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枫论坛 > ◆主题论坛◆ > 太极奥妙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只看楼主 主题工具
旧 Aug 7th, 2010, 18:08     #1
witty
Senior Member
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级别:34 | 在线时长:1357小时 | 升级还需:8小时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3,127
积分:1
精华:1
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tty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发送 QQ 消息给 witty
默认 【转帖】二水居士:略谈太极拳的定位

转者按:此为一家之言,虽与我等“太极拳尚武”之见不合,读来却饶有兴趣。各位或可对照SJ范围比较专一的原创【太极拳之谜】,就太极拳所涉更为广泛的诸多层面,发表各自高见。

回顾近代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从杨露禅从学陈长兴、武禹襄从学杨露禅,并在舞阳盐店得到王宗岳《太极拳论》之后,原本只流传于陈沟族人内部的武术形式,开始藉“太极拳”之名,得以“借壳上市”。经过杨家三代人的努力,“太极拳”开始传遍大江南北。而今,经过各派太极拳前辈的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拥有近一亿太极拳爱好者。有识之士,已经强烈意识到了数字背后的危机感。本次会议的议题:“武术(太极拳)走向国际,现状与对策”,这显然是直面危机,而未雨绸缪之举。

二水不揣浅陋,想就太极拳的“定位”问题,谈些看法,望前辈和老师指謬。


定位,是一个营销广告界的专用术语。是美国营销专家埃尔.列斯、杰科.特罗两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

定位,不是要对产品做什么修改。

定位,是给产品在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理所当然的位置。也就是说,定位能使该产品在潜在客户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当仁不让的位置,从而使该产品树立起独特有利的地位,并且形成强势的核心竞争力。

太极拳,作为一项独特的“产品”,从杨家三代推广开始,就已经自觉不自觉的在运用着“定位”这种高级的营销手段了。


一、不同历史时期太极拳的定位:

杨禄禅,学得时人称之为绵拳或陈家拳之后,返回故里,以授拳为业,永年儒生澄清、汝清、河清武家昆仲三人随之学拳。武汝清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得中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后荐杨禄禅到京城授拳。武澄清于咸丰二年(1852年)得中咸丰壬子章鋆榜恩科进士,授职舞阳知县。时年,武禹襄奉母命赴舞阳省兄,从舞阳某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论》,从此,无意仕进,醉心于太极拳。武家昆仲承王宗岳余绪,显微阐幽。从此,这种原本称之为绵拳或陈家拳的武术形式,得以藉“太极拳”之名,而“借壳上市”。

时值满清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太平军已抵长江沿岸,登基不久的咸丰帝,面对重大事件无所决策,迷于酒色,荒废朝政。而身处危机之外的儒生,依然是尊崇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从李亦畲手抄的老三本《王宗岳拳论》的文字来分析,“意气君来骨肉臣”、“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立身须中正不偏”、“气以直养而无害”等,字里行间,随处可见知识分子君臣纲常、安身立命、正心养气的理念。也由此可见,陈家拳或绵拳,从一开始被冠之以“太极拳”之后,就已被明确定位在知识分子修身养性的层面上了。“太极拳,修身养性”,这一鲜明而得体的定位,为这位来自永年乡间没有读过书的杨露禅,日后在京城授拳,而倍受知识界的推崇创造了条件。


