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枫论坛 > ◆生活板块◆ > 体育健身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只看楼主 主题工具
旧 Sep 8th, 2004, 02:44   只看该作者   #61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二、消除妄念的方法:不离法身
  “如未得起灭(念)之要,则所渗漏之妄念皆轮回业因。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即是不纵之使炽,亦不以念治念。唯不离自然本体以观照之,使不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

  起灭之要,就是念起念灭的关键要点。那么这个要点是什么呢?“青山原不动,白云任去来”,青山比喻自性,白云比喻妄念,自性不动不摇,妄念有起有灭。尽管念有起灭“识得不为冤”啊!识得,就是得了起灭之要。若不识得,起了妄念你还不知道,那就是未得起灭之要。“如未得起灭之要,则所渗漏之妄念皆轮回业因。”我们修心中心法强调“观照是正行,打坐是助行”,就是为了突出观照的作用,妄念来了要看见它,立即凛然一觉,不睬念头。若看不见它,分明是跟着妄念跑了,这就是“渗漏”。这些渗漏的妄念都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跟着念头跑,必然随境转。着境之后就造业,造业之后就受报,以致六道轮回无有出期。就象水桶有个漏洞,自性妙用之水全被漏光,便堕落成六道凡夫了。堕落是业果,渗漏就是业因。《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前半句就是教我们不渗漏,不放过妄念,凛然一觉使妄念不起。又恐我们错误理解,去做压念不起的“死定”功夫,立即接上后半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也别把妄念消灭光。为什么呢?为了起无边妙用,度无量众生啊!真心若能做主,言谈话语、举手投足、起心动念等,都是自性的妙用。五通仙人问佛:“如何是那一通?”他有五通,佛有六通,那一通是什么呀?佛喊他的名字:“五通仙人!”他答应了一声。佛说:“那一通,你问我。”一喊一应、一问一答,活脱脱地显示出自性的妙用。这就是“那一通”――漏尽通。漏尽,就是一点也不渗漏,渗漏已经尽绝。所以,尽管真心像痴子,大智若愚,但若不起心动念,如何起无边妙用啊?若把波浪灭光,岂不成死水一潭了吗?是故“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识得真心,真心做主,妄念就是妙用;不识真心,妄念做主,便是渗漏,便是轮回的业因。这就是“起灭之要”。仍借青山、白云为喻,颂一颂这“起灭之要”:“白云漫青山,青山依然在;青山自青山,岂受白云碍。”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妄念有粗有细,粗妄和细妄有什么不同呢?粗妄,就是对境生心。于顺境而喜,于逆境而忧,不知不觉地跟着境界跑。我们要把这个粗妄先斩断,晓得一切外境都是假的,如空花水月、了不可得。《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里“应”有顺应、应付之义。对于顺、逆等一切外境,尽管去应付,同时还要作如是观照,还要把一切外境观成象做梦、幻相、水泡、影子、朝露、闪电那样了不可得。时时刻刻这样观照,久久就会不为外境所动,基本上把粗妄斩断了。在这之后,还有“串习”存在。串习是八识田里的习气种子,你不去想它,它也会自己跳出来,这叫“翻种子”。这种妄念比刚才说的“粗妄”细一些了,但还不是细妄。打坐的时候,更容易觉察到种子的翻腾,对此我们仍是不理不睬,这样就安然入定了。定中看见的才是细妄,像是潜水暗流,涌涌地动。不深入禅定是根本看不见细妄的。
  不管妄念是粗的或是细的,“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妄念来了,你必须觉察到它,然后凛然一觉,不去理睬它、不跟着它跑,它自然就化于无形。这就叫“起灭随无”,随着你的觉醒而化空了念起念灭。如果你觉察不到或者不凛觉,妄念总是动个不停,念念相续,没有间断,那就成为轮回的业因了。“善护修”就是好好地保护修正。保护什么?修正什么?保护灵明无住的真心,修正迁流不止的妄念。觉察到妄念,要立即凛觉,立即“起灭随无”,不要跟着走一段路才去凛觉。有的人,妄念起了他也知道,但他舍不得停下,他说:让我再考虑考虑,先让我想想再凛觉。你既然已经晓得是妄念了,干嘛还想下去呢?这不是愚痴透顶吗?这分明是随着妄念迁流!不应该这样,要赶快凛然一觉,起灭随无。要时时地保护我们的真心,了了常知,无所住着,无所粘滞,这就是“善护修”。
  “即是不纵之使炽,亦不以念治念。”纵是放纵,放野马,跟着念头跑。使炽,就是使念头炽然不停,由张三联想到李四,由李四联想到赵五……迁流不息。象大火燃烧,越烧越炽烈。放纵念头炽然不停地相续,就是“纵之使炽”。我们不能“纵之使炽”,要赶快转化它。怎样转?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心里想想看,“纵之使炽”有什么后果?那将是不堪设想的!那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苦不堪言!赶快凛然一觉,使自性朗然现前。若妄念力强,凛觉也转化不了,就用第二个办法,赶快念佛或者赶快持咒,用佛念、正念代替妄念。这两个办法都是“不纵之使炽”,但切切不能“以念治念”。什么叫以念治念呢?起一个妄念来压原来的妄念:“噢,这个念头是妄念,不好不好,赶快别动。”这就叫以念治念。为什么以念治念不好呢?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压不住妄念,恰成“妄念迁流”;另一个是纵然你能够治得一时,把念头压死了,就象“搬石压草,石去草生”。念头被压死了之后,变得如土木金石一样,死掉了。这样的“死定”是有时间性的,纵饶你能定几百年,几千年……待定力消退,妄念又来了,而且来势更猛,六道轮回依旧,还是不究竟。因此,我们不以念治念,不压死念头,我们是转换,凛然一觉把它转过来。力量不够时,就持咒、念佛。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8th, 2004, 02:45   只看该作者   #62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唯不离自然本体以观照之,使不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自然本体就是我们的天真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观照就是刚才讲的“凛然一觉”。只要凛然一觉,回归到自然本体就是了。我们要时时不离自然本体,妄念来了,就凛然一觉,使妄念不能连续。假如妄念来了,你还不知道,那就不行了。所以“观照”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妄念来了你要知道,一个就是凛然一觉。有一个比喻叫“如猫捕鼠”,就是把妄念比作老鼠。要有猫那样的警觉性,老鼠一露头,立即就发现了。这在禅宗里叫“照顾话头”,照顾就是看好它。这种“看好”之念是正念,做功夫正念不可失。正念就象衙门口的差人,挡住闲杂人等,不许进去。正念是佛性的妙用。如果失去正念,要么是觉察不到妄念纷飞,要么是做死定功夫,变成土木金石。这是做功夫时的两条岔路。因此,禅宗要提起疑情,净土宗要执持佛号,密宗要持咒结印,大手印要我们“不离自然本体以观照之”。
  观照的目的是什么呢?“使不连续”。就是不令妄念相续,把妄念斩断。所以我们说念佛的作用就是斩断妄念,佛的圣号就是一柄慧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念现前,自然而然把妄念斩断于无形之中。假如一面念佛,一面妄念颠倒,那就不是念佛了。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有“止观”,一定要心念耳闻。心念佛号而妄念不起是止,耳闻佛号而了了分明是观。佛教里做任何功夫,目的都是令妄念不相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使妄念的起灭,就象在水面上画图一样,一边画一边随之消失,丝毫痕迹也不保留,起灭随无。

  “但妄念虽自灭,尚未为清净。以仅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断惑乱业流。”

  妄念纵然不起来,自然灭掉了,但还不算清净。有人迷惑了:妄念灭了应该是清净了吧?为什么说还不算清净呢?因为“仅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断惑乱业流”。仅仅了知妄念的境界,晓得这是妄念,而没有认识真心,那还不行。认识真心之后,才能断惑乱业流。惑乱,就是对境之后就迷惑了,心就乱了。看到金元宝,心乱动了,要发财呀;见到美色,心乱动了,淫欲之火烧身……这些都是惑乱。你明明知道这些都是影子、都是假的、都不可得,你就是不能断。为什么?因为你只是知道妄念的境界,而不认识真心。真心是什么,你不知道,所以没有力量,遇到境界还是要动心,故不能断惑乱的业流。我等凡夫,迷失本性,认物为己,追逐物境,造业受报,象流水一样不断。过去的业,就象种子种在八识田里面,怎样断它?只有证到真心,把根本斩断,才能断掉。所以,欲断惑乱业流,必须证到真心,仅仅了知妄念自灭是不够的。

  “必须在了知妄念自灭之同时,即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则自然而住。”

