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枫论坛 > ◆生活板块◆ > 体育健身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只看楼主 主题工具
旧 Aug 22nd, 2004, 02:53   只看该作者   #41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离言思,就是超越了语言和思维。离言思之智慧性境,超越了语言和思维的、自性本具的大智慧。假如你超越语意分别境,就会自自然然地安住于这个大智慧中,而受用无穷。
  要做到时时刻刻都自自然然,而不带一点功用之修,是很难的,我们都是有功用之修啊!从初地到七地菩萨,还是有功用之修,从八地到十地才是无功用之修。我们凡夫想一下子就达到无功用之修是不容易的,所以,要从有功用之修到无功用之修,一步一步地上去。
  何谓有功用之修呢?就是时时地觉照,当心自己,照顾自己。念头一动,即刻警策自己:“哎,不要动,我看见你了。”假如你不觉,就照不见了,跟着念头跑十万八千里还不知道呢!所以,我们时时有觉有照,就是有功用之修;照到后面照熟了,不要觉了,它自然照,它自然不动摇,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那就是无功用之修了;到最后寂也不可得,照也不可得,那才是真正到家。我们只有时时如此做功夫,才能从有功用之修达无功用之修,不能一步登天。
  这功夫怎么做?时时觉悟,要安住在无语言可说、无思想可动,即如宗下所云“言语道断,心行路绝”的、朗照的大智慧当中。我们的心不动了,它就自然朗照,反应异常快捷;假如你心有所动,有所住着,有所烦恼,反应就很迟钝了。因为你被境界牵走了,心的光明被境界所遮盖,无法朗照了,所以,反应就迟钝了。你假如能做到时时安住在离言思之智慧性境中,说话也不可得,思想也不可得,一切都不可得,你自然了了分明,那么,所有的神通妙用就来了。你不这样做,想要神通啊?不可得,得不到的。凡夫时时刻刻都在计较、分别,患得患失,故不得安宁自在。我们修行了道,就是为了离开妄想,去除执着,恢复本性光明,而起大机大用。我们的佛性就象太阳一样,光明无量,但为妄想分别所遮,不能放大光明、起大神用。如乌云消去,太阳就放大光明,离开了妄想执着,各种神通妙用不求而自得。《大日经》云:“菩萨住此修学,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盖障三昧。若得此者,则与诸佛菩萨同等住,当发五神通,获无量语言音陀罗尼。”
  “菩萨住此”住什么地方啊?“安住离言思之智慧性境中”,在这种境界中,再勤苦修学,以除旧习,不久就会五通齐发、辩才无碍。五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佛有六通,五通之外,还有漏尽通,就是一切妄想、执着、分别、烦恼等有漏之处,统统净尽。那就是“离言思之智慧性境”啊!我们修行,是先得漏尽通,而自安住在离言思之智慧性境中,这也叫“法身体性智”,也叫“瑜伽”、也叫“见宗”。法身无相,无相而无不相,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法身体性智,就是超越一切相对、超越一切世间智慧的大智慧。“瑜伽”,意即相应。与什么相应?与法身佛相应。也就是“见宗”啊!
  明白清爽地晓得生灭、有无等等相对之见都是假的,离开这些边见,超越语言意根分别的相对之境,就自自然然地安住在无语言可说、无思想可动、自然朗照、本自具足之大智慧自性当中,是指法身体性智。修法证道有五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法界体性智在恒河大手印里,称之法身体性智。法身体性智是总的种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是最后圆成,六祖讲过:“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就是修道时,先从第六、第七识上下手来修,因第六识的势力最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它在分别蠢动。如六识妄想不动了,没有什么妄想消息传给第七识,七识就转了。七识是传送识,它把六识传来的消息收下来,然后送到第八识里面去。六七识在修因中转为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则第八识和前五识,就随后因无妄种可藏和无第六识的干扰而转为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了。因此,从除习气在事境上修来讲,转识还是从第六识开始转,第八识还须在后头转,一下子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是不可能的。我们时时刻刻在六识上做功夫,妄想就不动,不跟境转了。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把圣种、净种传递给第七识,第七识再传给第八识,从而把染种转为净种而生西了生死的。所以说在八识中,第七识恒审思量执着我相,我是他非,贡高我慢得不得了,总以我为主,一切都归我,贪得无厌,所以,第七识最坏。因此,修法打七,就是打倒第七识。其实一切众生皆平等一如,哪里有我?但是人们的我执炽盛,都把别人看得低一等,人家都不行,唯我顶好,所以在人际关系上就不平等了。因此,第七识一转之后,即没有人我是非得失,一切都一样,一切法都平等无异了。
  我们现在虽然学佛法了,但七识尚未转换时,也免不了不平等。比如修净土宗人说净土宗最好最好,别的法都不行;学禅的人说禅最高,其它那些都不好;学密宗的人说密宗最圆满,其余都不怎么好。唉!自是非他,都是没有真真正正证到平等性智,心不平等的缘故。其实所有的法门都一样的,都是工具、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成佛。你用这手段成功,我用那手段也能成功,你我都成功了,岂不一样?是故云:“方便多门,归元无二。”所有的法都是一样的,所以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之所以不平等,是第七识做怪。所以,我们的七识一转,就平等了。一切是非人我都平等,一切对峙都平等。平等平等,一切一切都平等,就悟彻大道了。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它就由妄想分别弄是非得失,而变为圆妙地观察一切事物与正确处理之智慧。譬如这事如何做才好,那人怎么安排才合理,对一个坏人又应该怎样转化他,使他转坏为好、转凡成圣等等。妙观察智是清清爽爽不动不摇,现量而比量,比量而现量。现量是称其量而显形,不加分别;比量就要比较一下是好还是坏、是长还是短、是是还是非。证到此智,虽明辨是非得失,而无爱嗔取舍;虽平等处理一切事物,而不是不知是非、长短,所以是大智用。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眼看色、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历境乃成所作智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能思考、工作、创造发明(也就是说前面所讲的四大智),都靠法界体性智的作用。法界体性智在大手印里称为法身体性智,它是根本智。瑜伽见宗,见是知见,瑜伽,是相应,即心相应法。大手印就是叫你时时相应,即凡夫与佛相应,自心与虚空相应,所谓印空、印水、印泥也。时时刻刻相应即是瑜伽。瑜伽见宗,就是指时时与本来自性相应的知见。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Aug 24th, 2004, 02:21   只看该作者   #42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六、不识自性,修法无益
  “如不识此而修,则是未离心之作用及有为之见,与自性大圆满道悬隔,不得无修光明轮。”

  假如不认识自己的妙心,没有正确的知见,不知从佛性起修,而着相向外求取,那就没有离开妄心的作用,那就是有为的邪见,那与“自性大圆满道”风马牛不相及,得不到“无修光明轮”。自性大圆满,就是佛性本自具足,本来圆满,并非从取而有,从修而生。无修光明轮,就是佛性本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具足一切妙用,能起万千变化。光明轮不是修出来的,而是自心本具的。所以说:“道,不属修,而属悟。”悟道,即醒悟、明白、契入真心,恢复本来。就是在修法时,于一念断处,“囗力 ”地一声,证悟本真。悟后要不要修?要修!因为无始以来的我、法二执还在,还不能开发大神用,须将这二执消尽,才能彻证本源。那么,怎么修啊?这要看各人的习染轻重,而用不同的方法,但最好是无修之修,用观照的方法。大手印的方法是,当妄念一起,就“呸”地一声,将妄念喝断,从而保护真心。但我们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比如念佛、持咒等。当妄念起时,就念阿弥陀佛,或持一句咒语,不跟妄念走,将妄念转化,同样可以保护真心。更或当妄念起时,凛然一觉,一切化空,妄念也就歇下来了。所以,要得到“无修光明轮”,须明证这妙明真心之后才行。假如不明白什么是真心,那就得不到了。

  “于见宗未得印证,则虽修亦无保任之境,故以印证见宗为首要。”

  见宗,就是正知正见,即在正知见的熏习下,认识了本性。假如你还不认识本性,则“虽修亦无保任之境”;即使你在勤勤恳恳地用功修行,也得不到“无修光明轮”;因为你没有“保任之境”,不知保什么啊!就是说,你对于前面讲的正知正见还拿不准,不认识本性,脚跟站不稳,还在疑惑,那你保什么呀?譬如我们有个小孩子,要小心照顾他、保护他,不要饿着,不要冻着,不要让他跌倒了,无微不至地关怀他,抚养他长大。如果你根本没有小孩子,那你保护谁呀?
  保任,是两段功夫,先保后任。就象对小孩子,先要保护他,待小孩子长大了,就放任他,让他自主自立,自己做事,自己工作,不必管他了。保任,看起来只两个字,做起功夫来,要走好一段路呢!要做保任功夫,须先见本性;不见本性,保什么呀?那什么是本性呢?上面讲了很多,即现在能见、能闻之性,认取它,不要怀疑,好好地保护它。怎么保护?“不是不见,不是不闻”,而是“了了觉之,不着见闻”,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不看东西,不是不听声音,而是不分别好坏、美丑,不起爱憎、取舍之心。尽管看、尽管听,心里什么也没有――“荡然无住”,这就是“保”了,保成熟之后,就不要保了,放下它,一切处都可以去,什么事都不妨做,而丝毫无住,这就到了事事无碍、任运逍遥的境界。关于“事事无碍”真净克文禅师有一偈颂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坊,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手里拎猪头,一边啃着猪头肉,一边念诵戒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我在吃素,我刚从淫坊出来啊,哈哈哈哈!趁出,就是被赶出来。淫坊,就是妓女院。在妓院里钞票花光了,被老鸨赶出来。喝酒欠债,酒馆来讨酒钱,穷得无力偿还。就这么邋遢,就这么潦倒了,从而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可能有人会问:手把猪头,口诵净戒……不吃素,不是破戒了吗?非也!他未曾吃荤,他是吃素的。为什么?他心空了,没有着相,未曾觉得肉好吃而多吃,菜不好吃而少吃。没有爱憎、取舍之心,就是吃素。相反有的人虽然吃素,但执着在味道上:这个菜味道好,鲜美;那个菜味道不好,难吃!非常挑剔,就等于不吃素。如果我们的心真的空净了,吃了还等于没吃,尽管手把猪头也不要紧。
  话又说回来,若没证到这个地步,你就这么放任啊,那你“入地狱如箭射在!”你的心没有真正空净,“业”就粘住你、缠住你,不放你过去。举一则这样的公案:从前有个禅师爱吃牛肉,他说:“吃就是不吃!”他的心空净了吗?没有啊!只是嘴上说说,心里空不了,业障就粘住他,要他还债。这禅师一口气不来,就入了牛胎,作牛还债。有一天,农夫把牛牵出来,遇见宝志公禅师。志公一看:哟!这不是某某禅师吗?你不是说“吃就是不吃”吗?你不应该做牛啊,你怎么作牛还债啊?这牛泪流满面,!!!自己撞死了。所以,不到真正空净的地步,胡说大话,要下地狱的。我们是决心证大道的,证到什么地步,就说什么地步的话,不得胡来!要想证到“事事无碍”的地步,首先要做到见地纯正,明见真心,再进一步除妄习而入于无为。着相而修、有为而修,俱不能证到“事事无碍”。现在有的人心不空净,妄求神通,坏了!非但不能成佛,却是成魔有份!你想要神通,魔就到你心里现神通,变个佛相给你看看,你以为是真佛,高兴地守住它,魔就住到你心里去了。魔王还要扩大他的影响,让你去说法,接引一班魔子魔孙。这都是着相之故,所以我们不能着相,不能有为而修。
  “故以印证见宗为首要。”这是最重的一句话。见宗就是明见本性。恒河大手印把见宗置于首要地位,曹洞宗的“五位君臣”也突出了这一点。临济宗有“三玄三要”,其中“句中玄”里的初要,就是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同样突出了这一点。

  “后可印证自住之智慧,是即住自本性,非由他求,亦非昔无今有。”(此为初要)

  先要证见本性,然后才能够显发“自住之智慧”。明悟后,保任本性不失,勤苦用功,扫荡妄习。如果在任何顺境、逆境中,都能心如止水,毫无走作,那么,各种神通妙用便不求自得。“住自本性”,就是自心本具,自然由本心发出。“非由他求”,不是修什么法求得的,也不是佛菩萨赐给我们的,更不是什么鬼神附体而显现的。“亦非昔无今有”,也不是以前没有,现在才有,而是本来就有的。有人问:“你说本来就有,那我现在怎么没有呢?”你现在妄想、妄习还没除光啊!首先你要认识佛性,明悟这能见、能闻的性能就是本性。然后时时保护它,不要着相,不要跟境界跑。保护圆熟了,心真的空净了,神通就会自然显现。
  如果不是“住自本心”,不是自己开发出来的,那都是不相干的,一口气不来,就什么功能都没有了,自己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做了坏事,还要下地狱,很危险啊!我们上海就有好几个所谓“有神通”的,将到临终,附在他们身上的精灵离开他走了,这时他们不但没有神通,肉体还非常痛苦,精神上更是内疚,深受良心的谴责,只是“痛啊!苦啊!”地叫着,堕入下三道去了。我们修正法的人要引以为戒啊!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Aug 26th, 2004, 03:22   只看该作者   #43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第三讲 大手印之定
熟识法身
一、烦恼即菩提