1866年,杨露禅经武汝清举荐到京城授拳后。此时的清王朝,饱受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战火,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母子同治”的清皇朝,开始顺应时势,一方面,废科举,兴学堂,开海禁,办洋务,兴办新式工业,创办新式军队,另一方面,不甘心全盘的西化,企图以夷制夷,以传统势力来牵制洋务势力,从而稳固深宫的垂帘与集权。摇摇欲坠的清廷,得以暂时的喘息,迎来了为期十来年的所谓“同治中兴”。洋务期间,面对“西学东渐”之风所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大肆侵袭,传统文化显得不堪一击,巍巍大中华,甚至连皇者自尊,都被西方文明的枪炮打得稀巴烂。傲慢的慈禧也开始学会“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显然是传统文化在面对被全盘西化时,所做的最后的抵抗。这个口号之下,蕴含着当时知识分子内心复兴儒学价值观及礼制纲常制度的伟大理想。此时,一种被冠之 “太极”之名的武术形式,被当做是圣人之学,藉以慰藉国人脆弱的心。皇宫贵族、达官贵人于是群响众应。成稿于其时的《杨氏太极拳谱》中《张三丰承留》、《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等文字背后,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拳论的捉刀者,他们的内心有着明确的政治主张与抱负。从存世的几本《杨氏太极拳谱》来看,文字虽多衍讹,但我们依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得到儒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耳提面命、谆谆嘱咐的十六字心法。这在他们看来,象是华夏文明的火种盒,关乎天下苍生,家国命运。而太极拳生逢其时,正担纲起承载圣人之道的道器。这便是太极拳在京城传授期间明确的市场定位。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袁氏当国后,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有识之士所不容,人们意识到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才能普及民主共和思想,进而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因此,全国上下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激进的革命者,在“文学革命”的大旗之下,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甚至还提出了废除汉字的主张。不甘心彻底被西化的人们,还是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赖以自尊自信的“国粹”。太极拳,于是又被当做是“尽美尽善之体育”,被赋予了“强种强国”的重任,很多人企望通过太极拳来改变中国人的“品种”。而身处孤岛租界的人们,太极拳又被当做是夹缝中求生存,游刃有余的“养生之道”。


北伐胜利后,百废待兴,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短时期内,经济国力得以长足发展。在以肃清官员腐朽生活方式为宗旨的“新生活运动”中,太极拳被时任总统蒋介石奉为“自强之道”(蒋介石题姜容樵、姚馥春《太极拳讲义》),同期,蒋介石又为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题写“锻錬身心”,为黄元秀《太极大要》题写“自强不息”。一位总统,为太极拳三次题字,太极拳之于党国的意义,也可想而知了。民国黄金十年中,太极拳以“自强不息”的君子之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盛世”。以杨澄甫、吴鉴泉、孙禄堂、郝月如、陈子明等为代表的各派太极拳家,纷纷在这“黄金盛世”中,展现太极拳的魅力。


解放初期,全国卫生条件极其低下,瘟神四起,于是,政府开始想通过国民自身的锻炼来改变体质。于是,太极拳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罗普大众,在榔头铁搭之余,开始为革命而锻炼身体。其时,国家体委组织全国太极拳专家,编排易学易教的24式简化太极拳。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自上而下,太极拳作为政治任务,在全国各地得以广泛的推行。在此之前。太极拳一直是被定位为“崇高”人士才得以受用的“燕翅鲍”,而今,太极拳开始成了全民健身的快餐。


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全球的反华排华的大背景下,太极拳在海外,还充当过整合海外华人意志力的纽带。甚至还一度成为海外华人帮派势力拓展市场的工具。


二、太极拳的现状:

2006年,第三届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会在马鞍山召开,与会代表签署了一份《马鞍山宣言》,称:“太极拳是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参与活动人数最多的一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中国功夫与武术健身运动的结合体。百余年来,它已发展、衍化、形成为太极拳功夫、太极健身运动与太极体育竞技三大体系。我们客观地认知太极拳三大体系的存在现实,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全力支持三者的发展、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更充分地服务于现代社会。我们互相理解、衷心尊重每一位承传者为太极拳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展望未来,我们坚信,所有太极拳的承传者,无论侧重于何种体系,属于何种流派,只要彼此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团结一致,共同为弘扬太极文化、传播太极拳功夫、发展中华国粹做实事,那么,中国的太极拳必将造福于全人类”。