  “自识之智性”就是根本识,就是第八意识由迷而回归觉悟,转过来了。第八识一转,便是“庵摩罗识”,又称白净识。此即所谓“转识成智”,把第八意识转成大圆镜智。“显见”自识之智性,即明显地见到大圆镜智,也就是自性朗然现前,也就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真心朗然现前。这样,才能断惑乱的业流。“显见自识之智性”并不难,难在你不了解不认识它,即难在不“识知”它。“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在禅宗叫做“一把擒来”,在净土宗叫做“花开见佛悟无生”,在密宗叫作“证入悉地”。
  必须在了知“妄念自灭”的同时,“即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在没有妄念的时候,要认取真心,要认取我们真正的佛性。佛性是智性――智慧之性,因为一切功夫,一切神通,一切妙用都是由它生起的,故称“智性”。只了知妄念起灭随无,不认取真心,还不能断惑乱业流。必须认取真心,进一步了知妄心从真心而起。妄心一断时,这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是什么?这正是真心,正是“大圆镜智”。要在妄念断处,认识真心,体验真心。若不能一把擒来,就是“当面错过”,那就不能见性了。所谓“见性”者,明白也。明白妄心不可得,明白妄心是真心的妙用。于妄心息处,当下就“抓住”真心。不是用手去抓个什么东西,真心无形无相,“说似一物即不中”,并不是存在一个有相的东西等你去抓,而是要你体验它,认取它,肯定它。在妄心歇下来的时候,认取真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曾再三提醒大家:在“前后际断”时,即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时,这是什么?应在此时猛着精彩,认识真心、肯定真心,深信不疑,承当下来。认取真心之后,就不着相了,一切妄念都化为妙用。
  真心是没有形相的,凡有形相的都是假象、都是影子、都了不可得。既知如此,我们就不会去执著有相的东西了。这样才有力量,才能放舍有相、抛弃有相、不住著有相。若不认识真的,总被假的所迷惑。“假做真时真亦假”,因不认识真的,不免认取假的,那就“认贼做父”,埋没了真心。这是个最最重要问题。必须认识妄念从何而来?妄念是什么?妄念并不是坏东西,妄念是我们真心所起的妙用。不要怕妄念,只要不跟它跑,认清它的本来面目,不粘境,不住境,不着相,时时刻刻念起就觉,念起就断,一念断处,“自识之智性”就会朗然现前。所谓“无念”,未必是一个念头也不起。假如一个念头也不起,那就变成土木金石了,那是断灭、是无记,不是无念。无念者,念起不住也。僧问赵州:“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刚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知道,总不会对境生心,妄想纷飞吧!婴儿是不是具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呢?这实际上是以婴儿作喻,问什么是“无念”?赵州答:“急水上打球子。”僧又问投子:“急水上打球子,意旨如何?”投子答:“念念不停留”。在很急的流水上打球,球能停得住吗?一下子就被冲跑了。“不停留”就是无住。可见念起无住就是无念,而不是一个念头也没有才叫无念。我们再三提示,一念断处,这了了分明的,就是我们的灵知之心,这就是真心、就是真如佛性。念佛,就是念这个佛。佛者,觉也。念佛,就是念念在觉,这是念佛的真谛。不明白这个真谛,迷迷糊糊地念佛,那等于没有念佛。我的师父(王骧陆上师)从前讲过,假如念佛的人很多年不得妙用、不得力量,那就赶快改修密宗,待修密得了相应、得了三昧之后,再回过头来念佛,就知道念佛的落处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识得妄念的来处,于妄念歇处认取真心,这最重要。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8th, 2004, 02:46   只看该作者   #63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认取真心之后,“则自然而住”。无住之住,叫自然而住。自自然然、平平稳稳,惺惺寂寂、寂寂惺惺,不再被境界所动摇,不再为妄念所困扰。这样学佛,才是真正得力。不然的话,都是错用功。有的人说:我已经念了多少多少经,还要再念多少多少,我要还愿呀!做这些事正是大梦不醒,不是真用功,不是真学佛!真学佛就要认识本来无住的妙明真心,时时觉醒,处处无住,这才有成佛的希望。念了多少句佛,念了多少部经,点点红点子,烧一烧,还还愿,有什么用处啊?如此着相,能成佛吗?不能的。

  “妄念灭处清净随得,更为重要(仅识妄念,不能断惑)。”

  在那妄念灭掉之处,本来清净的真心随即现前了。波浪歇下来不就是清净的水了吗?识取这个真心,更为重要。(仅仅识得妄念。不认取真心,不能断惑乱业流)。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很多了。

  “念之起灭同时,如水上绘图,即绘即消,本皆清净。自起自灭,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得任运矣。”

  念头才生起,不梗在心头,即时便自灭,不留痕迹,叫做“念之起灭同时”。这与在水上画图很相似,念头才起,等于我们在水(心水)上一笔画过去了;念头自灭,等于水上画的图,痕迹没有了。所以说“即绘即消,本皆清净”。佛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这就是随画随消,说完了等于没有说。禅宗说:“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年穿衣,未尝挂着一根纱。”他不是不吃饭、不是不穿衣,吃过、穿过就完了,不去分别计较。心要这样空净才能成道。
  “自起自灭,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得任运矣”。妄念才起,就自然消灭掉了,这就是前边讲过的“青山原不动,白云任去来”。我这青山(真心)不动,任你这白云(妄念)来来去去。尽管来去,来过去过就没有了,这就叫“自起自灭”。
  “绵绵密密,相续不休”是讲做功夫。做功夫难,就难在这一点上。绵,就是绵长,绵绵,就是长久坚持;密,就是不疏,密密,就是没有间断。绵绵密密,就是长时间不间断地如此行去。相续不休,就是连续不休止。做功夫要这样才行。我们果能这样做功夫,三年五年一定成功。我说三年五年,已经长了。从前我师父(王骧陆上师)讲过:一年半保证成就,不成就来问我。这是真的!我们假如能够“绵绵密密,相续不休”,怎么会不成就?决定能成就!坏就坏在不能“绵绵密密,相续不休”,都是修修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一段讲的很重要,我再重复一遍:在妄念停下来的时候,清清净净,了了分明的就是真如自性,除了这个之外,别的都不是。不要在那里怀疑:“这个不是吧?假如这个是,我怎么不发神通呢?”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坏了,那就着了神通这个魔了。你不是想见神通吗?现在就显给你看:我在这儿讲话,不是神通吗?你在这儿听讲,不是神通吗?你走路到这里来,不是神通吗?这些都是神通,都是真如自性的妙用。真如自性就是神,没有隔碍就是通。心无所住,自然就通。不过我们现在的神通是小神通。只要我们“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地保护真如自性,久久即发大神通。将来大神通发现,就靠今天这一点,就靠“识取真心”这一点。现在我们识取真心,就象小毛头(婴儿)刚生下来一样,还不能象大人那样起作用,所以要保护他。长大以后就能象大人一样地起作用了。大人等于是佛,我们现在等于是小孩子,我们求佛菩萨保护,也自己保护,他力自力一起来修,这就叫“长养圣胎”,长期养护它成长,长大后就能象佛一样起妙用了。如果你不保护,会怎样呢?这小孩了就会夭折,小毛头没有长成人就死掉了。如果你们听了之后不相信:“哎哟,恐怕这个不是吧。”不相信,另外去求,那就夭折、死掉了。你没有保护它,它就不能长大,不能成佛,不能发大神通。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啊!我师父(王骧陆上师)常常说:“大鹏金翅鸟,一翅千万里,全靠脚下一点劲。”大鹏金翅鸟的脚不点一点地,它就飞不起来。你们见过乡里人抓老鹰吗?刨一条窄窄的沟,比老鹰的身子还窄,沟里放几只刚出壳不久的小鸡,小鸡叽叽地叫,老鹰眼睛很尖,在天上盘旋,嘿!下面有鸡了,就下来抓。身体不能进去,被卡在沟上,把爪子伸进去,爪子碰不到地,落空了,翅膀在两边“啪、啪”地拍,就是飞不起来,乡下人就把老鹰抓去了。它为什么飞不起来?因为它“脚跟不点地”。我们现在识取真心,就是脚跟点地。若不然,也飞不起来,不能起无边妙用了。
  我们果真能够绵绵密密,相续不休,那就“得任运矣”。随缘任运,自在逍遥。我们人有烦恼,就在于不得任运,这样那样的要求太多了。要发财、要升官、要儿女有出息……没完没了的要求。但是,你以前没有布施,怎么能发财呢?你以前没有为大众服务,怎么能升官呢?求之不得,就烦恼无穷。若是识取真心,知道一切事物都不可得,便随缘任运,自在逍遥了。要那些东西干什么?慢说得不到,即使能得到,也还是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两手空空生、两手空空死!而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造的种种业,却跟随着你,赶也赶不去,终究是要报应的。赶快觉醒吧!好好做功夫吧!只有这样,才能任运、自在、逍遥。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8th, 2004, 06:11   只看该作者   #64
红枫叶
Senior Member
级别:42 | 在线时长:1974小时 | 升级还需:47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74小时 | 升级还需:47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74小时 | 升级还需:47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74小时 | 升级还需:47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74小时 | 升级还需:47小时级别:42 | 在线时长:1974小时 | 升级还需:47小时
 
红枫叶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6,504
积分:121
精华:28
声望: 80773687
红枫叶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红枫叶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红枫叶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红枫叶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红枫叶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红枫叶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红枫叶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红枫叶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红枫叶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红枫叶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红枫叶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说得太好了。

“青山原不动,白云任去来”,
红枫叶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10th, 2004, 03:04   只看该作者   #65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三、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妄念要起,那就任它起,不压制它,这并不是放纵它,放纵是攀缘不息。“任其起”则毫无攀缘。括号里引了《圆觉经》的话“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句话前面已经讲过了。《圆觉经》是一连讲了四句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四句话是粗、细、微细、极微细四步功夫。粗,就是第一句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起妄念,不攀缘外境,这是粗粗地讲,是初步用功。细,就是第二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为什么不息灭呀?前面我们讲过,是为了要起妙用,不能把妄念压死了。但要不跟它跑、不放纵它,这就要掌握好分寸,比较细了。
  第三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住妄想境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在这个既不压死、又不放纵的境界当中。其实,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人我众生、花鸟鱼虫等等境界,都是“妄想境”,都是妄想所蕴积的。不是妄想蕴积,就没有这些人人我我的境界。因为我们不识得真如自性,无明妄动,追取境相,结果动出来这些境相。我们却继续认假作真,妄执妄取,这是多么迷惑啊!因惑而造业,因业而受报,从无六道处动出六道轮回,从无痛苦处动出无边苦海。你可能会说:“我觉得这些挺真实的,怎么没有觉出这是妄想境啊?”这就微细了。你的心粗,觉不到微细的境界,要作微细的功夫才行。微细的功夫怎么作呀?“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在既不压死妄想,又不放纵妄想的境界当中,不加了知。为什么不加了知呢?因为一切有相的东西都是妄想境,也都是真心所显现的。妄想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想境。若无真心,哪来妄想境呢?就象无水便无波、无镜便无影一样。因此,就不要对这个妄想境分别取舍了,这就是“不加了知”。
  第四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我们的心总是处在有与无、真与假等等相对之中,其实,这都是分别心在作怪。什么有无真假等等,统统是戏论。说有是“增益谤”,它就是这样,你再说个“有”,分明是“头上安头”,无端地“增益”它,那就等于是诽谤它。说无是“减损谤”,它本来就了不可得,何用减损?你再说个“无”,岂不是“减损谤”吗?说即有即无是“相违谤”――自相矛盾。说非有非无是“戏论谤”。有、无、即有即无、非有非无,四句全是谤法!真假等相对法,亦复如是――也都是这样。只有证得真如自性,才能离开种种相对。稍一走作,便落有无、真假等相对之中,这就极其微细了。“不辨真实”,不要去分别这个是真,那个是假了。真就是假,假就是真,即真即假,即假即真,非真非假,非假非真,亦真亦假,亦假亦真。比如我们修净土,如果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假,那就错误了。若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我们这里也真;若娑婆世界是假,西方极乐世界也假。怎么这样讲呢?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一真法界所流出,都是真如自性的派生物,都是大圆觉海里的浪花。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此法界,就是大圆觉海。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因为它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诸大菩萨的净心所感得;我们娑婆世界是秽土,因为它是我等众生着境造业所显现。着境造业也是真心的妙用啊!就真心来讲,全是真的;就影子来讲,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真心的影子啊!识得真心妙体之后,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绝对有把握了。“心即是土,土即是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所谓“生净土”其实是生我心中之净土,当然不费吹灰之力,不用来来去去。所以大祖师有言:“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
  “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应该知道,我们所起的一切作用,所起的一切念头,所认识的一切事物,都是“本元清净性”中的“道行”。本元清净性就是真如自性。道行就是修道的行为,这正是真如自性的妙用啊!应该知道,所起的一切,都是真如自性的妙用。
  “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功夫至此,就是功夫到这种地步。什么地步啊?即清醒地了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若功夫至此,就毫无粘滞了。执着于妄心妄境不舍,谓之“粘”;于无上道停止不前,谓之“滞”。无粘,就不再住相,不再分别取舍,心里面自然空空荡荡。无粘必然无滞,必然在修行的大道上快速前进。那么,所起的念头便都是“妙用恒沙之道行”。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土很细,可以想象恒河中沙粒的数目多到何种程度。佛经里常用“恒河沙”比喻数量之多。妙用恒沙,意即无穷多的妙用。刚才讲过,道行就是修道的行为。俗云:某某大法师道行很深。是说他修行功底深厚。所以,道行也指修行的功底。到了这一地步,一丝一毫的粘滞都没有了,妄念就成了道行,能起无量无边的妙用。
  “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没有妄念不是很好么?刚才为什么说“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呢?因为无念就是有念、有念就是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我们在前面讲《圆觉经》里四句话的时候,对于有无、真假等已经分析得够多了,在这里不再对“无念即有念……不念而念”作过多重复的解释。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举一反三,正确理解。简言之:无念即有念,有什么念?有正念,正念就是“了了分明”。有念即无念,是无邪念,邪念就是“粘滞”之念。念而不念,就是“急水上打球子”――“念念不停留”。不念而念,就是“妄念灭处清净随得”。对照《圆觉经》的四句话:无念即有念――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有一个“不起妄念”之念),有念即无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念而不念――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不念而念――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不辨别取舍,即清净正念)。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10th, 2004, 03:06   只看该作者   #66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唐朝的庞居士作了个偈子:“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合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宋朝的杨杰居士,不让先贤,和了一首“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海印信禅师见此两偈,也和了一首:“我无男婚,也无女嫁,困来便打眠,管甚无生话。”见他三位古人如此,我也和了一首:“有男就婚,有女就嫁,子子复孙孙,是说无生话。”诸位,从这四首偈子,你能看出一丝一毫的“粘滞”吗?你如果问:“四偈读来,主张不同,到底该婚不该婚、该嫁不该嫁呀?”那是你自己粘滞于文词。“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我等也只好“将口挂壁”。

