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枫论坛 > ◆主题论坛◆ > 色友摄影沙龙 > 摄影技术



发表新主题 回复
主打酷贴  
只看楼主 主题工具
旧 Nov 12th, 2007, 14:51     #1
ChinaSmileJoe
Senior Member
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
 
ChinaSmileJoe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79,350
积分:163
精华:102
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推荐】完全构图宝典

  什么叫构图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广义上说,构图包括主题的确定,题材的选择,画面的形式,以及造型手段和技术技巧的运用等摄影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

  狭义上的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形成一定的艺术形式。 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

  构图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它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称之为“意匠”。意匠的精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叫“意匠”。意匠的精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作品中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则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构图的目的

  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物象—人、树、房或花的时候,应该撇开它们的一般特征,而把它们看作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和立体物的结合体。通过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视觉美点。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摄影者,不过是善于用眼睛渤视大自然并把这种视觉感受移于是画面上而已。但构图不能成为目的本身,因为构图的基本任务,是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

  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这话可真切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

  构图的性质 构图和设计可以通用,因为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设计的精确概念和它的原始含义是构思,即艺术家为了明确而动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适当安排各种视觉要素的那种构思。

  构图不仅指具体操作,而且还意味着把整个形态作为与复杂的摄影规则相联系而描绘的对象,把自然物象引入到一个现实的境界,成为不同于自然的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任何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一个复杂的思想艺术的统一体。作品的复杂性是由生活的复杂性决定的。然而在画面处理上贴切自然,五彩缤纷,浑然天成,绝少斧凿痕迹,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就在于摄影者在创作时,就象“工师之建宅”,经过一番选择提炼,筹划安排,组织结构上下了功夫,在“经营位置、置阵布势”中体现了摄影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匠心独运。因此,我们在创作中一定要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安排,巧思结构,精心布局,突出主要的方面,强调出本质的东西,并把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到鲜明的形象组织中去。

  构图学就是要研究一切构图的结构形式和规律,研究构图结构的原理和原则础上。但构图是否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规律,至今人们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画无定法”,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情感思想内容更是纷纭复杂,所以谁也讲不出构图结构的规律。恩格斯说“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因此可见,规律就是普遍性的形式。实践证明,构图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中国画论时的“经营位置、布置、布局、结构、光色”等都是有关构图规律精辟论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结构称为“章法”或“布局”,“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同围棋,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乱迷。素纸也可处下落墨,切记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路,画有画理,一笔走失如棋败局。古人将章法(构图)比作下棋,摄影变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与布局,置阵布势。因此构图称为画面总要,所谓总要就是纲要、概要的意思,画面构图象写文章一样,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应,虚实对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疏密无间等的构图规律,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的统一,这就是构图最终的目的。影艺术作品。,研究构图和各种思维形式的对应关系。构图学必须建筑在全部思维科学的基础
构图的基本元素

  点、线、面

  一张片子,不管内容多么复杂或简单,它内在的构图要素还是点线面.

  点线面是相对的,小的面可称为点,宽的线也可称为面.一张片,不能全是点,那就叫一地芝麻!不能全是线,那是斑马!不能全是面,那叫有眼无神.最好点线面都具备,线与线最 好不要垂直相交.(那有种机械感) .我们并不是追求点线面为目的,说穿了,点线面,就是在讲究画面内容形状的处理,避免 形状的雷同. 通常,天空,地面,水面,房屋顶墙壁等可以称为面;路,树干,水纹,建筑物的边等可以称为线;远处的人,近景中的几片叶,小的窗户,灯,云朵等,可称为点.

  线条

  生活中任何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形状和轮廓线条,物体的不同运动,也呈现出不同的线条组合,站立着的人和跑着的人线条结构都不同,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对各种物体的外沿线条轮廊及运动物体的线条变化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经验,所以反过来,通过一定线条的组合,人们就能联想到某种物体的形态和运动。因此,所有造型艺术都非常重视线条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它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语言。

  摄影艺术同样重视线条的提炼和运用,善于利用角度,光线,镜头等自身特有的手段,把不同物体的富有表现力的外沿轮廓加以突出和强调,可以使其清晰简洁,借以再现准确、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

  线条是各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的灵魂。通过线条的运用,在画面上塑造可视的形象,我们古今画家们就是用这些丰富的线条技巧,线条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人物和景物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运用线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线条的特点:

  线条的形式看起来好象挺复杂,实际上进一步归纳起来,它只不过仅有直线和曲线两大类,直线包括着垂直线立平线和斜线。曲线的线条形式虽然比较丰富,但基本上都是波状线条的各种变形。

  A、垂直线条:可以促使视线上下移动,显示高度,造成耸立、高大、向上的印象。用垂直线条可以表现英雄形象和工业建设场景,这样有助于烘托形象高大,雄伟,向上,挺拔的艺术效果,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场景的巍峨气势。

  B、水平线条:可以导致视线上下移动,产生开阔、伸延、舒展的效果。用横向联合线可以表现群众活动场面,农业生产和山水风光等内容作品,以强调画面的辽阔,舒展,秀美宁静的气氛。

  C、斜线条:会使人感到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展或收缩,产生变化不定的感觉,富于动感。用倾斜线条可以表现动体的体育活动,舞蹈等需要加强画面结构的变化和刻划生产活泼形象的作品。