  “令心如河流,任运自然住,起伏不作成立与遮遣,即得法身自相。”

  我们做功夫,要让心象河流一样,随弯就折。自己毫无主观的住着,一切任运随缘,没有我见,亦无滞碍。一切时都象流水一样,安然自在地流去,功夫就要这样做。我们凡夫私心重重、妄念多端,什么都要符合自己的心意;我要这样,就得这样才好,不然心里就烦恼;所以业障深重,不能见道。我们现在用功修道,就要改变这种住着的妄习,要能够随缘就物,弯就弯、折就折,不能固执己见。比如我们干工作,升就升,降就降,均无所谓。不可因迁升而喜、下降即恼。因为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自己,所以需能上能下。我们学佛了,知道一切声色货利皆如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心常空寂,没有烦恼,所以什么问题都好商量,什么事都能无私地负担起来,勇往直前地干。假如大家都这样舍己为人地去做,社会就安宁,民族就兴旺,国家就富强。所以学佛对世道人心大有裨益,实在应该大力提倡。
  我们做事情时,不去管它成功还是失败,只是竭尽全力去做,成不喜,败不恼,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再接再厉地干。若能做到思想坦坦荡荡,无曲无私,不动不摇,即自然证法身的本来面目。同样,不因一起念,而生“心光被乌云所遮”想;也不因妄念息下时,而生“遣除”想。因为一生起“离”与“出”之念,就是妄上加妄,还是有所执着,不得解脱。大手印是讲无为而作,一切无染,任运随缘,时时如此的,功夫较高一层,是较难做的。假如一时做不到这样子,还要做其它功夫,等后面再讲。
  所以,我们须时时如此,念头来了不睬它、不压它,也不跟它跑,任运随缘,应万机而无住,这就是我们的法身自相。我们自己的法性本来就是如此,它能随机起妙用,不是死在那里不动。它反应非常之快,快得超过光速。凡夫之所以反应慢,就是因为妄想多,象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光明放不出来,功能因而变小了一样。发神通就是妄念消尽后,心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了。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而佛性本具无穷神通妙用。只要我们能够象流水一样地无心,任其自然,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心,时时这样任运腾腾,就能恢复法身的自相,而大显神通了。法身自相并不是一念不起,死板板地什么也不知道。它是活泼泼的,随缘起用、妙用无边。所谓无念,不是说一个念头不起才叫无念,而是念起无住叫做无念。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啊!
  讲到空有,这对学佛的关系非常大,把空有的关系完全弄通之后,方能迅速进步。做功夫的人总是说一切皆空,不要著有;而凡夫做事都是著有,空和有好象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这是因为大家对“空”、“有”理解不同的缘故。凡夫说空,是一切没有;佛法说空,只是无体性,而不是无假相;所以说“即色即空”,而不是离开假相说空。我们说空,不同凡夫一无所有的空,而是不住着假相的空,是“空即有,有即空,空有不二”的空。所以,无念不是一念不起,而是念起不随不住,要搞通此理。佛性真空,不是不显现,因为起用必显现故。假如空了没有相,即不是自性了。因为有心必有相,心就是相,相就是心,心相不二故。我上次讲了,镜子里一定有影子,没有影子不成为镜子,所以佛性一定能显现色相,没有色相就不能称为佛性,因为没有妙用,佛性就变为死空、顽空了;但佛性不是顽空,它是灵明廓彻,能起一切妙用,能现诸般色相的,所以是“森罗万象心中圆”。
  讲到这里,说个故事给你们听听,镇江有个金山寺,寺里有个镇山法宝。法宝就是苏东坡的玉带,玉带由一块块方玉用金线串起来的。这玉带怎么留在金山寺了呢?原来苏东坡和金山寺的方丈佛印禅师是要好的朋友。苏东坡的诗词作得很好,也是信佛修持者,自负功夫已到八风不动的地步。佛印禅师要试试他功夫深浅,故意贬抑他说:“苏东坡的诗真是狗屁不值。”苏东坡听了这话,不禁心中大气,就大兴问罪之师,气冲冲地过江来责问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笑道:“好个八风不动,一屁就把你打过江来。”这是个笑话。
  有一次,苏东坡到金山寺来访问佛印禅师,禅师这时正在禅堂里领众坐香,那正是止静的时候,闲人不好进去。苏东坡知道这个规矩,就在客堂里坐等佛印禅师出来。这枝香坐完后又加了一枝香,所以出来很晚。苏东坡等了很久,心里非常焦燥。香完开静,佛印禅师出来了:“哎呀!苏大学士,请坐请坐。”苏东坡说:“嘿呀,你还叫我坐呀!我要在你这秃驴的头上坐!”他们是好朋友,在说笑话,骂禅师是“秃驴”。禅师听了道:“噢,你要坐在老僧的头上啊?好、好、好,我有个问题问问你,你要答得出来,老僧的头给你当坐具;若答不出来,就把你身上的玉带解下来,给我们做镇山之宝。”苏东坡哈哈一笑:“随你什么问题,我都能一问十答,我的妙解很多,释义很广。”佛印禅师说:“好,我问你,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你在什么地方坐?”意思是说你要在我的头上坐啊,我的身体是四大五蕴,是空无所有的,你怎么坐法?苏东坡想:四大是空的,五蕴本没有,一切都没有啊,那我落空了,坐在什么地方呢?不能坐在虚空里呀……想来想去,来回走了三圈,一时答不上来。佛印禅师乘机叫小沙弥:“来呀,把他的玉带解下来,他答不出来了。”于是苏东坡的玉带就留在金山寺做镇山之宝了。这就是空而有、有而空的公案。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答,因空非顽空,有非实有,空不碍有,有不碍空,空就是有,有就是空,心就是相,相就是心。故不妨答他:“真空不碍妙有,就在你这假相头上坐!”或者就在椅子上一坐,说一声:“如是坐!”或者竖起一指,说:“就在这里坐!”更或竖起指问他:“在什么地方坐?”这些答案,随手拈来,正不必动脑筋也。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Aug 26th, 2004, 03:23   只看该作者   #44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有人问《金刚经》座主:“无人相、无我相,那么,谁说谁闻呢?”这个问题看来很难,无人无我,就无说无闻了,还能在这里讲经听经吗?其实《金刚经》是破相见性的,不是属顽空,事相虽无,佛性不无。可以答他:“只说无相,不说无人。”我们的佛性,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大家如果把空与有、有与空的道理搞清楚,进一步绵绵密密地于一切时保任,不住相、不落空,就可以圆证大道了。不然,我们一遇境相就粘住,不自在,何时得了?
  宗下有很多这样的公案,宋朝徽宗皇帝的时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长老都请来,开一个无遮大会。就是一点儿没有遮盖,各述己见,直接痛快地呈示本性,圆证大道。有个讲《华严经》的座主说:“在我们教下讲来,成佛需三大阿僧o劫。而宗下说,一棒一喝就能成佛,这完全不符合佛的教导。现在请问在座的诸大禅德,你们如果一喝能透得过华严宗所说的五教,我承认你们一棒一喝就能成佛,假如透不过五教,那就是魔说。请你们哪个出来讲一讲?”华严宗把佛法分为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大乘圆教,教义由浅入深,修法循序渐进。当时赴会的禅宗硕德有圆悟克勤祖师,八十岁开外了,是大慧宗杲禅师的师父。他用眼睛看了看四十多岁的净因成小禅师,净因成禅师会意了,便站出来,对华严座主说:“你这个问题不难答复,不值得在座的大祖师给你讲,让我小长老对你讲一讲。我们先把五教的教义定一定:小乘教著有,有道可成,有涅可证,有生死可了;大乘始教讲空;大乘终教讲非空非有,既不是空,也不是有;大乘顿教讲即空即有;大乘圆教讲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圆融无碍。是不是这个意思?”华严座主曰:“对!”净因成禅师大喝一声,问众曰:“你们听到没有?”众曰:“听到了!”成曰:“听到了,那就是有啊!透过小乘了。”徽宗皇帝当时着青衣小帽掺杂在大众中坐着,他关照丞相,不要讲出去,让他好好听听怎么讲。过了一会儿,声音消散了,成又问:“你们现在听,还有声音吗?”众曰:“没有了!”成曰:“没有就是空,透过始教了。”又曰:“现在没有而刚才有,就是非空;刚才有而现在没有,就是非有。这不是非空非有吗?透过终教了。再者,若无刚才的有,现在说什么空呢?若无现在的空,说什么刚才有啊?说有之时空在有,说空之时有在空,这不是即空即有吗?透过顿教了。大乘圆教呢?我一喝不做一喝用,尽管喝,没喝过,时时处处不着相。吃饭没咬着一粒米,穿衣没挂着一丝纱。尽管工作很忙,就象没有工作过一样。这就是《金刚经》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精义,说有之时,纤毫不立;说空之时,周遍沙界;空有不住,圆融无碍,这是最上乘的大乘圆教,是《华严经》所说的最高境界――事事无碍法界。这也是禅宗的本质。”大众闻后,莫不信服赞叹,徽宗皇帝也点头不已。佛法实在是最崇高的宗教,是最好的人生哲学。我们能信受奉行,还有什么成败得失的烦恼啊?恒河大手印讲的是最上乘的佛法,我们既然十分庆幸地听到了这部法,就应依教奉行,时时令心如河流一样,无所住着地任运而作,才能证得法身自相。

  “心起知为智慧功用,观照及一切时皆如是。故放逸不修与勤积修习,其法性无增减。”

  心里起了念头,应该知道,这是智慧功用,是法性的妙用。不仅观照时是这样,一切时都是这样。所以,放逸不修时,法性没有减少;勤积修习时,法性没有增加。法性本身是不增不减的。
  我们不少人学佛做功夫,往往压念不起,以为一念不生地坐上十天半月、乃至十年八年,是好功夫。殊不知,这样修死定,不得真实受用,不能出三界,只是压伏一时,一经翻动,妄念生起,更胜于昔。纵不翻动,死坐在那里,有什么用啊?久久死定,会变成土木金石的。真做功夫须活泼泼地在事境上锻炼,知道心念起处,是本性的妙用,不去着相,则智慧日增。我们修行要成活佛,不是成死佛,要起种种妙用,利乐众生,这样才有价值。不是死坐在那里不动,那不成了泥菩萨了吗?
  前面讲过,见到本性之后,须要在事境上勤除习气。观照,就是除习气的最好办法。观照,就是佛性的妙用啊!不仅观照时是妙用,一切时都是妙用。比如游山玩水、探亲访友、看戏跳舞都是妙用。不是不能看戏,但不要被戏看了去,被戏里的情节转了去。正看时,随着戏里的悲欢离合而频起喜怒哀乐,看过后还念念不忘、耿耿于怀,脑筋老是跟着戏里的情节转,这个人这么好,那个人那么坏……这就叫做被戏看了去,这怎么行?看戏也能用功练心,看看这个心能不能被转动。若能达到“犹如木人看花鸟”,就是好功夫了。但这并不是说,戏里的好人坏人都不知道,戏的情节也不知道。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岂不成了死水一潭了吗?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分别取舍,不为戏里的情节所动。看而不看,不看而看,丝毫无住。“人间事不过总是戏”,我们放不下这个,放不下那个,其实这都象戏一样虚妄啊!一口气不来,这场戏就演完了,执着它干什么?
  我们做功夫,勤勤恳恳地用功,法身没有增加一分;我们放逸,法身也没有减少一分。换句话说,我们成佛,法身没有增加一分,做众生也没有减少一分;升天没有增加一分,下地狱也没有减少一分。它没有生灭去来,亘万古而不变。美国有一位叫卢胜彦的“活佛”这样说:“做功夫,佛性(天心)就升上天,不好的恶心就降到地下去。”一个升上来,一个降下去,一颗真心分成两个,那可真糟糕透了!有的法师讲经时说:“假如我们做了坏事,做坏事的妄心下地狱;真心升到天上去。”也是把真、妄分成两个心。他们不知道真心(佛性)和妄心原是一体,妄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心。比如,水(喻真心)起了波浪(喻妄心),波浪就是水,水就是波浪,怎么有两个呢?有人问:“没有两个,为什么人家说三魂七魄呢?三魂七魄不是有十个吗?”如果真是这样,一个人岂不变成十个了吗?不是啊!所谓“魂”者,属于阳,是光明无私的正气;“魄”者,属于阴,是黑暗污秽的邪念。三魂七魄,是说一个人光明的成分少,只有三份,而黑暗的、见不得人的东西多,有七份。不是把一个人分成十个东西。如果我们把七份黑暗的邪心都驱除掉,都转过来,完全化成光明,就成道了。象吕纯阳祖师之所以称“纯阳”,就是“魄”都化除了,黑暗都化为光明,而成仙道。因此,真心和妄心不是两个东西。你下地狱,真心也跟着你下地狱,但它的光明并没有减少,也没有污秽,它也不痛苦。犹如一颗珍珠被污泥包裹了,珍珠的光明并不减少。你升天,它也不快乐,它的光明也没有增加。我们的自性时时刻刻都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动不摇、不生不灭的。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Aug 26th, 2004, 03:24   只看该作者   #45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贪嗔、烦恼、苦乐感受等之自性,知其皆是法尔,即得法身妙用。”

