM NOT SORRY FOR THAT!

5。关于您办公室中印度兄弟们在工作场合应该说什么话的问题,我和您的意见是一致的。可是,是处于不同的原因。我认为同事们在一起工作也好,闲聊也好,要用大家都能懂的语言,而不是用自己用着最舒服的语言,这是不让任何人有被排斥在外的感觉,这也是对每个人的尊重。这也是我强调了在那种场合下,多数更要对少数的感觉予以重视和尊重。

<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Is more and more Chinese language used because of more and more Chinese here can't speak English, only Chinese? I think a more reasonable reason is that it's all about the population. They just think although we can speak English, but Chinese will make us more comfortable. So we can make these changes happen by simplely increasing the head counts, rather than by requesting speaking more Chinese. <HR></BLOCKQUOTE>
您在这里的观点正是和我一样的。银行,航空公司认为"although we can speak English, but Chinese will make us more comfortable." 难道我们自己不这么认为吗?银行,航空公司已经认识到这个社会中有这么一个群体有这样一种需求,我只是想通过我们的努力是社会上更多的地方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人在技术支持部门工作过,如果有,你们怎么count heads的?难道不是count requests吗?难道不是increasing requests = increasing counts吗?

好了,现在你大概也能看出来了,我的所有帖子都根本都落在一个点上。那就是:一个社会中多数的,强势的群体应该怎样对待少数的,弱势的群体。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资源的供给永远少于人的需求。有的人必定获得更多的资源,有的人获得的少。而持有更多资源的人总是更有利去获得更多的资源,而持有少的资源的人则处于更不利的地位。结果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多的越多,少的越少。虽然自然的竞争法则是这样,但做为文明的人类社会,是不是应该做些人为的努力对弱势的群体给予一定的关心和照顾呢?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认为盲人,哑巴应该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少出来给正常社会找麻烦,还有多少人认为正常人的社会应该多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让他们尽量多享受到一些正常社会的服务与资源。有多少人认为即使这社会只有1%的残疾人,他们的需求也是应该受重视的,又有多少人认为要等到这个社会中50%的人是残疾人后,社会才应该考虑他们的利益。虽然有部分人经过了努力,由弱势群体转为了强势或较强势,但如前面说的,弱到强比强到更强要花费多得多的心血与精力。对于个体来讲,我不同情弱者,因为自然的法则是弱肉强食,你不付出加倍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是活该。而因为资源的有限,能够弱到强的永远是少数。所以对于群体来说,我对弱势的群体有最大的同情,我愿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们,这也是帮助我自己。而作为弱势群体自己呢,不但要尽自己努力变强,更不要屈服与强势而放弃自己的利益。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也许那会哭的孩子会让别的孩子讨厌,但生存永远比讨人欢心重要。再说,你只是要的你该得的那份奶。
我在我第一篇帖子里就把对象定位为英语已经有相当基础,日常交流毫无障碍的XDJM。就是因为我并不鼓励英文还不好的同胞为自己不努力学习英文找借口。也不是鼓励不会英文的同胞专门到洋人店里去添麻烦,因为最后买不到东西还是自己麻烦。而是希望那些曾经在弱势群体中,现在已转变为较强势或强势的同胞,能为自己曾经的集体创造些机会,创造些方便。如果有人想:老子当年千辛万苦才有今日,凭什么他后来者乘凉啊!我只能说,你有这样想的自由。

顺便说一下,有些事情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如过把您讲的故事换一个场景,把他们搬到中国。
1。中国一位政治家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他强烈反对外企在中国办公司办厂,理由之一是很多外企员工都不会说汉语就来中国。
2。北京塞特中心,一美国人想买东西,可是在场所有的售货员都不会讲英文,售货员们集体抱怨:你TMD中文都不会说来买什么东西?
3。我一朋友的中国同事去国际俱乐部吃饭,可是所有餐厅服务员都是老外,我朋友的中国同事抱怨到:怎么?现在我还得学英文了不成?
4。一家中外合资公司,有70%中方员工,30%外籍员工,在食堂餐厅,那帮外籍员工一聚在一起就说英文。此举让中方员工感到很不舒服。

如果您觉得这几个场景和您列举的故事一样正常,我无话可说。如果你觉得这几个场景不那么正常,不那么可信,那么您就想想原因是什么呢?
正如JAME所说,语言只是工具,也正如您所说,语言无所谓好坏。你所看到的语言的态度,实际上是对操这种语言的人的态度。是对人态度影响了他们对此人所持语言的态度;而不是因为对语言的态度影响到对语言持有人的态度。所以再有人告诉你是你的语言让他感到不方便因此他讨厌你,你千万别信。正如您前面给出的例子,一个老外不会因为一个法国人说了他不懂的法语而讨厌你一样。

