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6th, 2012, 13:50 | #1 |
Senior Member
|
有关太极拳“透空”的浅见
“透空”只是太极拳有无入门的一个标志而已,其本身或许并不会产生什么神奇的技击效果吧? 按现代科学道理和生活常识去分析,人体乃一气囊。不练拳者也能感受到放屁、打呃……等类“囊”内有气。但这种气很微弱,除搬运工在搬重物和举重等运动员在发力时会有较多借用外,平常人也就用在如厕蹲坑之时。 而行之有效的太极拳锻炼,会使这种气体积累在数量和质量(即“可控性”)上,大大提高而被称之为所谓的“内气”。当内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身体似乎“透空”的感觉。特别是在经过半小时以上拳架、推手、站桩等的“热身”活动之后,人体“气囊”内的“存气”,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必然会扩充膨胀。当这种膨胀导致气体大量涌入双臂时,就会有双臂不复存在的感觉。当充盈身躯时,就会产生身体“透空”之感。 这种“透空”状态,对健身当然大有益处。但在技击性推手中,除对提高听劲灵敏度和抗打击能力会有帮助外,如果练者不谙熟“鼓荡开合”之道,其作用或许并不像人们设想得那么神奇。本人在习练拳架和站桩时,几年前就有“空”的感觉,但真要在推手中派用场,也是最近才有所体悟。而且似乎觉得,今后功力的提高,并不取决于进一步提高“透空”程度。如这是需要纠正的一种误识,诚盼有高手(能发短讯)赐教,不胜感激之至! 总而言之,“透空”本身似乎并不产生什么神奇;但能否感受到“透空”,或是表明太极拳修炼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吧? 此帖于 Dec 16th, 2012 20:02 被 witty 编辑。 |
“多伦多太极拳推手角” 每周六下午3时-6时,Goldhawk Library, 西南侧(有遮顶风雨无阻)295 Alton Towers Circle, Toronto, M1V 4P1, ON, |
|
|
Dec 17th, 2012, 01:53 | 只看该作者 #3 |
Senior Member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3,075
声望: 667905
|
我在喝酒以后好像有你说的透空的感觉啊
身体感觉特舒畅,有力,发劲也顺畅,也觉得内部很鼓荡啊。嘿嘿。
|
DURHAM KIA批发部竭诚为广大客户代购各大品牌的OFF LEASE车辆 欢迎到我的网店看看:http://surhamkia68.51mall.ca/ |
|
|
Dec 17th, 2012, 11:23 | 只看该作者 #5 |
Senior Member
|
或可参考此文所述;但我曾经同意、现在却不完全同意内气“不是某种具体物质”的见解。 几个月前我曾跟小蔡说过,我怀疑所谓的“内气”运行,其实可能是太极拳练者(获得)调控人体内部诸多“不随意肌”蠕动时的特殊感觉。但最近以来,在练拳或推手玩得酣畅淋漓后,做一个浑圆桩的“抱球”架势,能真切感觉到两臂似受“热气球”效应推动直往上窜冒,让旁人帮着往下压也压不下去似的。 但对这种身体加热之后产生膨胀的“气感”,我仍然觉得不能夸张其实际技击作用。 ———————————————————————————————————————————— 功夫自然寻求! 逍遥仙翁 武术万维创刊 本帖最后由 逍遥仙翁 于 2012-12-17 21:04 编辑 自然是什么? 1、自然圆运动规律、引力与体重。 2、松虚静谧与皮表神经灵敏感应。 3、身体生理自然结构与协调运动机制。 4、空融状态。 不在身体某局部力、内部力、叠加累积力。而在于圆运化、自然引力。自然引力作用人体就是体重。非全然执着于身,非旷然寻求于外,而在内外融合为一。 意感在皮里膜外均匀分布,非体内拘滞逗留,内在自然运动、不思不存、勿忘勿助而自具协调空感。皮表神经灵敏感应,完全为了实现不丢不顶、接化发迅捷如皮燃火。 人体自然协调运动,腰部中节主宰全身。腹部随呼吸节奏微微鼓荡,形成浑圆饱满腰,不向外夸大不向内紧闭,自在安逸自由松沉。此鼓荡非求内气,而是内外混沌,内如囊状冲盈聚合,外如一圆球在空气中飘荡,形成荡漾的气势。目的是气机活泼无滞,无所不在,不据所在,灵变自然。