  “正起念时,亦不见有念可起,是名无念。非如一般人所想象者,一念不生名无念也。”

  所谓无念,并不是一个念头也不起,而是尽管念起却无所住着、不滞停留。一般人所想象的“一念不生”的无念,那是压念不起。他们以为一个念头也没有,就是好功夫。其实死在那里,非但不能成道,成个土木金石倒有份在!不见当年六祖大师救卧轮禅师的公案吗?卧轮初以为压念不起是好功夫,故有偈子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见他走入死胡同,故救他云:“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起心就是不起心,动念就是不动念,六祖无住啊!“对境心数起”就是起妙用,假如不起心动念,就是死在那里了,还能起什么妙用啊?还能给人说法吗?不能了。菩提即为本性,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在凡夫不减,即使在地狱也不少;在贤圣不增,即使成佛时也不多。古时候有人问一位大禅师:开悟之后怎样?大师答:也不增一分。又问:未开悟前呢?答:也不减一分。所以卧轮说:“菩提日日长”就错误了。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则所现之妄念皆调现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现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脱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

  依妄念起灭,调修法身,就是说妄念起了,赶快觉醒,认识它,不跟它跑,而不是把妄念压死不动。就是要时时觉醒,时时观照,不要跟妄念跑。跟妄念跑了,着在境界上,那就不行了。所以,净土宗强调时时刻刻念佛,不是让你贪多,贪功德相,而是让你觉醒,认识法身,保护法身。我们做功夫,就要在妄念上修,没有第二个办法。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目的都是调理这个妄念。所以,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就是在妄念上做功夫,将妄念斩断,不让它相续不停。一切佛法都是调修法身,都是在妄念上做功夫。不要将念佛当做有相功德来做,那是错误的。所以,莲池大师说:“声声唤醒主人公。”念佛就是把主人公唤醒,让你觉悟的。
  若晓得在妄念上做功夫,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则所现之妄念皆调现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现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脱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那么,所起之妄念,都调整为显现自性的微妙受用,即使是“色受想行识”五毒所现的粗妄念,也都能令它们具有自性解脱之道力和光明,入于光明空灵之境。也就是说能化“五蕴”之毒,为自性之妙受用,使之成为我们修证之工具、成佛之资粮。
  把我们的自心调理好,不住相、不住境、不烦恼,就得大受用了。妙受用者,就是微妙的感受,很受用。得受用很好,但贪享受就坏了,受用和享受,就相差一个字,却大有差别,而且是天壤之别。如果讲究吃得好、穿得好,交异性朋友、跳舞、看电影,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旦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作奸犯科以达到享受的目的,那就坏了,这就是贪享受。若一切时都是心空无住,安然自在,不去追逐外境,今天只有粥吃也很好,只有破草房住也无所谓,胸襟豁达,心安理得,知足常乐,随缘自在,这就是妙受用。晓得在妄念上做功夫,把我们的自性调理好,自然能得妙受用,“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也!平怀,就是心里没有丝毫的弯曲,平直坦率。泯然自尽,就是心里空荡荡的,没有半点烦恼。这是多么美好啊!所以学佛是得大受用、开大智慧的。学佛不是求什么东西,有所希求就坏了。求福报、求神通,那不是学佛;求财、求官,更不是学佛。一切都是假的,如空花水月,到头一场空啊!所以,我们要时时认识真心,要依于妄念调修法身,不要让妄念遮盖真心。识得妄念是真心所起的妙用,从而不住相,就会得真实受用,不起烦恼。反过来呢?若不知道依于妄念调修法身,那就烦恼无穷,欲壑难填了。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万,有了一万想千万、亿万,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烦恼痛苦也就无有了期了。

  “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彻境中所起之妙用。”

  这是进一步解说妄念的缘起。妄念固然是由真心所生起的,但若无境缘也无由生起。境缘就是“自性通彻境”。我们在前面反复讲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人我众生、花鸟虫鱼,都是自性所显现。但同是凡夫的境缘,为什么会有种种不同呢?那是因为业性使然。凡夫不识自性,故而迷惑。因惑而造业,因业而受报。由共业感现山河大地,复由别业感现十二类生。随其善恶之因不同,感现的境缘也不同。种种不同的境缘,都是在自性中感通、在自性中了彻的,无有实体,虚妄不实。就自性来说,因也在其中,果也在其中。自性是超越因果的,种种不同的境缘都是“自性通彻境”,此即所谓“第八识的相分”。而“第八识的见分”又对“相分”分别取舍,这种分别取舍即所谓的“妄念”。同是一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在迷即第八识,在悟即“如来藏心”。故而,若能“依于妄念,调修法身”――返迷归悟,则“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彻境中所起之妙用”。妄念是真心所起的妙用啊!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10th, 2004, 03:06   只看该作者   #67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以无取舍心护持之,因其生灭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

  顾名思义,“妄念”是虚妄不实之念。因其对虚妄不实的外境分别取舍,故其“分别取舍”也是虚妄不实的。妄念虽“妄”,却是真心的妙用。一旦识取真心,就要好好地“护持之”。护是保护,持是维持,好好地保护它,维持其“作主”的地位,所以真心又称“主人翁”。怎样护持它呀?“以无取舍心护持之”,要以对外境不取不舍的方法护持真心。对一切外境,都不要起心分别:这个东西好,要取到它;那个东西不好,要舍弃它。不要有爱憎取舍之心,把这爱憎取舍之心拿掉,就是保护真心。我们之所以不得解脱,坏就坏在“爱、憎、取、舍”上。哎呀!这金子多好,要取到手!这地方不好,赶快远离。
  讲到这里,想起一则现代公案。杭州有个法师,他说:“讲《金刚经》的人虽然不少,但一句话就能把他们问倒。《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无净相、无垢相,那么,这里有一泡大粪,你无相,把它吃掉吧!”这哪里是诘难讲《金刚经》者,这是在诘难《金刚经》的经义啊!其实他这问话很容易答。答他:“请你衔将来。”你不是让我吃掉它吗?那就请你用嘴把它衔过来吧!这是客气的答法,如果不客气,就震喝他:“嘿!你这法师竟然被一泡大粪埋掉了。”他看见这泡大粪,着相了,就等于被大粪埋掉了。这都是爱憎取舍分别之心在作怪啊!因此,我们不能对外境起爱憎取舍之心,这就是护持真心。
  为何要这样护持真心呢?“因其生灭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因妄念生灭没有能够超越“法身妙用王”的境界啊!法身的妙用是包容一切的,故而称“王”。妄念的生灭当然也在“法身妙用王”的境界之内,不出真心妙用的范围。所以,妄念尽管有生有灭,只要我不跟你跑,不为你所牵,不为你所动,那就是护持真心了。

  “妄念虽具无明色相,而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净中。”

  《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又称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蕴属色法,色法有相。男女老少、山河大地、草木丛林都是色相。受、想、行、识是心法,心法无相。妄想属于心法,可是,为什么说妄念“具无明色相”呢?起妄念就是有住着、有执取。执取什么?执取色法虚妄的形象――执取色相。妄念一起,头脑中就有色相的影子,所以说妄念“具无明色相”。其实,心法就是色法,色法就是心法。离开真心哪有二法?但因无明之故,心法一动,就是色法的影子,故称“无明色相”。无明色相同样是虚妄的、不可得。假如你能“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则“所现之妄念皆调现为自性之妙受用”。为什么妄念能够翻成妙受用呢?因“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净中”。
  这里讲的“自性”,是“自身性质”的意思。妄念的自身性质是虚妄不实的,也可以说,妄念无自性,犹如“空中华”――就好象看到虚空中有花朵。那是眼睛有毛病了,眼睛里长了翳,才会看到空中有花,其实空中是没有花的。眼里有翳,比喻自心的妄想执着;见空中花,比喻认虚作实,妄执妄取。这不但迷惑于虚空――不见真如实性,而且也不见实华生处――也不能了知妄念与妄境都是真心的妙用。无明、妄念皆如“空中华”(古时华、花二字通用),均无有实体,都是虚妄的。可是它为什么能生起来呢?就是因为我们具有灵明真心啊!真心如大海,妄念似浪花。无大海便无海浪,无真心何来妄念?真心就是智慧法身,真心本来就是清净的。所以,妄念的自身性质并没有超出“智慧法身之清净中”。证道歌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明的真实性质,就是真如佛性;如幻如化的“本来空”之身,就是智慧法身。因为虚妄的身心并没有超出清净智慧法身的范围。这就是实相、就是一真法界。