  我们之所以有贪嗔、烦恼、苦乐等等感受,皆是法身自然的妙用。假如没有法身,就生不起这些感受:但有这种情感不同的变幻――时而欢乐,时而忧愁烦恼,这都是贪、嗔、痴三毒在作怪。遇到不如意事就烦恼,求而不得就嗔怒,满足不了自己的心愿就悲苦怨恨,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就欣喜快乐。这些感受都是空无自性,都是对境生起的妄想。所谓“万法本闲,唯人自闹”,这都是有根本无明的缘故。讲到无明,修法的人都害怕,就是这东西害人,使我们在六道里轮回!假如没有它,我们早就成佛了!但是你不要怕,无明并非实有,不过是个妄想、幻影,我们只要一觉,就把它照破了。因为它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所以,不能用什么物体来把它敲破。只要觉悟贪、嗔、痴、慢、疑等都是我们着境粘心所起的妄受,都是无明妄想,它本自法尔如此,是空无所有的。法尔者,“本来如此,并非有意造作”之意也。我们明白了这个妙理,一切苦乐、烦恼,一觉就化脱了。正如《圆觉经》所说:“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我们平常说“业障深重”,什么叫业障啊?业障是你着相。假如你不着相,什么烦恼也没有,业障又从何来?所有苦受、乐受,如同我们睡觉做梦,梦境当中,恶梦、美梦宛然,但你一醒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如果能够猛醒,一切放下,不着相,就得法身妙用了。法身妙用并不难,只要我们时时清醒,时时不住相。
  有人说:“哎呀!参禅学密很难,还是念佛求生西方容易呀!”其实,他弄错了,念佛、参禅、学密都一样,没有什么难易之分,不过随各人的根性不同,选择一合适自己的法门而已。念佛是用佛号打扫自己心地上的积垢,用持名的方法使自己清醒过来。莲池大师说念佛是“声声唤醒主人翁”。就是一声一声虔诚地念诵圣号,把自己的本性唤醒,不要住相,不要粘境,从而亲见佛性,于临命终时,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参禅也一样,时时照顾话头,看着妄念从什么地方来。念头一起,就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迎头一棒。这妄念本来没有,是虚妄的幻影,一打它就没有了。这和念佛一样,都是为了消尽妄想,从而亲证本来。但有人说不一样,他说念佛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莲池海会诸菩萨接引,往生西方,横超三界,而参禅不能。其实他们也弄错了,接引横超是有的,但接引横超并不是拉你去。永明寿禅师说得很清楚:佛如天上的月亮,心就好比一盆水,心清净了,月亮的影子才能现出来;若心不清净――是污水,天上月亮虽有(佛虽放光照你,而你却看不见),也现不出来,那你就不能生西方了。憨山大师说,念佛要念得得力,把爱根斩断,生西才有希望。爱根就是无明妄动的爱情,这是生死的根本,不斩断它,心就象污水,月亮的影子在污水就现不出来。不是佛不来接引你,不放光照你,只是你自己看不见,犹如盲人不能见到太阳一样。再说,参禅的人用功,心地空净了,那就是净土。因为心就是土,土就是心。佛说:“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心清净了,佛土才净,此时你发愿生西方,定蒙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往生。阿弥陀佛不似我们凡夫,凡夫会有爱憎之感,你跟我结缘得好,我就接引你;你没有和我结缘,我就不睬你。佛菩萨是行无缘大慈的,没有这种劣见,你没跟我结缘,我倒要与你结缘,慈悲接引你。就密宗讲来,阿弥陀佛不管你是念佛,还是修其它法门,当你临命终时,他都放光来照你,接引你生西。而且不光是修行的人,就是不修行的人,造恶的人,他也照,也接引。只是这些造恶的人业障深重,看不见佛光,或者见佛光强烈,吓得逃走,没有福气生西。《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因缘,三者缺一不可。想生到西方去,要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才行,不是马马虎虎地念两句阿弥陀佛就能去的。
  诸位菩萨,我们要真正用功,把妄心完全息下来才能成道啊!大手印讲的是心地法门。一真法界――华藏世界,就是大手印。西方极乐世界就在这个大手印当中,不出大手印之外。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就在这个大手印的第十三层,“实报庄严土”就是华藏世界的第二十层。我们娑婆世界也是第十三层,和西方的“凡圣同居土”是平行的。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是说,从我们这儿,向西方去,就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我们只要深信不疑,做一切善事,发愿回向往生,都是可以去的,佛菩萨不会拒绝的。并不是没有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就不能去。有人说,我念佛念得少,恐怕不能去吧。此话不对!生西与否,不是看你念得多少,这不是买卖,而要看你念佛的质量如何,心地是否虔诚,心里是否清净。假如你心里真清净了,临命终时一念也能生西。吾人果能反省一切色、声、香、味、触、法都是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一放一切放,清净无染地念一声“阿弥陀佛”,这一念清净心就能与佛相应,而生到西方去,也不需要十念、百念、千万念,就看你临命终时能不能一心不乱而正念分明。临终时,能心不颠倒,意不散乱,而正念分明,这是深得念佛三昧的功夫啊!功夫能做到这步田地,就靠现在勤恳扫除妄习而积累起来的。所以现在用功,要虔诚地放下、放下、再放下,使心清净无染,将来才能稳操胜券,往生西方,这也是法身的妙用啊!我们把禅宗、净土宗、密宗融于一炉,是因为它们本来是一体的。不要去分密宗呀、禅宗呀、净土宗呀,本来是一个佛宗啊!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Aug 31st, 2004, 03:14   只看该作者   #46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二、无修之大自然住
  “如不达自然任运,必妄念纷驰而落凡愚。故常应不离无修之大自然住。”

  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的举措施为,都是真心的妙用,一切色相都是自己的化身。自当随顺种种因缘应付操作,尽一己之力,为群众造福,这就叫“自然任运”。如果不明白、不通达“自然任运”的道理,必定着境粘心,贪得无厌地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妄念纷飞,那就把大好的一尊活佛埋没为凡夫愚妇了。我们修法原为见性证道,一切不着。假如想发神通,想得到什么东西,或是求佛菩萨保佑升官发财,那就与学佛背道而驰了。现在我们只要时时刻刻任运无住,于一切妄想境不加了知,而又非同木石,而了了分明地应机随缘,这就是佛事。我们在前面讲过,不要认这个色身为我,要以空寂为体;不要认妄念,要以灵知为心。用心地法门来修,就如用米来烧饭一样,必定能成饭;不这样修呢?就是用沙来煮饭,费尽功夫,也煮不成饭。我们明白了这清净无染而了了分明的灵知之心就是佛,便不再着相,而任运自然地为群众服务,以在事境上锻炼,除尽妄习而圆证佛果。反之,必定妄念纷飞,自落凡愚,而生死不了。我们这些凡夫多生历劫着相惯了,一下子是改不过来的,非但在饮食起居上挑拣分别,即使在修法上也挑拣个不停。这个说:“净土宗好,可靠;禅宗危险,不可靠。”那个说:“密宗好。”另有人说:“密宗也不好,密宗妖气重重。”哎呀,这个好,那个不好……,都是盲人摸象,妄自分别,胡说乱道。他不知道佛说的法是平等、平等、又平等的,不过是应各人的根器不同而说不同的法门,这叫做“应病与药”。象我们吃东西,你喜欢吃甜的,就取甜食;喜欢吃酸的,就取酸食。若爱吃酸的人说甜食不好,爱吃甜的人说酸食不好,念佛的说禅宗危险(其实禅宗并不危险),参禅的说密宗有妖气(其实密宗并无妖气),这都是偏重自己所好,妄自分别,非但自取烦恼,而且无形中得了个谤法的罪。你喜欢哪一宗就修哪一宗,不要说别的宗派不好,任何一宗都是一样的。你说参禅难,修其它宗也不容易;你说念佛容易,修其它宗也不难。
  庞居士说的:“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是讲初步修行人不明白修行诀窍,所以很难很难,犹如“粘鱼上滑杆”,鱼身上的鱼鳞粘乎乎滑溜溜的,要上那油滑的竹杆,谈何容易!但一经点破,原来这能说、能行、能哭、能笑的就是我人的自性,它镇日在我们面门放光,丝毫没有隐藏,不需要寻觅、祈求,只一切放下即是。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所以庞婆接声云:“易易易,百草头上西来意。”不难不难,参禅悟道容易得很。百草头上就是任何事物的头上,这“头上”的涵意就是离开相看,别往下着相看,离相能见物的功能就是自性的妙用啊!这不是很容易吗?所以我们做功夫不要分宗别派,说这难那易,只时时刻刻认清这离相而了了分明的真心,不要认影子,影子是取不到的。此时理虽明了,但多生历劫的住相习气还要来侵犯。圭峰禅师说:“多生妄执,习以性成,喜怒哀乐,微细流注。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常觉察,损之又损。”所以我们必须时时觉察,一有念起,即便觉除。如妄念势强,一时转化不了,就念佛或持咒以化之。佛号和咒语就是慧剑,用以斩断着相的妄心和情思,有无穷的威力。我们只要虔诚持诵,定获佛菩萨加持,因此,成道没有什么难处。同样的,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宗只要发愿都能往生。我们常说,念佛的范围很广,不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才是念佛,诵经也是念佛,做善事不着相也是念佛,惺惺在觉也是念佛。为什么?因为佛是觉义,你时时不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念佛吗?净土宗说,欲上品上生,要“读诵大乘”。为什么要读诵大乘?是叫你明理呀!叫你明白生死等现象是从何而有的,怎样才能了生脱死。你把这些道理搞明白,空尽妄心,毫无住着,才能上品上生。假如你住在相上,死死执着,认为这个世界不好,要去西方那里享福,这就坏了。纵然能去,也不过是下品下生。因为你心不空净,只能生凡圣同居土,不能生方便有余土和实报庄严土。
  什么是禅呢?本色自在的清净心是,即宗下说的“正法眼藏,涅妙心”。这涅妙心,不就是净土吗?不也是密宗的秘密宝藏吗?所以禅、净、密看起来是三宗,实是一体。密宗有很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譬如颇哇法、大弥陀法、迁识法等,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念观世音菩萨也一样生西,因为观世音菩萨就在西方,他也放光照你,接引你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之所以有九品,就在着相不着相上分别啊!假如你明白心就是土,土就是心,生即无生,无生即生,丝毫不住相,无生之中不妨往生。这样的往生是妙用啊!无生不是死在那里不动,生生不已就是不生,不生就是生生不已,这才得无生之妙谛。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Aug 31st, 2004, 03:15   只看该作者   #47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故常应不离无修之大自然住。”所谓无修者,乃“无修之修是为正修”也。大手印是最上乘密法,它不要你念咒,不要你结手印,不要你修什么法,一切任运自然,毫无住着即是。这种修,即是大自然住。禅宗开悟后也是如此,无修而修,不要对治。对治法门是针对各人习气而专修的除妄法。譬如,淫心重的人专修不净观、白骨观;特爱讲话的人专修禁语等,这是息妄归真的方便法。大手印不要这么对治,它告诉我们,一切色相都是自性的显现,都是真心的妙用,时时无住,即是无修而修的大修行。念佛的人,念头一起,一觉即空,就是念佛,不是非得要念一句“阿弥陀佛”才算念佛。但用功须契合自己的根机,不可拘于一格。念佛有几种不同的念法:念起即觉,为实相念佛;观自己就是阿弥陀佛,为观想念佛;观佛相好,为观相念佛;时时不离一句“阿弥陀佛”,为持名念佛。我们用功,须选用一种适合自己习性的方法来修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假如你不能念起一觉即空,那就念名字佛。如果默念还不顶事,念头还动,那就出声念“阿弥陀佛……”,总是要把你的妄念斩断,转为无念才行。同样是念佛,明白这个道理和不明白这个道理,力用大有区别。不明理念佛,时时着相,执着西方的阿弥陀佛;明理念佛,就晓得念佛是借阿弥陀佛的圣号,把我们心里的龌龊扫清,把我们着相的烦恼、愚痴都扭转过来,以证和阿弥陀佛一样的清净佛性。因用功的方法不同,将来生西的品位也因之而别。这不着相的修行,即是“无修之大自然住”,无住之住,叫自然住。
  禅师开示这样讲:“有佛处莫停留,无佛处急走过。”有佛的地方你不要停留,没有佛的地方赶快走过去。这是说,既不能著有,也不可偏空,有无两边都不立,中间亦无有,那就是中道义,也就是天台宗的“空、假、中”一心三观。所以,相不是没有,而是幻显起用的。假如真性不能显示幻相而起用,那是一潭死水,佛性还有什么价值?我们用功修行,就是为了除尽执着幻相的妄习,而不是死坐在那里不动。若能觉醒,时时不住于相,也不执于法修行,就走上正路,入于“无修之大自然住”了。