将太极拳割裂成“太极拳功夫”、“太极拳健身运动”与“太极体育竞技”三大块,显然是与会者均衡利益后的无奈之举。这种举措,也反映了目前阶段太极拳界的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现状。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许多名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也撰文提出要为太极拳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吴文翰先生曾在《武当》2007第10期撰文说:“很多人包括我也在内,都希望能够看到对太极拳有一个百字以内的定义。做好这件事实际上非常困难……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尚无定论”。浦汉健先生于2007年《精武》第10期发表的《怎样给太极拳下定义》一文,虽然对吴文翰先生的疑虑作为回应,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

两位先生,都是当今太极拳界的笔杆子。对他们来说,为太极拳下一个纯粹形意逻辑意义上的定义,不算难事。他们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二水以为,他们也是面对太极拳纷繁复杂的现状,流露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很多明明属于“体操”、“舞蹈”范畴的,也归类于太极拳之中,很多明明属于摔跤、散打范畴的,也归属于太极推手之中。这种概念的混乱,直接影响了太极拳在人们心中的“定位”。太极拳究竟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这么问。是武术?是气功?是舞蹈?是体操?有些人一听到年轻人练太极拳,就满脸疑惑:你也练太极拳啊?潜台词是说,你还没老到学太极拳的地步吧?而有些年轻人,即便是向往传统武术,一听到太极拳就摇头,太极拳有啥好练的?这些现象,无疑都是由太极拳定位不明确造成的。所以,走向国际,在未来的潜在客户心中,为太极拳找到一个准确的、与众不同而又当仁不让的定位, 就显得十分的紧迫而重要。


三、太极拳,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

二十余年来,太极拳始终在二水心中占据着一个明确的位置。这一明确的位置,也让二水对太极拳矢志不渝。二水心中太极拳的定位是:太极拳,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

首先,太极拳是一门学问。太极拳是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课题的这样一门学问。通过一套拳架、通过四正四隅、进退顾盼中的训练,来调控自己的身体,进而调控自己的情绪,这种自我调控,其实是与古人反求诸己、正心修身一脉相承的。这一层面,也相对应于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著熟”的过程。

其次,通过太极拳推手的训练,调控自己身心的同时,还能调控对手的身心。这也是通常我们理解的太极拳中武技的成份。但是,调控对手的身心,绝对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打斗、顶牛或摔扭等的胜败输赢。老辈常常揶揄说:太极拳是“讨打”的拳。这“讨打”,就是建立在调控对手身心之上的。太极拳推手训练,说到底是通过相互的喂劲、摸劲,进而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攻防体系。对应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这一层面,就是“渐悟懂劲”的过程。

第三,通过完整的太极拳训练体系,能够让习练者逐渐进入到一种“太极”的生活状态。太极拳像是一个台阶,让习练者由下而上,沿着台阶,一步步的走上去,一直上到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叫做“神明”。王宗岳说:“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里“阶及”的阶,就是台阶。《淮南子·兵略训》曰:“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王宗岳所倡导的太极拳,也就是这样一种学问:它通过一套拳架,我们逐渐的通过练拳,来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了解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让我们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共处。说到底,太极拳是一门生活的学问。


阴阳的观念,是中国古人特有的思辨模式。举个例子,譬如我们平时喝茶的茶杯。西方人看到茶杯,首先会考虑,这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用什么方法做的。西方人善于直接从茶杯“有形”的部分来考虑。而中国人看到这个茶杯,首先会想到,这个茶杯是可以用来喝茶或者喝酒的。中国人善于从无形的空间来反视有形的杯体,之后才会考虑怎么来制作这个杯子。古人讲的“体用”,就是这个道理。从无形出发,来考虑有形的问题,从“用”来考量“体”,以“阴”来衡量“阳”,这就是太极式的思辨特征。

传统文化对身体的理解,从有形的“身”,与无形的“心”两方面,来考量自己的身体的。这也是以“阴阳”的思辨模式来考虑问题的。古人的“心”,与西医的心脏,不是一个概念。心是君器,是可以主宰身躯的。从现在概念来讲,心,是大脑的活动,是一种思维,一种情绪,一种心理活动。