  D、曲线条:使视线时时改变方向,引导视线向重心发展。强调画面的纵深感和动感使画面结构更加丰富更富有艺术性。

  E、圆形线条:可以造成人们的视线随之旋转,有更强烈的动感。

  线条的功能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A、作用于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总的姿态,并根据其特点,选出横、直、曲斜等线条形式,在画面结构中发挥它主要的作用。

  B、通过对主体、陪体和背景等细部的刻划,造成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

  C、在造成一件作品的旋律、节奏和意境方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线条可以是因光的作用形成的各种物体的轮廓线,不同影调之间的分界线和由过度色块所组成的线型,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视觉以及断续模糊的虚线。这些不同的线条,大都是在作品完成后期才能看到。在实际生活中从事摄影创作活动时,如果不认真分析、观察、体验,就有可能忽视或体会不到线条的存在,因此,我们要对摄影眼的锻炼、才有可能充分利用线条来完成构图。

  线条的运用

  1、根据拍摄对象的特征,选择和提炼一但富有代表性的线条来表达内容。

  任何艺术都不是照搬生活,而是对生活进行概括和提炼,凡是用取景框选取到画面上来的景物,都应该经过摄影者的选择、安排和提炼,也包括运用线条。将鲜明简洁的线条形式呈现于画面,以发挥主线的表现力和概括力。

  2、运用某种线条结构来传达感情

  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现实生活中对某些物体的线条结构积累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因此一拍到某种类型的线条结构就会产生了联想,激发起相应的感情色彩:水平线表现平稳,垂直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美,放射线表现奔放,斜线富有动感,圆形线条流动活泼,三角形线条稳定等。因此摄影者应该把现实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线条结构看成是生命的对象,仔细研究它们外沿轮廊线条的形状,姿态和伸展方向,利用它们各种形似来抒情。

  3、运用富有特征的瞬间所展示的线条来结构表现动作和情节

  不同的瞬间,动体呈现的线条结构就不同,其造型表现力也不同。提炼运动着对象的线条结构,对抓取瞬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同的瞬间,动体呈现的线条结构就不同,其造型表现力也不同。
线条的重复排列成视觉上的节奏相似线条的变化和差异产生韵律。画面上线条的形状不同,排列疏密不同经人不同的视觉节奏,有的明快、有的柔和、有的急剧、有的缓慢。

  A、高潮点的瞬间,动体的线条一般舒展流畅,刚劲有力,如跳高、跳远、戏剧、舞蹈跳跃等。在高潮点按下快门,形状线条优美舒展,能展示运动和力度和技巧,感情奔放。

  B、运动的力的积聚阶段;线条姿态富于变化,引而不发欲伸未展,婉转蕴藉。

  C、有些动作情节中富有表现力的姿态轮廓线条常常是在动作已经开始,但未完成之际,这样的瞬间姿态会促使观众在想象中去完成动作的连续性。

  D、运用线条的排列组合,创造画面的节奏和韵律。

  线条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外在形式,它制约着物体的表面形状,每一个存在着的物体都有自己的外沿轮廓形状,都呈现出一定线条组合。

  构图的一些基本要点

  奎克指出:“每一幅照片都应保持一定的平衡。这就是说,对主要被摄体的安排,不能使画、面出现向分量大的一边倾倒。但平衡并不意味着将两个同样大小和同等形状的东西置于对称的位置。这里的关系,只要你看一下在玩跷跷板的孩子就知道了。跷跷板两边的孩子,小些的一个必定坐在离中央远些的地方,而大的孩子肯定坐在靠近中央的地方。”

  奎克认为:“把突出的线条安排,指向趣味中心,是拍摄一幅悦目照片的另一个要素。这些线条被称为主导线,有效地利用主导线,可以创造出惊人的照片。把主导线安排成对角线,会产生有力的动感。

  “线条常常在照片中提供一个边框。这可以通过选择视点来进行,例如在树下通过树枝框住画面上的被摄主体。此时通常使用小光圈,以使整幅照片清晰。这样做,也有可能使边框过于突出,但安排适当,会得到好照片。

  “在一幅照片中,地平线的位置会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拍摄时,地平线要尽量避免处在照片的等比线上,因为这样做会把照片均分为两半,给人以呆板的感觉。

  地平线处在画面下方,会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处于上方,给人的感觉则是活泼、有力的。 “此外,横幅画面可以产生安宁、平静的感觉,而竖直画面则会产生动态效果。”

  奎克认为,以上方法如果运用得好,你的照片将会出现明显的改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很快就会学会鉴赏构图,从而为你增添摄影的乐趣。

  摄影家瓦尔特·德·格鲁伊特对摄影构图作了一种全新的阐述。’他认为:“每一种构图都是以排列次序为基础的,就像我们从哥士达心理学和信息学原理中所了解到的那样,构图可以用多种方法获得。它产生于相似事物的组合以及对相反事物的强调。排列次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形态和色彩的疏密和对比也会产生排列次序。排列次序是以一种美学上的均衡为基础的,而均衡则从复杂、矛盾和动态之中造就和谐。”

  他说:“任何人,只要懂得把照片分成单个的构图成分,借以得出它在美学上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来审查照片的具体效果,就都会成功地创作出好的作品。"

  "要获得令人满意的照片构图,须经常分析照片。” 他提出的分析照片构图的最重要标准是:

  1.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反差情况。

  2。照片所传递的信息的价值以及类似事物。

  3.照明和纵深。

  4,突出的线条和照片的画幅。

  对于如何获得较好的摄影构图,格鲁伊特提出了以下重要建议:

  1.画面所提供的信息不能造成视觉上的混乱。

  2.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要有助于传达照片的意图。

  3.应当避免由于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含糊关系而可能产生的错觉。

  4.明与暗的关系或者彩色对比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5.除了人物和环境在形式上的关系之外,对人物和环境的心理上的权衡也是 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个视觉印象都立即作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判断。无偏好的估价意味着根本没有反应。

  6.表现与我们熟悉的物体相类似的东西,使人容易辨认,从而能比较迅速地予以理解。因此,重复内容是必要的。

  7.照片的复杂程度一定不能太低(感官刺激不够),也不能太高(感官刺激过分),

  8.每个人对每幅照片的美学评价总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种评价是受感情支配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认识,他的经历和他的敏感性。

  9.形式主义和时髦风尚是不能持久的。这种缺乏独创性的缺点,是不可能用技术补偿的。

  10.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有助于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体现出明显的纵深感。

  11.不寻常的透视效果,有助于使照片生动活泼。

  12.有意识地使用突出的方向线和选择适合主体的画幅,会加强照片的效果。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01.jpg
查看次数:	74
文件大小:	193.0 KB
ID:	18562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02.jpg
查看次数:	68
文件大小:	134.4 KB
ID:	18563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03.jpg
查看次数:	62
文件大小:	185.8 KB
ID:	18564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04.jpg
查看次数:	63
文件大小:	111.2 KB
ID:	18565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05.jpg
查看次数:	69
文件大小:	243.8 KB
ID:	18566  

帅哥 ChinaSmileJoe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12th, 2007, 14:52   只看该作者   #2
ChinaSmileJoe
Senior Member
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级别:92 | 在线时长:8924小时 | 升级还需:97小时
 
ChinaSmileJoe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79,350
积分:163
精华:102
声望: 25766633
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ChinaSmileJoe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构图要突出主体

  摄影构图中用以突出主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由于人物和物体处于长方形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

  苏联摄影家A·德科指出,这种把主体位于画面中心的构图方法,是处理主题的最有效的艺术方法之一.但是,在运用这种构图方法时,应相当细心地安排人物与物体,因为将主体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往往会使照片显得较为呆板。例如有些初学摄影的人,常把被摄人物安排在取景范围的中心,并让其正面对着照相机,两眼注视着镜头。结果照片显得呆板,而且画面四周都留有大小一样的空白。这种构图法,更适宜拍摄有关运动的题材。
德科将摄影实践中一般采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1.把主要表现对象拍成特写或接近于特写的中景,这就要求从近距离拍摄,画面范围只是一个小空间。

  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画面就可以包含足够大的空间,成为一张全景照片。

  3.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或形成鲜明的对比。,

  4.用光线强调构图中的主要部分,使之显得亮度最高。

  5。对主体进行精确聚焦,使次要部分或背景失去清晰度。

  6.使画面中的主线向涵义中心集结,并用光斑加以强调,这种方法多用于表现内景。 ”

  7.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靠近中心的部位。如果近处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东西,观众首先就会注意到主体。

  8.用拍摄角度来着重强调主体。但须注意,不应用极度的俯角或仰角。

  德科认为,光线是最有效的造型手段,可以充分用以强调被摄主体。下列一些光线条件能够突出主体的立体形状、空间感和表面结构。例如,较暗的前景和较明亮的背景。能强调出被摄体的空间纵深感;暗色体态的轮廓形状在谈色的背景上可以很好地被描绘出来;同样,淡色的体态在暗色的背景上会显得很清晰;富有表现力的明暗、物体表面上和谐的影调层次的交替变化,使物体显得与原物相像,因而,照片也就活生生地表现了实际的被摄主体。

  美国摄影家凯瑟琳·卡尔霍思指出,观众看照片时往往首先注意照片上的明亮部分,并且会以为这是趣味中心。因此,当被摄主体陷于阴影中时,他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突出主体的方法

  “最可行的方法是定近被摄体并设法避开周围比较明亮的区域。如果实在不行,则可以用辅助闪光略微照亮被摄主体,或者在光线反差不太大的情况下,使用白色反光板或镜子把额外的光反射到主体上,。这也会有所帮助。甚至可以让照片 曝光过度,也就是按照阴影部位曝光,以使画面中的较明亮部分失去层次。虽然后一种技巧运用起来比较困难,但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处理主体照明不足的较好办法,因为这样还可以削弱背景的色彩。”

  用好线条

  构图中的对比,是指大与小、明与暗、近与远、主动与被动、平滑与粗糙、色彩的浓艳与轻淡等等的对比。要多利用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它门使主体影响整个构图。例如,恰当地利用对比法则,照片就会具有强大的魅力。”

  所摄画面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特写,“远取其势,近取其神”。你的画面是以势动人,还是以神感人,或是以情节取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该采用怎样的景别。

  远景——被摄景物范围广阔深远,擅长于表现景物的气势。

  全景——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擅长于表现主要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所处的环境特点。

  中景——被摄景物范围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擅长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

  近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擅长于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面貌作细腻的刻划。