如果您也确实认为英语,法语确实就是比西班牙语,中文听着有教养,有身份,有气质,我放弃讨论的权利。

BTW,不知道您对INSIDE THE SOCIETY的定义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当你对这个社会产生影响,而且受这个社会影响时,你就已经处于其中了。当您申请移民时,你受到移民政策的影响,你和其他几十万人的申请,影响了移民政策的改变,不知道您是不是认为移民政策不属于这个社会的一部分。当您买加航的飞机票,你的钱就成为了这个社会企业的赢利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中还有一部分要作为税收进入政府的预算,而您在付出这些钱后,享有加航提供的服务。我不知道您的这些影响及所受的影响的对象和来源不是这个社会是哪里?您在这里开始买的第一件东西,就已经在向政府交纳消费税,这算不算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您的名字已经和您的SIN NO联系在一起了,“S”stands for what here,大家能告诉我一下吗?
C-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Mar 22nd, 2004, 00:48     #5
C-C
Member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83
声望: 20
C-C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Hehe, it seems the thing is getting more confusing, let me clarify it a little bit.

<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This is an English speaking countary traditionaly, why should I try to replace it with Chinese and force ours learn Chinese? <HR></BLOCKQUOTE>
在这一点上您大概是误解了,我不过希望这个社会能够更多一点的中文服务,从而也为能够提供中文服务的人创造出更多的机会。您是认为这个社会的中文服务已经太多了吗?如果在要求更多的中文服务就会取代英语了吗?再说,我也并没有要求哪个商店提供EXCLUSIVE的中文服务吧?难道这个社会是有E没C,有了C就没E了吗?为什么不能是E+C呢?我更不希望强迫别人学中文,不仅仅是出于尊重他的选择,更是出于私心。因为我希望增加中文服务人员是提供给同胞的机会,而不是给加拿大培养出几个大山来。

<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However, I'm more comfortable with Chinese, so if Chinese service is available, I'll take advantage of it. But if there's not, I won't insist. And, (here's the important little difference), I won't be unhappy of the unavailability of Chinese service. <HR></BLOCKQUOTE>
这一点确实是我们之间的一点重要的小小不同。说句实话,就个人利益及个人感受来讲的话,商店里给我提供或英文或中文的服务,我的感觉没有太大不同。如果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中文服务并没有使我感到比英文的服务爽很多。但是,我却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刻意要求中文服务,为什么?第一,如果中文服务IS AVAILABLE,我宁愿等待也要求中文服务,因为我的要求可以使得那位能用中文服务的雇员的工作显得更重要,从而也更稳固他的位置。如果有人要批评我诚心累死同胞,不会让他清闲点的话,嘿嘿,我接受批评。第二,不是我自己或者ZSean您使用英文没太大困难了,就是所有中国人都没太大困难了。我不知道您的父母在不在加拿大?我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的父母在加拿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父母使用英语无太大困难,我不知道那些英语有困难的父母是就喜欢呆在家里哪儿也不去或者只去中国城转悠转悠,还是因为语言的限制从而活动的范围也受到限制。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有人认为他们既然英语那么不好还跑这来干嘛?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认为如果我自己英语没问题,自己的父母也不在加拿大,或者他们的英语也没有问题,所以就认为那些英语还有困难的同胞或者他们的父母的需求和自己完全无关,自己也不必要也不应该为同胞所遭受的不便和不公而表示不安和不满。如果有人说,那人家老外的不便和不满就不要考虑了吗?我只能景仰地称您为国际主义战士。我不是,我首先爱我自己的亲人,然后是自己的朋友,然后是自己的同胞,然后是再是其他,我要做正常的人,我不奢望做圣人。

<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And I believe, it's the amount of Chinese people here, not the amount of Chinese speaking request, make more and more business start to provide service in Chinese. <HR></BLOCKQUOTE>
也许我是没在银行里干过,原来银行是去移民局查每年的中国移民数量而决定增加中文服务的,我还以为他们是根据他们接到的电话服务要求的数据分析做出的决定呢。原来银行和一些商场要求我们公司做的数据仓库,做的数据分析是在逗我们玩啊,他们拿这些数据根本没用啊?受骗了,郁闷!明天我要建议银行雇一人员专门做在门口数进银行的人头,此人需要绝好的记忆力,免得一个人进来几次而数多了。正如您说的,BUSINESS MEN 不是傻子,如果只有人口的增加而没有需求的增加,他会做出提供那种需求的服务的决定吗?决定不是由人口增加而做出的,是由对人口增加需求将必然增加的判断上做出的。