古人的“身”,也是从“阴阳”两方面来认识的:其一是指躯体百骸,其二是指五脏六腑。套用西方医学的理论来讲,躯体百骸,是指由动物性神经来调控的器官。五脏六腑则是由植物性神经来调控的器官。而脏腑系统中,脏,是相对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半封闭系统;腑是有来龙去脉的,是相对开放系统。

基于“身”的这两部分的构造,中医又建立了两大理论体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旨在构建五脏六腑与肢体百骸之间的关联性。经络学说,旨在梳理脏腑系统与肢体百骸之间能量的输送渠道。

经络,奇正相生,经纬交融。正经十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里,手三阴、足三阴这些阴脉,都跟“脏”有关。手三阳、足三阳这些阳脉,都跟“腑”有关联。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云:“盖正经犹夫沟渠”。这十二正经就象是十二条河流。这些河流,都有发源,都有流经流向。十二正经由脏腑发源,流经手脚,直接将脏腑与躯体肢体发生了关系。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借助经络学说,医生可以通过有形的肢体百骸,来了解无形的脏腑系统内的阴阳辩证。也能通过调控有形的肢体百骸,进而来调控无形的脏腑系统的阴阳平衡。这里联络有形与无形的介体,就是一种无形的能量:气。

传统文化里的气,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从手上脸上所呈现出来的气色,到脏腑所产生的能量,都包含在这“气”这一概念中。 “气”字,气功界写作“炁”。“炁”字下面的四点,是“火”字的简化,火代表一种能量。望文生义,“炁”字,就是表面看不见的,没有形状的一种能量。流行于十二正经中,沟通于身心有形、无形之间的这种能量,就是“炁”。“炁”是哪里来的?我自己个人的看法,这无形的能量,来源于体液的流动。水流,能够发电,产生能量,体液的流动,也自然能产生能量的。我们先撇开其他体液,单就血液循环而论,身体内所有的静脉、动脉,倘若我们将身体内的血管拉直,这河流,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了。而且,这河流还有很大的落差,有压力,有血压。这些流动着的血液,它所产生的能量,就是“炁”。

譬如生活中,有人手热有人手凉。西医喜欢讲实证,不管是手热还是手凉,只要身体不发烧,用体温计测出的体温是一样的,所以西医就无法来解释这个问题。倘若你一定要问西医,手怎么会热会凉呢?西医只能告诉你,你的神经末梢有错觉。西医没有第二种解释的。但是手热手凉,是真实的,不但自己能感知,别人也能感知的,说是“错觉”,就很牵强。同样的问题,中医的回答就很简单:气血畅通了,手就热,气血不畅,手就凉。而反过来,西医又很疑惑,用解剖的方式来寻找脉络,一刀下去,只见骨头、肌肉、肌腱、血管、神经末梢等,哪来的经络呢?!我们古人从汉朝时就认定的,中医赖以辩证施治的经络,究竟在哪里?

其实,用太极的思辩模式来看待这个问题,一切就迎刃而解的。还是以茶杯为例。茶杯的杯壁,是有形的,但是,用来盛装茶水的空间是无形的。同样的道理,身躯内的骨头、肌肉、肌腱、血管、神经末梢等都是有形的。这些组织器官,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这些空间是无形的。倘若用西医的解剖方式,我们将茶杯杯壁解剖开来后,杯子打破了,肯定找不到用来盛装茶水的空间了。同样,经络,就是无形的能量赖以流动的空间。只是这空间,是由肌肉与肌肉、肌肉与肌腱、肌腱与神经、肌肉与骨头等之间的空间所构成的。肌肉紧张状态时,肌肉与肌肉、肌肉与肌腱、肌腱与神经、肌肉与骨头等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受到了挤压,空间小了,或者被堵塞了,那么气血就不畅通了。肌肉处在松弛状态,肌肉与肌肉、肌肉与肌腱、肌腱与神经、肌肉与骨头等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就宽舒了,气血就得以畅通。


