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枫论坛 > ◆生活板块◆ > 体育健身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只看楼主 主题工具
旧 Jan 4th, 2006, 23:10     #1
bighead12
成功贷款
级别:12 | 在线时长:193小时 | 升级还需:28小时级别:12 | 在线时长:193小时 | 升级还需:28小时级别:12 | 在线时长:193小时 | 升级还需:28小时级别:12 | 在线时长:193小时 | 升级还需:28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216
精华:1
bighead12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bighead12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bighead12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bighead12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bighead12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bighead12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bighead12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bighead12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bighead12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bighead12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bighead12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ZT)武术功夫的真谛

  今天的武术,古时曾被称为拳勇、武艺、技击、技艺、技勇等等。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教武习武者无不格外注重苦练真功夫。以至于功夫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了中国武术的代名词。据说,在欧洲国家的深巷僻弄里,如果遇上歹徒,只要拉开架势口喊“功夫”,结果竟会把歹徒吓跑。霍元甲、陈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扮演的武术功夫大师的形象,使世人对武术功夫有了非常直观的印象,功夫成了人们赞叹和钦佩武术的对象。那么,究竟什么是功夫呢?这应该是习武者首先必须弄明白的问题。
  功夫一词的含义泛指做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以及做事者所具有的素养和造诣。由此可见,功夫的含义涉及人类所做的几乎一切事情。但是,如果这样去理解,那么用功夫一词来对中国武术进行赞叹,显然就太一般了,根本不能准确表达世人对中国武术的钦佩之情和赞美之意。按照笔者的理解,世人所要赞叹和钦佩的武术功夫,绝不是一般的功夫,而是投入了非凡的时间和精力,又具有非凡的素养和造诣,达到的一种非凡境界和程度!具体说来,她还应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数量就是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而质量就是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含金量及其取得的效果。但凡一件具有技术、技能、技巧要求的事情,例如绘画、书法、声乐器演奏、雕刻、杂技、武术等,都特别强调时间和精力的充分投入和真正投入。这也就是武谚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功到自然成”。投入一天就有一天的功夫,投入一年就有一年的功夫,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少,我们就说“没有下功夫”,或者说“功夫下得不够”,“功夫不到家”。如果只是“出工不出力”,没有用心去投入,我们就说“没有下真功夫”,结果也就肯定不会好,即“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换句话说,这也就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训练与比赛的关系问题。要想获得好的结果,就必须在过程上下真功夫,要想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下真功夫。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我们也常常听说,某某运动员是训练型运动员,不适应比赛,平时训练还可以,就是比赛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其实,这样的问题还是出在对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正确实践上。我们说,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另外的一层含义就是旨在强调我们虽然把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人为地分成了训练与比赛不同的阶段,把事物的整体分成了数量与质量的两个方面,但是,数量与质量是统一的关系,数量是具有一定质量的数量,质量也是具有一定数量的质量,没有没有数量的质量,同时也没有没有质量的数量。训练与比赛的关系也是这样的关系。如果我们不仅这样去认识训练与比赛的这种关系,而且在实际当中也是这样做了,即按照比赛的要求去训练,将训练当成是比赛,而在比赛时将比赛当成是训练,那么,比赛就成为了训练的延续,或者说比赛不过是一堂训练课而已。结果就不会出现比赛时的所谓紧张与不适。这样才能够做到方家所说的“保持一颗平常心”,也正是方家所告诫我们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负荷训练”的原因所在。
  先天与后天条件的统一。功夫的含义除了有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之意外,还有素养、素质的含义。武术功夫的另外一层含义就应该是先天条件与后天条件的统一。条件是指要达到一定的功夫,个体本身所应该具有的相应的身体条件、心理条件和文化条件。在这些条件当中,有的属于先天,有的属于后天。没有较好的身体条件、心理条件和文化条件,就不可能达到较高的功夫境界和水平。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中国传统武术特别重视择徒上。较早记载择徒要求的是清初黄百家的《内家拳法》。该文中写有:“五不可传”,即:“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其中可见既有对身体方面的要求,又有对心理和道德方面的要求。从多种资料中可以看出择徒最为重视的还是心理道德方面的条件。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列有“八不传五可授”,即:“第一,不传不忠不孝之人;第二,不传根底不好之人;第三,不传心术不正之人;第四,不传鲁莽灭裂之人;第五,不传目中无人之人;第六,不传无礼无恩之人;第七,不传反复无常之人;第八,不传得易失易之人。……传忠孝知恩者,心气和平者,守道不失者,真以为师者,始终如一者。”,从以上心理和道德要求来看,一些属于先天具有的品质,而一些则有后天教育的影响。除了较看重习武者的心理道德条件外,传统武术训练理论对于习武者的“悟性”也非常看重。所谓“悟性”,武术界一般认为是指建立在一种非概念化、非逻辑化,“可意会不可言传”,自我体验基础之上的心智认识能力。而要达到这样一种悟性,除了亲身体验以外,还要学习文化知识,做到文武并举。历代的武术大师特别是创拳的武术宗师,往往都是些文武皆能的人,例如戚继光、唐顺之、俞大猷、茅元仪、黄百家、吴殳、苌乃周、程冲斗、王宗岳、王芗斋等等。如果他们没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就难以将高深的境界表达出来和传授下来。再说,如果不懂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就不可能创编出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之类的哲拳来。这并不是武术家喜欢附庸风雅,而是说明了诗的功夫在诗外,画的功夫在画外,拳的功夫在拳外的道理的一致性。因为它们都属于技艺和求道的范畴。
  总而言之,武术功夫的真谛就在于时间和精力的真正而有效的投入,而且要具备必要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还要经过后天的学习、体验和教育,达到较高的悟性和较高的文化水平。

成功贷款 • Mortgage Agent
Cell: 647-606-6605
Email:jeff.song.mortgage@gmail.com
bighead12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23:14

请尊重文章原创者,转帖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凡是本站用户自行发布的任何信息,皆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华枫网站不确保各类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承担由此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