<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If BeiJing people don't want HeNan people start to keep saying "If your store don't have anyone can speak HeNan local language, I'm really not happy", then you should not say that to Candian salse men. If you don't want have many stores (so many that if you go shopping you will have to go into one of them) in BeiJing with salse men can't speak Mandrin but only HeNan local language. Then you should understand the feeling of English speaking people here. <HR></BLOCKQUOTE>
如果有许多在北京的河南人听不懂普通话,而且北京人听不懂河南话。那么我想在北京生活的河南人要求商店里能有一个能听得懂他的话的售货员的要求不但是可理解的而且是应该的。如果因为北京人因为河南人不会说普通话于是不给河南人工作,而河南人的要求能为河南人创造一个就业机会,那我要说他的要求是大大应该的。您后面一段偷换概念非常严重,不知道您从我的哪一段能读出,我希望这里店里的服务只有中文服务,难道FUTURE SHOP增加一个回中文的销售,其它销售就要全被LAID OFF吗?难道这个增加的中文销售就不能是一个BILINGUALISM吗?"can't speak Mandrin but only HeNan dialect"和"can speak not only Mandrin but also HeNan dialect"之间还是有差异的吧?"there is someone in this store can blah blah blah..."和"all sales men and women in this store can blah blah blah..."还是有区别的吧?您是真的不知道我指的是哪个?那是我的责任,是我没有表达清楚。

<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Would you call, by heart, a HeNaness a BeiJingness just because he came to BeiJing last week and live/work in Beijing, or even has a piece of papar called "idenetity" saying he is from now on taken care of by BeiJing Adminitration? <HR></BLOCKQUOTE>
如果您对河南人生活在北京的社会中的前提定义为河南人变为北京人,那么河南人永远也生活不到北京的社会中,因为河南人永远也变不成北京人。如果您认为河南人在北京生活的目的与理想就应该是变成个北京人,那么大部分河南人未必会同意您。如果您认为北京人如果因为河南人因为没有把自己变成一个北京人而有权利讨厌河南人,不知道有多少北京人能同意您。

<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One more thing that I feel not comfortable in your words here, I hope my feeling is wrong, is that you alway put youself as an buyer. You pay the money and get service. Honestly, I feel it's not healthy to impletment such attitude in daily life, as a member of society. Even at work, I try to think all custmers and providers are one single team towards a common goal. In life, I prefer to put money out of my judgement process. <HR></BLOCKQUOTE>
一再提我们做为一个消费者的利益而让您不舒服,我为次道歉。我之所以强调在做为一个BUYER时去提出自己的需求,是因为这才是现实的做法。如果您在PAY MONEY时都不能提出自己的需求, 你指望他在EARN MONEY时去提出这样的要求吗?反正我现在还不敢对我的老板说:明儿您给我找个说中文的主管来布置工作啊,否则老子就撂挑子。我要开店的话,如果有说爪洼国话的人要进来买东西,我也不敢怠慢,我回尽量想办法弄清楚他想要什么,如果三天两头有人来,我可不想丢了这些生意,如果能雇一个会爪洼话的我就雇一个。我知道商界有一句名言:the customer is the God。我不知道消费者界是不是也有一句名言:the server is the God. 有没有这句名言我不知道,但店大欺客的事肯定会是有的。
也许是我的英文程度还有很大问题,您对一些词的理解和定义我总不是很能准确把握,比如这段里您提到的“IN LIFE”,这里的LIFE的定义是什么?您在这样的LIFE里做些什么样的JUDGEMENT?这些JUDGEMENT都和经济利益无关?您的DAILY LIFE又包括什么样的内容?别误会,我不是打探您的隐私。我是想学习学习生活的健康态度。我的生活态度之一确实是I PAY THE MONEY AND GET THE SERVICE。但绝不是I GIVE THE SERVICE IF AND ONLY IF I GET THE MONEY。VOLUNTEER的工作我不敢说我做得很多,但也不会太少。如果我的帖子让您有我主张我花钱我就是大爷的印象,我再次道歉。我只希望,有一天我们不管花钱还是不花钱,都不用再当孙子。

感谢您的讨论,万安!
C-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Mar 22nd, 2004, 14:38     #6
C-C
Member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83
声望: 20
C-C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Sorry for having no Chinese system to input Chinese at this moment.

<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They count the request but not counting those "I'm really not happy because I can get Chinese service". Didn't I said that's the part I'm against? <HR></BLOCKQUOTE>
Since you have agreed that they count the requests, then let's consider what those requests could be about? "I really enjoyed my shopping experience in your store even without Chinese service." or "I had a difficult experience in your store because I was trying to find a sales man who can help me in Chinese and I didn't find one." Which request do you think will be taken seriously by the business?
If you think "I am unhappy..." is some words too rude, I used that sentence as a simple example. Maybe this sentence sounds "has gone too far" to you, then, Let's try some others:
"I am sorry that I am still a little bit confusing about what you've explained to me, it would be better that someone who can speak Chinese is available." "I have some friends who want to buy blah blah blah in you store; however, they hesitate since they are worried whether they can explain their requirements clearly. If the Chinese service is provided by you store, that would be good news to them." Sounds better?