  “无论何时,唯以认识直指见宗,一切尽摄。”

  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唯以认识直指所示的本性为正知见,真正领悟我们这个心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统摄一切的,森罗万象都包括在内,任何色相都是自心显现的妙用,所以,不要去着相。境界好也罢,境界不好也罢;顺我的心也好,逆我的意也好;都不去管它,那就时时刻刻都见性。《六祖坛经》云:“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上阵打仗,心里有生死出入之见,这不行。我被人杀了也无所谓,“将头迎白刃,犹如斩春风”,哈哈!斩掉就斩掉好了,斩了这个躯壳,我们的真心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还是堂堂地斩不掉。这就是见性人的作略。
  从前,嵩岳元圭禅师在宴坐时,见一帝王,带了很多随从,威风凛凛地站在面前。那帝王见禅师不起立迎接,心中很不快,问禅师道:你认识我吗?禅师说:我观佛与众生都是平等的,对你能另眼相看吗?那帝王说:我是岳神,掌握着生死大权,能令人活,也能令人死,你怎么能用平常的眼光来看我呢?禅师哈哈一笑说:我本无生,你能令一个无生的人死吗?在我看来,身体和虚空不二,我和你不二,你能损坏了虚空和你自己吗?就算你能,我的真心却是不生不灭的。你能损坏的只是我的躯体,你不能损坏我的真心哪!你还没有证到这个真心,怎么就说叫我生、叫我死呢?那岳神被他说得怔住了:哎,这话我没听说过,还有不死的真心在吗?禅师继续开示说:比如你现在是大神,你以前也是人啊!只因你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做了很多善事,所以现在成了操生死权柄的大神。但是,是谁做了岳神?你做人时的躯壳已经没有了,是识神做了岳神。你那识神和我们的佛性不一样,差那么一点点,差什么东西呢?有“无明”在,佛性就成为识神,把无明去净,识神就恢复为佛性了。纵然“无明”还在,佛性也不减少一分,因它是不增不减的。现在是谁做岳神?就是这个不生不灭的佛性啊,而你全不知道!那岳神经禅师开示后,如梦方醒,当时就拜元圭禅师为师,皈依了佛门。
  还有那些依草附木显灵的,是什么神呢?那是鬼呀!他在世的时候贪得无厌,造罪下了地狱,地狱罪受满了,出狱之后,因为贪习还在,遇到草木就附上去,这草木就灵验了。这实在是贪鬼做祟,不是什么神。神者是大的鬼王,神通比其它的鬼大,都是着相。所以我们无论何时,唯以认识“直指见宗”所指示的真心为要,心量犹如虚空,森罗万象,无一不包括在我们的心性当中。我们要恢复本能,就要从现在做起,一切放下,时时认识这个佛性,不要住相。才有住着,赶快念佛,赶快持咒,最好一觉即空。明白这个道理去修,修净土也好、修禅也好、修密也好,都容易迅速成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去修,都难成正果。

  “不可于各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调伏对治。”

  这里讲,调伏对治妄念,不可在各个妄念起伏上面着手,须在妄念生起的总根上下功夫。凡夫的妄念多啊!有的好色好得厉害,有的贪财贪得厉害,有的好名好得厉害,各人的妄念习气不同,若一一分别对治,以妄治妄,其妄更甚。如在妄心动处下手,则一了百了,归家稳坐矣。教下也有对治法,比如“六度万行”里的“布施度”就是对治我们的心量小、悭吝的要法。又譬如五戒“杀盗淫妄酒”,就是对治我们妄心蠢动的法门。比丘戒二百余条,也不外戒心不动,所以,最大的戒是心戒。心一动就是犯戒,不是等事情做出来才算犯戒。从前有一个徒弟问师父:“师父啊,如何是破戒?”师父说:“当隔壁女子洗脸擦面的时候,你听见她的簪环首饰声音,那就是破戒。”为什么听到这些声音就是破戒?因为你听见声音就着相,簪环首饰是女人饰物,你着了女人相就起别的念头。
  大手印是从根本上修,对各种妄念不讲一一对治。见到本性之后,时时照顾它,不令此心着境,时时照空。以真心来摄持一切,森罗万象,万象森罗,都是妙明真心中物。心是根本,遇一切境都不动心,一切都不予理睬,那么,即生成就有何难?若在枝末上修,一个个妄念分别对治,那就不胜其烦,那真是太难太难了!不讲对治,是大手印的修法,诸位若有不对机的,也可修对治法门,如:淫心重就修不净观、白骨观等,根据各人的情况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修法。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3rd, 2004, 03:10   只看该作者   #48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三、子母光明会
  “妄念与烦恼,皆法身本觉智慧相。”

  妄念和烦恼,都是法身的本觉智慧相。法身无相,而又无不相。说它无相,是指法身本体没有具体的形象可见;说它无不相,是指森罗万象、万象森罗,一切有相的东西都是法身的显现,没有一个有相的东西在法身之外。妄念与烦恼都是有相的东西,当然不在法身之外。妄念、烦恼从什么地方来的?它的来处就是法性,法性是生起一切法的根本。佛性是成佛的根本。法性、佛性说起来是两回事,其实是一回事,都没有离开法身。本觉,就是本来具足的觉性,就是人人本有的灵明真心。这个真心,能生起广大智慧,能起一切妙用,能显现千差万别的形象。所以,妄念也好,烦恼也好,都是法身本体的妙用。法身是根本,若没有这个根本,哪里会有妄念和烦恼呢?有水才会有波浪,水是根本,波浪是水的动荡相。有镜子才有影子,镜子是根本,能显影子是镜子的妙用。有法身才会有妄念与烦恼,法身是根本,妄念与烦恼都是法身的本觉智慧相。假如没有法身,妄念与烦恼也无由生起。

  “其自性亦即法身本体光明之真实。”

  妄念与烦恼的自身性质,也就是法身本体光明真实不虚的显现。这里提到了光明,法身本体具足无量光明,是一个“大光明藏”。在修行的过程中,有的人看到了红光,有的人看到了黄光,有的人看到了蓝光,有的人看到了绿光……各种色彩都有。假如你修大圆满脱噶,就要看光,光放大之后,就会看到明点。这明点先是白色,再看下去就变成彩色,五彩、六彩、七彩,都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的本性光,由日光、月光、灯光等引发出来的。这和现代激光技术的道理一样,把红宝石放在激光器里,用脉冲氙气灯发出强光照射,受这光线的激发,红宝石自身特定频率的光,“哗”地一下被激发出来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按密宗的理论讲,第八识――阿赖耶识,就在心包里,有两条脉管从后面连通心包和眼睛。密宗观光修行,外光由眼睛打进去,将我们自心本具的法性光激发出来,其原理和激光技术无二,所以说密宗蛮科学的。
  依照中医理论,五脏六腑通过经络连通全身,每个手指都有其对应的脏腑。结手印,就是安排好脏腑的位置,持咒是用咒音鼓动气机。咒音不是无的放矢,不是随便念点什么都可以的,而是佛菩萨在禅定当中,将自心化作的符号。你用心持咒,和佛菩萨发出的符号相同,就能和佛菩萨感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力。这和科学上的“共振”原理相同,所以密宗很科学,并不是迷信。
  我们现在讲的恒河大手印,是无修而修,一切时、一切处任运自然。这最易和佛菩萨感通,因为佛菩萨都是任运自然的。我们首先要识得自己的真心,先要明白包括妄念与烦恼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真心起现的妙用,这就是前面讲过的“见宗”,也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然后,一切时、一切处保护它,时时处处都不着相。保护圆满,就成道了。这个法很直接、很痛快,不是一一对治的法,无修之修才是真修,所以说大手印是无上乘的修法。不要怕妄念,不要怕烦恼,妄念与烦恼是法身生起的妙用。把这妄念、烦恼息下来就是了,息下狂心,即是菩提,并不是要去掉它。就象去掉波浪就没有水一样,去掉妄念与烦恼,岂不是连法身也去掉了么?法身又怎么能去得掉呢?只是息下妄念与烦恼,而不是去掉它们。不要认为妄念与烦恼不好,它正是真心的显现,也正是显神通起妙用。恒河大手印就是叫我们认识这妙理,在从事一切工作时不执物相,而将妄心、妄念化作真心的妙用。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3rd, 2004, 03:11   只看该作者   #49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知之,即名本体住之光明。”

  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叫做“本体住之光明”。住,就是不动。假如你能知道妄念与烦恼都是本体的妙用,能息下它不动,即是做事时不执不住、随缘应用,这样的“知道”就是法身发出的“本体住”之光啊!住,有“安住”意,就是脚跟站稳,在禅宗里叫“脚跟点地”。认识到妄心的起处就是真心,不再到别处去找,这就站稳脚跟了。还去求什么师父给开顶授法呢?师父能给你开顶成道吗?老实讲一句:没有这种事!师父要是能给你开顶成道,佛那么慈悲,老早就给大家把顶都开好了,使大家成道了,哪里还会有这么多凡夫啊?说给你开顶,那是象征性安慰安慰你,使你的心情愉悦、稳定下来,易于进道而已。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后,自己奋发用功,开自己的顶,不倚赖他人。清清楚楚地认识真心不在别处,妄念与烦恼的起处就是我们的真心。时时保护它,不随妄念转。才有走作,赶快念佛,或者赶快持咒,将妄念化去,这回光返照是保护真心的妙法。做功夫要向内照,不要向外照。外面的东西太多了,有好吃的、有好穿的,有好玩的……这些全都是影子,统统了不可得,跟它转,就完了。须安住不动,脚跟站稳,将着相旧习消尽,自然会放大光明。其实,平时我们都在放光,念头一动就是放光,不过这是妄光。妄心发出的是妄光,真心发出的光才是真光。何谓妄光?着相而生妄念,就是妄光,妄光也有光明。前苏联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机器,能把人体发出的光拍照下来,据介绍那光环有七、八厘米厚。妄光有限量,而真光没有限量。如果我们能时时保护这本然的一段真光,它就会越放越大,乃至照十方佛国,无所障碍。这是我们自心本具的大光明藏。我们应当如是安住,这是无住之住,不是住在什么东西上,而是要你心安稳,不动摇,不疑惑。

  “其直指自性光明之见宗,能熟其自相,即名行道之始觉光明。”

  上面讲了本觉光明,妄念与烦恼就是本觉光明相。现在讲始觉光明,什么是始觉光明呢?就是“直指自性”的光明。直接指示给你:那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之心,就是佛性,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大手印。你这样认识,就是见宗,就是始觉光明。但是我们无量劫来着相惯了,“对境生心”是熟路,而对于“荡然无住”却很生疏,还要有一个“熟处转生,生处转熟”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保护”过程,也就是“观照”的过程。
  “能熟其自相,即名行道之始觉光明。”熟,就是成熟,不是着相成熟,而是观照成熟,明心见性成熟,时时不住相,一点没疑惑,这就叫“熟其自相”。假如我们听了之后,将信将疑地:这就是佛性吗?这就是成佛的根本吗?恐怕不是吧!若是的话,应该发大神通啊!怎么没有神通呢?那是你没有熟,你还生疏啊!假若我们一点都不疑惑,时时能照顾,这就是行道之始觉光明。这是真修行,不一定有什么形象,不一定有打坐的相。念佛的相或持咒的相。而是妄念一起,就看见它,不跟它跑、不理睬它,它马上就转空了,了不可得。行住坐卧都如此,你看不出他做功夫,其实他时时处处都在做功夫,这是心地功夫,称之为“行道之始觉光明”。为什么说是“光明”?念头一起,就能看见,若不是光明你怎么能照见它呢?有人说:“我念佛念得不好,念了很久,还是有很多妄念。”要我说,你念得很不错,妄念起了,你能照见,这就是始觉光明啊!妄念就象房间里飞荡的灰尘,没有光明你看不见。如果透进一线阳光,你就会发现,灰尘原来这么多啊!所以,打坐时、念佛时照见妄念,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这是始觉光明,开始觉悟了。进一步就是不跟妄念跑,不理不睬,全神贯注地念佛或持咒,心念耳闻,听得清清楚楚,妄念自然就息下来了。这就是“行道之始觉光明”。

  “为任运于此而无分别之体与道两光明之自相,即所谓之光明母子相会也。(本觉母,始觉子也。)”