  “故于广大不断之光明所照中,妄念自性原空也。”

  “广大不断之光明”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智慧法身。法身是广大无比、永远不断、光明无量的。《佛说阿弥陀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阿弥陀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就是空间之“广大”,无量寿就是时间之“不断”,阿弥陀就是“广大不断之光明”。我们修行,无论念佛、参禅、修密,都是修心。心空净了,就会光明大放。现在为什么不放光明?因为有无明遮盖,就象珍珠被污泥包裹,光明不见了。但是,虽不见还是有啊!其实,光明并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作文章、创造发明等等,这些仍然是光明,仍然是法身的妙用,只是没有全部发挥出来罢了。在这个“广大不断之光明”的朗照之中,所有一切妄念的自身性质,原本都是空寂的。
  不要怕妄念,妄念息下去就是真心。妄念若起,要象水上画图一样随画随灭,不要有停留,不要有执着,立即凛然一觉,起灭随无。净土宗提佛号,禅宗起疑情,密宗持印咒,都是为了转化妄念、保护真心。如此绵密行去,不过几年功夫一定成就。怕的是我们不肯这样做,不肯绵绵密密地保护,而是任由妄念纷飞,并且纵之任之,让它象大火烧起来一样――纵之使炽,那就不能成就了。所以,只要认识妄念自性原空,不要怕它,它就是真心的妙用,就是道行。念佛、参禅、修密,其目的都是为了将妄念斩断,不随之流浪。若无“渗漏之妄念”,就断了“轮回业因”。

  “如是长久串习行持,则妄念自起调治,动静无分,得无坏住。”

  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时时刻刻做功夫,在在处处不妄记,就叫“长久串习”。行就是实行,实际去做;持是坚持,长恒如是。如果这样“长久串习行持”,则“妄念自起调治,动静无分,得无坏住”。自起调治,即不用你降服它,它自己就降服了。我们做功夫就象牧牛,一开始要时时刻刻地管教,待调伏它了,不用管,它也服从你。到那时要起念就起念,要不起念就不起念。起念是派用场,若不用它,便不起念,那就修成功了。凡夫作不得念头的主,不要它起还是要起,念头自己从心里跳出来,故称“妄念”。如果修行人也如此,那是功夫没做好,那就需要端正认识,好好用功。“动静无分”,即动也好,静也好,打坐也好,劳动也好,都没有分别,都是如此。我让你动念头,你就动;不让你动念头,你就不动,动静一如。正起念时,也不见有念从何而起,这就是时时刻刻无念可起,而不是死水一潭,一个念也没有,只是不住着。到这个地步,就“得无坏住”,就不会坏了。我们这个色身要坏的、要死的,缘尽便会四大分离,而法身是不会坏的。得无坏住,就成道了。大手印叫我们在心地上做功夫,不需要修什么别的法门,直接在心地上用功就行。时时观照,如水上画图,毫无住着。这样做功夫,久久妄念就自然调伏,那就结成道果,“得无坏住”了。所以,密宗的无上部修法和禅宗是一样的,禅宗也是叫你无修而修。故心地法门非常重要。

  “极其功用,虽现喜忧疑虑之妄念与凡夫同,然不似其成坏之实执,而集诸行业,随贪欲力成转移。”

  极其功用,就是我们这样观照用功到了极点。这时候,“虽现喜忧疑虑之妄念与凡夫同”,遇坏事忧虑,遇好事欢喜,做事情还有疑虑(但绝非疑师、疑法,绝非疑及根本),这些喜欢、忧愁、疑虑都是妄念,与凡夫的喜欢、忧愁、疑虑一个样。“然不似其成坏之实执”,然而,却不象凡夫那样,把所喜欢的、所忧愁的、所疑虑的境界执为实有。虽然也动一动“喜忧疑虑之妄念”,但他不死执,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认为有什么实体可成,有什么实体可坏。凡夫把妄想境界执以为实,心里一直不安,耿耿于怀,朝朝暮暮都在心里盘算。烦恼啊、烦恼啊!凡夫的一生是在妄想和烦恼中度过的,这是多么苦啊!这就是迷惑。因惑而造业,因业而受报,就是“集诸行业,随贪欲力成转移”。凡夫自己作不得主,而是随着贪欲之力转移。真用功修行,“极其功用”的人,虽然也有“喜忧疑虑之妄念”,但是一转就过去了,不随着贪欲力转移,不是耿耿于怀,不是朝朝暮暮地盘算个不停;所以不同啊!他遇到悲伤的事情,也不是不哭泣;遇到喜欢的事情,也不是不欢笑。但呜呜一哭、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心里还是平坦坦的。“极其功用”的人,并不是喜也不会笑,悲也不会哭,不是死人、木头人。功夫到了那个时候,喜笑怒骂都是佛法,都是道行!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12th, 2004, 03:06   只看该作者   #68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四、修习大手印的要点及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歧路
  “当念生时,初识其妄念之相,其相随灭,如遇旧识之人;次则妄念必自灭,如蛇结自解,最后妄念无利无害而隐灭,如盗入空室,是为解法之最要妙。”

  当妄念起来的时候,初初做功夫,只认识妄念的各种相貌,妄念之相随即消灭,就象遇到从前认得的人一样。但是,这个熟人离开之后,心里头还有影子。妄念虽然消灭了,影子还是有的。其次,功夫较前做得好了些,妄念必定自起自灭,象蛇打了个结自己也能解开――执着心松动了。功夫做到最后“妄念无利无害而隐灭”,既不是妄念生了有坏处,也不是妄念灭了有好处,而是无利无害,自然隐灭。妄念尽管起,我知道这是真心的妙用,因而不住,它自然就消灭了,不在妄念上起分别了。有的修行人喜欢分别:哎呀!我妄念不起了,有好处啊,功夫进步了;唉呀!我妄念又起了,有害有害,又退步了。其实妄念本无自性,并无好坏,只要我们认真地做功夫,最后就不会起“有利、有害”的分别心,妄念就会随时隐灭。“如盗入空室”,就像盗贼进入空房间一样,没有东西可偷。“是为解法之最要妙”,这是解脱妄念最重要、最妙的方法。
  由于这是“解法之最要妙”,所以下面再将这三个修行层次讲一遍。妄念起来了,首先识得它,不跟它跑,妄念随之而灭。但最初认识妄念的力量不够,妄念虽然灭了,我们心中不无它的影相,还是有的。象遇到从前的熟人一样,他虽然已离去,但是我们心中却翻腾起来:这人多年不见了,他过去怎样、现在如何。人虽离开,影子却在。妄念虽灭,影相犹存也。此为力量不充之故!
  其次,进一步认识妄念,晓得妄念必然自灭,力量较前充足了。但是,妄念的虚幻之相还在,而且停留一段时间才灭去,这如同“蛇结自解”一样。蛇是不会自己打结的,你若给它打一个结,经过一段时间,它会自己解开。功夫到此,“旧识之人”离去,也不会心起翻腾了,比较以前,又进一步了。
  再其次,认识到妄念无利无害,妄念起灭与我不相干。因为真心是不动不摇的,我的真心不因妄念起而损一分,不因妄念灭而增一分,真心无增无减,所以,妄念无利无害,任它随起随灭。认识到这一点最重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最妙。假如我们起了妄念之后,还在心里盘旋,还丢不掉,还要再盘算盘算看,这是力量不充之故。很多人都是这样,晚上做了个梦,醒过来还要再想想,这梦怎么、怎么样,还要讲给别人听听。假如我们能做到:知道这是个梦,不去管它,心里一点影子也不留,这就有力量了。如遇旧识、蛇结自解、盗入空室,这是我们对妄念的看法和消灭妄念之力量的不同层次。诸位能把妄念消灭在哪一层上,自己去考察考察看。

  “知修不知解,与禅天同。”

  知道修行,知道不跟妄念跑,但不知道“一切妄念,皆自性通彻境中所起之妙用”,这就叫“知修不知解”。只知道修道,不知道真心是怎么一回事,不认得真心,就“与禅天同”。你这样勤做功夫,即使做到极点,定功颇深,而不识真心,也不过生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而已,还是不出色界。慢说解脱,连无色界也没有到达。

  “若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习,虽心能坚住禅定,亦落于上界之禅定。”

  如果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习,就是“知修不知解”。虽心能坚住禅定,就是心能够不动,入定很深,经一年、两年、三年,乃至一劫、两劫、千百万劫的时间而不动。“亦落于上界之禅定”,也不过落在四禅天或者四空天的禅定里。这还是色界、无色界的禅定,还在三界里,并非解脱。不认取真心,就不可能出三界,就与外道相同。外道为何不能出三界?因为他不知道真心是怎么一回事。外道执着阳神,认为阳神是真实不坏的。阳神就是佛教讲的“意生身”,就是第七意识(意根)所生之身,还是虚假的影子。《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相的东西全是假的,阳神也是假的,不出三界,并不究竟。只有认取真如自性,努力保护它,这样修行,才能成大道。我们再三地讲:大家要保护好真如法体啊!要了了常知,时时无住,绵绵密密地保护它,久久自然证成大道,决定能成就。认取真心,就好象得到了米,再用火来烧,就能成饭。所谓用火来烧,就是时时保护它,处处不让妄念侵扰,不随妄念跑,心空无住,那么,结果一定成佛,这非常重要。若不这样修,纵然定功很深,入禅定的时间很久,也不能证成大道。现在很多人喜欢定功:哎哟,这个法师功夫很好,入定一星期了。噢,不、不!那个法师功夫更好,入定三个月了。我们在此要向他大喝一声:不行!那是死定,绝对不能证成大道!真正的禅定,是对境不迷惑,一切时无住。坐在那里就定,下座就不定了,那能行吗?不行的。所以,不认取真如法体,盲修瞎练,决定不能成道。一定要认取真心,做功夫保护它,才能成就大道。这是我们学佛的人必须知道的、至关重要的原则问题。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12th, 2004, 03:07   只看该作者   #69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如以了知妄念起住为足者,是与下劣狂惑无别。”