<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So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your asking to give him a job rather than to have him learn the language others speak is actually more damaging to HIM. <HR></BLOCKQUOTE>
Actually, that's not my point. When Chinese service requiments increase, the job opportunities for the people who can speak Chinses will also increase. It by no means that those opportunities are for those people who can speak only Chinese. Most likely those opportunities will be taken by the bilingulisms, who can speak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That's why I suggest that we should not only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one of the means is to learn and practice English time to time) but also try some efforts to create a more favourable condition for our compatriots. You can tell this from my first post.
I totally agree with you that person needs pressure to learn things. But I have to addmit that the abilities of individuals are various, and I don't think the requiments from the minority of the society should be ignored.

<BLOCKQUOTE class="ip-ubbcode-quote"><font size="-1">quote:</font><HR> I immigrate to Canada to be part of the country and proude to say, I AM CANADAIN. For sure, I would still be proude to say I'm from China. <HR></BLOCKQUOTE>
Since you have been a Canadian citizen, you must remember that one of the citizen responsibilities is caring for Canada's heritage. And one of Canada's heritage is the multiculturalism. You must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 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ct. In case some others don't, here, I will copy some stuff from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website:

A world first: the 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ct
The 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ct, adopted by Parliament in July 1988, made Canada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pass a national multiculturalism law clearly reaffirming multiculturalism as a fundamental value of Canadian society. The Act builds on Section 27 of the 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 which calls for the Charter to be interpreted "in a manner consistent with the preserv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the multicultural heritage of Canadians." It draws its strength from the equality provisions in the Citizenship Act, the Canadian Human Rights Act and the Official Languages Act, and fully supports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agreements.


When asked to describe Canada, 85 percent of Canadians described Canada as being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Communications Canada) survey on "Role of Social Values", March 2003

Half a century ago, most immigrants came from Europe. Now most are from Asia and, as a result, the number of visible minorities in Canada is growing. In the 1990s, visible minorities made up 73 percent of all immigrants to Canada, compared to 52 percent in the 1970s. From 1996 to 2001, the visible minority population increased by 25 percent, compared to 4 percent for the population as a whole. Visible minorities now make up 13.4 percent of the Canadian population. This figure rises to 37 percent in Vancouver and Toronto; Toronto has one of the highest proportions of foreign-born residents of any city in the world. It is predicted that visible minorities will make up 20 percent of the Canadian population by 2016.

BTW, you mentioned the US politician said the imitating stuff was written on the immigration law, and you also claimed that although you haven't check it, you won't be supprised if it is there. Why don't you have a try? Maybe, you will be supprised that it is NOT there!

OK, let's stop here. 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comments and opnions! Take care!

[This message was edited by C-C on March 22, 2004 at 15:05.]
C-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Mar 27th, 2004, 20:16     #7
C-C
Member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83
声望: 20
C-C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呵呵,也许真的是我的无知,我还真不知道,不管是在移民申请文件中,入籍申请文件中,或是入籍宣誓中,有关于在加拿大必须说哪种语言的PROMISE。别人既没要求我发这样的誓言,我也没有去表忠心发这样的誓言,那么不知道“KEEP YOUR WORDS”从何谈起。

曾经和一个加拿大朋友聊天,我问他:加拿大把英语和法语定为OFFICIAL LANGUAGE,是不是加拿大政府要求她的公民都要会说英语或法语啊?他回答说:你理解错了,所谓OFFICIAL LANGUAGE不是政府对公民的要求,是公民对政府的要求。就是说所有政府部门有义务对公民提供这两种OFFICIAL LANGUAGES的服务。对于公民来讲,使用和学习哪种语言是权利而不是义务和责任。

关于之所以把英语和法语定为OFFICIAL LANGUAGE还有一点应该提到的是,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维护多数,而恰恰是保护少数。它保护的是,一个说英语的人,即使在魁北克,他有权利要求任何一级政府给他服务时使用英语。一个说法语的人,来到说法语的比说中文的还少的多伦多,也有权要求任何政府部门给他法语的服务。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加拿大的宪法,关于这一点有详尽的解释。

我的帖子根本不是在讨论在加拿大哪种语言重要的问题。而是想讨论怎样为英语不够好的中国人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竞争环境。这也是我这篇帖子贴在工作求职而不是在语言学习的原因。试想,如果一个公司在招聘员工或者是对已有员工进行评价时,在考虑到语言因素时,在英语方面一个本地人得9分,而一个英语很好的移民得8分。但在第二语言方面那个本地人不会第二语言,而这位移民还会说中文。我们是希望公司老板认为:还会中文者加2分,还是希望他想:中文在我们公司有什么用?加零分。甚至,会中文者容易引起别的员工不满,给他减2分。我希望前者,这里有希望后者的吗?