  特写——对被摄人物或景物的某一局部进行更为集中突出的再现,它比近景的刻划更细腻,常用来传神传质。


  拍摄方向与构图

  相机镜头是对着被摄物的哪个方向拍摄。通常可以分为正面、侧面、斜侧面和背面四种。

  一、正面构图

  正面构图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正面的特征,例如证件照。擅长于表现对称美;能产生庄重、威严之感。表现四平八稳的东西比较适合。但是这个角度的缺点是缺乏立体感,画面会因此显得呆板。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摄影者可以在画面中用立体感或动感较强的物体陪衬。

  二、正侧面构图

  相机从被摄体的正侧面(与被摄主体正面成90度的侧方向)拍摄,可以清楚地表现出被摄主体的轮廓和侧面特征。当表现人们面对面的活动常用这种构图,如会见、对弈等场面。

  三、斜侧面构图

  相机镜头与被摄主体的正面成一定的角度的拍摄。这种构图方式既能表现主体正面的细节,又能表现主体侧面的特征。这个角度拍摄的照片不呆板、富有变化,而且立体感强、透视感明显,画面也显得生动。但在选择斜侧方向时,要注意“斜侧程度”,程度的改变往往会使主体形象产生显著变化。

  四、背面构图

  镜头正对着被摄主体的背面拍摄,通过主体的背面特征比较含蓄地表达一种更为丰富和复杂地内涵。给人较大的想像空间。


  相机的拍摄高度与构图

  平摄

  相机与被摄者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种拍摄角度最为常见的,画面效果与人们的视觉习惯基本一样。无论是拍摄建筑、人像、风光还是静物广告,这种构图都显得比较稳定平和,并且可以利用前景和背景来改变画面的效果。

  仰摄

  相机所处的位置低于被摄者,这种角度可以使被摄者显得高大雄伟、而且可以避免杂乱的背景。要注意在这种角度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种变形夸张主体,从而达到不凡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切记不能滥用,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

  俯摄

  相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俯摄主要用于拍摄大场面,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如果从较高的地方俯拍,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景到远景的所有画面,给人以辽阔宽广的感觉。某些平视镜头拍摄出来很容易流于平淡,但采用高机位,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有时可以使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戏剧化。

  构图要从取景与选择拍摄点开始。这二者是摄影创作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选择拍摄点往往是创作出一幅好作品的关键,而取景器则是相机控制画面的重要部件。通过取景器,你可以决定景物的取舍与画面安排。

  35毫米的长方形画面,既实用又有表现力。我们觉得,一幅长方形图片比一幅正方形的图片更具有吸引力,因为,相形之下后者显得太呆板了。长方形能激起人们的紧张感,长方形的形状愈长,愈令人感到紧张。24 X 36毫米的2:3比例,使35毫米画面可以适用于许多题材——也许适用的题材太多了,有使它成为“标准”画面的危险。这样一来,就会破坏画面的布局,使最有才华的摄影家的作品也会显得有点千篇一律。

  安排画面是一种很好的摄影实践。用来安排影象的画面面积愈大,图片的质量就愈高。问题是:景物影象并不是必须安排在整个35毫米画面上。实际上,大部分醒目的照片画面,多半小于35毫米的2:3的长方形比例,一般是2:2.7左右。

  因此,最好是先决定照片画面应是什么形式,是特长的长方形,长方形,还是正方形。画面的形式决定后,接着将景物的影象安排到尽可能多的画面面积上,在画面的边缘要留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剪裁。但要当心,相机不要太接近物体,致使物体的重要部分被排出画面之外。然而,也不要距离被摄体太远,“致使被摄的集体缩成小小的一团,只占画面中间的一个不重要的地位。要注意取景器的四周边缘,切勿让它将物体横切为两半,那是十分难看的。同时,要注意,本要留过多的不必要的空间。

  较有经验的摄影家往往会忽视那些在紧张时刻发生的取景不当的情况;但即使在轻松状态下,如不加思索,这些有经验的摄影家也会取景不当,这多半是由于脑子里习惯于使用横幅画面的缘故。只有当物体又高又细,而且极为明显时,才想到将相机转过来,用坚式的取景器进行取景。而且,并非常常如此。
关于黄金分割

  古希腊数学家在进行线段分割时,发现一条具有美的价值的规律,它就是黄金分割定律。它是将一段直线分成长短两段,使小段与大段之比等于大段与全段之比,比值为1:1.618。这种比例自古希腊至19世纪一直被认为最佳比例。它被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师和画家以及古典派雕塑家 广泛应用于其创作中,认为是最合适的比例分割,在造型上具有审美价值。

  黄金分割比在未发现之前,在客观世界中就存在的,只是当人们揭示了这一奥秘之后,才对它有了明确的认识。当人们根据这个法则再来观察自然界时,就惊奇的发现原来在自然界的许多优美的事物中的能看到它,如植物的叶片、花朵,雪花,五角星……许多动物、昆虫的身体结构中,特别是人体中更是有着丰富的黄金比的关系。当人们认识了这一自然法则之后,就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此后,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就随处可见了,如建处门窗、橱柜、书桌;我们常接触的书本、报纸、杂志;现代的电影银幕。电视屏幕,以及许多家用器物都是近似这个数比关系构成的。它特别表现艺术中,在美术史上曾经把它作为经典法则来应用。有许多美术家运用它创造了不少不朽的著名。