  有些人做功夫,知道了妄念的起住之处,就满足了。他说:“噢,我晓得了。妄念起处、住处我都知道了。妄念从什么地方起呢?妄念从境界起,妄念是境界的反映。妄念住在什么地方?就住在境界上。”妄念确是从境界起来的,没有境界,就没有妄念。“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毗舍浮佛讲的。可是,境界从何而有呢?假若只知道妄念起住就满足了,“是与下劣狂惑无别”,那就和下劣狂惑没有差别。佛法是上妙之法,定而不狂,慧而不惑,下劣狂惑不是佛法。“以了知妄念起住为足者”是最下乘根器。你只知道妄念起住,有什么用?一定要认取真如法体,在法体上用功,时时处处观照保护,才能成道。只知道妄念起住而幻想成道,就象是以沙煮饭,千万劫也不能成饭的。

  “或偏于空性求法身印契等等思量,然遇恶缘时,则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缚,而反自现过失。”

  以了知妄念起住为足者,当然是下等根性的人,因为他着境,以为境是实有。但是“偏于空性”也不行啊!著有当然不对,落空也不对。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法身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是空也不是有,说有不对,说空也不对。“求法身印契”,印是印证,契是契合。求法身印契,就是要求与法身印证契合。你偏空了,与法身不相应,怎么能印证契合法身呢?所以,只能说这是“思量”。法身不落思量,一落思量,便违法身。着空、著有的种种思量,都与法身不相应。
  “然遇恶缘时,则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缚,而反自现过失”。这些偏空的人,遇到恶缘、逆缘的时候,他所做的功夫,不能解除这些境界的束缚,就被这些境界捆住了。他的“空”只是思量,遇到事情就空不了啦!他的“空”是有个空在,这岂不成“有”了吗?从前,上海浦东有一位大老,他说:“你们说空、空,怎么还有山河大地、男女老少?”他把“空”理解为“什么都没有”了,这和我们理解的空不相同。我们讲空,是空其相,不要住在相上,以不可得为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是不要着相,相还是有的,没有相怎么起妙用啊?这房子没有,我们怎么避风雨?这凳子没有,我们怎么安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无自体、无自性为空,并不是没有相。
  思量“空”不顶用,遇到境界就空不了了。我们的自性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有”之当体就不可得,这才是真空。执着偏空,而不认自性,就没有力量,就透不过境界。若认识自性,种种境界不过是自性的妙用。就象镜中之影、水上之波。认得镜子识得水,就不会被影子和波浪所迷惑,一切境界自然很容易空掉。若不识自性,那就空不掉了。我们第一要认识真如法体,这是最最重要的。所以,明心见性是根本,不论你修什么宗,都以明心见性为本,不明心见性是不行的。
  只是理解妄念起住,或者偏空,而不认识自性,遇到恶缘时,则所修持的功力解除不了境界的束缚,“而反自现过失”。凡夫不认识什么是真空,在恶逆境界显现而受阻碍时,就疑虑重重,因而毁谤佛法。他说:“这个应该是空的嘛!怎么空不了?还是有啊!那么,佛法说空是说错了。”四空天的天人就是这样,他修到了空定,空定的劫数一到,他就出定了,见到外面的境界就起了怀疑:“咦,说是空的,怎么还是有啊!佛说法骗人,是骗子、骗子。”他还是着相,着相就造业,造业就受报。反过来毁谤佛法,就下地狱了。这就是“而反自现过失”。所以,我们要认识佛法的真谛,晓得佛性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最重要的。佛性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亦空亦有。你要是着空落空,不认识本性去修,是修不成功的。其结果是造恶业,反而自己出现过失。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12th, 2004, 03:08   只看该作者   #70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五、随妄本净
  “起灭、自灭、定灭,皆是妄念自灭,随妄本净。”

  妄念能生起,就能灭掉。灭掉的形式有三种:“起灭、自灭、定灭”。起灭:后一个妄念生起,就灭掉了前一个妄念;自灭:妄念自己灭掉了;定灭:做功夫入定,将妄念消灭。
  这几种妄念消灭的方式,有快慢之不同,有力量大小之差别。不论用什么办法消灭它,都是妄念自己消灭了,所以“皆是妄念自灭”。其实,妄念本身是虚妄不可得的,也没有什么灭不灭,不住着它,便视之为灭。妄念灭后,就“随妄本净”了,随着妄念的消灭,就是本来清净的真如法身了。经云:“息下狂心,即是菩提”。妄心是怎么起的?“心本无生因境有”(毗舍浮佛明言),妄心是因境而有的,没有外境就没有妄心。但是,境同心一样虚幻不可得,“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心与境相对而生,离一即无。所以先师骧陆公云:“境亦不有,同属幻影”。只要你了知一切外境,都如梦幻空花,无有实体,不去攀缘,不生妄念,那就神宁智清,灵光独耀,真心明净,如镜照物,无取无舍,无爱无憎,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当下就亲证真如法身,无需于息心之外更做什么笨拙的功夫了。你若真正认识真如法身,妄念就是真如法身的妙用,妄也就是净了。就象认识到波浪本身就是水,不着波浪相,那就不必等波浪平息,波浪当体就是水了。这是“随妄本净”的深刻含义。
  这里所讲的中心,就是要认识妄念,不要怕妄念。妄念就是真心的妙用。只要不跟它跑,就能把它斩断,随妄本净。随着妄念的起灭,就是根本清净的真如法身。真如法身本自清净,不因为有妄念,真如法身就不清净了。只要不跟妄念跑,不被它所左右,时时照顾真如法身,绵绵密密地保护,久久必然能够证成大道,证成佛果。

  “此灭解相,即自解脱现量唯一之要。”

  前面讲过随妄本净。妄从何而起?妄是随境而有的。假若没有境界,就不会有妄念。虽然跟着妄境起妄念,但是我们的真心,并不被污染,还是清净的。我们曾以珍珠为喻,比如珍珠被污泥包裹了,珍珠本身还是清净光明的,并不因为被污泥包裹,珍珠就变污黑了。把污泥去掉之后,珍珠还是光明依旧。所以,只须认取真心,不必害怕妄念。息灭了对妄念的不正确认识,解开了怕妄念的心结,从而认取真心,谓之灭解相。“此灭解相,即自解脱现量唯一之要。”现量就是和盘托出,不加分别,如镜照物。照到圆物,就现圆相;照到方物,就现方相;照万两黄金,镜子不喜;照一泡大粪,镜子不恼。这就是现量。现量是随着客观事物的形象而显现,一点也不加妄心分别。如果分别这个好、那个坏;这个长,那个短;这个美,那个丑。便是比量。
  我们修解脱道,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朗照十方,森罗万象都在我们真心里显现,丝毫不加爱憎取舍,这就是“解脱现量”。虽以镜子作喻,但也并不全似镜子。根据客观情况显形,这象镜子。然而,镜子没有分辨力,没有知觉性。我们有知觉性,知道是非、长短、得失,只是没有爱憎、取舍。恰如经所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虽分别而不到心里去,即是现量而比量。假如只有现量,那我们就成痴子、呆子了,连是非、好坏、长短也不知道,那怎么行啊?作功夫要活泼泼的,就是我们时时以现量真心,作比量之用。比量就是所谓妄念了,因此我们要懂得佛在《圆觉经》里说的“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个道理。用着它时就用它,能用它便是妙用。这就是“灭解相”的深刻含义。此灭解相,就是解脱现量,就是“唯一之要”,这是唯一重要的。
  认取真心,最为重要。真心在哪里?真心就在每个人面前放光。光明在哪里?东西我看到,声音我听到,香臭我闻到,种种境界我知道,这就是光明啊!有的人一味消灭妄念,但在妄念灭了之后,真心朗然现前时,他却不认取真心,而是继续作息念的功夫。这样作功夫,久久就死掉了,不得活泼泼的妙用,因为他不认取真心。我们前面讲过,只息妄念而不知本体,是没有用处的。要在妄念息处,识得本体,这才是唯一重要的事。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12th, 2004, 03:11   只看该作者   #71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亦即自性大圆满殊胜法门不共之要妙。”

  大圆满有具体的法可修,但这里说的是“自性大圆满”,自性本来就是圆满无缺的,本来就满虚空遍法界,虚空有多大,它就有多大,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在自性中圆。无论是净土宗、密宗、禅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等等,都离不开这个妙明真心。“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此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妙明真心。恒河大手印是直入“自性大圆满”的“殊胜法门”,殊者特别,胜者优胜,这是特别优胜的法,别的法不能比,与别的法“不共”。共者共同,不共就是不相同。这是密宗最高一乘的法,密宗里其他乘都不这样讲。最高的密法和禅宗是一个鼻孔出气。净土宗就不这样讲,净土宗强调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在佛菩萨身边继续修行,证到不退转地――阿@跋致,这里面自有妙处,最后仍是会归一真法界,在这里就不多讲了。任何法门都有自己的妙处,都有自己的应化之机,最后都要会归一真法界。而恒河大手印则是真接契入,不绕弯子,与其他修法都不相同,也就是“自性大圆满殊胜法门不共之要妙”。要就是要点,妙就是微妙。不共之要妙,就是不同于其他法门的、独具的要点,独具的妙处。

  “具此要妙,无论所生是何烦恼妄念,皆显为法身。”

  具此要妙,就是认识真心的妙用。具此要妙之后,“无论所生是何烦恼妄念,皆显为法身。”随便什么烦恼,如病痛、失恋、事业失败等等,也就是烦恼丛生、妄念纷扰时,全都显现为法身。因为“妄念与烦恼,皆法身本觉智慧相。”就象没有水就没有波浪一样,若无真心,哪有烦恼妄念呢?烦恼妄念兴起的时候,也就是法身的显现。大家要晓得,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在烦恼丛生、妄念纷扰的时候,马上认识到这是法身的妙用,烦恼妄念当下就会瓦解冰消。认识法身之后,就不跟妄念跑了;不认识法身,就会跟着妄念跑,烦恼无穷,乃至要自杀了。现在有些失恋的人,烦恼痛苦得不得了,要自杀,活不下去了。他不认识法身,不晓得烦恼妄念都是真心的妙用啊!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不管你烦恼之火有多大,妄念之浪有多高,只要一回光返照,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噢!原来这是真心的妙用啊!那些烦恼、妄念马上就息下来了,这就是诀窍,最重要的诀窍。有不少人学佛多年就是不知道这个诀窍,他不认识真心,不知道真心在哪里。他找不到,怎么办?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找,那何止万里之遥啊!其实真心就在你面前放光。大手印就是好,直接了当地告诉我们真心是什么。诸位有福报,机缘成熟,才能听到这个大法。我们听了这个大法之后,不要辜负自己,要时时保护真心,晓得妄念起处就是真心的妙用,从妄念上认取真心。这样做功夫,一年,两年,三、五年,还不成道吗?绝对成功。上次讲过,我师父(王骧陆上师)说:“做功夫不要二三年,一年半就成功,若不成功,你来问我。”我们总是不肯做功夫,老是跟着习气跑,那怎么能成功呢?