当然,有人提出担心,为一个人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最终会害了她/他,因为有利的环境会减轻她/他的压力,而一个人前进是要压力的。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时候要解决的是这人只能在逆境中前进,而在顺利的时候就无所作为的问题,顺利的环境本身不是错误。否则,人们要是为了前进就专找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中去,那种精神不叫进取,叫自虐。

驾车逗风兄说得对,我这篇帖子的主要是对那些英语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同胞提出的建议。我在开篇第一段就提到了要掌握一门语言,时时说,刻刻说也还不够。英语还不好的同胞确实应该抓住练习发挥的机会。但是,有过学习经验的人都知道,学习和练习的目标定为那种努努力才能达到的地方最有效果也进步最快,而对于英语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呢,要练习就要在那些自己还不是很能清楚表达的地方,简单的日常的对话的重复对这类人来说没有练习的意义或者说很小。所以我说“我们什么时候应该说英语?”

既然这里是工作求职版,那么我再聊几句受讨论这个帖子时启发而想到的几个关于求职的问题。一个反复被大家讨论过的话题是国内的工作经验有没有用的问题。前段时间,看见有人在写简历的问题里问七七,国内的工作经验要不要写在简历里,说实话,我当时是有点震惊的,难道这样的问题还有疑问吗?我在这里以极其负责任的态度回答:有用,绝绝对对有用。问题不是出在国内经验有没有用,而是你如何让别人知道它有用,相信它有用。

其实,Canadian Experience这一词是被我们自己夸大其实了的,我至今没有在任何一条招聘广告里看到特别要求CANADIAN Experience,是不是有些特殊的行业有,我不知道,但肯定的是绝大多数没有。但大家普遍感到Canadian Experience这条要求的存在,而国内的经验在这根本不算。其实大家仔细考虑以下就会发现,问题的关键不是你的经验是在哪儿获得的,而是你怎么让雇主相信你的经验是他所要的,你的经验是在加拿大也需要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已经被大家广泛地深入讨论过了,那就是着重于那些Transferable Skills,比如Communication skill,Personal Skill,Organizational Skill等等,这些是不管你在哪里工作的,有没有转专业,都应该培养出来的经验能力,也是你应该大书特书的,具体方法已经有人讨论过了,我在这不细说了。我要说说的是第二种方法:努力去寻找你国内的经验比加拿大经验还有用的闪光点。大家想想,如果你去推销一样东西,你告诉买主你卖的东西虽然有点小毛病,但“主流产品”能实现的大部分主要功能都能实现;或者你告诉买主,你的东西能实现一种或几种“主流产品”不能实现的功能,而这种功能又是买主所需要的,哪一种方法更容易卖出商品呢?

讲一个我去年在CELESTICA应聘时的经验。在那次应聘经历中,我上述两种方法都应用到了。关于第一种方法,主要是表达和表现你以往工作经验使你具备了你申请职位所要求的基本 知识和技能,在这里我不细说了。我要细说说的是第二种方法。因为CELESTICA是跨国公司,在大中国地区有5个点,我在去面试前仔细查了它在中国各个点的情况,各个点与总部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产品的内容等,总之,越细越好。在面试的时候,我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想到CELESTICA工作?我当然是小小地拍了一通他们马屁,然后我问面试官:我注意到CELESTICA在几年之内,就在中国建立了多达5个点,是什么原因?是不是中国市场对CELESTICA很重要?(其实我知道面试我的人也不是CEO,在哪建点也不由他管,我只是诱导他说:是,中国市场很重要)果然,他回答说是,还告诉我,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还要增加。然后我问他,在多伦多的总部和各地区的分部之间如何沟通联系,怎样进行管理?他告诉我他们主要靠开电话会议,传真,电视会议等。并告诉我头天他才和苏州的分部通过电话。我又问他和总部联系的是中国本地的工程师呢,还是主要是由这边外派的工程师负责。他说都有。大家可以看到,我的问题就是在帮他去意识和发现,有中国工作的背景和经验正是他们有需求的,而在加拿大又是本地人所不具备的。以至于我们后半段的面试内容都集中在CELESTICA的管理与发展上了,象是我在面试他而不是他在面试我了。最后在结束面试前,我问他知不知道CELESTICA的主页由哪个部门建立和维护,因为我发现他们主页的中文部分的内容翻译有错误,我想通知他们去做修改。我其实是“假惺惺”地一说,没想到他还很当真,还真把负责人的EMAIL地址发给我了。在我临出门之前,他就告诉我他很满意,虽然我是那天面试的第一个,但他基本已经确定要我了。但他还要列行公事地把剩下的面试完。通过我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不但要告诉面试官,别人会的你也会,还要告诉她/他别人不会的你也会。至于哪点是别人不会的你却会的,与其等待面试官来发掘,不如你来帮她/他,或暗示她/他来发现。