  黄金分割对摄影画面构图可以说有着自然联系。例如照相机的片窗比例:135相机就是24X36即2:3 的比例,这是很典型的。120相机4.5X6近似3:5,6X6虽然是方框,但在后期制作用,仍多数裁剪为长方形近似黄金分割的比例。只要我们翻开影集看一看,就会发现,大多数的画幅形式,都是近似这个比例。这可能是受传统的影响,也养成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外,也确实因为它具有悦目的性质,所以有时人们在时间中并非注意到这个比例,而特意去运用它,但往往就不自觉中,进入了这个法则之中。这也说明了,黄金分割的本身就存在有美的性质。

  在摄影实践中,运用黄金分割法则,主要表象在黄金分割点、线、面的运用中。黄金分割点,在全景构图中,多是主要表现对象,或是视觉中心所处的位置,在中、近景构图中,多是景物主要部位所处的位。在人像构图中常常是将人的眼睛处理在近于黄金分割点的位置。黄金分割线,多用作地平线、水平线、天际线所处的位置。

  黄金分割是人们习惯的形式法则,在一般的情况下常以此进行构图。但是客观事物是有丰富变化的,创作意图也是各不相同的,黄金分割的形式,并非能完全满足变化与创作者的要求。因此,不拘一格地进行构图处理,也是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的。---------黄金分割、画面中一个点与周边块面的关系。

  我们平常说的黄金比,即0。618的比例,大约处在1/3的位置上,据说是从维纳斯雕塑中发现这一美的规律,不是说处在这个点上的东西就美,而是指处于这个点上,整体就协调,很舒服。数字1-10中,7是最有品位的,因为它正处于黄金比上:))

  有人认为黄金比是小儿科,用多了,就时不时玩一把正中的、对称的“破常规”构图,这很肤浅!最近我在想,黄金比绝不仅仅是把人或物体安排在画面1/3处这么简单!绝不是一条线中某个点的位置!------它是全方位的,立体、综合之比。它包括:

  1、一条线上某个点的比例:---*--------这根线可以是纵向的。

  2、面与面之间的比例;

  3、黑、白、灰之间的比例;

  4、色调冷暖、色块颜色之间的比例;

  5、光线明暗之比例;

  我们见过高手下围棋,开局第一颗棋子落上去,嘿嘿,那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气象万千,讲究的就是一个比例与精确啊。

  一张照片,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如此。画面关键性的“点”的位置,起到了对整个画面的分割和分配作用!!!画国画的人最讲究这一点了,一笔下来,落在什么位置,对画面空间的分配起到什么作用,需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并不是为画什么而画什么,实际上是在经营空间,而这个空间不能雷同。所以国画中的技法中常说什么:“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知白守黑”等等,其实都是指如何避免块面的雷同。

  不厌其烦,再举些例子:拍一个物体,假设背景是纯的,如果这个主体在正中间,那么不是指这个位置不好,而是指这个物体四周空白的面积大小相同,不美!移动一下物体,周围空间面积大小便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我所说的画面中一个点与周边块面的关系。

  不管拍什么,都可以把画面中的一切具象物体看成是一个点,一块面,一根线,(空白也是如此)这时候,你就达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了(这可不是最高境界):)

  “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幅照片中都有一个或一组形状或形式起主导作用,而照片中的色彩、体积、位置和其他形状等,都是为主导因素服务的。维利·奎克指出,摄影者最易犯的错误是拍摄的祝点取得过高,与被摄体离得太远,致使画面出现各种各样与拍摄目的毫无关系的东西。他说:“请记住,画家是把东西画进画面,而摄影者则是从画面去掉一些东西。” 他说:“一张照片应该只有一个趣味中心,画面上不能有无用的东西。如果你对某个物体是否有助于画面抱有怀疑,你就应尽可能地把它放弃掉。”

  摄影构图法则中,人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所谓的“三分法”了,即将画面纵横均分为三份,从而使画面被分割成为九个相等的方块,四条分割线上出现四个交叉点。通常摄影者就在这四点上选择一处作为趣味中心的最佳位置(如图3—1)。画面右端那些交叉点,一般又被认为是最强烈的。但奎克认为:“这并不是说,趣味中心非得准确地置于交叉点上不可。正因为如此,实际上趣味中心常出现在交叉点附近。"


  空白的留取与透视

  摄影画面上除了看得见的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空白部分,它们是由单一色调的背景所组成,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单一色调的背景可以是天空、水面、草原、土地或者其它景物,由于运用各种摄影手段的原因,它们已失去了原来实体形象,而在画面上形成单一的色调来衬托其它的实体对象。

  空白虽然不是实体的对象,但在画面上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沟通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的联系,组织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空白在画面上的作用,如同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样,能使画面章法清楚,段落分明,气脉通畅,还能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下面具体分析一下画面空白部分的处理及其所起的作用:

  1、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

  要使主体醒目,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如拍人物也总是避免头部、身体与树木、房屋、路灯及其它物体重叠,而将人物安排单一色调的背景所形成的空白处,在主体物的周围留有一定空白,可以说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因为,人们对物体的欣赏是需要空间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将它置于一堆杂乱的物体之中,就很难欣赏到它的美,只有在它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精美的艺术品才会放出它的艺术光芒。

  2、画面上的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

  一幅画面如果被实体对象塞得满满的,没有一点空白,就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画面上空白留得恰当,才会使人的视觉有回旋的余地,思路也有发生变化的可能。人们常说:“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空白留取得当,会使画面生动活泼,空灵俊秀。空白处,常常洋溢着作者的感情,观众的思绪,作品的境界也能得? 华。