  “妄念尽为智慧,逆缘成为助伴,烦恼成为道行。”

  若具此“自性大圆满殊胜法门不共之要妙”,则“妄念尽为智慧”,正当妄念纷飞、烦恼丛生之时,凛然一转:噢!这是法身的妙用!能这么一转,就是大智慧。对境现量而比量,不着境、不粘境、不住境,并非不知好丑、不知是非,这就是智慧。如果分别之后就要取舍,住境粘心,跟着境界跑,难过得要死,被困住了,这就是妄念。其实妄念就是智慧,关键在于你知不知道。所以“于诸妄心也不息灭。”若真如法身作主,妄念就成为仆人、佣人。主人指挥佣人做事,便是“成所作智”。真心作主,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就转化为成所作智。真心指挥它们,你给我看看是什么东西,你给我听听是什么声音,你给我闻闻是香是臭,你给我尝尝是酸是甜……,见闻觉知都化为真心的妙用――妄念尽为智慧。
  “逆缘成为助伴”。大家都喜欢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处处是顺缘,没有不如人意处。黄金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水鸟树林、风声鸟语,皆是法音宣流,都是好的,没有冤家对头。不象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烦恼冤家多得不得了。比如工作中有很多不如意处,这个人踩你一脚,那个人踢你一腿;家庭里也颇不顺心,你这样想她偏那样想,你这样做她偏那样做,家庭也充满吵闹纠纷!但是,你要晓得,这些逆缘是帮助你成道的伴侣,叫你警惕,不要住境。你晓得这些逆缘是苦,就产生出离心:唉呀!这个世界这么苦啊,赶快出苦吧!怎么出苦呢?认识真心,不跟境界跑,不然,你粘在这个世界上舍不得走,认为这个世界真适意、真舒服,就不学佛,不修法,那你不能成道了。我从前遇到一个法国华侨,他钞票很多,他家的仓库与铁路连接着,火车可以开进去。他也信佛法大做好事,回国探亲时总是到庙里布施。我对他讲:“你信佛法,又肯布施,自己要是修持佛法就更好了。光做好事、布施,是修善、修福,不能成道。你还要修慧,要福慧双修才能成道。所以你还须要修学佛法。”他说:“不要、不要,我太舒服太快乐了,我不需要吃苦修行。”他沉溺于福报,满足于现状,不想修行了。人尚如此,况天人乎?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12th, 2004, 03:12   只看该作者   #72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若遇到种种逆缘,吃尽了苦头,觉得很痛苦,那就要发大心出苦了。要出苦,怎么办?赶快修学佛法,所以说“逆缘成为助伴”。逆缘帮助你在境上磨练,看你的心还住境不住境?你若真的心空,就无所谓顺逆,无所谓跟着跑不跑。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就有“恒顺众生”这一愿。恒顺众生,就是常常跟着众生跑。你喜欢吃辣的,好!我跟着你吃辣的;你喜欢吃甜的,好!我跟着你吃甜的;你想打球,好!我陪着你打球;你想跳舞,好!我陪着你跳舞;你要信耶稣教,好!我随着你信耶稣教。一切都无所谓。为什么?磨练真心嘛!我空无所得,一切都是真心的妙用。我跟你跑也是妙用,以便摄受你,这叫做“同事摄”。菩萨行四摄法,其中就有“同事摄”。有很多修道人不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顺缘,成道所需的时间太长。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天,等于我们这里一个大劫。一个大劫多少天?多得难以算计。一个大劫有四个中劫,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每个小劫有多长时间呢?假如人的寿命有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寿命十岁时,过一百年又增加一岁,再增加到八万四千岁。这一增一减,就是一个小劫的时间。八十个这样的小劫是一个大劫。这是多少天?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天等于我们这里这么长的时间。再加上那边是顺缘,事事都随你的心,你要怎么就怎么,你要住什么样的房子就有什么样的房子,穿什么衣服都有,用什么东西都有,所以习气不容易断尽,成道所需的时间就长。因此,很多发大心的菩萨说,你们去西方极乐世界,我就在娑婆世界磨练真心,在逆缘当中磨。这是大心菩萨精神,难能可贵啊!“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梵天净土行。”不到大梵天和净土去,这才是大丈夫气慨。如果你真具大丈夫气慨,就要经得起磨练。若经不起磨练,被魔王摄了去,做了魔子魔孙,那就完了。你如果经不起磨练的话,那还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里比这里安稳得多。所以,法无定法,要看各人的气魄和各人的根基,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们现在修法作功夫,遇到逆境时,不要灰心,这是帮助你成道的助伴。
  我有个师兄弟,其妻信耶稣教,拉他到耶稣教堂。他说:“好、好,我陪你去。”听牧师讲完道之后,他对她说:“我陪你听牧师讲道,你也陪我去寺里,听听佛教大善知识讲佛法吧。”她说:“不去、不去,那是魔王。你也不许去,咱们回家。”他也就随着回家了。看起来这是逆缘,但是,他不怕。你磨不倒我,我随顺你,我心空空的,逍遥自在得很。所以,他们夫妻关系很好。她问:“你说我是魔王吗?”他答:“不,我说你很好,你是大菩萨。”她说:“我不是大菩萨,我是天主、上帝。”他马上回答:“好、好!是天主、上帝。”这都是助伴,磨练你心空啊!有一首诗说得好:“空、空、空,空里得成功。根本栽培固,哪怕雪和风。”根本坚固了,不怕大雪和狂风,一切逆境来了都不怕,要知道这是我们的助道伴侣啊!逆缘也是好事,不要怕。
  “烦恼成为道行”。说到道行,有人说:白娘娘只有五百年道行,法海有一千年道行。其实那都是神话,根本没有什么白娘娘。如果我们会利用烦恼,在烦恼上醒悟:这是我真心的妙用!能够这样做,烦恼就帮助你成道,烦恼就成为道行了。越是烦恼大,越是道行高。你经得起烦恼的磨练,心空了,力量就大,就能在烦恼的烈火中锻炼成长,这就是“火中生莲终不坏”,这是了不得的功夫。水中莲花经不起火烧,火一烤就完结了,火中莲花生命力才强。

  “不舍轮回而住清净。”

  轮回,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轮回。真要彻了生死,未必是离开六道轮回。为什么?因为你如果只是住在界外净土――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外的净土,那只是小乘阿罗汉。如果要成佛,就要有大心菩萨的行为,在六道里度生,不舍轮回。下面讲一个公案,有一位禅师圆寂后,有人问他的弟子:“你师父生了什么净土?是西方极乐世界,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还是兜率内院?”答:“我师父东方也不去、西方也不去。”问“东、西方都不去,那他到哪里去了?”答:“东家做牛,西家做马。”问者道:“你在骂你师父啊!”答者笑道:“哈哈,苍天、苍天!冤枉、冤枉!”其意思是:我在赞叹我的师父,你却说我在骂他,真是冤枉啊!我师父道行深、有把握,敢于“东家做牛,西家做马”,向异类中行,“不舍轮回而住清净”。你们有这个把握吗?我这是赞叹,而你却不知道。所以,这“苍天、苍天”大有妙处。
  赵州禅师,人称“赵州古佛”,说起话来妙得很,软绵绵的象团棉花,但是你捏不得。为什么?棉里藏针,一捏就扎手。有一次,他要到天台山去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谁?丰干禅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丰干禅师座下有寒山子、拾得子,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赵州禅师走到天台山,刚刚下过雨,地下明显地印着很多牛蹄印。他看见一个童子,骑在牛背上吹笛子,这童子就是寒山子。童子问赵州:“上座还识牛么?”上座,是对僧人的尊称。他问赵州禅师:你还认得牛吗?要是答“认得”就上当了,那就证明你还没超出着境粘心的凡夫境界。另一位禅师丹霞天然就曾问来僧:“甚处来?”僧云:“山下来。”霞云:“吃饭了也未?”僧云:“吃饭了。”霞云:“将饭来与汝吃的人,还具眼么?”给你饭吃的那个人,长了眼睛没有?意思是,他看错了人,供养了你这个着境粘心的俗汉。赵州禅师是大手笔的宗师,不会上这个当。寒山子问:“上座还识牛么?”赵州答:“不识。”这就象达摩祖师回答梁武帝一样。梁武帝问:“对朕者谁?”摩曰:“不识。”达摩祖师连自己也不认识吗?赵州禅师连牛也不认识吗?不是这个意思!在认识、不认识上着眼都错。达摩祖师答“不识”是针对问话中的那个“谁”,赵州禅师答“不识”是针对问话中的那个“牛”,二答同出一辙,都是扫荡一切粘滞、超越一切能所相对,不着在“谁”上、不着在“牛”上,将赤裸裸净洒洒的灵明真心和盘托出。寒山子听到赵州禅师答“不识”,就指着牛蹄印说:“此是五百罗汉游山。”赵州问:“既是罗汉,为甚么却作牛去?”寒山子说:“苍天、苍天!”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说,你这个人分别心炽盛。一切众生都是佛,都具如来智慧德相,你还从脚印上分别罗汉、牛啊!“苍天、苍天!”就把赵州禅师罩住了。赵州毕竟是大手笔宗师,善于在无法转身处转身,就象太极推手一样,四两拨千斤,于是他哈哈大笑。寒山子问:“作甚么?”你笑什么?赵州说:“苍天、苍天!”意思是,你问“作甚么”,还是有个东西在啊!寒山子赞叹道:“这儿宛有大人之作。”你具有大丈夫的作略,具有解脱者的风范。
  宗下叫我们时时见性,在一切作用中见性,不跟境界跑。永嘉禅师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禅宗禅宗,处处是禅,时时皆宗,故云:“日日是好日”。所以,“不舍轮回而住清净”。本体清净,在在处处都是道场,还有轮回相可得么?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15th, 2004, 03:29   只看该作者   #73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六、无功用行
  “解脱染净缠缚,无功用修正而任运也。”