  妄念与烦恼,是本觉光明;见宗和行道,是始觉光明。本觉光明是“体光明”,始觉光明是“道光明”。这“体与道两光明”之自相――这两个光明各自的形象虽有不同,但它们在本体上却是一个,是无分别的。我们任运于此,任运于这两个光明无分别的本体,就是所谓“光明母子相会”啊!母,是本觉光明;子,是始觉光明。母子相会,就是本觉合始觉,两个光明合为一个。中阴身救度法就是这个原理。中阴,又称中有。人死过之后,有三天半到四天的“闷绝”状态,然后“中阴身”生起,如三岁童子,四十九天内七度生死,起现种种境象。所谓“闷绝”,就是大昏迷,昏迷时妄念不动,因为他的身体――地水火风四大分散了,眼耳鼻舌身诸根失去了摄取外境的功能。妄念不动,自性光明就要显现。不过这种光明叫死光,死后发出的光,三到四天内两度现起。这死光每次起现的时间不长,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倏――”就消灭了。死光也是自性光,若能在死光起现时“一把擒来”,及时体认它,立即就成道了。死光,就是母光;能觉察到它,就是子光。及时体认,就是母子相会,及时合上去就能顿证报身佛。这是“中阴救度”的第一阶段――死位中有。若不能及时体认,就错过了这个机会。然后中阴身生起,并显现种种业相,生前做好事就现好相,做坏事就现恶相,美好的相、恐怖的相都要显现。同时,前十四天每日都有佛菩萨放各色强光、现双身相接引。此时若不惧强光、不生狂妄分别之心,及时地合上去,也能得生佛国净土。在中阴身生起的第四日,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光佛放红色强光,并且现出与白衣佛母面合交抱的双身相,这时你若能不起分别、惊异、恐惧之心,毅然地合上去,就能立即得生西方极乐净土。有佛菩萨接引前十四天,是“中阴救度”的第二阶段――法性中有。紧接着是“中阴救度”的第三阶段――轮回中有,《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一书示之甚详,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3rd, 2004, 03:12   只看该作者   #50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我们打坐修行,能够照见妄念,这是好事,不要起疑惑,应继续精进修行,待到功夫成熟,“啪――”一下子脱开,子光、母光合成一体,一大光明藏也!那就成道了。念佛的人也是如此,时时处处一句佛号,久久功夫成熟,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一时脱落,无能念之人,无所念之佛,明明历历、了了分明,这也是子、母相合,也是“光明母子相会”啊!

  “不忘已认识之见宗自相光明,对于境界功用中之妄念烦恼,不起任何遮遣与成立、取舍等为最要。”

  不要忘记已经认识到的“见宗自相光明”。何谓见宗自相光明?我们能够照见一切事物,这都是法身本体所起的妙用。照见事物,不为事物所转,而了知这能见的功能正是我们的本性,从而在相上见性――透过相而见到本性,这就是见宗。见宗也是法身所起的妙用,也是法身自体的放光相,这放光相是无相之相,称之为“见宗自相光明”。这并不是用眼睛看到,或者用耳朵听到。前面我们讲过无情说法:“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那是说用眼睛听声音,现在我们是用耳朵看光明。眼睛怎么听?耳朵怎么看?照一切事物、听到一切声音的功能,就是我们的本性。离开本性,一切皆无有,若能这样体认,就是见宗自相光明。这光明能用眼睛看到吗?所以说用耳朵看。这是看吗?默契、体验、领悟、神会是也。
  我们对于在境界上、在功用中泛起的妄念与烦恼,不生起遮遣它、成立它、取着它、舍弃它等心,以一切皆影幻,无可取舍故。须不理不睬,不生任何心,方合道妙。遮,是盖复;遣,是赶走。遮、遣都是压制。成立就是随着它跑。比如,你做生意赔了本钱,烦恼生起来了。又一想:“我是学佛的人,不应该这样烦恼,为什么还起烦恼呢?不好、不好!”越想越懊悔,越搞越烦恼,这就是遮遣。再如,你已经能够不为事情的成败动心,你自以为定力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个境界很好!这就是成立。我们应该这样做功夫:动也好、静也好、顺也好、逆也好、轻安也好、烦恼也好,都了不可得,统统不放在心上。甚至遮也好、遣也好、成也好、立也好、取也好、舍也好,全都不往心里去。妄念、烦恼来了,既不跟它跑,也不理睬它,任它起灭,一凛觉就是了。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你如果功夫做到“没有爱、恶之心”的程度,那你命终之后,就不再轮回六道了。
  一个“不忘”,一个“不起”,最为重要。不忘“见宗自相光明”,不起“遮遣、成立、取舍”等心,这是最最重要的啊!我们不要忘记,这能看、能知、能说、能行的功能,就是本性的妙用,时时刻刻熟悉它。妄念与烦恼来了,不压制它,不随它跑,没有任何遮遣、成立,没有任何爱憎、取舍,一切都了不可得。坦坦然然,平平常常,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任它风云多变幻,我自无喜亦无忧。心常空空地,气常平平地,意常淡淡地。我们时时处处都要这样做功夫,这个功夫不管哪一宗都是用得着的。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3rd, 2004, 03:13   只看该作者   #51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四、频除乐、明、无念诸功力
  “日久护持如是之境,有乐明无念诸功力而遮本元自面者,当揭此皮壳,自性之相方能赤裸呈现,是为智慧由内明朗。”

  如上讲的不忘、不起之境,护持的日子久了,即有“空、乐、明”等境界出现,那是功力引发的初步入道境界。乐是快乐,明是光明,无念就是心空,“空乐明”的境界出现了。内心空净,无比轻安,这个身体好象没有了,轻松得就象卸下一副重担一样。欢欣愉悦,无比快乐,比那“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还要快乐百倍,这种快乐非任何世间快乐能够比拟(四禅八定,修到三禅就有此乐,修到四禅,此乐才会消融)。心光发露,明亮透彻,就象一轮明月当头朗照,醒时梦时都沐浴在光明之中。这“空乐明”好不好?好倒也好,但你若住在上面,起心动念:“好啊!我得空净,我有快乐,我放光明。”那就坏了,那就会遮盖住本元自面。什么是本元自面?就是前面反复强调的自性啊!若着在“空乐明”相上,就象在自性的外面包上一层皮壳,那还能见到自性吗?应该揭掉这层皮壳,不要住着这“空乐明”。
  我曾再三关照诸位,修心中心法,不许见光,不许见佛。不是不允许你见到,而是不允许你着相啊!自性非明非暗,你说它光明,不对;你说它黑暗,也不对。我们前面讲过,功夫做到最后,如“腊月三十之月”,不见有光了。但这并不是黑暗,就象人在空气中不见有空气,鱼在水中不见有水一样,“如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不取不舍,浑化相忘了。说不许,是不许你住相。住在相上,就是“成立”,就是“取”,这都是妄想执着。除掉这妄想执着,才能彻悟本来。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功夫做到后面也是这样:“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觉和所觉空净到极其圆满的时候,能空和所空也消失了,连空也没有了,这时才“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能空和所空有生有灭,能乐和所乐,能明和所明同样有生有灭。这些有生有灭的东西都统统消匿,那不生不灭的“寂灭”大涅就朗然现前了。寂者,寂而常照,照则起用万机;灭者,照而常寂,寂者,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曰“如”,起应万机曰“来”,“如来”的境界岂是泛泛的“空乐明”可比的?这才是真正的成佛。
  应该揭掉“空乐明”这层皮壳,自性之相才能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是为智慧由内明朗”,这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智慧之光,这是真光明,能朗照十方,无所障碍。“空乐明”的光明是有限量的,不能朗照十方。

  “故宜频除乐、明,曰:泉水汹涌激流妙。”

  所以应该频频地扫除这“空乐明”。禅宗修持也是这样,如僧问曹山:“朗月当头时如何?”就象一轮明月当头朗照,心头充满光明,您看我的功夫可以了吧,这种情况怎么样啊?曹山禅师说:“犹是阶下汉。”功夫到这里,还在台阶之下面,没有升堂入室,还差得远呢!僧云:“请师接上阶。”请师父您发发慈悲,接引我走上台阶,得以升堂入室。曹山云:“月落时相见”,待月亮落之后,再和你相见。(元音上师问众人:“月落时作么生相见?月亮落之后,怎么相见哪?”众默然良久,上师曰:“止!止!别想了。拂袖归方丈去也!”)
  “泉水汹涌激流妙”,泉水借着山势奔流,波涛汹涌,水势很大,这股激流,难以扼制。比喻功夫做到一定的程度,微妙的智慧迸发出,就象“泉水汹涌激流”一样,挡也挡不住。当年憨山大师文才很好,善于写诗词,他做功夫做得把诗词全忘光了。有人请他写首诗,他一句也写不出来。后来有人弄了几首唐诗请他吟吟,他一吟唐诗,诗句马上跳出来了。根本就不要思索,有如山洪爆发,想停也停不住,一发而不可收拾。憨山大师知道这不对劲,不能让文思遮蔽住佛性,就毅然地把这一似“泉水汹涌激流”的玄妙,“啪”地一下斩断了。这都是能遮“本元自面”的皮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应当断然地把它揭去。

  “生乐、明之力及现世乐、愉快等相时,力念方便能摄之‘泼’(P),与般若能断之‘诶’(ei),猛然从上落下,以破贪着功力之皮壳(以上二藏字,合成为‘泼诶’(Pei),即‘呸’字,译音泼吒。)。”

  当生起乐、明的力用,以及生起现世的欢乐、愉快等现象时,用力念一声“呸!”,把这一“呸”猛然从上落下,以破除贪着“空乐明”等功力的皮壳,使自性朗然现前。藏文字母“P”音“坡”,有“方便能摄”之义。括是摄受、含容,“P”字有含容一切妙义的方便性。藏文字母“ei”音“诶”,有“般若能断”之义。断是截断、排除,“Pei”字有排除一切障碍的般若性。“Pei”音“呸”,能含容一切妙义,排除一切障碍。这个“呸”就这么好。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4th, 2004, 03:55   只看该作者   #52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五、修习“不修之大修”
  “如是一切时能保任离绝道验之关要、无可言说之自性了彻者,入定、出定行持无别,上座、下座修持亦无别。”

  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在一切时候都能保护、任运这“离绝道验之关要、无可言说之自性”。道验,就是修道的验证,常常验证自己修道修得怎么样,修到什么程度了,空乐明出现了吗?若出现了一点,高兴得不得了,心常常粘在这里。还有的人没有空乐明、没有神通,心里总在想这些东西,拿这些东西验证自己,我怎么没有消息啊?怎么不发神通啊?是我不行吧?是这个法不灵吧?有这些东西梗在心头,慢说成道,就连空乐明的境界也给障住,不会出现了。我们前面讲过,空乐明是在修座和保任自性的过程中出现的,即使出现了,也要“呸”地一下离开它。你若没有,少一层障碍,岂不更好!但真用功修道的人,在修习过程中,空乐明自然会开发。只是不可追求,任其自然开发而不住着,即无妨碍。离绝道验,就是离开这些验证、断绝这些验证。关要,就是关键、要点。离绝用“空乐明”等觉受来验证修道的成就,这是成道的关键,修行的要点。
  自性就是法身,法身无相无不相,它是不可言说、不落思维的。任你怎么说它,它无相貌可说;任你怎么想它,它没东西可想。语言说不出,思维想不到,这叫“言语道断,心行路绝”。经云:“唯此一实事,余二皆非真”,可言说、落思维的任何有相事物全是虚妄不实的,统统了不可得。只有这“言语道断,心行路绝”的自性是唯一真实不虚的,称之为“实相”,这就是大乘佛教的“一实相印”。
  我们应该时时不忘“离绝道验之关要”,不用“空乐明”等觉受来检验是否成道;时时任运这“不可言说之自性”,在一切时不取不舍。这样的保任一刻也不能离。了彻,就是明了、透彻。修行人这样保任,保任到自性明了透彻的时候,“熟处转生,生处转熟”了,就是“了彻者”。此时,“入定、出定行持无别,上座、下座修持亦无别。”大定无出入,如果入定时心能定下来,出定之后,心又随外境跑了,那就不是大定、不是真定。真正的大定,无时不刻不在定中,禅堂里寂静也好、闹市里喧哗也好、打坐入定也好、做事繁忙也好,都是一样,在行持上没有差别。真修无修,不修才是大修。我们修心中心法,不只是上座结印持咒修持,更须于下座秒秒不离观照。我早就告诉过诸位,观照是正行,打坐是助行,但是忽视观照的人还是不少。我在这里再次强调:观照是不可忽视的正行!观照正是刚才讲的“保任”啊!座上结印持咒,左右摄着这个心,座下绵密观照,也是左右摄着这个心。上座下座在修持上是没有差别的!