在关于是不是应该提到以前的国内的工作经验时,还有一个为大家所担心的问题,那就是以前的职位高,经验很丰富,现在却在应聘一个初中级位置,自己会不会Over qualified?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Over qualified。当说你Over qualified时,和前面说你没有Canadian experience一样,也是他们的礼貌的托辞。或者是你没能让他相信你的Quality,或者是你会的他们用不上,而他们用的上你又不会,或者是他担心你过高的资历只是拿他公司当驴你马上会接着找马。反正不会是因为你会的正是他们要用的,而你还会些他们用不上的,就因此以Over qualified拒你。虽然很多大公司对学历高的,经验多的待遇更高,那也是因为他所担任的工作更重要而决定的。资本家是不会因为让博士生干了本科生的工作而感到耽误了你的发展,委屈了你的能力而感到内疚的。如果真存在Over qualified 这回事,怎么我们在招聘广告里从来见不到硕士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谢绝应聘,因为你已经Over qualified了。

还有几条在找工作和面试时的体会,容后续上。
C-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Mar 28th, 2004, 02:01     #8
C-C
Member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83
声望: 20
C-C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现在谈几条自己在求职和面试的经历中的体会和感想

1. 要了解你自己
这不是一句空话。我刚开始找工作时,采用的是宁愿错申请千个,不能放过一个战术。在网上搜索,凡是稍微沾点边的职位统统申请,一天发几十封简历,以为普遍撒网,捞不到大鱼,还不让我捞一条小尾巴尾巴鱼?结果就是连水草都没捞上来。于是反省,我到底了解我自己吗?我希望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希望做什么样的工作。我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大家以为HR问这个问题是例行公事吗?关于HR的面试问题后面再谈)有人可能要想了,现在工作那么难找,还敢牛B烘烘挑什么公司,挑什么工作。说的对,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什么工作都能做,那么雇主就会认为你什么工作都做不了,或者做不好。如果一个职位,连你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这个工作适合你,你怎么让雇主相信你适合这个工作。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长短,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申请某个职位,而不申请某个职位,不知道为什么某个职位拿到了面试通知,某个没有,那么你就不能算很了解自己。你一个本应该对自己最了解的人,都不能说服自己这就是我要找的职位,而自己也是这个职位要找的人,你拿什么说服一个对你不了解的人相信这一点。
于是我进行改进:首先,要对自己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要把所有普遍地被要求的能力列出来,将自己所有的关键经历(包括学历,工作经验,社会生活等)列出,分析每一个经历中学习和应用的技能。要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能给予什么。然后就是去寻找那些符合自己想要的职位(千万别在对自己做出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我就是想要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然后将这些职位的要求一一列出,将自己能够提供的技能也一一列出,将获得这些技能的经验也一一列出。职位的要求不是简单地看贴出的职位描述和要求,而是要对这种职位和相近职位进行一次RESEARCH。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人试着做过INFORMATION INTERVIEW,注意,这不是公司面试你,而是你约公司的人面谈以了解公司以及职位的更详尽信息的面谈。(如果有人感兴趣,我以后再谈这种INTERVIEW的一些技巧)如果在获得这些信息的基础上,你还不能说服自己70%以上适合这个工作,那么不要申请也罢,因为你能说服雇主的可能性很小。
当然,这样做很花费精力,每申请一个职位都可能要花费几天甚至更多时间,那种一天发出几十封简历甚至上百封简历的奇迹你想也不要再想。而事实上,这以后我从来就不再采用通用简历,而是对每个公司,每个职位都是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简历,与其让雇主花时间在你的简历里找他想要的东西,何不你自己把他想找的东西放在最醒目处。
效果:一个多月只发出10份简历。但50%拿到面试机会。

2. 一旦你获得面试机会,所有的候选人都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如果面试后没有被选中,80%是面试时出的问题,而不是其他方面比如技术,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如果说因为你没有本地工作经验而连面试机会都没有给你有20%的可能性是真话的话,在面试你以后才这么说则100%是假话。在这个坛子上看见有人有了近20次面试机会,最终仍没拿到OFFER,居然相信是自己技术还有欠缺,如果不是这位仁兄的简历掺了60%以上的水的话,那么他这种相信不知道还能不能算是天真。要知道,在给你面试机会以前,他已经通过你的简历对你的经验和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面试时只不过是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些印证。另外一个雇主对应聘者常说的真实的谎言是象那个有4次INTERVIEW的HEROPAGE收到的那样的:

I personally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time to be interviewed.
Every candidate was exceptional and all exceeded our original expectations.
Due to the current climate in the IT industry we had an overwhelming response to
our job posting. W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view seventeen individuals out
of 800 resume submissions. Everyone interviewed had the skill set to
successfully work for UTR.
Unfortunately, we have decided on another individual, but would like to keep
your resume on file should the funding become available in the future for
another programmer.