  画面的空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实处的延伸。所谓空处不空,正是空白处与实处的互相映衬,才形成不同的联想和情调。比如齐白石画虾,几只透明活泼的小虾周围大片空白,没有画水,但人们觉得周围空白处都是水。摄影画面空白处与实处的经营,也应能激起观众丰富的联想,利用空白来创造意境,在其它艺术中都有创造性的作用。
3、空白还是画面上组织各个对象之间呼应关系的条件

  不同的空间安排,能体现不同的呼应关系。所谓呼应,总是由两个对象之间有一定距离构成的,如两上对象紧挨在一起,也就无所谓呼应。一切物体因开头不同,使用情况不同,线条伸展方向不同,光线照射不同等等情况,都会显出一定的方向性,有向背关系,要仔细观察物体的方向性,合理地安排空白距离,以组织其相互的呼应关系。

  4、空白的留取与对象的运动有关

  一般的规律是:正在运动的物体,如行进的人,奔驰的汽车等对象,前面要留有一些空白处,这样才能使运动中的物体有伸展的余地,观众心上也觉通畅,加深对物体运动的感受,人的视线也是一种具有合乎人们欣赏的心理要求。总之,我们要善于灵活地,具有独创地运用空白。

  5、画面上的空白与实物所占的面积大小,还要合乎一定的比例关系。

  要防止面积相等、对称,一般来说,画面上的空白处的总面积大于实体对象所占的面积,画面才显得空灵、清秀。如果实体对象所占的总面积大于空白处,画面重在写实,但如果两者在画面上的总面积相等,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呆板平庸,这是一个形式感觉的问题。

  我国古代绘画论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也就是说在疏密的布局上走点极端,以强化观众的某种感受,创造自己的风格。空白的留舍及空白处与实处的比例变化,的确是一项创造性的画面布局的重要手段.

  透视-----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还包括:近高远低,近长远短,近实远虚,近处色彩鲜艳,远处色彩变淡变浅变灰。透视-----是表现空间感的有力手段!通常广角透视夸张,空间、立体感得到强化;长焦则压缩透视,前后物体贴得紧,空间感不强。(我们有时也把这种强列的透视变化称为视觉冲击力,但不是全部)



  摄影家的实践原则

  要有随机应变的精神

  因此,一个摄影家要有随机应变的精神,对竖式和模式的画面都要试试。照片上的抒情效果是可以表现得很感人的。对风光摄影来说,横式画面能产生宁静感和空间感,重点是在地平线上;而竖式画面则是强调生气与力量。

  除了由取景器所形成的画面之外,还可以利用景物中的框架式的物体来帮助构图。景物中与画面的长方形形式相呼应的框架式的物体,可以将主体包围在画面之中,使其影象更为突出。用圆形的物体作为框架,如用宽边的帽子将头部框起来,能产生清新的对比。问题是:用一部分的影象将主体框起来,会使主体可能有的任何动感完全丧失。这是一种“过火的框架”。

  物体的运动或动感,与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最明显的例子,是一幅表现汽车奔驰的横幅照片。如将汽车的头部安排在画面的边缘附近,汽车就好象要闯到画面的边缘,使运动突然停止一样。如将车子放在画面的另一边,并在它的前面留下大量的空间以使子车子前进,这样,车子运动的速度感就将大大加强。唯一的问题是:如将汽车的后部挤到画面的边缘上,就会使画面失去平衡。

  一位艺术家,应清楚地懂得将主体安置在什么地方才能取得平衡的效果。但是,遗憾得很,我们并不是都懂得。因此,我们不得不依赖一条名叫“黄金比例”的构图原理。概括地说,这条原理指的是;主体最好放在画面中横竖各边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这样的安排是行之有效的!

  地平线最适宜于这样的处理,特别是在竖幅画面上。然而,百闻不如一试,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亲自试一试。用地平线或相似的线条为界,将画面分为三等分。有意识地将主体放在离画面一边的三分之一处,并看看其效果如何。当然,定律是可以打破的。有许多成功的作品,都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这样的安排,能增强画面的稳定性,并使主体的影象在对称式的构囹中更便于观众观赏。


  使画面活跃起来

  一幅照片,如从视线的高度进行拍摄,它的平静感甚至会更为明显。不过,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有点呆板,甚室会令人不爱看!当你退到—个对称式构图的画面时。采取高角度或低角度拍摄,使画面活跃起来。效果往往会更好。这样拍摄,能使影象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因而能吸引观众的兴趣。

  低拍摄点的效果往往更为动人。从接近地面的位置向上拍摄,能把物体的高度,力量和对比强调出来,因此,它是挽救呆板的构图或类似题材的好办法。用竖幅画面,效果将更加明显。从高处向下看物体,观者是处于有利地位,使物体显得力量有限。过去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从来不让他的照片从高处拍摄。高拍摄点还能产生宁静的效果,能突出画面上的图案,而削弱对比。无论是采取高拍摄点或低拍摄点,相机与垂直平面所成的倾斜度愈大,产生出来的效果就愈明显。

  选择相机位置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有冒险精神。不要从事于一般照片的拍摄,要寻找特殊的角度。不但要考虑高度和角度,还要考虑距离。