一个人没有经过特殊的训练,十二正经是通畅的,但这十二条河流,相互之间是不沟通的。倘若心脏系统功能好,那么由“手厥阴心包经”或者“手少阴心经”所流通的能量就特别的足,气血就旺盛,倘若肝功能不好,那么身上与肝相关的“足厥阴肝经”的能量就不足。或者胃系统不好,那么与胃相关的“足阳明胃经”所流经的能量就不足。就像是长江水泛滥了,黄河缺水了,或者黄河泛滥了,而长江缺水了,两条水系没有沟通,相互之间,没有补济,旱涝不匀。因为十二正经相互之间的缺少沟通,于是就需要有奇经八脉。

李时珍说:“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意思是说,奇经八脉,能够将流行于十二正经中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这河系周边的湖泊中。但二水认为,奇经八脉不单只具有湖泽的作用,还相当于有着运河的功能,能够赖以联络各河系之间,且具有相互的补济功能。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脉。身体中所有的阳脉,都是它来统领的。倘若督脉通畅了,那么手三阳、足三阳这些阳脉,都可以通过督脉来相互联通,通过督脉来调配能量。任脉,总任一身之阴脉。任脉通畅了,能使周身的手三阴、足三阴相互有了联络。这些阴脉所流通的能量,就可以通过任脉整体的来调配。损有余而补不足。任督两脉就是奇经八脉中最为重要的两条脉络。这个意义上说,奇经八脉更像是运河。另外,奇经八脉中的带脉、阴跷脉、阴维脉、阳跷脉、阳维脉、冲脉等,相互作用,与十二正经共同构建了全身上下由内而外的能量输送管道。而太极拳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通过“心”对“身”的调控,来疏通奇经八脉,进而达到让己身十二正经所流行的能量,相互之间得以调剂,相互之间得以补救,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损多余补不足,这也符合中医的“补泻 ”理论。“补泻”之间,以达成阴阳平衡。

练太极拳是一个享受太极拳的过程,而不是拿太极拳来折腾自己。古人养生的观念,就像是保养一辆汽车。我们身体这辆车,倘若象是出租车一样,二十四小时,成天在马路上跑,这辆车,三年就得报废。反过来,这辆车,倘若摆在车库里,一天都不开,也很快就要报废的。人身体这辆车,要适度的开,而车身内部,需要经常保养。同样,身躯需要适度运行,脏腑需要时常保养,人身这辆车,才能保持在“太极状态”。竞技体育、奥运会项目,这些运动都只是磨练动物性神经所调控的器官,只是训练躯体百骸,“更高,更快,更强”的磨练躯体,就像是成天高速超长距离的折腾汽车,这不是传统的养生理念。太极拳是让身体处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浑身每一毛孔都得以舒展的状态下,去享受太极态的运动乐趣。人,就像一辆汽车,躯体百骸,就像车身、车轮子,会动,而里面的五脏六腑,就像承载在车内的乘客,车身在动,乘客只是坐着,不动的。太极拳,作为内家拳,讲究的是脏腑系统的内动。脏腑器官运动起来后,就能产生更多无形的能量,这些能量,又能反过来滋养外部的肢体百骸。


太极拳是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通过调控自身的身心,能够影响对方的身心。明确了太极拳的这一定位,就不会有好胜斗狠之心了。而是通过自身的修为,来达到影响你周边人的,甚至能够改善周边这群人的身体状况,全身心的去享受太极拳所带来的愉悦。这样,太极拳的造诣就会提高到一个层面,最终让我们进阶到一种“太极式”的生活状态。

“多伦多太极拳推手角”
每周六下午3时-6时,Goldhawk Library, 西南侧(有遮顶风雨无阻)295 Alton Towers Circle, Toronto, M1V 4P1, ON,
witty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07:44

请尊重文章原创者,转帖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凡是本站用户自行发布的任何信息,皆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华枫网站不确保各类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承担由此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