其实,公司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也是很困难的,哪怕是在雇主的买方市场的时候。曾经一个面试我的面试官抱怨说,他一天要面试8个人,每个人要面试一个多小时,他一天忙得连买咖啡的时间都没有。前段时间那位将自己面试DESIGN DRAFT的的全过程贴出来的老兄也一定深有感触,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是多么困难。所以大家想想,如果面试13个人,每个都满足要求,面试这么多的目的只是为了优中选优的话,那么这位面试官不是工作狂人就是自虐狂。

结论:如果你面试失败了,一定要找到你面试失败的原因,每次面试后都要记录,你甚至可以要求面试官同意你在面试过程中进行记录。如果你得出的原因是面试问题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失败,那么,对不起,你应该重新再找一遍。

3. 如何看待HR面试问题
看了HR面试问题指导的那个帖子,写得真是很好。在这里感谢PHENIX的分享。在回贴中看到有人认为HR面试问题比技术问题简单得多,因为所有公司的HR问题都基本差不多,因此可以从书或软件的上做准备,可以准备好现成的答案。我的感觉刚好相反,我怕HR问题更胜于技术问题,技术问题的答案一是一,二是二,如果你真的懂技术,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反而是HR问题,虽然不同公司的HR问题可能大同小异,但没个面试官期望的答案是根据你的申请而不一样的,甚至更可以说,HR们要的不是一个什么样的答案,而是观察你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根据对这个过程的观察而对你的思考习惯,解决问题方法,沟通能力进行评价和判断。面试官这辈子面试过的人一定比你得到过的面试要多得多。所以请你一定要相信,一个有经验的面试官是有能力在几句话之内判断的出你的答案是不是来自你自己的脑子思考的结果。
4. 怎样在面试中回答问题
我这里不说回答问题的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方式。招DRAFT的老兄也提到了,我们很多中国人在面试时的一大缺点就是,回答太简单,简单的YES或者NO,再复杂一点的也就是用简单的一句或几句。比如说:问你以前的同事或老板怎么评价你,你就回答一两句他们怎么评价的,而从不知道举证他们为什么这么评价你。我以前在面试时,也是犯这个错误。面试官问了问题,我简单地回答后,然后就等着面试官问下一个问题。有的面试官还比较耐心,他会让你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有的面试官更耐心,他一言不发,象情人一样深情地望着你,等待你的下文。有的面试官眼里有不经意的失望,他没说什么,但后面的问题已经有些漫不经心了,因为他已有了决定。所以,以后再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在心里帮面试官把那个问题后的Why,Where,When, How等都问了,你也都回答掉,这也是兜兜在自己的经历中强调的准备小故事的作用。
有的人把我们只用简单答案来应付语言问题。这是一定的因素,但恐怕更重要的因素还是我们的准备问题。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经历和技能不够了解,如果你对自己的简历能倒背如流的话,如果对简历中提到的每个技能与经历都有自己切身的经历做支持的话,那么让你的回答更充实一些不是什么难事。我们的英语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差。

5. 面试中的答与问
大家在谈论面试技巧时都围绕着如何答得好,很少有人提及如何问的巧。其实“面试”这个词的翻译是有一定问题的,更准确些应该叫“面谈”。面谈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光是聘人者在试应聘者,应聘者也在试聘人者。想想难道不是这样吗?应聘广告是公司发给求职者的RESUME,求职者发出的COVER LETTER和RESUME是通知那些公司他决定给他们INTERVIEW,这些INTERVIEW OFFER被有的公司接受了,有的公司拒绝了。然后求职者正式面试那些接受他的INTERVIEW OFFER的公司。
既然面试的过程是个互动的过程,在面试前你一定要准备好你要为面试官的问题。我的第一次面试,当面试官问我有什么问题时,我回答没有,他很明显是吃了一惊的。因为这对他来说有两种可能:1。我是个没脑子的人;2。我其实对他公司或者哪个职位并不感兴趣。
我自己在准备问题时偏好准备两类问题,一种问题是把面试官往自己熟悉的领域,希望的答案上暗示和引导,当你把他引入你熟悉的话题时,你才会知道你有多轻松。第二种问题是以求教的姿态问一些你应聘的领域中,比较有深度一点的问题,这类问题是你估计他知道一点,但不会有太多研究的问题。这样他会觉的你的技术有一定水准。即使面试你的是一个技术狂人,你的问题对他是个小菜,你也不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你本来就是以求教的姿态问的,而且他会因为有了个SHOW OFF的机会而高兴的。
除了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外,还要在他对你进行公司介绍时,职位介绍时,以及其他阐述时,敏感地抓问题点。你不需要完全听得懂他回答的是什么,但一定要问得出。
这样的结果是,把一场让他觉的枯燥让你觉的紧张的面试过程转变为一种非正式的讨论和交谈。最后他会把本来想好的为难你的问题都忘了。
所以说答得好不如问得巧。