  将相机接近被摄体,能使观者对被摄体产生一种亲密感,并能把被摄体从不必要的、带干扰性的四周景物中提炼出来,使整个影象简单化,观者能一目了然。从远距离拍摄,照片就完全不一样了。被摄体将与周围景物混在一起。或与别的景物联系起来,画面上有吸引力的东西少了。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前景或背景的景物是否起着干扰的作用,必要时,可移动拍摄点,将干扰性的景物排除出画面之外,或换一个较长焦距的镜头来缩小视野。

  移动相机的位置,对影象的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与镜头焦距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长焦距镜头能减轻移动拍摄点所产生的影响,广角镜头则会加深其影响。广角镜头还能把前景物体的重要性强调出来,特别是从低角度拍摄或将相机向下倾斜的时候,尤为明显。

  个别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你将对每幅照片进行个别处理,并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你需要的画面,取景和拍摄点。因为,每个景物都有它的特性需要加以强调和渲染。如果你是横握相机,并从视平线的高度及中等距离拍摄,那么,暂勿拍!还是再想想吧。


  拍摄当中注意的要点

  1.用划有格子的聚焦屏取景器进行取景,能帮助你看清楚不同的取景对影象所产生的影响。

  2.变焦镜头对选取最佳画面是很有帮助的。

  3.引向画面四角的线条,往往是悦目的。

  4.如果你已经拍摄了某一种形式的画面,那么把相机转过来,拍摄另一种形式。

  5.要强调变动拍摄点所产生的效果,可改用广角镜头。

  6.在动体前面以及侧面像前面,要多留些空间。

  7.对一种物体,至少要从四个极不相同的拍摄点拍摄四次。

  8.对杂乱的背景,采取低角度往往能将其掩盖起来。

  9.地平线或其他分割画面的线条,最好略微离开画面的中心。
摄影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一点是,它在一个平面的二维平面上,能展现三维世界,即表现出事物的高度、宽度和深度。除了那种引人惊惧、幻想般的全息形象,即需要借助于特殊的观片镜或放映映机的立体双象和那种双透镜照片,诸如用尼姆扬罗照相机拍摄照片外,摄影不可能再现深度。它只能模拟深度。然而,它却能极生动地模拟。

  无边无垠的风光、立体的雕塑般的肖像,这种空间感是摄影构图中生动的一面,以致使你身临其境,这就是使形象形象化的三维效果。“学习如何使二维照片具有深度感并不困难。不过,有必要失了解一些视觉方面的基本概念。

  人类具有真正的立体视觉能力,这是它与地球上其它动物相区别的一个特征。立体视觉需要一双前视的眼睛,它通过和谐的肌肉运动,产生两幅都分重叠、位置稍有差别的影象并传送给大脑。这样,人类凭借三维空间的直接经验能够看到立体物体。当你驾车、打网球、或打高尔夫球时,你主要是依靠这种双目视观察事物的。

  不过,不具备这种优势的其它动物也能对空间进行迅速而复杂的判断。例如,松鼠的双眼长在头部的两侧,所以立体视力很弱,但它们的跳跃如同杂技一样灵活。而失去了一只眼睛的人类也能继续驾车、打月球或高尔夫球。这是因为,他们可以用许多视觉参照物来判断深度。这种参照物能起刺激作用,从而增加或代替直接的立体深度感。

  艺术家们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一直在研究如何把三维世界呈现在二推平面上。因此学会了视觉参照及如何应用它们。早在古希腊时期,普莱克西秦莱斯就画出了足以蒙哄鸟类去啄食的葡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对透视进行实验,在视觉空间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而现代对人类感知的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了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摄影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必不可少的技巧和原理。虽然你拍摄的任何照片仅仅是按照事物存在的样子记录下所要表现的事物,传递某种空间感和深度感,但是结果却令人失望,无法与你所看到的那种三维空间的生动性媲美。本文所叙述并展示出的视觉参照办法可使你的空间感得到提高和加强,下面就介绍九种简单的构图方法:

  物体的相对大小

  所谓的透视原理基于一个简单的光学事实:离眼睛或镜头近的物体看起来比离得远的大。如果我们看到两个人或任何两个物体,凭经验得知两者同样大小,那么,看起来稍大的一定离我们近。甚至当物体被复制在平面上成为影象时,也可能遇弄眼晴,认为它们在空间中相分离时是一大一小。

  会聚的线条

  透视原理中的一个特殊情况是,两条平行线会在远距离处汇合在“消失点”上。我们在此时就熟悉的一个例子是。两条铁轨在远方地干线上会聚为一点,摄影家在仰拍高楼或从高窗俯拍成角度的照片时就利用了这种创造景深的效果。

  消失的细部

  在物质世界中,许多物体的空间位置往往都具有规则性:草地中的草、森林中的树、池塘中的百合、地板中的木板、地毯上的花纹等。当这类参照物离我们近时,我们就会清楚地看见其花纹和细部;但继续向前看,它们逐渐变小、不清晰了。詹姆斯·杰·吉布森把这种消失的现象称为“质地变化率”,它可以有力地显示景深。

  部分重叠

  由于人类设有x光的透视能力,所以,当一个不透明的固体置于另一物体前时,我们就看不到后面的了。这样,我们就有创造三维影象的参照了。把部分重叠的物体摄人画面,会使观众看到画面中不存在的那一维空间。