  对污染、清净分别不休,就被染、净的概念缠住束住了。从这种缠缚中解脱出来,就是“解脱染净缠缚”。《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是随顺,无所住是不粘滞,随一切缘而不粘滞,生灵妙无住之心,这是“无功用修正”。八地以前的菩萨都是有功用修正,比如我们教大家时刻照顾本来,照顾就是有功用修正,但是你不照顾不行,习气重啊!一旦忘记掉,就又住相、住境了,又跟妄念跑了。所以,要时时刻刻注意观照,这是从有功用转化到无功用的方法。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无功用修正,而任运也。”修正者,就是不要散乱,时时刻刻正念昭昭,了了分明,惺惺寂寂,寂寂惺惺。无功用者,连观照之心都没有了,这才是“无功用修正”。诸位注意,不是现在让你马上做到,而是要从有功用到无功用。有功用修正时,不要认为这样修就满足了,就以为是修好了。我们要进步、进步、更进步,八地、九地、十地不算,等妙二觉还不算,要究竟觉――圆成佛果才能了手。所以,要努力做功夫,功夫做到最后才能任运。要从“有功用修正”着手,不这样,怎么能到“无功用修正”的程度呢?那就要于妄念息处,识得真心,时时保护它,这点最重要。

  “如无此解法之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于心无利。”

  “解法”就是认识法身。如果只知道死做功夫,或者道理讲得很好,但却不认识法身,就是“无此解法之道力”。若无此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于心无利。”至高之见地,指道理懂得很多,讲得很好。甚深之修持,指打座功夫很好,入定很深。若不认识法身,只有这些是不行的。香严禅师原是百丈禅师的弟子,他很聪明,对经论禅语样样通达,问一答十,但却没有解法之道力,没有认识法身。百丈禅师圆寂之后,香严就去参问他的师兄沩山禅师。沩山禅师看到香严来了,对他说:“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香严被问住了,茫然无答。在经书上找,在他看过的文章里找,竟找不到一句答语。他为自己叹息:“画饼不可充饥”,屡次请求沩山禅师给他说破。沩山说:“我若说似汝,汝以后骂我去。我说的是我的,终不干汝事。”
  所以,若不具解法的道力,于修心没有什么实际利益。香严禅师遂将平日所看的文字烧掉,气愤地说:“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便泣别沩山禅师,到一所荒废了的古寺庙(南阳忠国师遗迹)里住下,自耕自食。他烧却文字,不学佛法,扫掉了“至高之见地”;长行粥饭,免役心神,排除了“甚深之修持”。但“父母未生时”这个话头,他却时时处处没有忘记。禅宗参话头的修法,是由宋朝的大慧宗杲禅师力倡而风靡禅林。香严禅师是唐朝人,那时禅宗多用直指,参话头并没有广行。香严禅师可谓是开了“参话头”的端倪。他行也参、坐也参、下地耕田也参,正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他不但抛却了世间名利,出家学道,而且扫除了“开悟”、“成道”等种种概念,置心一处。这样久久行去,好消息就要来了。有一天,他开荒种田,一锄头锄过去,锄到一块瓦砾,他拿起一掷,正好打在田边的竹子上,“啪啦”一声,震醒了生死大梦,顿时打开本来。噢!原来如此。这在禅宗谓之“破参”――参破了所参的话头。那么,父母未生时是什么面目啊?香严禅师没有说破。幸好他没说,不然,“父母未生时”以后就不能作为话头来参了。有了现成答案,就提不起疑情了。
  到了宋朝,由于大慧禅师的提倡,参话头盛行。有一个和尚也参“父母未生时”这个话头。他不象香严禅师那样,烧却文字、不学佛法、长行粥饭、免役心神,他对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扫得不尽,就不免役使心神,参话头过急。久久他变得疯颠了,嘴里念念叨叨,露宿街头巷尾,然而“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却时时处处没有忘记。有一天,他遇到两兄弟打架,叔叔出面劝阻。叔叔说:“你们父亲在世的时候,可是有面目的人啊……”有面目就是有面子、有威望。这和尚一听到“有面目”,就傻愣愣地挤进围观的人群,要找到这个面目。叔叔批评他的两个侄子:“你们却打架,象什么话?这么没面目!”这和尚一听到“没面目”,顿然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真如实相朗然现前,他破参开悟了,从此不疯不颠,逍遥自在去也。“没面目”就是无相之实相,就是自性啊!只知道无相的理论,不见自性,落不到实处,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也没有用。必须落实在心地深处,明见自性,才可透得过种种境界。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15th, 2004, 03:29   只看该作者   #74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香严禅师破参悟道之后,沐浴焚香,遥向沩山方向礼拜说:“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这个颂传到了沩山那里,沩山禅师对他的高足弟子仰山禅师说:“此子彻也。”仰山却说:“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某甲亲自勘过。”他要亲自考考香严。仰山见到香严,说:“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你试说看。”香严举出前颂,仰山说:“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别更说看。”香严又颂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说:“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香严禅师又成一颂:“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山听后大喜,报告给沩山说:“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香严禅师法名智闲,故仰山称他“闲师弟”。他原是跟百丈禅师学禅,但后来在沩山禅师的激励下开悟,就成了沩山禅师的弟子。我们在这里不能扯得太远,这段公案就不再解释了,留给你们自己去透吧。
  别看现在这里有这么多人听讲,若无“解法之道力”,脚跟未必站得稳。一听人家说,我的法怎么好、怎么妙、怎么高超,一下子就滑过去了,他要学“至高之见地”。一听人家说,我的法多么多么有力量,能出多大多大的神通,马上就跟着跑了,他要学“甚深之修持”。他不晓得真心是根本啊!“如无此解法之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于心无利。”你那理论敌不得生死,你那神通算不上解脱。若不认识根本,没有用处。若不得漏尽通,即使发了五神通,也是妖通。不但不能解脱,还有入魔的危险。因为“无解法之道力……于心无利”啊!

  “烦恼力未退,非真实之道。”

  为什么“解法之道力”这么重要呢?因为若无此道力,便不识无相之真心,那就是“烦恼力未退,非真实之道。”你心中的烦恼力没有退掉,总在烦恼当中,就不是真实解脱之大道。我们学佛,要认识根本,从而得此“解法之道力”,这才是“真实之道”,不能跟着邪魔外道走。跟邪魔外道走,将来会成魔子魔孙,而不会成佛的啊!

  “如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虽毫无至高见地之持法与甚深修法之缘依,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

  我们认识到了妄念根本不可得,就不用去管它,不用去压制它,任它自起自灭。在“起灭随无”之际,“随妄本净”,回光一瞥,一把擒来,从而识取真心,便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了。我们打坐的时候,念头来了不要去睬它,只管持咒,任它念头自起自灭。如果你要压住它,在心里念叨:“不要起、不要起”,那你就会胸口发闷,很紧张、很难过、很不舒服。很多人胸口发闷就是这么回事,他太紧张了。只要不跟着念头跑,让它自起自灭,就会轻松爽快,久久则定,随着你念咒功夫的深入,慢慢地入定了,进而由定开慧。打坐时如此,平时也如此。就象在南京路、西藏路(上海繁华处)路口,人来人往、车来车去。他们来了与你不相干,你不拉他们,他们就过去了。念头起了你就让它起,它自起自灭,并不长久,自然就灭掉了。但如果念头来了,你不知道,那就坏了。分明是跟着妄念跑而不自知,分明是攀缘住着,哪里还是修行啊!所以,看见念头,不跟它跑,任它自起自灭,这非常重要。“如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虽毫无至高见地之持法与甚深修法之缘依,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
  “至高见地之持法”,即前句讲的“至高之见地”。“甚深修法之缘依”,即“甚深之修持”。有“至高之见地”可持、有“甚深之修持”可依,这都不可靠。“解法之道力”,即“自起自灭之妙要”,才是最重要的。前句是说,若不得妙要,纵然具有高见、深修,也不得解脱。此句是说,得此妙要,就算不具高见深修,也能得解脱。这两句话,是从一反一正两个方面强调“解法之道力”的重要性。其实,得此妙要方称至高之见地,具此道力才是甚深之修持。前述见地修持之高深,是有相的、相对的高深;得此妙要、具此道力,才是超越的、离相的、绝对的高深。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15th, 2004, 03:30   只看该作者   #75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二执”就是执两边,有好多种讲法。执好执坏、执有执无、执是执非、执空执有,还有人我执、法我执。二执很多啊!都是倒向两边的。“人我执”,认这个身体或这个思想为我。这是我,以我为主,你们都不要抵抗,都要依从我,都要执行我的意见,都要服从我的意志,贡高我慢全都来了。二乘,就是罗汉、辟支佛,他已除掉了“人我执”,但还有“法我执”――有法可修、有道可成。大乘空宗讲“空”,见地很高超,理论很细密。但却不能执着,执着了便是“执空”。大乘有宗,如法相宗,它是讲“有”的,见地也很高超,理论也很细密。但也不能执着,执着了便是“执有”。人们多生历劫执着惯了,深受“二执”的缠绕束缚,即“二执之缠缚”。它捆住我们,使我们不得解脱。但是,假如你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具此“解法之道力”,它也捆不了多长时间,你一定能够从“二执之缠缚”中解脱出来。

  “如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

  金洲,纯是黄金的地方。有这种地方吗?何止是有!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西方极乐世界就比金洲更好。在西方极乐世界,想找块石头是不可能的。楼台殿阁,也不是石头砖头造的,那是七宝合成,异常坚固,充满光明。你若到了“金洲”――纯是黄金的地方,根本无法找到一块不是黄金的其他石头――“求他石了不可得”。这比喻我们若是得了起灭之妙要、具有解法之道力,就象是到了金洲,除了黄金没有别的,比喻除了解脱没有别的,那就只能得解脱,得不到别的,是必定能成道的。

  “任何所起之动、静妄想,皆唯现成之真实定境。”

  这句话的意思是:随便起什么妄想,动的妄想也好、静的妄想也好,都只能是现成的真实定境,已不是什么妄想了。就象“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一样,到了这里,唯有真实定境,找不到什么妄想。为什么妄想能转为真实定境呢?那是因为得了起灭之妙要,具有解法之道力故也。
  你可能会问:妄想都是动的,还有静的妄想吗?是的。求静也是妄想,一味追求入定,一定要定几个劫,住在定上,有定境可得,这就是静的妄想。所以我们说,打坐的时候不要有入定的企盼。一上座就追求入定,正是“静妄想”。妄想一起,这一座就坐不好了。要随顺而入,不去管它定不定,总是持咒不停,一句顶着一句念咒,那就自然入定了。还有,明明知道环境不允许,条件不具备,偏要想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去修行,这也是“静妄想”。“动妄想”就更多了,要这要那,都是动的妄想。
  尽管动的、静的妄想很多,但这些都是现成的真实定境。念起念灭,不睬它,时时识得真心,认取本来面目,不跟妄想跑,当然得解脱,当然是定境。我们讲过,并不是死坐在那里不动才是定,而是对境不迷惑,任何境界现前,我都心不动摇,这才是无出无入的大定。比如二八佳人、妙龄少女,她是什么东西?白骨骷髅、臭躯壳,臭得很,有什么好看?你为什么见之心动?为什么跟她跑?分明是淫欲心在作怪。“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摧尽骨髓枯。”淫欲是生死根本啊!诸位,若淫欲不断,西方极乐世界是生不去的。有人说,夫妻之间可是正淫啊!哈哈!夫妻正淫那只是随着你的习性,方便说说而已。知道你们夫妻的淫欲心一时断不了,故说夫妻正淫,意在不能邪淫。说到究竟处,正淫也要断!为什么?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断除淫欲心。淫欲不断,不能清净,与净土不相应,怎么能生到净土去?淫欲心最坏,即使你发了神通,淫欲心一来,神通就没有了。云门禅师三世为王之后,神通一点都没有了。他前生作人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女人太多,神通全失光了。西天有个大阿罗汉,肉身能飞行。国王请这个罗汉到王宫里应供,罗汉一下子就飞进了王宫。国王恭敬大阿罗汉,让王妃出来敬酒。这王妃长得非常漂亮,罗汉看见她,心动了一下。就这一下,神通没有了,不能飞回去了。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淫欲心不能动啊!