今天太晚了,暂时写到这,有空再上来补充。
C-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Mar 28th, 2004, 08:52     #9
C-C
Member
级别:0 | 在线时长:0小时 | 升级还需:5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83
声望: 20
C-C is on a distinguished road
默认

谢谢RC5指出这一点,正好我在大学里也学过ECO101这门课,从理论上讲您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但实际的经济生活远比简化的数学模型要复杂得多。咱们试着对咱们讨论的问题也建立一个尽量简化的数学模型来看看:
假设1。ROGERS CABLE电视信号销售只有两种方式:通过中介和通过它自己的网站上的广告。
假设2。中介没有提供服务的功能,只是最简单的D 2 D的广告功能。所以咱们把它简化为广告A,而网站广告简化为广告B。
假设3。网站的建立和维护成本为$100,而且现在ROGERS CABLE能够清楚地知道有100个顾客是通过网站广告来买其电视服务的。那么网站广告的人均成本是$1/人。
假设4。使用网站的用户增加,不会增加网站的维护成本。

1. ROGERS对A没有予付成本,它付的COMMISION是根据它的广告的成本决定的,那就是,A每找到一个客户,得$1。当然这笔钱是加在最终消费者头上的。这时,消费者不管是通过A还是通过B,所获得的价格是一样的。
2. 我们先看这个广告的中间环节跳不跳得过去。发现,如果你声称不使用A,那么ROGERS就有理由相信你是通过B。除非能让ROGERS相信它的广告可以全部省略,它也能获得同样多的客户。
3. 如果在省略A,而全部使用B,使得通过B而买电视服务的人数增加到200人。这时广告人均成本下降,变为$0.5/人。于是ROGERS付给A的COMMISION也下调为$0.5/人。
4.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矛盾,经济学的一个规律是成本下降,而给价格下降留下了空间,另一个规律是需求增加(我们的情况就是电视服务拥护增加),价格会上涨。基于商家会谋取最大利益的判断,现阶段价格不会下降。
5. 不管是后来客户流失也好,还是ROGERS想赢得更多的客户,他有两个选择,一是下调价格(因为现在成本降低,而有下调空间),二是增加广告的效果。采取那种方法完全是ROGERS自己判断的结果,没有绝对答案。
6. 如果ROGERS认为增加广告投入能增加更多的客户时,广告成本增加,价格下调空间减少。

所以,可以看到,独立的数学模型是简单的,但当几个模型相互作用时,模型中的变量增加时,事情就要复杂得多,而结论也就要不确定得多。

说到这里,想起我们曾经为交通部做的一个项目。听起来很简单,就是为一个路口建立个模型,控制一天内不同时段红绿灯变换的变换时间。但做起来就不这么简单了。我简单说说我们要考虑的因素:
1. 首先我们要考虑这个路段的位置,是在市中心还是郊区。
2. 要考虑路况,是几车道的路,是弯道还是直道。
3. 考虑不同时间的车流量。
4. 考虑前一个路口,与后一个路口,距离此路口的距离。
5. 要考虑另一个方向道路的以上所有情况。
6. 要考虑纵向和横向道路的数据分析如果对红绿等变换时间要求不同,如何平衡,又会对各自方向的道路产生一连串什么样的影响。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看似简单的事情,牵扯到的因素就是如此之多,要想建立一个能真实反映现实的模型是很难的。在牵涉进人的心理因素就更难客观反映了,经济学中的GAME THEORY就是很好的例证。

另及:我想我上面的那个例子也多少说明了一点为什么有人说计算机科学就是数学的问题,也说明了一点计算机到底是科学还是一门只需稍加练习就能掌握的手艺。这些是题外话了,我就此打住。
C-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21:43

请尊重文章原创者,转帖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凡是本站用户自行发布的任何信息,皆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华枫网站不确保各类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承担由此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