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枫论坛 > ◆主题论坛◆ > 心理人生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只看楼主 主题工具
旧 Mar 3rd, 2020, 10:30     #1
lilisa0270
Member
级别:0 | 在线时长:4小时 | 升级还需:1小时
 
注册日期: Jan 2020
帖子: 96
lilisa0270 is an unknown quantity at this point
默认 《地母經》驚人預言了1960和2020庚子年所發生的 肺炎

https://img.soundofhope.org/2020-02/20200109jfn007__20200109_l.jpg
《地母經》即《黃帝地母經》,是以六十甲子的循環爲排列,一詩一卜,用作預徵該年農作物生產情況的經書。每本黃曆通書,基本都載有《地母經》。

黃曆相傳是由黃帝創制,故稱爲《黃曆》。古代由政府頒發的曆書,公佈來年的年號、節日、節氣,反映自然界時間更替和氣象變化的客觀規律,指導勞動人民的農業生產,也作爲政府公文簽署日期的依據。

2020年《黃帝地母經》全文
詩曰︰

太歲庚子年,人民多暴卒。

春夏水淹流,秋冬頻飢渴。

高田猶及半,晚稻無可割。

秦淮足流蕩,吳楚多劫奪。

桑葉須後賤,蠶娘情不悅。

見蠶不見絲,徒勞用心切。

卜曰︰
鼠耗出頭年,高低多偏頗。

更看三冬裏,山頭起墓田。

對於2020年《地母經》天運預言解析如下:

一、農曆2020庚子年農業收成不好,百姓暴病或意外死亡的情況較多。春季與夏季洪水、內澇、水淹災害以及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多發,秋季與冬季部分地區容易發生饑荒與旱災。

二、高原高坡地區田地莊稼還能有50%收成,晚季水稻則顆粒無收,癟子多。秦嶺與淮河(也就是陝甘寧與江蘇安徽地區)一帶容易發生水災與泥石流,長江下游一帶(包括湖北、湖南、江蘇、江西、重慶、河南、安徽等地)多發生搶劫掠奪財物或殺人案件。

三、桑葉價格會越來越低賤便宜,蠶繭產量非常低,只見蠶寶寶不見抽絲,徒勞用功而已,養蠶農戶非常不開心,相關絲綢行業很不景氣。

四、鼠年耗子多,爲耗財之年,謹防鼠患鼠疫,一窩老鼠害一鍋湯,2020年老百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各地區經濟與農貿等方面發展不平衡。

五、尤其是庚子年冬季三個月內,意外死亡的人會很多,山頭上會增多不少墳墓。

我們再來看一下上一個庚子年,是1960年。中共最新出臺的黨史《二卷》首次承認,1960年全國總人口減少1000萬。有評論說,官修黨史中能夠承認一年內死亡1000萬,已經足夠驚心動魄。這個數字已是當時人口的1/40,但只會少不會多。

2019己亥年《黃帝地母經》原文
詩曰:太歲己亥年,人民多橫起。

秋冬草木焦,春夏少秧蒔。

豆麥熟燕吳,桑麻淮魯死。

葉少天蟲盛,蠶娘面無喜。

稼穡不值錢,倉囤缺糧米。

卜曰:歲逢己亥初,貧富少糧儲。

蠶娘相對泣,採葉扳空枝。

更看春秋裏,蜂蝶滿村飛。

解讀

一、2019年整體運勢不好,水旱不調,氣運不均,導致是非或意外時間發生概率大,容易發生意外兇橫類羣衆集體事情,尤其大的交通、火災或其他的自然災害等較多。應驗了2019年香港的“反送中”景況。

二、糧食播種面積會減少,農民種糧的預期降低,春耕缺苗少秧,而田地少有人鋤草打理,夏天莊稼正是生長之時,又容易發生蟲害,導致糧食難有豐盈。

三、按照方位來大致劃分,中原地區河北、西北等地早糧會豐收,而山東、淮河流域地區農作物則欠收。

四、種地越來收益越少,種糧成本高,費人工,難成規模化生產,產量低,質量不好,銷售路徑少,賣不上價格,各種糧食儲備減少,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2021辛丑年《黃帝地母經》原文
詩曰

太歲辛丑年,疾病稍紛紛。

吳越桑麻好,荊楚米麥臻。

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

桑葉樹頭秀,蠶姑自歡欣。

人民漸蘇息,六畜瘴逡巡。

卜曰

辛丑牛爲首,高低甚可憐。

人民留一半,快活好桑田。

疾病要到2021才能解決,人口會有很大的損失,留下來的只有一半了,不過留下來的人,都還欣慰。

更多精彩请访问: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348316?lang=b5
lilisa0270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主题工具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15:49

请尊重文章原创者,转帖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凡是本站用户自行发布的任何信息,皆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华枫网站不确保各类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承担由此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