  “此为不修之大修,自住等遍之智慧。如河流之瑜伽,无毫发之修正,然亦无刹那之驰散。”

  恒河大手印的修法是“不修之大修”。真修行没有修的形象。你看他好象是不修,实际上他时时都在修,他这是不修之大修。因为他时时都在观照,时时都在保护己灵。
  没有修行的形象,谓之“无修”;一切都了不可得,连“空乐明”也不可得,谓之“无得”;自己本来是佛,只要息灭妄想执着,不用再加点什么,本自具足一切妙用,谓之“无证”。这就是所谓“无修、无得、无证”。无修者,本不生灭;无得者,本自空寂;无证者,本来是佛。这是“自住等遍之智慧”啊!等就是平等,遍就是普遍,即自自然然地安住在平平等等、遍满一切的大智慧上。等遍,就是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人高我低,没有我高人低,也没有我的法高,你的法低。人就是喜欢纷争,各执己见,以为自己说的都是真理而毁谤他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是说非、说好说坏。举个例子:有一种自动伞用起来很方便,但并不坚固,用不了多久就坏掉了,人们称之为“短命伞”。这种伞在我国的消费者看来,是不好的。因为我们喜欢坚固耐用。可是在外国人的眼里,这种伞很好!因为它很好用,价格也便宜,物美价廉,正好用一用就丢掉。我们不习惯扔东西,就说这伞不好;他们扔东西习惯了,就说这伞很好。其实伞就是伞,伞本身并没有好坏,说好说坏都是人们的妄心分别,所谓“万物本闲,愚人自扰”也。如果“自住等遍之智慧”朗然现前,不起分别取舍之心,你就可以听到“短命伞说法”了。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4th, 2004, 03:55   只看该作者   #53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我们前面讲过“无情说法”,无情怎么说法呀?听不到无情说法,那是无明遮蔽了你的真心,你的差别心宛然存在之故,因此,你的知觉性只能遍满你的身体。打你的头,头会痛;打你的脚,脚也会痛。打这把椅子,你就没知觉了。假如打破无明,除去“对境生心”的习气,扫掉了分别取舍之心,觉性就能遍满一切事物,心量犹如虚空,没有任何东西在你心外,那你就横亘十方、竖穷三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日月星辰、茫茫宇宙、山河大地、花鸟虫鱼,所有一切有情、无情都在你的心内。如帝网珠,光光相映,颗颗相圆,他在你心内,你也在他心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拈出一个,就是全体。就象现代的“激光全息照片”一样,其中任何一个小小的部分,都包括了整张照片的信息。这就是“等遍”。若欲如此,就须起修,如何修?“如河流之瑜伽,无毫发之修证,然亦无刹那之弛散。”
  瑜伽,意即相应。如河流之瑜伽,就是象河流那样相应。你看那河水,河道弯,它就弯着流;河道直,它就直着流。它处处与环境相应,并不是只能直不能弯,也不是只能弯不能直。我们的真心本来就象河流一样,与一切境界相应。前面不是已经讲过了吗,“妄念与烦恼,皆法身本觉智慧相”。法身就是我们的真心,就是自性。它从来就是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它从来就“无毫发之修正”,也“无刹那之弛散”,这才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我们做功夫,从根本做起,也应该象河流那样,与一切境界相应,没有成败得失,没有爱憎取舍。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做时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做过等于没有做,心里不留任何痕迹。这样做事,智慧技巧应手而生,忙而不乱,多而不杂,效率很高。倘若事前期望、畏惧,背着思想包袱,做事时就不会得心应手。更在事后或因成功而沾沾自喜,或因失败而懊丧恼怒,“喜风吹倒菩提树,怒火烧毁功德林”。那早已不“瑜伽”了。
  我们要象河流一样,弯就弯、直就直,风来了起起波浪也无所谓。喜笑怒骂都是佛性的妙用,发一发脾气也没关系。为什么?你如果太顺从他,他以为你软弱可欺,欲望更加高涨,一下子要害许多人,那怎么行啊?这时就须要“菩萨心肠罗刹面”,发火教训他一顿,甚至打他一顿,让他赶快回头,这是教育呀!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也不能总是软软弱弱的,看到坏事情该发火就发火。是不是真的发火?发火是外表,是教育人手段,不是心里失去了控制,不是嗔恨心生起来了。从前,梁山缘观禅师座下有一个园头(管理菜园子的,种菜供大众吃),他问梁山:“家贼难防时如何?”家贼比喻妄念,跟着妄念跑,就把自性光明遮蔽了,等于是妄念这个“家贼”把法财偷走了。妄念来了,怎么办哪?梁山说:“识得不为冤。”你能看见它,认识到它是妄念,不跟着它走就是了,那就不冤枉。若是跟着它跑(执着它、压制它都是跟它跑),那就白修了,岂不冤枉!但是园头是开悟的人啊,他不是这样说说听听就算了,他要“觌面相呈”,把定要津、不放过话头。几问几答之后,他突然问:“忽然倾湫倒岳时如何?”忽然间发了大脾气,就象山洪爆发,把山岳都冲倒了,怎么办?梁山禅师从法座上走下来,一把抓住园头:“??黎,莫教湿却老僧袈裟角!”连袈裟角也不能弄湿,比喻心不动。就是说你尽管发脾气,心要把持住,一点不能动啊!
  到这里就“无毫发之修正,然亦无刹那之驰散。”没有定也没有乱,定和乱都不可得,平等一如,一如平等。你说:我这里入定了!那你还有“定”在,有“定”就一定有乱,因为“定”是对“乱”说的,没有乱还讲什么定啊!讲真一定有假、讲善一定有恶、讲美一定有丑,如果没有“假恶丑”,还用讲“真善美”吗!我们的心要真正平等,既没有乱也没有定,既没有修正、也没有驰散。功夫要做到这种程度才行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4th, 2004, 03:57   只看该作者   #54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颂云:未曾修习未曾离,亦不离无修习义。”

  这个颂分三段:一、未曾修习;二、未曾离;三、亦不离无修习义。
  “未曾修习”,就是刚讲过的无修之大修,无毫发之修正,然亦无刹那之弛散。这不是不做功夫,功夫还是要做的,所以说“未曾离”――也没有离开做功夫,但你不能住在做功夫上,做了还同没有做,这就是“亦不离无修习义”。功夫尽管做,而不生做功夫之见,做也不可得,离也不可得。修行好比乘船过河,船还在中流,就不能离开船,若这时离开船,岂不就掉进水流(喻生死之流)里淹死了么!等船到了对岸,必须离开船,若不离船,怎么到不生不灭的涅彼岸啊!真正修行到家,既不曾修习,也不曾离开;既没有此岸,也没有彼岸;既无六道可堕,也无佛道可成;既无生死可了,也无涅能证。“无生死可了”才是真了生死,“无涅能证”方称真证涅。这不是说说就算数的,唯证乃知。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

  “于此自性大圆满根本道,有成如‘e’字者(于圆满法如量得解),或顿时得解脱,则为色心大离体所显一切法身之妙用,无有能修所修。”

  大圆满法里有好几种修法,最主要的就是“彻却”、“脱噶”。“彻却”就是立断,立即就断掉妄念、妄心、妄习;“脱噶”意即顿超,顿然超越生死苦海。顺序是先修“彻却”,后修“脱噶”。先要立断,就是先要见到自性,见到自性就是见到了根本。恒河大手印就时时刻刻指示我们见到自性,所以大手印是大圆满的先驱,是大圆满的根本,也可以说大手印就是大圆满,故称“自性大圆满根本道”。
  佛的胸前有“e”字。“e”本不读作“万”。因为它表示万德庄严、清净无染,大家就把它读作“万”了。万德庄严,清净无染,就是“于圆满法如量得解”。“e”字是象所写的那样向右转。有人说,胸前“e”字向右转是真佛,向左转是假佛,就这样辨别佛的真假。那魔王也能显现佛相,你又如何辨别呢?又有人说,佛胸前“e”字放光,照得人心清凉就是真佛,照得人心热恼就是假佛。这都是在相上作文章,没有说到根本上去。我们说,无相才是真佛,有相都是假佛。因为“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也!报身显光明相,化身现色身相。《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的化身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但那是假身,你认着这个假身,就不能见如来。法身才是真佛,法身无相。报身、化身都有相,所以都不是真佛。若从究竟说来,假就是真、真就是假,全假即真、全真即假。若没有法身,从何显出报身、化身呢?报化身离开法身能显现吗?就象离开水显现不出波浪、离开镜子显现不出影子一样,离开法身也显现不出报化身。法身在哪里呀?法身就是眼前的森罗万象啊!森罗万象离开了法身就无从显现,我们透过相来见性,性就是相、相就是性。分真分假都是我们自己的妄心分别,法身无相,无相而无不相,法身本来就如此。有成如“e”字者,就是成就万相庄严、清净无染,就是“于圆满法如量得解”啊!
  “或顿时得解脱,”我们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密也好,应该时时处处都在做功夫,一刻也不能离。行也如此、坐也如此、睡也如此、吃饭也如此、做事情也如此,久久功夫成熟,触机遇缘,“啪!”地一下子就断掉了。执着色相的妄习,是多生历劫养成的,就是因为它才有了六道轮回,它象绳子一样捆住你,使你的佛性不能发显。你现在用功修法,就是要把这根绳子磨断,越磨越细,越磨越细,最后细如发丝,“啪”地一下就断开了,这就叫做“顿时得解脱”。假如你不努力做功夫,就不会顿时解脱。顿时解脱的一刹那,不一定在座上。我曾再三地对诸位讲,修心中心法不一定是在座上打开本来,也可能是走路的时候,也可能是在睡觉做梦里,也可能是在做事的时候,突然内不见身心、外不见世界,“啪”地一下就打开了。但你要绵密做功夫啊!假如你今天做做、明天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或者座上做功夫、座下就放野马,那是不行的。因为你没有把妄想执着这根绳子磨细,那它就不会断。我们应该时时用功,安住于“大圆满根本道”,功夫成熟,就会“顿时得解脱”。
  “则为色心大离体所显一切法身之妙用。”成如“e”字或顿时得解脱,就是法身的妙用,这妙用是色心大离体所显现。“色”指色身,就是我们的这个躯壳;“心”指妄想执着的妄心。我们的心总是住在这个躯壳上,执着它为“我”,这就是“身见”,身见居五种“见惑”之首。惑就是迷惑,所以这个躯壳就是“无明壳子”。色心大离体就是不再执着这个躯壳为我。“无明壳子”一旦打破,法身的妙用就显现出来了。
  我们学佛的人中,有不少人追求神通。求神通最不好,一有所求,就不能“于圆满法如量得解”、就不能“顿时得解脱”。也就是说,求神通障碍见性。见性才是根本,但得本,不愁末。你只要安住在本性上,时时刻刻做功夫,日日消减你的妄心妄习,损之又损、损之又损……啪!断开来了,神通妙用就自然现前了,这不是求来的。求来的神通没用,凡是有所求而得,都是有为法,都靠不住。有的人自称有神通,能预知未来,其实那是“依通”,他依靠一个“耳报神”。耳报神是什么?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灵鬼”啊!由于它过去世贪心重,造了大罪恶了,从而堕地狱受大苦。苦报受尽,出离地狱,由于贪习还在,又生饿鬼道,常常依附在人的身上,吸取人的精血。人若心空无住,它就无法依附;人若追求神通,正好被它所乘。鬼有“鬼通”,你若被他所乘,它就会在你的耳边告诉你:明天有什么人来,有什么事情发生,第二天果然如此。你要是误认为有神通了,那就上它的当了,其实这和神通毫不相干。不能听它的,不能理睬它,不能依靠它。你若依靠它,就被它缠绕住,不能成道了。
  我们不能追求神通,须于一切时、一切处绵密用功,对一切境界不理不睬。如此久久精进行去,就会突然打开本来,能所双亡,根尘脱落,顿时解脱。根尘脱落就是“色心大离体”;能所双亡,便没有能修之人和所修之法。此时就“无有能修所修”。佛性本来就是圆满而具足一切的,它妙用无边,能显现万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做功夫,总有一天能够突然脱开,“无有能修所修”的境界朗然现前,那时一切神通妙用不求而自得。我们要有坚固心,持之以恒,时时心空无住,事事消归自性,才会圆满成就。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5th, 2004, 03:27   只看该作者   #55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六、下机渐道凡夫的修定方法
  “倘未得坚固,则是起现妄念、为他力所转之下机渐道凡夫。尚须舍愦闹、驰散处,以勤修具足之禅定固聚。否则,纵久修习,道验不生。”