  “复求迷乱自性者,了不可得。”

  认取自性之后,时时处处绵密保任,久久就成道了。再反过来找迷乱自性的无明妄想,再也不可能找到了――“复求迷乱自性者,了不可得”。有人问,我认识佛性,不迷了,成佛之后,还会不会再迷?你不必担心。《圆觉经》云:“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这里的“销”,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冶炼。金矿本来就含金,并不是冶炼产生金,因为“金非销故有”。比喻众生本具佛性,并不是原无佛性,因修而有。然而,虽然是恢复金矿中原有之金,终究是用冶炼的手段来成就的――“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比喻众生虽具“本觉智”,根本是觉的,只因妄想执着,同时具有无明烦恼,所以,必须通过修行,得到“始觉智”,始觉合本觉,从而破无明、断烦恼,才能开显本具之佛性。“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比喻一旦成道,就永远不会再迷了。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20th, 2004, 23:22   只看该作者   #76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第五讲 结语
法尔真实即是真正大手印
一、大手印三要乃统一的整体

  “见、定、行三要是三世佛之密意中心,一切乘之顶尖,故曰诸佛之母。”

  我们前面讲过:“见”者,了知一真法界、法尔如来藏心,无量显现染净诸法,具足法尔平等性义。“见宗”才是正知见。“定”者,不是死定,而是活定。故空悲双融方为正定。“行”者,内不随妄念迁流,外不为境界所动,令心如河流,任运自然住,保任于惺惺寂寂。这才是正行。三要就是三个要点。“见、定、行三要,是三世佛之密意中心”,三世,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佛之密意中心,就是自性真如、涅妙心、一真法界、妙明真心、真如实相、如来藏心、大圆觉海、如如、菩提、法身、佛性、总持、大佛顶、主人翁、无底钵、没弦琴、无尽灯、无根树、吹毛剑、无为国、摩尼珠、无钥锁,乃至泥牛、木马、心源、心印、心镜、心月、心珠等等。名虽多般,意实一也。“密意”的“密”,是指无相可见,说不出来,无法可说,不是语言的对象。并不是故意保密,不告诉人。虽不可说,却是中心。此即是大乘佛教的“一实相印”,用它来判断是不是大乘佛教。若背离了这个宗旨,说不到这上头,就不是大乘佛教。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念者,今心也,即当前一念心。佛者,觉也,即真如自性、一实相印。见、定、行三要之行法,令心念念在觉,不离一实相印,正是“实相念佛”;《观无量寿经》讲了十六种观法,修习这十六种观法也是念佛,谓之“观想念佛”,观观未离妙明真心。瞻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圣相,妙相庄严,至心信乐,愿生彼国,也是念佛,谓之“观相念佛”,也在在未离妙明真心。执持阿弥陀佛圣号,心念耳闻,摄住烦乱之心,将妄念转换为佛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贯彻始终,谓之“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何曾离开真心半步!若口诵心不行,那就不是念佛。憨山大师云:“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末法修行,若欲得度生死,唯依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种种念佛法门。大手印最直接,正是实相念佛。正是三世佛之密意中心。
  “一切乘之顶尖”。密宗判定佛法共分九乘次第――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恒河大手印、大圆满,统属最高一层,所以说“见、定、行三要”是一切乘之顶尖,象宝塔一样到了尖顶了。“故曰诸佛之母”,这是十方三世诸佛之母,一切佛都是依此法而出世,一切法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Sep 20th, 2004, 23:23   只看该作者   #77
积 木
Senior Member
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级别:22 | 在线时长:575小时 | 升级还需:46小时
 
积 木 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1,577
积分:5
精华:1
声望: 2301382
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积 木 has a reputation beyond repute
默认

 “如上三要乃自性大圆满之见、定、行、果,四者在自性了彻之境中,统摄为一面,行之最极心要。亦是即定即行之要。”

  “自性大圆满之见、定、行、果”,指自性大圆满修行的四个阶段。如上三要者,即以上所论述的正见、正定、正行三要,它是三世佛之密意中心,即我人之真如本性。而自性大圆满修行的目的是明心见性,证成佛果。无有正见,就无有正定;无有正定,就无有正行,哪来正果?经云:因地不正,果遭迂曲。是故只有正见、正定、正行,方能证见真如佛性,结果成佛。所以说,见定行三要乃自性大圆满见、定、行、果。
  “四者”,指修行的四个阶段,即先树立解脱正见,然后修定以摄伏散乱之心,心定之后在事境上磨练(六度万行),最后证成佛果。“自性了彻之境”,即“自性大圆满”的心境。在这种心境中,见、定、行、果四者统摄为一面、化为一体,不可分开。这是修行的最极心要、最为关键之心髓、要点。
  “亦是即定即行之要”,行就是定,定就是行,即定即行,定和行是不能分开的。不但定和行如此,见、定、行三者也都不能分开,必须融为一体。因为只有“见”正确了之后,才晓得什么是无出无入的大定,不至于落入死定;才知道怎样修“无功用”行,避免走弯路,而直趋真如,结果成佛。

  “即是于何时了悟赤裸裸之智慧性,即何时得其自性智之见宗。”

  赤裸裸之智慧性,就是我们的佛性,赤裸裸、净洒洒,无形无相,灵明寂照,毫无遮盖。佛性是大智慧,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智慧。什么时候能够了悟这赤裸裸的智慧性,就在什么时候“得其自性智之见宗”。得其自性智之见宗,即识取了自性,契入了大圆镜智,见到了宗旨,也就是明心见性了。见宗之后,就不会向外求取,不会心外求法,不会再落入外道了。你那里有再大的神通显现,我这里也丝毫不动摇,脚跟站得很稳。如果没证到这个地步,就站不稳脚跟,难免要动摇的。
  从前,南泉山下有一庵主,别人告诉他:“近日南泉和尚出世,何不去礼见?”南泉和尚出来说法度众了,你怎么不去拜见他呀?庵主说:“非但南泉出世,直饶千佛出兴,我亦不去。”意思是说,他已经识得本来,脚跟站得稳,不会动摇了。南泉禅师听到这件事,就令其弟子赵州禅师去考考他,看他脚跟是否真正点地。赵州去了就向庵主礼拜,庵主不睬他,坐在禅床上不动。赵州从西过东,又从东过西,庵主还是不睬他。这庵主脚跟站定了,任你活佛出世我也不睬。我已识取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了了分明,赤裸裸、净洒洒,一样东西都没有。我已了悟,还求什么东西?我已神通自在了,这自在逍遥就是大神通。诸位注意,自在逍遥就是大神通,不是什么稀奇古怪是大神通。赵州没办法了,“哗啦”一声,把庵主的帘子拽下来,说:“草贼大败。”你不敢讲话,你不是大丈夫,是草贼,你打了大败仗。庵主还是不睬他,赵州没办法了,只好败阵归山。回到山上对他师父讲,这个庵主是有道行,我怎么样、怎么样,他也不动。南泉禅师说:“我从来疑着这汉。”我早就怀疑他是不是真的脚跟点地,你没有问倒他,让我再去考考他。第二天,南泉禅师带着一个沙弥,拿了一瓶茶水、三只茶杯,到了庵中往地上一掷,便说:“昨日的、昨日的。”庵主问:“昨日的,是什么?”昨天我如如不动,你那徒弟彻底没辙,那说明什么呀?这下狐狸尾巴露出来了,还有个“什么”要说明啊!南泉禅师在沙弥背上拍了一下,说:“赚我来,赚我来。”拂袖便回。我勘破你了,你还有东西在,还是动了,脚跟仍未点地,还差一大截呢!
  我们修行,必须站稳脚跟,任你什么气功,什么神通广大,你是外道,我不跟你跑。我修心地法门,我识得自性,我将来必定证成圣果。你不知道自性是什么,你终归不能证成圣果。我们曾讲过吕纯阳祖师的公案,他已成就了阳神,黄龙祖师却说他:“这守尸鬼。”吕纯阳说:“争奈囊中有长生不死药。”囊中是指身体里,你不是说我守尸鬼么,我守的这个尸里――囊中,有长生不死的药啊!这药是指修炼成的“金丹”――阳神。黄龙祖师说:“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你还是要落空,不过比别人长寿些。阳神是第七识――末那识所显现的身体,叫意生身,是虚妄不实的。若不认识真心,还是落空亡。若认识真心,就逍遥自在,一点不住相了。先得漏尽通――道通,这才是真通,才是根本。道通得到了之后,不愁不得五神通,但得本,不愁末。这一点很重要,诸位要注意了。即是:于何时了悟赤裸裸之智慧性,即何时得其自性智之见宗。

  “见与定虽分述,体实一也。”

  见与定虽然分开来讲,但并不是两个,而是一体的。所谓“见”就是认识本来面目,有了正确的知见,才知道什么是无出无入的大定,才会有正定。反过来说,得了正定,才会有正确的知见。见与定都没有离开我们的自性,都是自性中所流出。从体上来讲,实在是一样东西。不仅见与定“体实一也”,见、定、行三者,也都是一体,都没有离开我们的妙明真心。
积 木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发表回复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启用 B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4。现在的时间是 18:31

请尊重文章原创者,转帖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凡是本站用户自行发布的任何信息,皆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华枫网站不确保各类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承担由此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9-2024 China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