  清晰焦点的平面

  获得景深的一个光学手法是有选择的聚焦。把焦点对在前景物体上,那么背景则模糊而且景深浅。这就把画面分成两个相对应的平面,焦点清晰的前景被摄体则从模糊的背景中跃然呈现。相反,也可以让焦点清晰的被摄体远离模糊的前景。

  空气透视

  最早注意到这种效果的是400年前的达·芬奇。空气中的雾、烟或着灰尘能散射日光,使远处的物体比近处的物体显得淡而模糊。显然,这通常不是摄影家随心所欲能创造出的效果,但是,当条件允许时,不妨加以利用。

  逐渐消失和逐渐增强的色彩

  这种现象与空气透视相关。在室外景中,伸向地平线的风光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的作用,不仅色调谈,而且在色彩上变得更加偏蓝。因此,蓝色往往退到远处,而明亮的、暖调的和完全饱和的色彩往往在前面突出出来。

  选择边框

  传统的一种构图方式是,利用一个前景物体作为这框,框住较远处的物体。这样可以增加深度感。一个坚实的暗色物体可以突出被摄体,效果通常最佳。

  照 明

  有力地刻画被摄体的强烈侧光照明、或强调质地和使阴影投向用相机方向的逆光照明,可以加强三维空间的效果。不产生任何阴影的平光或散射光只能拍摄出平淡的形象,而不会产生三维空间的效果。

  显然,在一幅照片中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现深度感。实际上,一幅三维效果极强的画面几乎都是几种方法的结合:也许是强烈的照明与会聚的线条和部分重叠的结合,或是空气透视与细部消失的结合。

  如果你曾看过宽银幕电影,你就明白了这几种参照办法是如何创造三维效果的。当你面前是满眼的景色,你会很快被带进景色之中,似乎是在观赏真实的景色。这多是缘于人类球形的眼睛。当眼珠边缘同眼珠中心部位一样见到深度刺激物时,你就会忽略缺乏真正的立体视觉。

  那么,为增大照片的深度感和空间感,你显然应当尽可能地把照片放大。一般说。照片越大,充满眼睛的景物就越大,深度感就越强。

  影象质量是另一因素。通常,最能表现深度感和广度感的照片是那些具有鲜明的细部和包括深黑色的色调范围宽的照片。反差适度、又不失丰富细部的照片通常比低反差更有效。不管照片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一幅现实的、色调和质地都细致的照片常会有助于使眼睛以为看到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深度。

  但是,正如前面提过的那样,你只能模拟深度而不能再现深度,并且照片的平面经常会同体现出的三维空间感进行视觉上的激烈竞争。我们通常不会意识到平面一一深度这一矛盾现象,但这一特点却丰富了摄影概念的内涵。

  当然,你不必总是想着你照片中的深度感,实际上,你也许愿意把景物压缩成平面,创造装饰性的二维图案。你可以避开或不去强调视觉参照物,增强照片的二维效果。无论如何,你都可以有效地控制摄影最奇妙的特点;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三维空间。

(来源:光影时空网)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06.jpg
查看次数:	57
文件大小:	119.7 KB
ID:	18567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07.jpg
查看次数:	77
文件大小:	81.2 KB
ID:	18568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08.jpg
查看次数:	63
文件大小:	276.6 KB
ID:	18569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09.jpg
查看次数:	73
文件大小:	131.6 KB
ID:	18570   点击图片以查看大图

名称:	10.jpg
查看次数:	63
文件大小:	145.2 KB
ID:	18571  

帅哥 ChinaSmileJoe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12th, 2007, 15:13   只看该作者   #3
风雪
风自漂流雪至清
级别:44 | 在线时长:2157小时 | 升级还需:48小时级别:44 | 在线时长:2157小时 | 升级还需:48小时级别:44 | 在线时长:2157小时 | 升级还需:48小时级别:44 | 在线时长:2157小时 | 升级还需:48小时级别:44 | 在线时长:2157小时 | 升级还需:48小时级别:44 | 在线时长:2157小时 | 升级还需:48小时级别:44 | 在线时长:2157小时 | 升级还需:48小时级别:44 | 在线时长:2157小时 | 升级还需:48小时
 
注册日期: Nov 2004
帖子: 4,790
积分:12
精华:3
声望: 3351526
风雪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风雪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风雪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风雪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风雪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风雪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风雪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风雪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风雪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风雪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风雪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大沙发,坐下来看老大的“葵花宝典”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风雪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Nov 14th, 2007, 17:50   只看该作者   #4
william06
Senior Member
级别:58 | 在线时长:3682小时 | 升级还需:35小时级别:58 | 在线时长:3682小时 | 升级还需:35小时级别:58 | 在线时长:3682小时 | 升级还需:35小时级别:58 | 在线时长:3682小时 | 升级还需:35小时级别:58 | 在线时长:3682小时 | 升级还需:35小时级别:58 | 在线时长:3682小时 | 升级还需:35小时
 
注册日期: Dec 2006
帖子: 6,318
积分:66
精华:12
声望: 23222091
william06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lliam06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lliam06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lliam06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lliam06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lliam06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lliam06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lliam06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lliam06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lliam06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william06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引用:
作者: 风雪 查看帖子
大沙发,坐下来看老大的“葵花宝典”
哈哈 

不过看上去像真宝典的说 
帅哥 william06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07:46

请尊重文章原创者,转帖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凡是本站用户自行发布的任何信息,皆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华枫网站不确保各类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承担由此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