  未得坚固,就是没有坚固心,不能持之以恒。前面所讲的修行方法――不修之大修,是对上根人说的,他们根基很好,能够听从大手印的说教,努力作向上的功夫,这就是能得坚固。假如不是这样的人,不能坚持努力用功,那就是未得坚固。未能坚固的人,总是懈怠因循,总有不修的借口:或是近来身体不适、伤风咳嗽,或是今日事情太多、没有时间,或是环境嘈杂、太闹了……总之今天是不行了,等明天再说吧。就这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什么时候能够修行成就啊!这种人一定是“起现妄念,为他力所转”,跟着妄想跑,随着境界动,那他就是“下机渐道凡夫”。他的根机是下等的,适合走三大阿僧o劫的渐修道路,今生也就是种种善根,这一世不容易成道了。
  但是,未得坚固之人,并非今生连一点成道的希望都没有。“尚须舍愦闹、驰散处,以勤修具足之禅定固聚。”内不随妄念转,外不为境界动,须要有具足的定力,这种定力谓之“禅定固聚”。须要舍弃繁华热闹的地方,因为这种地方会引起他心绪纷乱。须要找一个安宁、清净的地方,精勤地修习禅定功夫,以获得必须具有的定力。他如果这样坚持用功,今生还是有希望修成的。否则“纵然久习,道验不生。”在闹市里面,因无定力,心随境转,又不肯离开闹市到清净的地方去修禅定,那么,纵然是长时间地修习某个法门,也不会生起“道验”。这里所说的“道验”,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空、乐、明”。不是说要摒除“空、乐、明”,要急呼“呸”字以揭去“空、乐、明”的皮壳吗?是的。那是要你直证“见宗”,不能执着“空、乐、明”,更不能认为得到“空、乐、明”就是成道。并不说“空、乐、明”不好,好是好,好事不如无。如果对“空、乐、明”生起求取、住着之心,就不可能了彻“自性大圆满根本道”;所以我们不详细讲“空、乐、明”。可是现在我们既然提到了“道验”这个问题,就稍微讲一点渐次法:
  坐禅习定,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八个阶段。所谓“道验”,就是验证修到了哪个阶段。譬如念佛,若能够把心系在佛号上,而不会驰散,这就是“粗住”,才伏住了粗妄。进一步,心贴贴地不动了,和佛号打成一片,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就是“细住”,又伏住了细妄。再进一步,心里豁然开朗,身体像云、像影一样腾空了,觉得离开了坐处,这就是“欲界定”。所谓“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地狱、饿鬼、畜生、人类,还有六层天,统属于欲界;再往上,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四层天属于色界;更往上属于空界天,分“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层。
  到了“欲界定”,再继续修习,如果身体世界忽然化空,这就是“未到定”,离开了欲界,还没有到色界,还不到初禅。功夫更进一步,内不见身心、外不见世界,就到了初禅。初禅具有“八触十功德”。“八触”就是“动、痒、轻、重、冷、暖、滑、涩”。觉得身体没有了,但产生了这八种感觉。八种感觉不一定同时出现,但不外这八种。动,是动得飘飘然,超过了世间的狂欢;痒,是痒得欣欣然,超过了世间的欲乐……总之,八触都是很舒服、很快乐的感觉。离欲而生喜乐,所以初禅称为“离生喜乐地”。“十功德”就是“空、明、定、慧、善心、柔软、喜、乐、解脱、相应”,这里面已经包括了“空、乐、明”。定者不乱、慧者不愚、喜者不忧,还有善心、柔软、解脱、相应,这都是极好的境界,所以称为“十功德”。舍弃初禅八触十功德的觉受,才能进入二禅。二禅称为“定生喜乐地”,定中生起喜乐。舍弃二禅的“喜”,才能进入三禅。三禅称为“离喜妙乐地”,产生了超越欢喜的微妙快乐。舍弃一切觉受,才能进入四禅。四禅称为“舍念清净地”。此时清净平等,“空、乐、明”等等一切觉受都没有了。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5th, 2004, 03:31   只看该作者   #56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我们修的是大乘禅、圆顿禅,不是修上述渐次禅,当然不讲这一层层的功夫,但我们也没有离开这些。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境界,一概不理不睬,这些感受不久就过去了。我们是以见性为宗,不管这些事情。不管并不等于没有,这些过程还是有的,只不过是一闪而过罢了。恒河大手印是大乘佛法,把“空、乐、明”视为皮壳,必须把这皮壳揭掉,自性之相才能赤裸现前。如果是下机渐道凡夫,他的心不定,总是跟着境界跑。好色的人,看见年轻貌美的姑娘,他的心就跟着跑;贪吃的人,看到美食当前,他的心就动荡不安。他座上座下总是放野马,不要说直契“见宗”,就连“空、乐、明”也不会现前。所以说,这种人“纵久修习,道验不生”。

  “故闭关修持,以免行仪上易生习性之染污,乃能于根本定之自地道验智(即道力证验之智)与后得智(或出定之后得智)相融也。”

  离开愦闹、弛散处,找一个安宁、清净的地方闭关修行,可以避免“行仪”被习性所污染。“行仪”就是行持和仪规。比如我们修心中心法,座下忘了观照,心为外境所转,这就污染了行持;座上提不起咒语,心随妄念迁流,这就污染了仪规。所谓“习性”就是“习以成性”,习惯成自然了。凡夫最大的习性就是对境生心,总是着相。譬如爱财的人看到一个发财的机会,心就怦怦乱跳,晚上就睡不好觉了。当年庞居士说:“金多乱人心”钱一多,心就乱了,于是把万贯家财沉于江底。他只要明心见性,不要这障碍修道的金银财宝。这是真修道人,以至后来得大成就。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吗?当然不能说一个也没有,但确实是很少了。
  下机渐道凡夫,行仪上易生习性之污染,若能闭关修持,“乃能于根本定之自地道验智(即道力验证之智)与后得智(或出定之后得智)相融也。”根本定之自地道验智,就是根本智。根本智与后得智相融,就是前面讲的“子母光明相会”。这就是说,下机渐道凡夫,若能闭关修持,今生也能成就。这段文在“根本定之自地道验智”后面加了括号予以注解:即道力证验智。证验就是验证,验证什么?修道人当然验证道力,这是验证道力的智慧。你用什么验证道力?除了“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还有什么!这就是明心见性的“性”啊!这就是根本智。“后得智”也有个注解:或出定之后得智。这里的“出”是“超越”的意思,超越了定与不定。这是妙用啊!后得智就是妙用。

  “闭关修持,虽有护持,依赖于根本定体之行持。”

  闭关就要有人护持。护关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外护,一种是内护。外护负责你的饮食起居,你在关房内用功,不能出去买菜,也没功夫烧饭,就要有人护持你,这是外护。内护是指导你修行的,使你不入魔障,指示你证成大道。闭关修持,虽然有人护持,但主要还是“依赖于根本定体之行持”。根本定体,就是自性。自性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只因无始劫来,无明妄动,对境生心,从而沦入六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还要靠自己努力修持,豁破无明,不能依赖他人。如果护关的人能够代替我们成道,那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老早就把我们度光了,哪里还会有这么多的凡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那么容易,阿弥陀佛也不能把你拉了去,还要你精勤念佛,把爱根斩断,才能生西。印光大师说,生西要“娑婆印坏、净土文成”。你如果爱根不断,贪着金银财宝,恋着妻子儿女,分明是“娑婆印”未坏,那怎么能生西呢?
  所以,纵然是闭关修持,也不能依赖护关的人,还是靠自己努力用功,把我们自身本具的根本智慧打开,再与后得智相融,才能成道。

  “然如不知长养后得智,使与行仪相合,则徒以对治,不能克他缘,致被妄想之缘牵入凡愚障中。”

  后得智,是相对于根本智来讲的。得了根本智,就是“见宗”――明心见性,此后还要在境界上磨练,以起广大妙用。后得智,就是妙用。长养后得智,就是长时间不间断地养护、保任根本智,时时在境上磨练,保护真心,以起无量妙用。行仪,就是行持(行为规范)和仪规。譬如我们修心中心法,座下时时观照,不随念转、不为境迁,就是行持;每日至少两小时坐修,座上手印不散、咒语不停,就是仪规。对治,是指前面讲过的,如淫欲心重就修不净观;如散乱心重,就闭关专修禅定等等。
  然而,如果不知道长养后得智,使之与我们的行为规范和修行仪规结合在一起,仅仅用对治的方法来修持,那将是徒劳无功的,将不能克服外在因缘的侵袭。什么缘故呢?因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徒用对治法,不仅令人心烦,而且极易着相,不但不能克服外在因素(环境)的影响,而且还会导致被内在因素(妄想)所牵缠,从而落入“凡愚障”中。凡夫的愚昧,即“贪、嗔、痴”的痴,它会障碍成道,故称“凡愚障”。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6th, 2004, 03:01   只看该作者   #57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七、了彻法身,保任于惺惺寂寂
  “故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是为尤要。”

  所以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在境界上保任磨练,尤其显得重要。那么怎样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呢?

  “此无他法,只不离本定法身见,无‘能所、是非’分别,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此为无分别智止观、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一切行持之心要。”

  认识到法身本定,本是不来不去、无有动摇的。这个正知见谓之“本定法身见”。契入这个正知见,便无“能修之人”,无“所修之法”,无是非,无分别,腾腾任运,任运腾腾,惺惺然而不乱,寂寂然而大定。大道无形,自性寂寥。法身如如不动,乃大定之体,非关你信不信,或是作不作入定功夫也。
  怎样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呢?这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不舍离“本定法身见”,时时刻刻安住在本性上,于事境上磨练自己,不要着相,不要有“能与所,是与非”等等分别,这是最重要的。人总是妄想纷飞,对什么都去分别,这个好那个坏,这个是那个非,这个真那个假……在那里分别不休。你若能时时刻刻离开“能所、是非”等等分别,不住相、不粘境,一切都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那就是本性时时朗然现前,就是时时不离“本定法身见”啊!“佛法无多子”,说起来很容易,但这不是听一听明白了就算数的,要落在实处。必须时时刻刻这样做功夫,才能落在实处。要“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寂寂者,一念不生,有“不动”义,不动就是定;惺惺者,了了分明,有“观照”义,观照就是慧。保任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即是定、慧双融,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慧中没有定是狂慧,定中没有慧是死定。所以,下机渐道凡夫只是闭关修定还不行,出关后还要在事境上磨练,以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自然任运”就是随缘;“保任于惺惺寂寂”就是不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发了大财无所谓,穷得叮当响也无所谓;有粥吃粥,有饭吃饭,不起分别、取舍、攀缘之心。古德云:“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这是“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的绝妙口诀,不但慧中寓定、定中寓慧,而且还防止了死定和狂慧。
  “此为无分别智止观、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一切行持之心要。”这里讲的止观,并非天台宗的“摩诃止观”,或者别的什么止观法门,而是“无分别智止观”――没有分别的智慧所行的止观。寂寂就是止,惺惺就是观,止即是定,观即是慧。“无为”就是廓然无造作,“俱生”就是森罗万象,“法尔”就是本来如此。无为、俱生、法尔三个词,活泼泼地烘托出法身的无相之实相。“一切行持之心要”就是一切修行法门的核心。所有的修行法门都离不开惺惺寂寂、都离不开定慧交资、都离不开止观。念佛的人把心缘在佛号上,就不起别的念头了,这就是止;佛号听得字字分明、清清楚楚,这就是观。参禅的人,疑情笼罩全身,无暇生起妄念,这就是止;提起一句话头,了了分明,这就是观。我们修心中心法也是这样,结印、持咒摄住了身心,这就是止;心念耳闻,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观。大手印教我们“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寂寂就是止,惺惺就是观。
  明朝末年,密云圆悟禅师住持宁波天童寺。当时,天童寺外围有很多茅蓬,供精进参禅的和尚居住专修。有一年冬至时节,密云禅师令侍者给茅蓬里的和尚送棉衣。有一位茅蓬老宿对侍者说:“老僧自有娘生褂,不用寒衣。”侍者将此话汇报给密云禅师。密云禅师说:“此僧似有悟处,恐未实,更于语下搜看。”就令侍者再去问:“娘未生前着何衣?”老宿答不出来了。密云禅师就嘱这位老宿参究“娘未生前着何衣”这个话头。三年后,这位老宿圆寂了,并没有参破话头、没有道出一句转语。火化后,舍利无数,好多人都惊叹:这么多舍利,这位老宿修行得很好啊!密云禅师说:“舍利十斛,不及转语一句。尔等试代答看。”不仅赞叹舍利的人答不出,当时天童寺里的五百和尚谁也没有答出来。密云圆悟禅师叹道:“习道恒沙无一悟。”答不出,那是没有契入“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的缘故,若契入如是实相,不用思索就答出来了。不妨答他:“才谢桃李嫩,又添菊梨新。”嫩嫩的桃花、李花刚刚凋谢,新鲜的菊花、梨花又相继开放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和盘托出“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啊。我们前面讲过无情说法、讲过“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归何处啊?时时处处不离法身、时时处处不离自性。这些花卉都是无情,无情也能说法,这都没有离开我的法身啊!自性如如不动而又变化无穷,如如不动称为法身,变化无穷称为报身、化身,三身原来是一身。有的人总认为只有变化出很多人身才是化身,他不知道森罗万象、万象森罗都是我们的化身。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鸡鸭狗猫、桌子板凳、饮食起居、男女老少,都是“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都是从一真法界流出,都是我们的化身。只因你妄想执着、刻意分别,才无端生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而把一尊大好天真佛埋葬在六道里,从无六道处幻现出六道轮回,从无苦处幻现出无边苦海。现在,只要你痛下决心、精勤修法,把无始劫来形成的执着、分别之习气去掉,便可当下成就、当处解脱。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6th, 2004, 03:02   只看该作者   #58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如以分别心,入有作为之网者,无有解脱时也。”