此“气”非空气,仅仅之一种意感而看不见的整体混沌氤氲状态。而不是某种具体物质,不能执着于“内气”,虚无缥缈盲目追求。此“气”就是是一种意场运动,是“势”的作用,唯圆运动规律能团聚独有或明显。 圆运动是以某中心为引聚核心的螺旋运动,外在表现运动轨迹非圆即弧,内在团聚合一、均匀同构。 中心或说球心,是我之全部所在,唯空融显其功夫高深。空是松透的感觉,非身体物质不存在了。空是球面对球心旋转,将来力来势引入运动弧圈而获得偏沉顺随与化发效果。无相对定意的球心或轴心,就无任何圆感可言,更无均匀合一的非圆即弧运动,永远不知道何物为圈、圈内圈外。引进落空就是引入我运动弧圈可干扰的范围,随时控制、利用与发放。非引进入我中心,则开门揖盗了。 开即是合,合即是开。不在外形招式是大是小,而是在于有没有“圈”的感觉。在圆运动聚合中,让非圆即弧的运动圈有内向外扩大就是开,让非圆即弧的运动圈有外向内聚合就是合。开合不在外形,而在內意,周身百骸都有开合意。开多大都是合,合多小都是开。合而有隙不闭滞,脚底松虚、百骸有隙;开而有应不散乱,根梢合一、百骸凝聚。开合即阴阳、动静,拳术尽矣。 此帖于 Dec 17th, 2012 11:47 被 witty 编辑。 |
|
Dec 17th, 2012, 18:59 | 只看该作者 #8 |
Senior Member
注册日期: Sep 2012
帖子: 118
声望: 305161
|
空与不空,不是自己感受的,而是别人感觉的。自己的感觉往往是一种幻觉。就像松,初练时自己觉得松,往往是懈。 我接触的高手中,有空的感觉的只有沈阳曲廷文和北京的付敬轩。 我一位孙门长辈说首先是重,身上如灌铅,得有大功夫才能做到,练到这种地步已经不多见,再上才可能空,重比空还差了很远。 传统内家拳只有得真传后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地练,还要有悟性,才有可能成功。 至于气,也不是寻常打嗝放屁的气,而是修炼的产物,按道家的说法在修炼的不同层次气是不同的,写法也不同:气、氣、炁。孙禄堂说一气即太极,太极即一气。 |
健康四要素-吃好、睡好、拉好、别累着
|
|
|
感谢 刀马2012 此篇文章之用户: |
sunday (Dec 18th, 2012) |
Dec 17th, 2012, 22:52 | 只看该作者 #9 | |
Senior Member
|
引用:
我觉得自己听懂了他说的是啥,并有相应体悟。或许刀马应该对你理解的带有高不可攀色彩的“透空”,先作出一个确切定义,以便讨论形成交集。 我就想探讨“寻常打嗝放屁的气”,跟太极拳修炼的气是否存在生物性的联系,并试图按照非神秘化的解释方式,作出一种普通人能听懂并且可以检验的假设。如能就我枚举的现象和“热胀冷缩”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用无法验证的流行传说,指出所作假设的不合理性,讨论就可能得以深化。 Sunday说的是啥另类专业?没听懂。 此帖于 Dec 18th, 2012 00:32 被 witty 编辑。 |
|
|
Dec 18th, 2012, 00:13 | 只看该作者 #11 |
Senior Member
|
“空”与“透空”,指的不是同一种东西吧? 使对手“没着落”,似一脚踩空……之类的(引进落)“空”,其“空与不空”之效果,当然得有对方来感受。 而身体“透空”的感觉,只可能是一种自我感受吧? 不仅所有关于“透空”的阐述,都没说这是他人感觉的产物。而且就具体操作性而言,凭借双手两个接触点的我们,又怎么可能去实际感受对手的“(通体)透空”呢?对方“透空”了又会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 这恐怕根本无法想象和加以描述。 或者,就假设仍然是一种被“引进落空”的感觉?但我们却无法区分,这是常规含意上的被“落空”,还是因为对方“透空”的缘故? |
|
Dec 18th, 2012, 08:26 | 只看该作者 #13 | |
Senior Member
注册日期: Sep 2012
帖子: 118
声望: 305161
|
引用:
如果要解释,我想得有气很明显的太极拳师或气功师做实验对象,相关领域的西方科学家(最好顶尖的科学家)参与,精密实验仪器的配合,反复试验后,由西方科学家们提出一套理论,或许我们能欢呼雀跃,气被“科学解释”了。 但是这套理论靠得住吗?靠得住的科学理论,一要能解释所有已存在的现象,二要能预测所有未知现象或者能据此发明工具或药物提升人类的能力或治疗某种疾病。对气的科学解释能做到吗? 中国古人只是用一套不同的术语进行描述,常人觉得晦涩难解。其实常人去看广义相对论不一样看不懂吗?需在大学一步步学。 太极拳相关拳论说: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钢。 所以我对气的观点:不用管气不气,老老实实练拳推手就是了。 |
|
|
Dec 18th, 2012, 08:56 | 只看该作者 #14 | |
Senior Member
注册日期: Sep 2012
帖子: 118
声望: 305161
|
引用:
1.圆形运动、螺旋运动,2.反应要灵敏,3.全身要协调,以腰为主宰,4.引进落空就是引入我可控制的范围。 这些都很好,都是能理解的。 其他的我就不好理解了,或许得当面和他探讨。 我觉得还是古人的东西好,张三丰、王宗岳、武禹襄、杨澄甫等人的拳论那真是字字珠玑。 我对空的观点和气一样:当没练到或没悟到时,不用管空不空,老老实实练拳推手就是了。 |
|
|
Dec 18th, 2012, 12:12 | 只看该作者 #15 |
Senior Member
|
我觉得逍遥仙翁“空融”之说,比谁也说不清的抽象模糊之“透空”说法,更为具体、明晰。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本人能否实际做得到,但这种探讨本身是有益的;你不能认为人家作了这些探究,就不在“老老实实练拳推手”了。 太极拳在拳理表述方面,良芜并存,存在太多故弄玄虚的东西;需要去芜存菁的梳理,才能更好地继承发展。 就拿大师自身感觉到的“透空”来说,换个思路审视,“真实”“虚假”的界限其实很模糊。 所谓“虚假”。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没有A感觉却硬说有A感觉。二是感觉是A其实是B。大师所说的“透空”境界再高,也只可能是第二种状态,因为实际上大师身体还是一个“实体化”的存在,而不可能真成为一个“透空”物体。就此而言,大师的自我感觉也是虚假的。 本人一向反对“科学崇拜”,但试图用普通生活常识和可以检验的体悟,去重新认识理解那些玄妙的说法,本身体现求实的态度。 不必急于总体肯定否定,先从基本前提和细节出发,讨论太极拳习练会不会加热练者体内气体、并使其产生“热膨胀”效应?然后再去探讨会否因此造成“虚假”的“透空”感觉,再去讨论其实际技击功用,再去讨论其性质跟大师的“透空”境界有何异同……,这才是比较可靠的所谓“理工科思维”讨论方式——即一切从客观事实而不是从既定概念出发。 |
|
Dec 18th, 2012, 13:24 | 只看该作者 #17 |
Senior Member
|
刚读到一个有关“气体升力”的印证: http://www.wushuweb.com/x1/forum.php...extra=page%3D1 内家拳的门径是怎样的?李仲轩李老描述得很形象:“入象,便是化脑子。”“有了恍然,处理恍然,是习武的关口”。恍然,就是傻了。傻了与疯癫不同,傻了是脑海一片空白,疯癫,是意识杂乱无章塞满脑海。练内家拳就是要练傻头脑,所谓大智若愚。“恍然,跟常人的感觉不同。那时出拳就不是出拳了,觉得两臂下空气能托着胳膊前进,没有了肌肉感”李仲轩<形意拳“入象”说>。打出的拳要没有肌肉力,这才算摸到内家拳的门径。 |
|
Dec 18th, 2012, 18:33 | 只看该作者 #18 |
Senior Member
注册日期: Jul 2004
帖子: 8,022
积分:66
精华:22
声望: 30465608
|
witty 的透空与引进落空的空时两个概念。 我认为透空的概念应该与传统的虚相同。左重则左虚 的虚, 就是这个概念。 引进落空的空 是给对方造成攻击目标忽然失去而产生的瞬间呆滞,此时攻击对方就会产生打沙袋般的实在效果。 目前为止,认为借力打力其实并不是很好, 比如对方回撤的时候, 追上去打,自己前进的速度要减去对方回撤的速度,所以效果不理想。 如果对方在进攻, 迎头跟上, 看起来好像是两个矢量相对, 所以碰撞效果会很好,实际上不对。因为,人为的进攻存在一个着力点的问题,一拳出去一定要到目标处力量才发挥到极限,如果目标前移或者后退,着力点改变, 都会影响击打效果。 这个碰撞与汽车或者钢球的碰撞理念上不一样。 |
|