  有的人把神通作为成道的标准,以为有了神通才有作为,老在那里分别猜度:某某有神通,某某没神通。你自己有神通吗?你没有神通怎么能分辨别人有没有呢?更重要的是,神通并不能作为解脱的标准。鬼神都有神通,难道它们都解脱了吗?如果它们都解脱了,为什么还作佛事超度它们呢?求神通就落在网中,落入了有作为之网。一旦以分别心落入网中,那就没有解脱的时候了。
  念佛也是为了保护我们本来光明的自体,也是为了去掉分别心。如果你在那里分别念佛遍数多少,疑来疑去的,我一天念三百遍是不是太少了?我才念了一年,能不能生西呀?这些都是分别心。念佛念得好不好关键在质量,憨山大师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亦枉然”,质量不好,遍数再多也没用。要把分别心去掉,分别心最坏,有了分别心,就落入有作为之网,不能生西了。念佛生西,尽管生而没有生,尽管去而没有去。这是无为法,无为而无所不为,没有去尽管去,没有生尽管生。所以净土宗的大祖师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有生有灭、有来有去,都是分别心。佛法是无为法,应该去掉分别心。念佛须要深信、切愿、力行,不需要分别心。更不能争强斗胜,诽谤其他法门,那是更强的分别心,不但落入有作为之网,不能解脱,而且还招来谤法之咎。

  “此即法身自住之赤露智,本未曾迷之觉性心,须决定护持相续。”(以上是第二密义)

  上面所说无分别的止观,就是法身本来如是、无住之住的智慧。它不从外来、不从人得,完全是自性所开显的本有功德,一点也不曾遮盖,本来就赤裸裸地显露着,所以称为“法身自住之赤露智”。如果认真按照这无分别止观的法门,精勤修习,长久护养这“法身自住之赤露智”,一切大的神通不求而自得;如果有追求神通之心,就落入了有作为之网,不但不能解脱,就连神通也发不出来了;倘若你追求神通的分别心被精灵鬼妖所乘,引它附体的话,那就更不堪设想了。
  这“法身自住之赤露智”,就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本来没有迷悟的觉性心。“开示悟入出十界,万象天真无迷悟”,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男女老少、事事物物,都是天真自然,都具有佛性,法尔如是,没有迷也没有悟,故称之为“本未曾迷之觉性心”。觉性本不曾迷,也不存在什么悟,入佛界而不增,历地狱而不减。但因无明覆盖、妄执妄取,使佛性不能开显,假名为“迷”。只要努力修道,打破无明,在事上锻炼,除去对境生心、妄执妄取的习气,就能恢复自性天真,假名为“悟”。迷和悟都是假名,只要我们把无明打破,那么迷也不可得、悟也不可得。佛性不属迷悟,即使为无明包裹,本性光明也依然存在,不曾增减一丝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修道人要损减的只是无明习气,天真佛性不曾迷悟、不曾增减。
  修行不成功,就是没有护持好这天真佛性。所以说“须决定护持相续”,这极为重要。决定,就是痛发大愿、下大决心;护持,就是不随念转、不为境迁,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秒秒不离自性;相续,就是时时刻刻不能间断。假如断断续续地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进一步退两步,不能相续不断,就不能成道了。譬如我们修心中心法,若每日一座,才两个小时,还有二十二小时。若二十二小时放野马,只有两小时修定,时间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那怎么能成道啊?更若今天修修、明天停停,那就更不能成道了。所以我们说,观照是正行、打座是助行。观照就是不随念转、不为境迁,以使自性秒秒不离,这就是为了护持相续啊!修净土也是如此,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相继就是相续,净念,是指念佛功夫纯熟,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一时脱落,无能无所、无净无秽,天真佛性朗然现前,这才堪称“净念”。有的人弄错了,以为能够连续不断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净念相继了,其实差得很远。须知“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亦枉然”啊!净土宗不是要求低,而是要求很高。现在有的人偷懒,不肯用功,马马虎虎地念几句佛号不“至心”,等于没念,就幻想生西。若不能生,那是阿弥陀佛的过错。还指示别人,不需要一心不乱。唉,一个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大好净土宗,被他误解成这个样子,怎不令人痛心之至?
  决定护持相续,这是第二密要义。那么第一密要义是什么?就是前面讲过的“见宗”。大手印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我们的天真佛性,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森罗万象、万象森罗都是它的变现。先要见性,才能护持,若不见天真佛性,那你护持个什么呀?简要言之,第一是明心见性,第二是绵密保任,这就是第一密要义和第二密要义。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7th, 2004, 03:24   只看该作者   #59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不离法身
一、认识“解脱体智”的重要性

  “定,至行之要。如无解脱智之道力,唯住休息之行持,仍不能越色、无色界。因其未能克制贪嗔缘起及诸行业流。”

  至行之要,意即至关重要的行持。“见、定、行”的“定”,就是至关重要的行持。解脱智,是指前面讲过的见宗与保护。解脱智之道力,是指从本体之见上起无量妙用的力量,这就是禅宗里讲的大机大用。在这里,“休息”指的是休心息念。休息之行持,就是压念不起――“搬石头压草”的功夫。唯住休息之行持,就是只停留在压念不起的阶段。我们前面提到过“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这里的“色界、无色界”就是指的“四禅天”(色界)和“四空天”(无色界)。这段话的意思是:虽然说修定,乃至闭关专修定力,是至关重要的行持,但如果只是休心息念,而没有证体起用的力量,那还是世间禅定,尽管超越了欲界,还没有超越色界和空界,还在六道的天道里。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未能克制贪嗔缘起及诸行业流”。他能休心息念,“贪、嗔”可以暂时伏住,但生起贪嗔的条件还在。缘,就是条件。“贪嗔缘起”,就是生起贪嗔的条件。为什么休心息念不能克制贪嗔缘起呢?因为他不认识本性,对境生心的习气还在。境界来了,就不得自由,被境所转了。譬如美女现前,你为了克制淫欲心,把她看成白骨骷髅、皮包脓血,也还是对治法。从根本说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相都是真心显现的影子。若真心朗然现前,觅男女相了不可得。真心朗然现前,对境不失,就是解脱智之道力。若无此道力,就要为境界所惑、随境界而转。因惑而造业,因业而受报,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六道轮回,无有出期,这就是“诸行业流”。住于休心息念之“定”,只能暂时伏住贪嗔,却不能克制贪嗔缘起,这在禅宗里叫做“冷水泡石头、死水不藏龙”。一旦定力消退,习气泛起,贪嗔更甚,如石压草,石去草生,当然不能克制诸行业流了。

  “以未得决定心之道力故,于喜欲境顺缘生贪爱、逆境拂缘生嗔恨,如对病痛生苦受想等。”

  未得决定心之道力,即不认识本性。如果你认识了本性,晓得事物都是假的,晓得事物都是真心的影子,绝对不疑,对境就不动心、不着相了。因此我们必须实证本性。大手印指示我们见性,教导我们勤于保护,在境界上锻炼,在锻炼中实证。我们就要在锻炼中,把身心世界都化空,真正见到本性,那才有“决定心之道力”。若不锻炼,就不会有力量。你在这儿听听讲,此时好象很有力量,一出门马上就忘掉了,那有什么用处呢?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功夫。现介绍两种做功夫的方法:一种是听到开示,认识了本性后,时时刻刻保护它,“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时时刻刻保护它不动,才有念起就把它转过来,不跟它跑,长期坚持这样做。另一种是修个具体的法门,或念佛,或参禅,或修心中心法。不仅座上做功夫,座下也要做功夫,要时时观照,绵密保任,这样才会有效果。不然,看见美好的东西,你还是会动心的;碰到违逆的境遇,你还是会发怒怨恨的。这就是“于喜欲境顺缘生贪爱、逆境拂缘生嗔恨”。
  “如对病痛生苦受想等。”现举几则病缘现前的例子,看看古德是怎样对待病缘的。马祖道一禅师是一位了不起的禅宗大祖师,世称“马大师”,他教导出百余位证成大道的弟子,分赴各地,教化天下。马大师晚年生病了,当家师去慰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马大师说:“日面佛,月面佛。”这是什么意思啊?日面是白天,比喻健康时;月面是晚上,比喻生病时。佛者,觉也。白天在觉里晚上也在觉里,健康时是这样生病时也是这样。语虽只有六字,却简捷明了地道出马大师那“决定心之道力”。宋朝的慈明楚圆禅师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禅宗大祖师,他晚年突然中风,嘴都歪斜了。他的侍者急得跺脚:“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今乃尔。”这可怎么办哪!平时你呵佛骂祖,现在报应了。慈明禅师说:“无忧。为汝正之。”你不必发愁,我给你把它正过来就是了。说着,用手把嘴搬正,那歪了的嘴立即就正常了。病痛也是业障,“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业债在了道的大祖师身上,要受就受,要不受就不受。身体就象一所房子,总有坏的时候,能住就住,不能住舍掉它就是了。它若坏了,你还贪恋不舍,痛苦就来了,这痛苦是你自己找的。重云智晖禅师圆寂的时候,写了一首偈子给大家看:“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住了八十年,近来觉损坏。早拟移别处,事涉有憎爱。待它摧毁时,彼此无妨碍。”写完,跏趺而逝。也不一定都是这样,再举一例:翠岩可真禅师行将涅的时候,示现极其痛苦的病相,在地下铺的席子上辗转反侧,不停地翻来复去。他的侍者哭着说:“平生呵佛骂祖,今何为乃尔?”要不是你平时呵佛骂祖,现在怎么会这样呢?翠岩禅师盯着侍者看了一会儿,呵斥他:“汝亦作此见解邪?”你也是这种见解吗!于是翠岩禅师跏趺而坐,令侍者烧香。香烟才起,禅师就圆寂了。诸位,既然翠岩禅师有坐脱立亡的把握,为什么还示现那么痛苦的病相呢?他是在以身说法:痛苦即解脱,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他何曾“对病痛生苦受想”啊!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7th, 2004, 03:25   只看该作者   #60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你如果“对病痛生苦受想”,那就不得了了,病魔就起劲地折磨你。如果心不住在病痛上,“你痛你就痛好了,没关系,无所谓”,反而不觉得痛了。再如修心中心法,结手印手指很痛时,心不要想到手,注意力集中在咒上,忘记了手,就不觉得手痛了。但你一起欢喜心:“咦,手不痛了。”这么一想,马上手又痛起来了。所以,痛苦的感觉终归还是大脑接受不接受的问题。只要我们心空无住,有病也会好的,纵然痛也不觉得痛苦。净土宗是这样讲的:“临命终时,身无痛苦,心不颠倒,意不散乱”。身无痛苦,就是不为病所苦,不一定一点病也不生。能在生病时不想着病,只管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感觉不到痛苦,那就是身无病苦。如果你心乱了,想着病痛,“哎哟,哎哟!”那就痛得要死了。假如你平时很用功,有很深的功力,那就没有什么病不病、痛不痛了。“心能转物即如来”,若真的作到心空无住,病也能转,就象慈明禅师,用手一搬,那因中风而歪了的嘴立即就正常了。功夫稍浅点,也能不为病所苦。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令心空净。假如我们心不空净,临终为病所逼,痛苦、难过,心就不安了。我见过很多修净土的人,临命终时,嘱他说:“你现在要努力念佛,这是关键时刻,你就要生西方了。关键时刻到了,赶快念佛吧。”你猜他怎么说,他说:“哎哟!还念什么佛啊!我都快痛死了,难过得要命,念不出来了。”他就是不念,因为他的心散乱了。我们现在用功念佛,是预备临命终时的一刹那时用的。能够在临命终时心不散乱,还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绝对有把握了。大家好好用功吧!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所起一切,皆是自性功用显现。故认识于解脱体智为极要。”

  前面刚刚讲过,不能“于喜境顺境生贪爱、逆境拂缘生嗔恨,如对病痛生苦受想”,为什么不能这样想呢?因为“所起一切,皆是自性功用显现。”不要认为喜境顺缘好、逆境拂缘不好,健康好、生病不好。这不好的逆境拂缘乃至病痛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都是自性的显现,没有自性,哪里会有这些境缘呢?我们要凛然一觉,了知这些境缘乃至嗔恨心都是自性的显现,自然就不嗔恨了!自性本身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动不摇的。若无菩提自性,连烦恼也不会有,就象没有水就不会有波浪一样。正因为波浪本身就是水,所以说“烦恼即菩提”。我们修道,要时时凛觉,烦恼才起,就凛然一觉,一凛觉就回归到本位,自然朗然现前,烦恼立即了不可得,这就是解脱体智。
  “故认识于解脱体智为极要。”所以,对于解脱体智的认识是极为重要的。认灵知之心,不认妄念;认空寂之体,不认色身。妄念才起,立即凛觉,灵知之心现前,妄念当下瓦解冰消。不能认色身为我,执着了这个色壳子就麻烦了。色身就象一所房子,它不是“我”,只是暂时住住而已。我们要时时刻刻这样做功夫。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06:12

请尊重文章原创者,转帖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凡是本站用户自行发布的任何信息,皆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华枫网站不确保各类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承担由此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